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高岗第一章 家世和青少年时期

第一章 家世和青少年时期

        高岗,原名崇德,字硕卿。在清朝末年,沧海横流,战乱频繁的1905年农历9月2日,他出生于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故乡——陕西省横山县武镇乡高家沟村贫苦农民家庭,他的住宅位于高家沟的“小盆地”坐北向南的阳坡上,是一开门两厢的三孔土窑洞。四面环山雄伟峻壁,沟口狭窄,犹如瓶颈,坐落谷中央的一个黄土墩拔地而起,高约20来米,峡沟深处,奇峰突兀遥相对映着高岗家院,象一旗杆,沟底由西向东两条鸿沟流着两股小溪,环绕拥抱土墩而汇合,犹如母亲一样无私奉献着乳汁,养育着她的子孙。高岗老祖先在几百年前逃荒到此安家落户,耕耘谋生。

        

一、贫寒家世与苦难童年



        高岗的祖父高万智,靠土圪塔岭谋生渡日。他生三个儿子,高岗父亲为长子,取名高仲来,老二高仲魁,老三高仲发(去世于1930年陕北发生的鼠疫中)。

        高仲来继父辈世代以农为业。幼时,家境贫困,缺吃少穿,随父勤劳持家。他父亲去世时,欠下地主豪门很多债务。两个弟弟也未成家立业,全家的重担落在他这个长兄的肩上。逼债的成天踢塌门槛,赖下十天半月不走,连茶饭也管不起,哪有钱还债。债逼无耐,将部分救命的耕地典当出去还债。二弟高仲魁长年给地富打工,白天给富豪劳动晚上为家干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仲来以兄代父,把两个弟弟拉扯大,娶妻成家,分家立业。他仅有十来垧(陕北3亩为1垧)薄地,农忙耕种作务,农闲赶毛驴运输,贩盐倒酒,从李继迁(原李继迁寨)买瓷运到三边换粮食,运回来换成酒倒卖,还在武家坡(现武镇)遇集市当牙记,挣点手续费,维持生活。终因生活贫困,劳累过度,在50多岁就去世。

        高仲来先妻杨氏,以温顺、善良、通达、憨厚闻名于乡里,有很好的人缘,她勤劳简朴,在家里操持是一把好手。她生育2男2女,长子崇义,次子崇德即高岗,长女乳名长俊,次女崇礼。在高岗7岁那年,杨氏积劳成疾,贫病交加,中年病逝。之后,仲来继娶常氏,也在中年病逝。

        高岗从呱呱落地,宽额大脸,虎头虎脑,体魄壮实,所以附引体形也正好排行老二故取名为二愣。他从小好胜性强,顽烈、好动、爱斗,母亲时刻把他招呼到身边,怕跟村里娃娃斗阵,惹下乱子,出山劳动也引到地里,小二愣在黄土坡上玩得更美,从上坡翻跟斗到下坡,使母亲提心吊胆,既要劳动,又要揪留二愣,一心二用。

        高岗在童年时期,国家动乱,家遭不幸,天灾人祸,连年不断,他五、六岁时就跟母亲上山掏苦菜糊口,过着少吃没穿,饥寒交迫的生活。高岗的姐姐15岁就出嫁,同邻村的周生华结婚,婚后他俩随父母逃荒到安定县(现子长县)新窑湾村为邻揽工。他妹妹高崇礼6岁上换6吊钱当了童养媳,嫁给马丕英,逃荒到延安的李家渠安家谋生。

        高岗诞生前后,中国处在各地农民、士兵、城市小资产者暴动此起彼伏的战乱频繁的年代里,高岗6岁那年,爆发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几千年封建帝王统治。

        早在辛亥革命之前,曾发生过如义和团运动等反清斗争,许多秘密团体活动于民间,在清末民初哥老会和“硬肚”组织,在陕北影响最大,分布极广。清王朝在风雨飘摇的年代里,这些秘密组织,互济互卫,打富济贫,扶弱抑强,反对官府,反对贪官,反对土豪,颇有群众基础,这无异是官逼民反的结果。后来,这些组织,有的倾向和投入革命组织,有的堕落成黑社会组织,有的成了国民党的帮凶。

