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告诉你真实的长征48、穿过香格里拉去甘孜会师

48、穿过香格里拉去甘孜会师

        1933年,英国著名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出版了一本名为《消失的地平线》的小说。小说发表后立即成为当时的最畅销图书,作者也因此荣获英国著名的霍桑登文学奖。1944年,美国好莱坞的制片商将小说拍成电影,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这部小说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美丽迷人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作者说它就在中国西部。为了一睹香格里拉的美丽面容,世界各地的探险家络绎不绝地来到中国,找寻香格里拉的踪迹。通过专家们深入细致地科学考察和研究,无数的证据显示,希尔顿笔下承载着人类美好理想的香格里拉,就是今天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和丽江市为核心的一个广袤区域。2001年,国务院批准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

        1936年,红二、六军团穿越了这一神秘的香格里拉地区。

        1936年3月底,红二、六军团进占贵州盘县,进入南、北盘江地区。红军总部发来两封电报,建议他们尽早渡过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大举北进。红二、六军团放弃了在南、北盘江地区建立根据地的打算,决定北渡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1936年3月31日,红二、六军团离开盘县地区,向滇中急进,直逼龙云的老巢——昆明,吓得龙云急忙收兵回守省城。这样,红二、六军团打开了北上通道,乘势长驱直入滇西北。

        红二、六军团快到丽江时,国民党大肆造谣说红军是“杀人放火之匪”,全城居民因此而惶恐不安。一位年逾古稀的绅士站出来安抚大家:“共产党红军是一个政党,有自己的纲领,不会杀人放火!”大家一看,这人正是晚清进士和庚吉,全城就数他的威望最高了,大家一下子平静了下来。地方当局接受了和庚吉的建议,没有阻击红军。在和庚吉的动员下,丽江人民手持印有“欢迎义军”的彩旗,出城到七八里外的地方欢迎红军。4月24日,红二、六军团兵不血刃地进入了有8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丽江。和庚吉把自己的书房腾出来给贺龙做指挥部。

        红二、六军团选定从丽江县石鼓镇渡过金沙江。石鼓镇距离丽江县城50公里,万里长江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在这里转了第一个大弯,因此这里又被称作长江第一湾。石鼓镇背靠青山,面朝金沙江,历来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三国时,诸葛亮曾在这里“五月渡泸”。至今这里还留有诸葛岭、武侯坡等遗址。

        贺龙指示部队在石鼓镇沿岸迅速找船。此前,藏族土官、国民党江防总指挥汪学鼎已叫手下将船只运往河对岸,藏匿起来。红军侦察兵只找到一只来不及隐藏的小船。贺龙亲自给鲁桥乡副乡长、纳西族开明士绅王赞贤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请他帮忙解决渡河船只。这让王副乡长很感动,他把隐蔽在东岸的一条船捐了出来,并给红军找来4名水手。

        4月25日夕阳西下之时,红二、六军团在石鼓镇木瓜寨渡口点燃通红的火炬,开始夜以继日地横渡金沙江。最先过江的红四师十二团沿着河东岸的羊肠小道挥师北上。红六师则在师长卢冬生的率领下,沿河西岸北上,与红十二团隔岸并进。这两支队伍很快就肃清了石鼓以上百余里的敌人。后来,红二、六军团共找到大小船7只,水手28人,此外还做了一些筏子。在东起石鼓、西至巨甸的5个渡口,红二、六军团的渡江作业热火朝天地进行着。

        经过4天3夜不停地摆渡,到28日黎明来临的时候,红二、六军团18000人马全部渡过了金沙江。胜利的号角伴随着金沙江的浪花一起歌唱,指战员们无不欢欣鼓舞。几个小时之后,敌人才气喘吁吁地赶到金沙江岸边,而红军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孙渡纵队刘正富旅摸进石鼓镇,只找到了红军留给他们的标语:“来时接到宣威地,走时送到石鼓镇,费心、费心,请回、请回!”气得他们七窍生烟,向空中乱放一阵枪以泄心头之恨。

        5月1日,红二、六军团翻越玉龙雪山支脉的哈巴雪山,到达了康藏高原名城——中甸县城(现香格里拉县城)。这里气温很低,在季节上与丽江有两三个月的时差。红军缺衣缺粮的问题更显严重。原先红二、六军团计划在中甸县好好休整一段时间,到后才发现这座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名城居然是一座只有几百户藏民的荒凉小城。

