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月10日,在陈毅同志追悼会上,粟裕见到了毛泽东。
当时,在一片悲痛的气氛中,毛泽东环视了一下左右,见到了粟裕,他深情地对粟裕说:“井冈山时期的老战友不多了。”
井冈山时期的老战友,多么亲切的称呼!陈毅是,粟裕也是。他们都是在井冈山根据地同毛泽东、朱德等一起并肩战斗过的战友。
粟裕是在上了井冈山之后,才认识毛泽东,并从此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逐渐从一名红军基层指挥员成长为共和国第一大将。
作为共和国的大将,粟裕为创建新中国所立下的赫赫战功和其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是有口皆碑、举世公认的。但是,将军本人却从不讳言:自己的军事才能,是在红军时期那最艰难的岁月里,跟随毛泽东学到的。
也就是说,粟裕跟毛泽东学军事,始于井冈山的斗争。
粟裕虽是湖南人,但在上井冈山之前,并不认识毛泽东。
粟裕于1907年出生于湖南省会同县一个封建地主家庭,1925年高小毕业后,考入位于常德的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受到进步思想影响,于次年11月在校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5月离开二师到武昌,参加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教导队,任学员班长,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开始了他一生漫长的戎马生涯。
大革命失败后,粟裕随第二十四师教导队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部队南下广东在潮汕失败后,跟随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艰苦转战湘粤赣边地区。在攻打武平县城的战斗中,他因身负重伤而掉队,却凭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赶上了队伍。当起义军内部一些不坚定的军官、士兵对革命产生动摇、纷纷离开部队的严峻时刻,粟裕的这一表现受到了朱德、陈毅的格外器重和战友们的称赞。
10月下旬,起义军余部到达赣南信丰时,进行了一次整编,将部队缩编为一个纵队,下辖9个连队,粟裕被任命为第五连政治指导员。
1928年1月,粟裕随朱德、陈毅率领的起义军进驻湖南宜章,参加了湘南起义。4月,又随朱德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上了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
从这时起,粟裕作为工农革命军中的一名连党代表,跟随毛泽东在革命战争的海洋里学习游泳。毛泽东的雄才大略,高人一筹的建军思想,使粟裕钦佩不已。他认真学习,细心揣摸,很快就取得了进步,仅仅两年时间,就由一名连级干部成长为一名师的指挥员。
在朱毛会师后召开的第一次连以上干部会议上,粟裕亲自聆听了毛泽东关于新型人民军队建设原则的讲话。会上,毛泽东扳着手指,一项一项讲着红军的“三大任务”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会场上寂静无声。通俗的话语,崭新的思想内容,使在场的人们听得入了迷。
毛泽东阐述的军队建设的一些基本原则,深深地吸引着粟裕,使他感到新鲜,耳目一新。尤其是对“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粟裕认为,它正确解决了军队与群众的关系问题,是毛泽东的一个创造,给了他以深刻的影响。
不久,毛泽东就建军问题又召开了一次连以上党代表会。会上,毛泽东充分发扬民主,请大家发表意见。作为基层干部的粟裕,也曾深受旧军队作风的影响,常常依靠长官命令行事和对做坏事的战士进行体罚。毛泽东采取这种民主作法征求意见,本身就体现了一种崭新的精神,使他很受教育。
毛泽东不仅在红军中建立了全新的官兵平等关系,而且身体力行做表率。粟裕亲眼看到了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与红军战士吃穿住一样,一起挑粮,一同过艰苦的日子的情景,也亲眼看到了新型人民军队中人与人之间平等关系所产生的巨大威力,使他在打心眼里对毛泽东、朱德佩服的同时,对官兵平等这一新的建军原则也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他后来回忆说:现在的青年人不能体会到官兵平等、废止肉刑这些基本制度所产生的强大威力,因为他们是在人与人的平等关系中成长起来的。而当时,这些基本制度,唤醒了被压迫者长期被压抑着的人的尊严,激发着对未来美好的无限希望,成为大家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牺牲的强大力量。
