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人生就是一场觅食人生从甜开始

人生从甜开始

        人依靠味蕾来识别味道。有趣的是,识别味道的过程又是在享受味道。早期西方心理学运用解剖学研究了分布在舌头上的味蕾,以及它们对味道识别的分工。认为,甜味是由舌尖上的味蕾来识别,如果一种物质在舌尖上感觉不出来它的甜,那它就不是甜的了。甜与苦相对,恰好识别苦的味蕾分布在舌根。生理学家认为,舌根的味蕾识别苦味以后,立即传递信息给咽喉阻止吞咽并将它吐出来,舌根在最后面站岗把关。工业化制造添加剂以前,自然界的味道中含有安全与危险的信息,甜味是好味道,它是新鲜的,含有人体所需的热量的物质。但是人们发明了酿造术以后,一些物质经淀粉可以转化为糖,比如用糯米酿酒的过程中,米会转化为糖,酿出甜米酒。淀粉变甜的过程,通常也叫做糖化。

        在自然界,甜的物质陈腐以后,就变成苦和臭的了,比如烂苹果,它就不再是甜的了。所以,甜可以判断一种物质的好坏。但是,苦味也有非全坏的物质,比如苦瓜、茶、咖啡均有苦味,却不是坏东西。然,总体看苦不属于好味道,新鲜的苦苣就有微毒。因此,人将坏的享受称之为吃苦。

        人类最早使用甜味添加剂制作食品,乃从蜂蜜开始。蜂蜜是蜜蜂吸吮花腺分泌的蜜露汇集而成,另外蚜虫和叶蝉也能分泌蜜露。通常在一些有蚜虫的植物上,会发现蚂蚁去寻找蚜虫,用触须拍打蚜虫的屁股,蚜虫即分泌出蜜露,蚂蚁吸取回巢供蚁后享用。中国采蜜的蜜蜂有中华蜜蜂、意大利蜜蜂等。中华蜜蜂已经被意大利蜜蜂打进山里,成为濒危物种。

        后来,人们发现,甘蔗的含糖量非常高,用甘蔗榨汗汁脱水,制作成蔗糖,供人们广泛食用。甘蔗主要分布在南方,北方多用甜菜加工糖,在学名上统称为蔗糖。人从婴孩起,就喜欢吃糖,喜欢甜的味道,证明甜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需求及喜欢。除了甘蔗和甜菜制糖,在中国还有其他糖类,比如麦芽糖,以麦芽的淀粉熬制,现代工业以大米、玉米和高粱米的淀粉制糖,也称麦芽糖。

        在盛产甘薯的南方,甘薯也能制糖。将甘薯片或者丝放锅中煮,捞出甘薯片或者丝继续煮水,待水分子蒸发以后,剩下的就是甘薯糖。但是,最广泛的制糖原料,仍然是甘蔗,这项甘蔗的制糖技术,最早起源于中国和印度。关于制糖术,中国和印度还有交流,时间在唐代,季羡林著糖史里面有记载。

        那么在自然界,还有许多物质成熟以后,也含有糖份,像我们喜欢吃的蔷薇科的苹果、梨都含有糖份。西瓜、香瓜、木瓜、葡萄、枣和荔枝等等,也都含有糖份。人类通过工业手段制造的甜味剂,早期的糖精,也是甜味剂,但由于对人体有害,世界卫生组织已经禁止食用。所以,用糖精制作的食品不要食用。现在流行的甜味剂木糖醇(它的分子式为C5h12O5)是一种五碳糖醇,它广泛存在于果品、蔬菜、谷类、蘑菇之类食物和木材、稻草、玉米芯等植物中,因此已经用作甜味剂、营养剂和药剂在化工、食品、医药等工业中广泛应用。木糖醇作为甜味剂,它能参与人体代谢,进入血液后,不胰岛素就能透入细胞而且代谢速度快,不会引起血糖升高,适合于糖尿病患者食用的营养型食糖替代品。

        糖,永远给人以快乐。儿童在对于食物的了解处于初始阶段,此时表现出对糖的天然喜好,成人以糖果安慰和引诱儿童,说明儿童对甜味的追求,源于人类幼年对新鲜的能量保持强大的兴趣和依赖。那么,将分辩甜味的味蕾设置在舌尖上,就有寻找与识别甜的功能之便利,此中隐含有非甜勿食的要义,事实上许多鲜嫩的物质均有甜味。禾本科植物的嫩苗,几乎都有甜味。而嫩的果实,它们多为苦涩,直到成熟期才会转甜,甜即可食,至少在蔷薇科的果实方面是如此。识别甜味,可以判定为人类觅食的原初途径,直达今天。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