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农民创世纪火烧温州鞋

火烧温州鞋

        与柳市的低压电器相比,“温州鞋”在消费者中间的“名声”也许更大。

        有人戏言,在最近十年间,某地出产的—种产品,到了“举国共讨之”地步的,除了福建晋江的假药外,大概就是温州的皮鞋了。

        然而,耐人寻味的是,温州人说起他们的皮鞋时的神情,却比说起柳市电器时要复杂得多。

        至今,在温州,不少人仍觉得温州鞋的命运多多少少有点冤。

        “说起温州鞋,那真是大苦大甜一言难尽。”鞋匠王跃进“我记得有一次,有个外地人走过我的鞋摊。我看见他的皮鞋特别漂亮,就收了鞋摊跟着他,一直跟到饭店。他起疑心了,转过身问我,干嘛跟着他。我说,你的皮鞋漂亮,能不能卖给我。他说我已经穿了一年多了,怎么卖给你?那时他准认为我疯了。但我执意要买,结果我花一千块钱买下了他那双穿了一年多的意大利皮鞋。”

        有了这双鞋,王跃进请了三个小工,开起了自己的第一间鞋铺,并依着那双鞋的样子,做了上万双皮鞋。

        王跃进的故事几乎便是温州皮鞋的兴旺史。

        80年代以来,从仿制起步,温州人在很短的时间内,便使国产皮鞋赶上了当时世界的新潮流。他们做出了中国第一双猪皮皮鞋、第一双硫化粘胶皮鞋,到1987年,温州皮鞋产量达到2400万双,几乎占到了全国的一成,并超过我国传统的皮鞋生产基地上海市三成。还有人做了估算说,全国每两人中必有一人穿的是温州皮鞋。

        在温州,最大的鞋市出现在鹿城区,区内的来福门鞋革市场也是当时国内最大的皮鞋专业市场。而在这个区内,就有大大小小1254家皮鞋厂。规模之大,令人咋舌。

        然而,也就在那几年,幽灵“附”上了温州鞋。

        1985年,南京一位消费者投书《经济日报》,称她买了一双高跟鞋,谁知穿了一天就掉了跟,仔细一看,竟是用浆糊粘起来的,而所谓的真也是仿牛皮的合成革。

        此文一出,舆论大哗。

        一时间,“一日鞋”、“晨昏鞋”、“礼拜鞋”的帽子就一顶顶地套在了温州鞋的头上。有报社还做了一个统计,在全国十大主要城市中,消费者投诉最多的皮鞋,就是温州鞋。

        “那时的来福门市场,就像是皮鞋的海洋。整个温州,差点就被来买鞋的外地人淹没了。一双皮鞋,批发价只要20元,而几年前物价还没涨的时候就是这个价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不对头了。”王跃进回忆说。

        高潮出现在1987年6月。

        那个月,先是在杭州闹市区的武林广场,市民们把上千双温州鞋堆成小山,一把大火烧掉。继而这把火烧到了南京市、长沙市、株洲市……很快,全国各大中城市纷纷驱逐温州鞋。

        无数商场挂出“奉劝顾客,勿买温货”的招牌。

        当时刚刚出任温州市市长的陈文宪回首那段时光不由苦笑,那时他三天两头会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邮包。到邮局领回一打开,是一双温州产的破皮鞋。

        “火烧温州鞋”所带来的结果,是使全国商界对浙江市场的印象大坏。

        随着温州鞋的足迹所至,迫打之声一路不绝,而一句句让浙江人难堪的顺口溜也开始流传在城镇街巷:

        “打假首自浙江始!”

        “本店不售温州货!”

        “排温运动!”

        “在浙江的市场里,除了人是真的外,其余的都是假的。”

        更难听的是,人们把满天飞的温州产品蔑称为:“瘟(温)疫。”

        真可以说是“祸不单行”。到1990年,一个飞来横祸”又砸向温州鞋。

        那年9月。新华社播发了一条700来字的通稿,题为《商业部长买鞋上当记》。

        新闻说,7月12日,商业部长胡平在湖北考察时,逛了逛武汉百货商场,在皮鞋柜台前,他看中了一双带网眼的稼色牛皮鞋,于是付款49.5元,买了下来,并当场穿上,继续参观。

        13日下午,胡平回到北京,谁知到家一脱鞋,就发现右脚那只鞋的后跟已掉了一块。他一细看,这双鞋既没有商标,又没有生产厂家,只是鞋底上有“上海”两字。

        数日后,在11城市商业局长会议上,胡平谈到此事时大为气愤,说道:伪劣产品,实在可恶。轻工部部长曾宪林表示,将就此事进行追查,并在年底举办一个假冒伪劣鞋的展览会。

        由于这条新闻简短生动,几乎全国所有的报纸、电台和电视台都采用了。而几乎所有的人在看了这条新闻之后,都“直觉”到,套在胡部长脚上的鞋,肯定是温州鞋。

        尽管事后的追查表明,那双鞋的鞋面是武汉生产的,鞋底足j二海货。但是,舆论的一时倾泻,则全部倒在了温州人头上。

        温州皮鞋再次在全国各大城市遭到清剿。

        乇跃进说,那年年初在北京摆鞋摊、租赁皮鞋柜台的温州人有一万多人,到年底就起码有七成左右的人被“赶”出了京城。原本热闹非常的来福门鞋革市场在经受两次冲击后,也显得萧条了起来,“温州鞋那时的名声实在是太大了,也实在是太臭了,吃了冤枉亏也没处诉苦。”说到那件事,王跃进唯有摇头不已。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