        高岗的父亲曾是武家坡地区“硬肚”组织的成员之一,受到过富裕家族的攻击和出户、压烟洞的惩罚。高岗早年加入哥老会组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常把名为“讨吃”的实际是哥老会成员引到家里和亲友家里食宿,使亲戚朋友很不高兴,自然敬而远之,富人反对,诬蔑为“土匪”。

        关于高仲来加入“硬肚”组织的详情细节,无法搞清。至于高岗加入哥老会组织,无论如何是受到他父的极大影响。很值得注意的是,在高岗家里第一个参加带有政治色彩,反对官府的不是高岗,是他父高仲来。但是,他吃尽没文化的苦头,逐步认识到“靠勇无智不行,没文化,成不了气候”。从而他夫妻俩决心典田卖地供儿子上学念书。

        辛亥革命的胜利,中华民国的诞生,人们情不自禁地交口称赞。可是,幼小的高岗接连大难临头,他母亲患病不起,既无钱又无药,病饿交加逝世。她临终前,回忆着受辱受罪的苦楚,又担心二愣惹乱子便向高仲来说:“我不行了,我死后,再苦再累也要操心二愣惹乱子,别让他跟人家娃娃撕打,你管不住,就典田卖地也供他上学念书,让学校管教好他”。说完最后一句话就咽气了。他母亲埋葬不久,高岗又患天花病,父亲既要顾家,又要种地,为一家糊口生存奔波,顾不上照料,高岗又顽皮好胜,出去着风,致成终身残疾——麻子脸,村里小孩都叫他“愣麻子”。后来称“高麻子”,这个外号虽不文雅,可敌人听到高麻子的队伍,提心吊胆。

        高岗的生母逝世后,他父光棍失意,四个孩子缝衣做饭都成困难,有时饭做熟,先让娃娃吃,自己一天饿着肚子灰溜溜的硬撑着。后来顾了家顾不了地,顾了地又顾不了家,遂娶常氏为后妻。高岗兄弟姐妹几个有继母缝衣做饭无不高兴,但好景不长,常氏生一子,在二岁上夭折。继母常氏忧愁过甚得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成天疯说疯跑,连羞耻也不顾,不久也去世。

        武家坡,地处丘陵起伏的陕北黄土高原,层峦叠峰,奔腾飞动,东靠子洲县,南接壤子长县,北距古长城约40华里,西挨李自成故里和祖坟皇陵山20多里,是一个富有革命传统意义的地方。义和团运动期间,武家坡地区的“硬肚”组织抗粮抗捐驰名陕北。特别是三百年前的李自成青少年时代在这儿度过,揽工放羊,当和尚,坐朝点将,当驿卒,练兵打仗,组织农民揭竿起义乃至推翻明王朝的战绩、故事在武家坡地区流传甚广,几乎妇孺皆知。中老年人,在茶余饭后或劳动休息时,以故乡人自豪,津津乐道讲述李自成青年时代的传奇故事,对青少年时期的高岗幼小的心灵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孕育着他的成长。他混集村里一群儿童,耍枪弄棒,练骑打仗,跟村里放牲口的娃娃,骑上毛驴赛跑,学李自成打仗,模仿打倒宣统皇帝。所以,他从小就熟练骑马、刺杀,参加革命后,骑术更精,再刁烈的马到高岗手里服服帖帖。

        高岗爱玩好斗,常抱打不平惹人讨厌,也给他父增加了许多苦恼。仲来的个性暴躁,常为高岗与人打架而狠狠打一顿,高岗不嚎不哭,牙咬口唇撑着。被打后不气馁也不记告状之仇,继续顽斗,于是他成了娃娃头,周围村里的娃娃都怕他,“他是一个顽皮的家伙”出名于乡里。

        距高家沟不远的邓家墕村有一处煤窑,高家沟的娃娃都跑到煤窑上捡煤渣子,被邓家墕村富家子弟打回来,捡煤渣的筐筐也被“没收”。一次高岗从学校回来,村里娃娃向高岗诉苦,高岗听后说:“那你们不长手?我带你们去!”他带着一群娃娃到煤窑捡煤渣,果然,邓村里的娃娃集合起来围打过来,石头、炭块、土圪塔乱飞,捡煤渣的娃娃被打怕了连嚎带哭,抱头鼠窜,高岗天胆力大,冲向邓家娃娃群,脚踢手拨拉,把邓村的娃娃赶跑,并夺回被抢的筐子,捡满煤渣子胜利回家。从此,邓家墕的娃娃再不敢欺负高家沟的捡煤渣娃娃。