此后,他在自己的连队改变了旧式军队的教育方式,采取说服教育、思想工作、实行民主等方法。同时,他把开展士兵政治教育的过程,作为自己思想改造的过程,使自己的阶级觉悟、思想认识、理论水平和领导能力都得到不断提高。
对于毛泽东一再重申的支部建在连上的建军原,作为连党代表的粟裕,从内心里表示拥护。他按照毛泽东的要求,在自己所在的连队建立起了党支部,使连队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从学习毛泽东建军思想的过程中,粟裕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基层干部。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他的工作多次调整,哪个连队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时,就派他去担任党代表,哪个连队需要加强部队管理、改善官兵关系时,就派他去担任连长。他成为了毛泽东建军路线的坚定拥护者和坚决执行者。
粟裕在投身井冈山武装斗争中,深刻地理解了毛泽东关于根据地建设的伟大理论,树立了建立根据地的思想。
当粟裕跟着朱德上井冈山时,井冈山根据地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他到达井冈山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有了一个“家”了。在毛泽东、朱德领导下,他积极参加了井冈山根据地的建设。
1928年8月,他离开井冈山参加进军湘南的冒险行动,经历了有名的“八月失败”后,更加认识到建设根据地的重要性。从此,他率领连队,不论游击到哪里,都能按照上级规定的任务,积极发动群众,建立政权,发展地方武装,领导群众打土豪分田地。1935年以后,粟裕率领由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改编的挺进师进入浙南后,就是运用了井冈山根据地的经验,创建了浙南游击根据地,度过了艰难困苦,一直坚持到抗日战争爆发,率部编入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
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总结的“十六字诀”游击战术,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雏形。粟裕从毛泽东、朱德等指挥的战斗中,亲自领略了它的重要作用和巨大威力。
战略战术的运用,以能否达到歼灭敌人为标准。毛泽东、朱德带领红军打仗,为了达到歼灭敌人的目的,依据不同的敌人,采取不同的战法。对于一打就垮的敌人,采取穷追;对于战斗力较强的部队,则运用迂回包围。在井冈山第二次反“进剿”中,部队从黄坳出发,向遂川运动,敌人刚一接触就逃跑了。这时,朱德一面领着部队追击,一面不停地督促:“快追,快追!”粟裕所在的二十八团一口气追了35公里,俘虏了敌营长以下官兵300多人,缴枪250支。粟裕从这次战斗中体会到,毛泽东、朱德所采取的这种追击方法,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追击,而是为了达到歼灭敌人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1928年6月下旬的龙源口大捷中,粟裕跟毛泽东、朱德学到了运用迂回包围达到歼灭敌人的战法。当时,湘赣两省抽调10个团的兵力,分两路向井冈山进犯,以湘敌吴尚部由茶陵向宁冈推进,以赣敌杨池生、杨如轩部由吉安向永新推进。毛泽东、朱德决定采用避强打弱的方针,即对湘敌取守势,集中兵力打赣敌。红军主动撤出永新城,退到宁冈,集中主力,控制敌人进攻的必经之路新、老七溪岭,以二十九团、三十一团一个营担任正面阻击,以二十八团、三十二团一个营迂回到龙源口,断敌后路,歼灭敌人。这次战役取得了歼敌一个团、击溃敌两个团的重大胜利。粟裕率领连队在团长王尔琢指挥下,先是攻克老七溪岭百步墩制高点,继而以勇敢顽强的精神,越过山岭追击敌人。在一个山沟里,他们发现了100多个敌人,立即冲上去,大喊“放下武器,你们被俘了”,敌人还没有弄清来者有多少,就缴了枪。
这次战斗,表现了粟裕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和机智果断的指挥才能,是他学习毛泽东战略战术的初期成果。在他后来指挥的许多战役战斗中,多次采取了这种迂回包围的战法来歼敌。
此后,粟裕又在毛泽东、朱德指挥的一系列战斗中学到了灵活机动、抓住敌人弱点及时歼敌等作战方法。
粟裕在井冈山时期,通过战争学习战争,通过学习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和指挥艺术,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指挥能力,因而赢得了“青年战术家”之称。
1930年底起,粟裕走上了师一级领导岗位,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五次反“围剿”战争。他把从毛泽东、朱德那里学到的作战经验和指挥艺术运用于战争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战绩。
