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2024年中国房地产公司排名第十六章 梁希森:破了八卦阵的农民

第十六章 梁希森:破了八卦阵的农民

        玫瑰园,北京一个著名的烂尾盘,曾让一个又一个江湖高手铩羽而归,就像传说中有去无回的八卦迷魂阵。而烂尾盘的终结者、破了八卦阵的人竟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梁希森的故事听起来就像中原本是无名之辈的虚竹,误打误撞地破了“珍珑棋局”,得无崖子70年内力,一跃成为江湖一大门派的掌门。

        

1、臭名昭著的玫瑰园



        玫瑰园的历史说来话长,不能不提到一个叫早年风云一时的商人——刘常明。1984年,一位叫赵章光的温州人发明了一种含中药成分的生发剂——“章光101”,在东亚和东南亚非常畅销。刘常明结识了赵章光,并成为“章光101”日本总代理。仅仅一两年的时间,刘常明就已经身家百万,那可是20世纪80年代啊!

        有了钱的刘常明摇身一变,成了当时很吃香的“港商”,穿梭于北京和香港。北京市在香港举行第一届投资贸易洽谈会的时候,他在香港接待来自北京的政府官员,时任北京市政府秘书长的铁英(后因受贿被判刑)就是他的座上宾。刘常明出手大方,馈赠给铁英大量礼物,仅两块劳力士手表就价值15.3万元,相当于铁英15年的工资。

        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北京的房地产市场骤然升温。在铁英的支持下,刘常明拿到了昌平县沙河镇的一块土地,开发玫瑰园别墅项目。这块地与明皇陵地脉相连,是众所周知的风水宝地,距北京仅仅半个小时的车程,风景优美。所以,玫瑰园一度被誉为“首都第一别墅”。

        但种种迹象表明,刘常明并不打算好好开发这块地,他只是拿玫瑰园做诱饵,圈一笔钱就走人。所以,玫瑰园开盘后就没真正破土动工过。刘常明到处登广告、招商,寻找着自己的猎物。

        猎物终于送上门了。这个人就是被誉为“内地房地产营销之父”、与潘石屹有着说不清的恩恩怨怨的邓智仁,香港利达行的老板。邓智仁投资6000万港元,购买了玫瑰园2万多平方米的别墅,成为该项目的销售总代理。结果,玫瑰园一开盘,就迎来了开门红,卖出了80套别墅。这让邓智仁大喜过望,信心倍增。

        此时,恰好曝出刘常明挪用首批购房款的丑闻。邓智仁以为机会到了,步步紧逼,最终以8000万港元收购了玫瑰园。而刘常明则身败名裂,1994年年初,身负举债的他在家里一命归天,有人说是吸毒过量,有人说是自杀。动了皇陵的地脉,那可不是好玩的,给自己惹来了杀身之祸!

        自以为捡到了金元宝的邓智仁忽然发现,玫瑰园原来是一个烫手山芋——有关部门认定玫瑰园手续不全,属于违规项目。但此时的邓智仁已经没有了退路,只好硬着头皮往前闯了。为了补齐手续,邓智仁四处奔波。由于土地使用证一直办不下来,邓智仁跟主管领导拍了桌子,“你三天之内不给我,我们法庭上见”。三天后,土地使用证办下来了。

        但邓智仁还是无力回天,玫瑰园的黑洞吞噬了他的全部家底。连他一手创建的香港利达行也因无人照料而债台高筑,被债权人兼并。1997年,身心俱疲的邓智仁把玫瑰园转让给了香港金时有限公司老板陆苍。但陆苍也没能破解这个八卦阵,玫瑰园走上了破产清算的道路。

        

2、终结者来了



        让刘常明、邓智仁这些江湖高手或丧命或破产的玫瑰园,按理说,其终结者更应该是高手中的高手、顶尖高手才对。事实却并非如此。

        梁希森何许人也?青少年时期要过饭、打过铁,后来开过面粉厂、调料厂、农药厂、毛巾厂、钢结构厂,再后来搞起了装修工程队。1995年,梁希森组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希森集团。他没上过学,大字认不了一箩筐。但他命硬,硬是镇住了皇陵地脉上的这所凶宅;他运气好,高手破不了的这个局就在他手里解开了。

        1996年,当时已经身家过亿的梁希森决定到北京发展。那时,玫瑰园因为缺乏资金,已经停工。或许是刚刚进入北京市场,人地生疏,没有太多选择的梁希森接手了这个臭名昭著、无人敢碰的项目。

        梁希森虽然没文化,但心眼还是有的。在与开发商签订的垫资施工协议中,梁希森加上了一条: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要以“希森集团”的名义办理产权证,开发商付清全部工程款后,再移交产权。为此,梁希森陆续垫资1亿8000万元施工,但施工还没有结束,开发商就因为资金枯竭,整个项目全面瘫痪。这意味着梁希森的垫付资金和开发商应付的工程款总计2亿8000万将血本无归。