        1941年延安《解放日报》在“边区参议员介绍”中描述高岗说:“这是一个顽皮的家伙”,很小时候的高岗同志,就因纠合学生‘打衙役’‘打科员’等‘不法’行为,而被大人、先生们这样辱骂着了。

        “在黑暗愚昧军阀横行的横山,生长出这样一位‘离经叛道’的怪人,其被人辱骂与打击,是必然的,在被剥削的贫寒的农家,其将反抗与还击,亦是必然的啊!”

        一九二五年大革命的风暴,激荡于全国的时候,高岗还不过是十九岁的青年,他投入了革命的运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奔走于西北高原的大风沙里,为着组建党组织红色游击队而斗争着。

        “提起了‘老刘’‘老谢’,人们便不能不提到高岗同志了。他们建立了红二十六军,创造了陕北的苏维埃,历任中共(陕西)省委、红二十六军政治委员,陕甘宁边区(西北)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十五军团政委及政治部主任等职。

        “在这些艰苦斗争中,高岗同志,以机警、英勇的天才,冲破了重重的困难,经历过无数的生死危险,而开辟了陕甘宁边区这片光明的新地。每当他和人们谈到‘西安脱险’、‘化装木匠’等等故事,他是多么感叹而又欢愉的啊。”

        

二、小学拔尖生追求革命真理



        高岗从小伶俐聪颖,对新鲜事好奇、感兴趣。清王朝末代皇帝溥仪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的消息传到农村,引起了村谈家议,众口一词“清朝完了”。都说三岁稚令的娃娃怎么能当皇帝,连自己穿衣吃饭都要人侍奉,怎能为万民办事……。这些国家大事传到小高岗的耳朵里,他好奇地打烂沙锅问到底,问父亲:“大大,皇帝是做什么的?”他父亲给他讲“皇帝是全国最大的官,不劳动,不种地,不做工,还吃得好,穿得好,风不吹,雨不洒,歌舞相伴,住在皇宫光享福。”从此,在他脑子里种下不满皇帝的种子。

        1915年冬,高岗进了武家坡武老师私塾冬学。1916年夏,因家贫,高岗给本村高万才放羊,有饭没工钱。同年冬继续上学念书,念、。他聪明心灵,记性很好,钻研好学,所念过的两本书,用沙盘写会背熟,时有过目不忘之说。

        1917年春夏,高岗到安定县的杨家山,揽工放羊,挨打受骂,从那时起他就对富豪的愤恨像种子埋在心里孕育。秋季,高仲来看到高岗天资聪颖,先妻临终遗言常在他心上萦绕着。加之他们祖辈没文化,吃尽苦头,倍受村里村外欺凌,认识到唯有读书才能有点出头之日。正好一个看相先生说高岗脸上有将帅才气,从而深深触动了高仲来“望子成龙”的思想念头。同时,高岗的顽烈个性,刁抉无良,他看下难以驾驭,将来也不是种庄稼的材料,坚定了送子上学的决心。于是,在翌年送高岗到邻近的米脂县龙镇小学读书,并起官名为崇德。他对子女起名很讲究,什么崇义、崇德、崇礼,是专门请赵相林先生起的,赵相林发现二愣有才智天资,企想培养“德才”皆优,故取官名“崇德”,含有高尚、修德的双重寄托,重于德的修养。“高岗”这个名字是1928年陕北特委派往延安做兵运工作时用的化名,在陇东搞兵运时用字“硕卿”。