凡是熟悉毛泽东诗词的人,肯定不会忘记毛泽东那首气势磅礴的《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万木参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峰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毛泽东这里豪迈地宣告捉了张辉瓒的不是别人,正是粟裕及其所部。
1930年12月,蒋介石调集10万人马“围剿”中央苏区。红军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向根据地中部退却。敌人以每日35公里的速度分数路向苏区猛扑。毛泽东、朱德选择了张辉瓒的第十八师和谭道源的第五十师作为首歼的目标,但设了几次伏,都落了空。
这时,粟裕已是红十二军第六十四师师长。他得悉张辉瓒部即将进入龙冈地区的情报后,化装成敌第五十师联络员,亲自前去侦察。回来后,立即把打探到的情况当面向毛泽东、朱德作了汇报,并建议针对张辉瓒求胜心切的特点,派一支小部队做诱饵,把张辉瓒引向龙冈,红军在龙冈设伏,可一举歼灭张辉瓒的第十八师。毛泽东等十分欣赏这一建议,立即付之实施。
粟裕根据毛泽东的意图,率领六十四师担任左路包抄主攻任务。
12月29日,张辉瓒部果然被引入龙冈。30日上午,毛泽东向埋伏在龙冈四周的红军下达了战斗命令。霎时,枪炮声大作。激战至下午3时,敌人被歼1万余人。毛泽东派了两名通讯员去问主攻师师长粟裕,张辉瓒捉到没有。粟裕信心十足地说:“张辉瓒就在那边山里,我们师正在全力搜索,你们先回去向毛泽东报告,说张辉瓒马上可以抓到。”
不多久,龙冈漫山遍野响起了红军战士兴高采烈的喊声:“张辉瓒捉住了!”
活捉了敌师长张辉瓒,毛泽东高兴地说:“好!还是粟裕有办法。”在夸奖粟裕的同时,毛泽东诗情大发,于是写下了前面提到的脍炙人口的诗篇。
此后在保卫中央苏区的许多重要战役战斗中,粟裕努力学习毛泽东、朱德的对敌斗争策略和游击战术,创造性地执行各项任务,逐渐练就了独立思考通观大局的能力,为日后独立领导一个地区的革命斗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事隔几十年后,粟裕在回忆井冈山时期在毛泽东指挥下作战的经历和体会时,深情地写道:“毛泽东、朱德同志指挥我们打了一系列胜仗,使我认识到,两军对阵,不仅是兵力、火力、士气的较量,也是双方指挥员指挥艺术的较量。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军开始常处于被动,但只要指挥员善于运筹,可以驰骋的领域仍然是很宽广的。战争指挥艺术是一门无止境的学问。”
1934年7月起,粟裕先后担任由红七军团组建的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挺进师师长、闽浙赣军区司令员,灵活运用和发展毛泽东的“十六字诀”游击战术,提出了“敌进我进”、“飘忽不定、出没无常”等游击战争的六条原则,坚持了浙南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中,粟裕先后出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第一师师长兼政委、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黄桥之役,指挥新四军5000人迎战国民党顽军3万人,诱敌深入,先打强敌,一举歼灭敌人1万余人,由此实现了开辟苏北、打开华中抗战的新局面。
解放战争中,粟裕先是出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率部取得苏中七战七捷的胜利,成为毛泽东“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作战思想的光辉范例。华东野战军成立后,他任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兼代政委,毛泽东专门指示:“战役指挥交粟裕指挥”。在他的指挥下,先后取得了宿北、鲁南、莱芜、孟良、豫东、济南等战役的胜利,成为名震中外的“常胜将军”。
毛泽东赞誉他立下了“淮海战役第一功”。此后他又指挥了渡江战役,解放了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
1954年,粟裕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1955年,粟裕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
历史证明,粟裕是中国革命战争造就出来的一位杰出军事家,而他之所以能够成为这样的军事家,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哺育,得益于井冈山斗争的磨练。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