        红军进入中甸县城时,街上不见行人,街旁一间间矮小的店铺紧闭着门,一片冷冷清清的景象。费了好大劲,红军才找到几个孤寡老人。从他们口中得知,城里居民受了国民党的反动宣传,要不躲到山上去了,要不就闭门不出。为此,红二、六军团以贺龙的名义颁发布告,说明红军的来意、性质、纪律和政治主张,并且要求指战员们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做到喝碗水、吃块粑粑都要付现金,请群众缝补衣服、磨青稞面也要给报酬。当地藏族人民发现,平常国民党官兵来时,总喜欢把他们插在房梁上的表示吉祥如意的红布经幡强行拔掉,而红军来后非但没有碰经幡,还帮他们做好事。红军的行动感动了当地藏民,他们纷纷出来为红军磨炒面、打草鞋、缝衣。

        在中甸城外五公里的佛屏山下,有一座由康熙皇帝和五世达赖敕建的喇嘛庙——归化寺,又叫松赞林寺,它是藏区著名的十三寺之一,也是云南规模最大的喇嘛庙,在川滇一带被誉为“小布达拉宫”。归化寺里面至少住着几百名喇嘛,有枪有炮,它的最高统治者是八大老僧。得知红二、六军团来到中甸,归化寺的喇嘛们起初惊恐异常,紧闭着庙门,不敢出来。后来看到红军越来越受广大藏民的欢迎,八大老僧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派出代表夏拿古瓦与红军谈判。临行时,夏拿古瓦非常害怕,特地向八大老僧请求:“如果我死了,请寺庙赡养我的一家老小。”出乎夏拿古瓦意料之外,贺龙热情接待了他,并耐心地讲解了党的宗教政策和红军北上抗日的意义,夏拿古瓦这才意识到自己原来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临别时,贺龙写了一封信,请他带给八大老僧。信中写道:

        (一)贵代表前来,不胜欣幸。(二)红军允许人民宗教信仰自由,因此对贵喇嘛寺所有僧侣生命财产绝不侵犯,并负责保护。(三)你们须即回寺,照安生业,并要所有民众,一概回家,切不要轻听谣言,自造恐慌。(四)本军粮秣,请帮助操办,决照价付金。(五)请即派代表前来接洽。

        八大老僧看过信,听完夏拿古瓦绘声绘色的描述,对红军的误会顿时冰释。为了表达对贺龙将军的敬仰和对红二、六军团的拥戴,八大老僧决定,归化寺破例举行一次跳神盛会。“跳神”,又称“巴羌”,“巴”是面具,“羌”是跳,因此也称“面具舞”。它的用意在于庆祝丰收和祈求吉祥如意。归化寺的跳神盛会场面很壮观,在云南堪称首屈一指,一般只在每年藏历年底格冬节(公历12月26—29日)举行。

        贺龙欣然接受了八大老僧的邀请。5月2日,他率领40多位红军代表来到归化寺,受到了全寺僧众的热烈欢迎。跳神仪式开始前,双方互献了哈达,贺龙首先代表红军广大指战员对归化寺全体人员表示感谢,并以个人名义向归化寺赠送红色锦幛一面,上面写着“兴盛番族”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祝福藏族人民繁荣昌盛。接着八大老僧将贺龙等人请入上座,欢快的锣鼓响了起来,跳神仪式正式开始。30多位喇嘛头戴面具,手执法器,扮演着牛角神、土地爷等法神,他们先绕场一周,表演了一段大场面的舞蹈。之后,分段上演了骷髅舞、牛神舞、鹿神舞等舞蹈,每段舞蹈都有着一定的宗教内容。段与段中间还穿插有丑角喇嘛的表演。最后是驱鬼,大家将酥油做的魔鬼——“朵玛”押送到寺外空旷处焚烧,除一年之邪,祈一年之福。贺龙等人品着香喷喷的酥油茶,看得津津有味。

        5月3日、4日,八大老僧命令,打开归化寺的粮仓,帮助红军这支仁义之师解决粮食问题。一时间,喇嘛庙旁边的小街上,铺上了一条长长的坛布,一队队小喇嘛背来青稞,把它倒在坛布上,红军代表高兴地边付钱,边领粮。归化寺还额外赠送给红军不少“碗碗糖”(康藏高原不产糖,糖在这个地区是极为珍贵的)。两天中红军共筹集粮食约10万斤,在只有几百户人家的县城能筹集如此多的粮食实属不易。

        5月上旬,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兵分两路离开中甸。红军到中甸前后不到10天,但与当地藏民和喇嘛结下了深情厚谊。离开中甸时,僧俗百姓夹道欢送,异常热闹,人群中不断有人高喊:“嘎雷松(慢慢走),纽巴霍(快快回)!”八大老僧还特意派出归化寺的两队僧兵,让他们骑着马在前面为红军带路。

