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线反击作战怎么打,是摆在志愿军将领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不同于西线,联合国军在东线的进攻非常慎重、小心,协调也比较好。
1月28日,东线美第10军向骊州以东至原州、武陵里一线发起进攻,突击方向在横城、砥平里;韩军第3军、第1军突击方向在县里、襄阳。我第42军第125师及人民军第5军团节节阻击,掩护志愿军主力开进。31日,第125师在九屯车站包围了美2师第23团团部及一个加强营,经一天激烈战斗,未能全歼该敌即主动撤围,至2月9日,南汉江以东之敌被我阻止在砥平里、分水院、上苍峰里、釜洞里、乌项里、束沙里、广川一线地区。
此时,横城、砥平里两个地方,突了出来。
先打横城还是先打砥平里,就成为摆在志愿军司令部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
此时,一向以果敢著称的彭德怀出现了指挥作战几十年来少有的犹豫,志愿军总部的两个主要将领——邓华和韩先楚副司令员意见也出现了不一致,争执起来。
这次争执,被称为“第二次邓韩之争”。
邓华和韩先楚两位虎将,都是四野名将。
邓华,原名邓多华,湖南郴县人。祖辈三代书香,自幼喜好古文,博览群书,尤爱。
据介绍,邓华将军广闻博记,才华出众。早在红军时期,一次东渡黄河,毛泽东为红一军团诸将领送行,随口吟诗道:“涉远祁连外,来从晋地游。”众将军皆不知所云,面面相觑。
邓华将军略思片刻,对曰:“主席是改用李白《渡荆门送别》诗的前两句,为我们送行呢。”
随即背诵全诗: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方荣翔,著名京剧大师,曾被国民党第71军收编为该军第88师京剧队。东野大军解放四平后,有一日,突然有三驾马车前来接他去赴宴,宴请者是邓华将军。后来,七纵成立了以方荣翔为主要演员的京剧团。龙书金将军曾说:“邓华将军身材修长,面孔白皙,武官文相也。然治军极严,训人如雷霆震荡,暴雨倾盆,人皆惧之。”
邓华将军为人耿直,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顶住压力,为自己的老领导彭德怀辩护,结果受到牵连,1960年被贬谪四川。离京前,将军将军装尽染黑色:黑帽、黑衣、黑裤、黑鞋,以示不满。
第一次邓韩之争,发生在四野部队攻打海南岛时,那次林彪采纳了邓华的稳妥方案。
这次,彭德怀该怎样决策呢。
邓华倾向于先打横城。他的观点是:守卫砥平里的美第23团兵力比较集中,战斗力较强,且已构筑了工事,不易被迅速分割歼灭。如果一两个昼夜不能解决战斗,则利川及原州附近的联合国军就会来援,这样,仗就打成了黏糊战。对于既无地面装备优势更无制空权的志愿军来说,情况极为被动。
先打横城的好处,就在于横城的联合国军兵力人数虽多,但横城以北的韩军第8师、第5师兵力分散,战斗力不强,利于志愿军快速歼灭。
韩先楚副司令员则建议先打砥平里。他的理由是:“你邓华讲得有一定道理。但从战略位置看,砥平里是威胁西线后方的一根刺,它离西线较近,属于枢纽位置,一旦占领,就能迅速西向,威胁联合国军的西部战线,使其全线动摇。而打横城,虽然能够取得较大战果,但从对整个战局的影响和作用看,则小得多。”
先打砥平里侧重于打得准,打横城则侧重于打得痛。犹豫再三,彭德怀最后采纳了邓华的意见,志愿军将反击目标东移,定至横城,先消灭战斗力较弱的韩军第5师和第8师。
此时,李奇微看到志愿军如此被动,正在为自己的计谋成功而高兴呢。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西部防线如此薄弱的情况下,彭德怀还将捉襟见肘的志愿军主力集中到东线,反手打他。当然,他也没有料到志愿军在东线会放着砥平里不打,先打横城。
横城战斗打得很漂亮,将联合国军打得很惨。李奇微等美方将领都认为,横城惨败是上了中方欺骗策略的当。志愿军的这一决策,对第四次战役的结果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以后的战局,乃至双方作战心理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一仗,也使具有反思精神的邓华将军在后来的岁月中后悔不已,他认为还是韩先楚将军的判断正确。因为砥平里虽小、虽然难打,但打的是七寸,打的是要害;而横城歼敌虽多、虽易,但打的是屁股,打的不是要命的位置。
他还将这一判断,定为自己一生几大军事决策失误之一。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