        好在梁希森早就留了一手,他已经完成了186栋别墅的基础建设和内外装修工程,并按协议取得了这186栋别墅的产权证,成为了玫瑰园项目最大的债权人。1997年8月,梁希森向法院申请玫瑰园项目破产,并申请了财产保全。1年后,法院裁定玫瑰园破产,清查债务。又过了1年,梁希森在拍卖会上以3.98亿元竞买该项目成功。

        其实,很早就有人劝梁希森从玫瑰园抽身,但梁希森固执地继续加大投资,直到玫瑰园资不抵债,他成了最大债权人。如果他早就打算好要通过玫瑰园的破产来取得开发权,那此人的魄力和冒险家个性实在让人佩服,真是“富贵险中求”。

        恰巧在这个时候,北京不再审批别墅项目,玫瑰园成了北京最后的别墅群。加之房地产市场的回暖,玫瑰园这个烂尾盘反倒成了聚宝盆。但梁希森接下来的决定又让人倒吸一口冷气。他拍板拆掉都已经建好的别墅,因为他要盖北京最贵的别墅。梁希森的逻辑朴素而直接,“老板是一年多一年,有钱的一年多一年”,有了钱自然要住高档的房子。

        梁希森成功了,玫瑰园让他赚了整整17个亿。在“2005年胡润富豪榜”中,梁希森以20亿元的身家排名第66位。

        

3、一个农民的梦想和执着



        衣锦还乡是一个人有所成就之后的普遍心理。而梁希森荣归故里的方式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梁希森的计划是,自己投资,对故乡山东乐陵市黄夹镇的梁锥村进行改造,拆平房、盖别墅,让家家都住上小洋楼。但让梁希森想不到的是,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还有人不愿意。但一些经济条件好的村民认为家家都住上了新房,就不能凸显自己的富裕,而且每家原来的住房面积有大有小,都置换成统一面积的别墅,不公平。可悲的小农意识!

        所以,梁希森的计划一直推迟了2年才正式实施——由他出资4200万为全村建新房,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住进280平方米的别墅,40岁以下的年轻人住137平方米的楼房。新房面积大于老房子的,由村民按100元/平方米的标准补偿给希森集团;反过来,则由希森集团按照同样的标准补偿给村民。

        梁希森还在空出来的土地上建了一个养牛场,把村民都变成了工人,除了拿工资,还可以自己的土地入股,参加年终分红。

        梁锥村改造成功后,梁希森打算再改造附近的两个村,把3个村连成一片。但在给其中一个村修围墙的时候,精明的村民发现:梁锥村的围墙是37厘米宽,而为他们修建的围墙是24厘米宽,他们指责梁希森偷工减料。实际上,梁锥村的围墙是红砖垒的,烧砖浪费土地,这两个村的围墙变窄后,增加了钢筋水泥浇铸的抗风柱,从成本角度看,比梁锥村的围墙还要高。

        梁希森给村民讲道理,结果讲不通,一气之下,他放弃了这两个村的改造计划,转向了离梁锥村两公里远的许家村,出资7000万,为186户村民建了216套连排别墅。不知道那些目光短浅的村民看到这些漂亮的别墅后会作何感想?

        “建设新农村”是梁希森一个乌托邦式的梦想。他不仅有自己的梦想,而且有追逐梦想的执着劲头,这一点在他和土豆的“八年抗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2000年的一天,梁希森带着女儿去肯德基吃薯条,随意地问起服务员做薯条的土豆是哪里生产的,服务员说是进口的。梁希森听了心里颇不痛快,“我们一个农业大国,吃个土豆还进口!”

        梁希森了解到,我国马铃薯的单产水平和质量一直比较落后,原因是缺乏优质的脱毒种薯。感染了病毒的马铃薯薯块变小,产量下降,而国内还没有人从事大规模的脱毒种薯的培育。这个偶然的发现让身为房地产商的梁希森义无反顾地种起了土豆。

        为了建设脱毒马铃薯育种基地,梁希森卖车、卖房,关掉了4家公司,玫瑰园的房子出售一套,他就拿一套的钱投进马铃薯基地。前后8年的时间,他投进去的资金达到21亿8000万,还没见到1分钱的回报。

        最困难的时候,梁希森甚至给温总理写过信。在信中,他说中国的马铃薯脱毒种薯需要大量的发展,发达国家农民能干的事我们也能干。温总理虽然没给梁希森回信,但他在一个文件中的批示让梁希森看到了希望,温总理的批示说:小土豆能办成大产业。

        “薯”光终于出现了。2008年,国家批准在希森集团建立全国唯一的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9年,中央财政又启动了对马铃薯原种生产的补贴项目。就在这一年,梁希森的马铃薯脱毒种薯推向了市场。

        资金状况开始好转的梁希森又要重温他的“乌托邦梦想”。他要投资5个亿,改造5个村,2011年正式动工。届时,这5个村将与他的故乡梁锥村连成一片,形成一个美丽的小城镇。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