        在去甘孜的路上,红二军团连续翻越了三座大雪山。红六军团则爬了两座高高的雪山。雪山上天气瞬息万变,越往上走空气越稀薄,呼吸越困难,逼得衣着单薄的红军上气难接下气,但如果停在山上休息或者喝雪水,就有生命危险。贺龙的妻弟蹇先超就是在过雪山时,停下歇脚就再也没有起来,永远长眠于皑皑白雪之中。

        红二军团政治部主任甘泗淇记录了下面这组惊人的数据:在雪山上因为休息和吃雪水而死亡的红军战士大约100人。从白松到茨乌因为走错了路,在过一座雪山时又死亡了几十个红军战士。从东南方向翻越另一座雪山时,因为前面道路被破坏,前面部队走不动,后面部队被迫滞留在山上,这时突然下起大雪,一下子又冻死了100多人。

        然而,严寒、缺氧、饥饿丝毫不能动摇指战员们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的信心,大家一路上互助互爱,军纪严明,以坚强的意志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行军途中还发生了这么一个动人的故事:

        在离得荣县城还有好几天的路程的时候,红二连一粒粮食都没有了,饥饿把全连带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口。战士们在路上找不到一根马骨头,就连马粪里没有消化的青稞都找不着。全连官兵只好找些野菜熬着喝。大家都盼望着到得荣县城来个“大会餐”。能走的病号坚持着向前走,不能走的病号也由战友扶着走。

        到了得荣县城,大家才发现,整个县城居然只有三座房子。找了半天,居然连一粒粮渣子也没有找到。就在大家失望时,一位上士在一家牛圈里有了新发现,他招呼大家过来,然后他用手轻轻地揭去堆在地上的干牛粪,扒开新土,掀开一块木板,接着一大缸青稞露了出来。

        该不该动这一大缸青稞,大家又犯了难。不动的话,就没有粮食吃,特别是十几个病号恐怕难以支撑下去,很可能会活活地饿死;动的话,就会违反部队纪律。于是,红二连在牛圈旁召开了一次紧急党支部委员会。经过讨论,支委会作出了用银圆买粮食的决定。全体支部委员一齐动手,一会儿就把埋在地下的400来斤青稞全挖出来了。支委会开始发放粮食,病号每人分8小碗,一般同志每人5小碗,干部每人3小碗。病号有救了,全连有救了,战士们个个笑逐颜开,荒凉、冷清的得荣县城一下子显得生气勃勃起来。

        埋银圆时,红二连特意写了一张纸条压在上面,纸条上写道:“老板,实在对不起,我们挖了您的青稞。现将青稞折合五十块银圆留给您,请收下。”在把50块银圆和纸条放入缸后,战士怕不够,又往里面加了12块云南银币。原封原样地埋好后,大家这才放心离去。

        得知红二、六军团就要到来,红四方面军指战员很高兴。4月27日,徐向前派罗炳辉率三十二军前往雅江、稻城迎接红二、六军团。徐向前在动员大会上深情地说:“红军是一家人,我们和中央红军、二方面军的关系,好比是老四和老大、老二的兄弟关系。上次我们和老大的关系没有搞好,要接受教训。吵架归吵架,团结归团结,不能分家。现在老二就要上来了,再搞不好关系,是说不过去的。”他的话引起了共鸣。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纷纷行动起来,除了准备吃住,还收集了许多羊毛,昼夜不停地洗、揉、捻、织,为红二、六军团每一个指战员都准备了一套毛衣和毛袜。

        6月3日,红六军团在理化以南的甲洼寺与远道前来迎接的红二十二军胜利会师。22日,红六军团到达甘孜的普玉隆,与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会合。30日,红六军团移驻甘孜的甘海子。同一天,红二军团到达甘孜附近的绒坝岔,与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会师。

        7月1日,贺龙、任弼时率部赶往甘孜甘海子,朱德总司令非常高兴,特意带着一队骑兵跑了十几里路,在半路上迎接。一见到贺龙、任弼时等人,朱德就与他们紧紧握手,激动不已地对他们说:“这下好啦,你们这一来,我的腰杆子也硬啦!”任弼时、贺龙等人笑着回答道:“总司令,我们来听你的指挥!”朱德坚定地说:“你们来了,我们一起北上,党中央在毛主席那里。”接着朱德把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经过简要地告诉了贺龙、任弼时等人,嘱咐他们解决这个问题要有韧性,要像吃牛皮糖,千万不要急,要想办法促使张国焘北上会合中央。

        抵达甘海子红军总部,他们一同会见了张国焘、陈昌浩等红四方面军指战员。许多藏族同胞也簇拥在路旁,捧着酥青油糌粑夹道欢迎,口里不住赞叹:“耶莫!耶莫!”(顶呱呱的意思)至此,红二、六军团全部在甘孜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