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会理到大渡河的直线距离,大约450公里,但是红军要走的是山路,有将近800公里。为了躲避国民党飞机的搜索,红军多数是夜间行军。
5月16日,红军从会理出发,经过西昌,到达泸沽。由泸沽到大渡河有两条路,一条大路,一条小路。小路从泸沽经冕宁到安顺场(红军北进的重要渡口);大路经越西到大树堡,这条路上敌人的守备力量较强。红军此时又开始了与敌军的赛跑,为了争取时间,军委决定主力部队走小路,另外派一支部队走大路牵制敌人。
选择走小路,就意味着红军必须经过一个令人生畏的地区——大凉山彝族居住区。当时大凉山彝族还处于奴隶社会阶段,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黑彝是特权阶层,白彝是普通百姓。早在2000多年前,彝人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他们的外貌和汉族人有明显的区别,身材高大挺拔,皮肤颜色偏黑。他们有自己的宗教和语言。彝族人善于射箭打枪,体格彪悍,性格直率。他们大多数纯洁、真诚而朴实,勤劳且顽强,生活简朴,保持着民族的尊严。
但是他们当时却被汉人统治者蔑称为“倮倮”,汉人统治者把彝人逼上山,彝人靠着近乎原始的畜牧、农业、采集、渔猎的方式生存。他们中的大部分,男人穷得只有一件破斗篷,女人只在下身围一块破布,小孩则什么也不穿。
一些狡猾的汉族商人利用彝族人的善良淳朴,在双方商品买卖的时候进行欺诈。后来,当地军阀和国民党军阀又经常对他们“剿讨”和掠夺。——他们既害怕汉人,又仇视汉人。红军来到彝区之前,有一支军阀部队试图穿越彝人山区,为首的将领被彝人击毙,他的部下也全部被消灭。
因此,红军想顺利通过彝族山区,不是十分容易的事情。
红军事先调查了彝族的风俗习惯,并且一路贴出布告,宣传红军平等的民族政策。这张布告是以红军总司令朱德的名义发布的,一共26句话,每句话6个字,念起来很押韵,像一首诗:
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
一切彝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
可恨四川军阀,压迫彝人太毒;
苛捐杂税重重,又复妄加杀戮。
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
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
军纪十分严明,不动一丝一粟;
粮食公平购买,价钱交付十足。
凡我彝人群众,切莫怀疑畏缩;
赶快团结起来,共把军阀驱逐。
设立彝人政府,彝族管理彝族;
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
希望努力传播,将此广播西蜀。
据说,对于红军的战略转移,曾经先后有过“长途行军与战斗”、“西征大军”、“远征”等称呼,“长征”的说法,即来源于布告中的一句话“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
红军还请到了一个通司(翻译),他是个长期在彝区做生意的商人,能帮助红军解决语言不通的麻烦。
经过一些准备后,先遣队于5月22日的清晨进入彝民区,随先遣队一起行动的特别工作组由肖华率领。肖华不仅是一个军人,还是一个不错的诗人,写过《长征组诗》,1976年周恩来弥留之际,曾要求听听他写的诗歌。
大凉山海拔2000多米,一路上层峦叠嶂,山谷郁郁葱葱,地面上淤积着腐烂的树叶,厚达数寸。山区的气候变化多端,时而淫雨霏霏,时而雾气弥漫,让人感觉瘴气很重。相传,诸葛亮七擒彝族首领孟获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带。
当先遣队到了牯麻子村时,彝民们密密麻麻地围了上来。几百彝人拿着棍棒、石块、长矛、弓箭和枪支,不许肖华的工作组前进。通司向彝民们传达了红军的意思:红军和别的军队不同,不是要和你们为难,只是想借道路过这里。长久以来,彝人对汉人军队芥蒂很深,他们不相信通司的说法,始终流露着怀疑、惊惧的神情。双方交流了一阵以后,一个小头领模样的人告诉通司,他们需要200块大洋的买路钱。肖华他们给了钱。但是另有一群人,又提出要给更多的钱。双方僵持不下,许多彝人仍然高喊着“不许过”。正在不可开交的时候,前面山口的入口处,过来一个骑着黑骡的高大的中年彝族人。通司认出他是沽基家的首领小叶丹的四叔。