        龙镇小学赵相林先生,治学有方,在陕北享有盛名,师高第子巧,马明方、刘澜涛、汪洋等高级干部都曾经是他的学生。高岗是赵先生的拔尖生,他头脑聪颖,学习用功,但难以驾驭,把书桌垒起坐朝点将,被赵先生责骂,经常挨戒尺打。赵先生对这个调皮学生,经常用提问题回答,写仿拔毛笔等方法考验高岗的学业、智力和毅志,也似有以示惩罚、治服他的因素。可是,他所提问题,高岗回答如流得体。赵先生发现他有一定的辩才、急才和智力;高岗是全校学生写仿唯一拔不起毛笔的学生。高岗的魏碑写的较好,就是赵老师手下打的底子。赵先生认为他颖悟性好,有坚韧的毅力。功课常常满分,赵先生是个爱才若渴的教师,对这个调皮的学生学习渐渐抓紧,甚至给“偏吃偏喝”,专门给讲辛亥革命的意义和清朝垮台、民国诞生的过程和道理,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进行重点培养超常教育了。同时赵相林建议高岗的父亲多供他几年,“若要强,扛钢枪,强中强,上学堂”。别看他调皮,“一定有出息。典田卖地也让他上学”。

        高岗在龙镇念书期间,横山地区乃至陕北连年遭旱灾,继母去世,6岁的小妹妹卖6吊铜钱,家里仍揭不开锅,生活无法过下去,父亲再无能力供高岗上学,让其退学回家劳动。赵相林对此很遗憾,他特意将高仲来找到学校,劝说启发,勾起仲来先妻临终嘱咐,咬紧牙关,下狠心把仅有的13.5垧坡地先典后卖,供高岗继续上学,望他有个出头之日,少受人欺侮。他自己租种少量地,赶牲口贩运和当“牙记”,维持着吃上顿没下顿的生活。

        陕北历来是殷实人家念书,象高岗这样的穷光蛋家庭根本上不起学,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在陕北的穷山沟里,破产供子上学,进行智力投资确是少见的,不能说他没有远见。

        苏联革命成功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震撼着神洲大地。

        当时,中国正处在军阀混战,国家分裂,社会动乱,人民不满情绪日益增长,外国列强虎视眈眈的时期。1919年5月4日爆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成为中国革命的新起点。发动“五四运动”的领袖李大钊、陈独秀等成为1921年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发起者和组织者。苏联革命的成功,“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共产党诞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高岗提供了追求革命真理的广阔天地。

        1922年,17岁的高岗以优异的成绩从龙镇小学考入横山县第一高级小学。高岗进入县城第一所高级小学,大开眼界,精神振奋。当时,横山县城比较繁华,学校师资较好。他考上一高很荣幸,家族也光荣,他叔父专程送他报到。此时高岗已经萌发爱国思想,在横山学习期间,开始刻苦攻读,立志学好救国救民的本领,改变社会上不平等的现象,他善于研究问题,经常和同学曹动之、王东皋等一起谈论时事、政治,他提出“为什么有的人不做工,不种地,还富得流油,吃得好,穿得好,住得阔气,说话也声大气粗;有的人没明没黑,成天头上的汗水流到脚底,还没吃没穿,有时活活饿死?”“社会为什么这么不公平?”如何改变?他自己心里也是茫然的,只能提出来议论议论。

        此时,“五四”以来推崇的民主、科学的革命道理和进步读物传人学校,尤其是横山旅榆学友接受魏野畴、李子洲和杜斌丞先生讲授的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书籍的传播,猛烈地抨击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反动本质,促进高岗的革命思想逐步走向成熟。他渐渐就不是刻苦钻研功课的学生了,他同学校的进步学生,传阅《共产党宣言》、《新青年》等革命书籍和进步读物,讨论“民主”“科学”和“五四”精神。学马克思学说、苏联革命的经验,抨击旧政权不民主,独裁统治,尊孔读经,政治空气闭塞等弊端,通过涉猎大量书刊和讨论,参加青年社、学生会、社会主义青年团和非基督教大同盟等进步团体的文化活动,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活动,使高岗认识到贫富不均,是黑暗社会制度造成的,不是天定的。在进步书籍和革命思想熏陶下,奠定了要舍得一身刮,豁出去,组织人民大众推翻旧制度的思想基础。