肖华告诉他,红军的领袖刘伯承带领军队北上,路过此地,红军不会伤害、打扰他们,而且红军是替像彝民这样的穷苦人打天下的。根据彝族人特别讲义气的特点,肖华又告诉他,刘伯承愿意与小叶丹结盟为兄弟。
小叶丹的四叔将信将疑,但是,当他看见眼前的这支队伍不像国民党军队那样烧杀抢夺的时候,他答应了肖华的请求。肖华则送了几支步枪和一支手枪给他,以表示红军的诚意。
肖华向刘伯承报告了这个情况,刘伯承喜出望外,刚才还在为前进路上可能引起的冲突而焦虑,这时却盼来了这样好的消息。刘伯承毕业于莫斯科军事学院,为人和蔼,指挥才能高超,红军过金沙江就是由他任总指挥。这次指挥过大凉山的任务也交给他。
由肖华引见,小叶丹和刘伯承见面了。小叶丹身材和他叔叔一样,也很高大,长相英俊,是个骑马的好手。小叶丹看见刘伯承,用彝人待人的隆重礼节向刘伯承跪拜,刘伯承把小叶丹扶起来,亲切地和小叶丹交谈,发誓愿与小叶丹结拜成兄弟。刘伯承答应推翻国民党的统治之后,帮助彝族解除一切外来的压迫。
刘伯承提出要和小叶丹吃血酒结为兄弟,这用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歃血为盟的办法。傍晚,结盟仪式在牯麻子村附近的袁居海子边进行。海子里的水清澈透明,夕阳倒映着岸边的葱郁树林。结盟仪式简单而隆重。两碗清清湖水,一只大雄鸡,割断鸡的喉咙,将鲜血滴进碗里。刘伯承和小叶丹、小叶丹的四叔,虔诚地并排跪下。没有香烛,由蓝天和碧水主持盟誓。
刘伯承端起大碗,大声发誓:“上有天,下有地,我刘伯承愿与小叶丹结义为兄弟,如有反复,天诛地灭。”说完将鸡血酒一饮而尽。小叶丹也端起碗,发誓愿与刘伯承结成兄弟,若三心二意,就像鸡一样死去。他们叔侄也把碗内的血酒一饮而尽。仪式结束,盟誓生效。
22日天黑前,红军不可能再穿过彝人山区,他们退回到先前经过的一个村庄宿营。小叶丹叔侄被邀请到营地做客。彝人善饮,酒量如海,刘伯承买下了村子里所有的酒招待他们。
在和小叶丹喝酒交谈的过程中,刘伯承得知,沽基家和另一支彝人部落罗洪家长期不和,经常发生械斗(小叶丹与刘伯承结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想借红军的力量打败罗洪)。——刘伯承告诉他,彝族人内部要团结,彝人和汉人也要团结。穷人不要打穷人,自己人不要打自己人。刘打了一个比喻:“一个指头没有劲,十个指头捏在一起就力量大了。”
小叶丹向刘伯承提出要建立一支和红军一样的队伍,刘伯承赠了他一面“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的队旗。后来,小叶丹真的联合其他的彝人家族对抗国民党军队,至死都保持着对刘伯承的敬意。他告诉妻子和家人,万一他死了,一定要好好保护这面旗,将来亲手交给红军。彝人的义气和诚信,的确让人敬佩。
第二天,红军开拔。结盟的消息已经在附近传开,彝人相信红军和他们首领的结盟是真诚而有效的。当毛泽东他们来到这里时,受到了最热烈的欢迎。一群妇女,怀里抱着火红的大公鸡表示敬意,毛泽东也学着彝人,双手放在胸前表示最深情的谢意。
红军走出沽基家的地界后,小叶丹派向导带领红军抄近路赶往安顺场。途经别的彝家地段时,向导就告诉其他部落的彝人:小叶丹的朋友要路过此地。在沽基向导们的带领下,红军没有遭到彝人的阻拦。5月24日的清晨,天还没大亮,先遣队已经能俯瞰到大渡河边的小镇——安顺场。
红军主力沿着先遣队的路线,陆续来到大渡河边。大部分的红军都能安全通过大凉山。不过,也有一小部分,主要是那些掉队的士兵,会受到彝人的攻击。他们只抢走红军身上的物品,包括扒光他们的衣服。被扒得精光的红军士兵,很少有能活下来的,大部分被饿死或者冻死了。
有一个存活下来的士兵回忆道,当他和其他四个同伴被彝人包围起来的时候,只要他们开枪,就很容易离开。可是他们谁也没有开枪,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任凭彝人抢掠。他们没开枪,是因为他们事先得到命令,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和彝人动武,不许开枪。他们比较幸运,不久便被搭救了。
5月26日,毛泽东在安顺场见到刘伯承,他很风趣地问刘伯承,诸葛亮七擒七纵才收服孟获,你怎么一下子就说服了小叶丹呢?刘伯承回答,是因为执行了共产党的民族政策。
在小叶丹的帮助下,红军顺利到达大渡河口。若再推迟三天,蒋介石调集的重兵就会在安顺场堵住红军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