        1921年腊月三十日,高岗与杨芝芳结婚,没择吉日,趁大年三十神不管神,鬼不管鬼的机会,同高崇义兄弟俩一天完婚的,没请人待客。迷信传说一个家里不设两个洞房,高崇义在家里定帐,高岗的洞房是借邻家的单窑。结婚时只缝一块条布被子,两条山羊毛毡,连吃的粮也没有。高岗幼年丧母,芝芳幼年丧父,是同病相怜的夫妻。父母包办少男少女成婚,婚后的高岗继续上学,杨芝芳多在娘家住。

        高岗一贯爱好文体活动,如打球、象棋等等。在进步教师的支持下,他和学生会头头一起组织了一个鼓乐队,利用县城集会、庙会和星期天上街演讲、歌唱,广泛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和民主、科学,反对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和苛捐杂税。他亲自背大鼓、上街作演讲。这些有意义的活动,招引很多远近农民乘星期天来县城买东西,看热闹,使县城的星期天自然形成群众集会,变成传播新思想和革命真理的场所,在陕北地区广播革命火种。

        高岗在延安时期的警卫员高崇道说:“高岗年轻时是个球迷。”他爱打蓝球,踢足球,滑冰,跳舞。在横山一高、榆中上学时和1928年在响水和马明方一起搞地下工作中,经常带头组织球队,响水学校没有足球,他用烂麻、羊毛做成足球,每天下午不要命的玩。他打蓝球,踢足球很勇敢,一上场猛冲、猛踢,其他同学怕得直躲,都叫他“亡命徒。”高岗还利用体育活动,结识朋友,开展革命工作,“1929年在延安搞士兵运动中,常到延安第四中学,高双成部队,利用打球结识一批革命者和进步青年,开展兵运和统战工作。”他的球艺不佳,但断断续续有20多年的历史,在陕甘宁边区直至1945年到东北,仍参加打球、滑冰活动。东北局机关和某部队打球,机关队员与部队队员发生打架,高岗劝架时挨了战士两拳。部队领导知道打了联军副政委、东北局副书记,赶忙带着战士到高岗处检讨认错,表示严肃处理……高岗说,连我都敢打,打仗肯定是好样的,快放了,领回去。他的宽宏大度,对部队教育很大,这支部队在解放东北中打得顽强英勇。由于打球锻炼,他的体质很好,很少得病,能吃能喝,是个大烟筒,开两三小时会吸一盒烟。

        高岗在横山一高上学时,还得有一个“打狗司令”外号。这个外号也多少显示了他的组织才能。当时,学校灶上的食油和食品,一不小心就被邻居的狗偷吃,有时连油罐子也被狗叼出去,弄得负责食物保管人赔偿损失,叫苦连天。高岗知道后,说:“你们真是些笨蛋,连一个狗都没办法,还学什么革命本领。”“革命”二字那时候在学生中已成时髦语言。食物保管者说:“你吹牛不贴印花,你若能治住狗偷吃油,我请你吃一次馆子”。一天下午,高岗带了几个学生,每人准备一根柴把子,分别藏在狗急跳墙的地方,将大门畅开,下午饭后,一条大灰狗摇尾撒欢钻进院子,高岗把大门一关,指挥各个位置布置的人手说:“动手,关门打狗!”刹时,他一棒,你一棒,那条大灰狗满院乱窜,汪汪乱叫,跑来跑去跑不动了,躺在当院,高岗又照狗头狠击两棒,狗脖子一伸,四蹄子一蹬,再不动弹了。从此,附近居民把狗看管得极严,再没有狗偷吃油的事发生,校内学生叫他“打狗司令”。后来叫他“由打狗司令变成打狐(胡宗南)司令。”

        1924年冬,已经加入青年团的高岗不久后担任学生会的头头,成了小有名气的人物。寒假回家,向村里青年宣传共产党是为穷人翻身求解放的革命组织。被他父亲听见,便训斥:“榆林井大人(即井岳秀,时任陕北镇守使,也是陕北土皇帝)说共产党就是学生搞起来的,下令处罚学生,你们这些碎脑小子,不想活了,这是掉脑袋的事”。高岗坚定地强辩道:“穷人要翻身,就要推翻反动派,反动派不会自动交出政权,怕掉脑袋,就不能推翻黑暗的社会制度,怕什么,中国几亿人不会杀完!”表现出同反动派不共戴天的决心。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