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毛泽东在行军间隙起草了一份电报给彭德怀,内称:
“我军歼击敌军必须采取正面及两翼埋伏之部署方能有效,青化砭打敌三十一旅即是三面埋伏之结果。”
彭老总接到电报后,复电表示异议:
“敌自青化砭战役后,异常谨慎,不走大道平川,专走小路爬高山;不就房屋设营,多露宿营;不单独一路前进,数路并列间隙很小……以致三面伏击已不可能,任何单面击敌均变成正面攻击。敌人此种小米滚子式的战法,减少我各个歼敌机会,必须耐心长期疲困他,消耗他,迫其分散,寻找弱点。”
毛泽东看了这个电报很受启发,经过缜密的思考,4月15日致电彭德怀:
“我们这两万多人要消灭20多万敌人,就得有正确的作战方针。第一条,就是采用‘蘑菇’战术,靠你们作蘑心,牵敌人,蘑敌人,让敌人围着团团转,等他疲劳了,饿极了,就寻找机会歼灭它。一个月歼灭他几个团,过上一年光景,情况就会好转。”
一来一往的电报,毛泽东和彭德怀达成了西北战场作战方针的高度统一——“蘑菇战术”。
蘑菇,本为担子菌伞菌科的一种食用菌。人们常取其谐音,引申为故意纠缠、磨时间、促消耗。毛泽东则取其引义,把在战役战斗过程中利用良好的群众条件、有利的地形和具体的敌我态势,同敌周旋,将敌磨得精疲力竭,然后有把握地加以歼灭的打法,谓之“蘑菇战术”。
方针一定,彭德怀即开始实施。
青化砭战斗后,胡宗南气得七窍生烟,为了报复,他调动10万人,兵分三路,寻找我军主力决战。彭德怀则不慌不忙,以少量兵力和敌人主力“蘑菇”,而主力则移在榆林一带休整。
这样,10万敌军,在我小股部队的吸引下,忽东忽西,忽南忽北,浩浩荡荡,缓慢而又艰难地进行“武装大游行”,在千山万壑间爬上爬下,几度回旋,几天里走了400多里路,却处处扑空。敌军个个精疲力竭,士气沮丧。士兵中悄悄流行一首顺口溜:
“胡长官一张嘴,下面跑断腿;胡长官放个屁,下面跑断气。”
这种状况,说明消灭敌军的时机到了。彭德怀让部队在羊马河摆开战场,4月14日包围了敌一三五旅,仅两个小时全歼一三五旅4700多人,旅长麦宗禹被俘。
5月2日至4日,西北野战军又啃下了守蟠龙的敌整编一六七旅。蟠龙是胡军的一重要补给点,一六七旅旅长李昆岗是胡赏识的一名战将,号称“四大金刚”之一。本来胡宗南以为派其守蟠龙万无一失,可在彭德怀的猛攻下,三天就全军覆灭了。
这次彭德怀收获很大,缴获军衣4万多套,面粉1万多袋,骡马1000余匹,山炮6门,武器弹药也不少,大大武装了物资奇缺的西北野战军。
撤离延安后一个半月内,在青化砭、羊马河、蟠龙,彭德怀三战三捷。毛泽东笑了,老百姓有底了。
部队集结于安塞地区,彭德怀决定在这里开一个庆捷大会,庆捷大会的会场选在马王滩。
马王滩是真武洞南边的一个河滩,安塞县委早派民工在河滩上修建了主席台。
部队一早就从驻地出发,向真武洞赶来,蟠龙战役胜利,指战员们穿了新衣,剃了头,刮了脸,再加上新枪新弹,一个个容光焕发,喜气洋洋,一队队威武雄壮,气贯长虹。
群众从周围山沟里赶来,最远的有走百十里路。他们骑着毛驴、骡子、老马,拖儿带女,好像走亲戚,又像赶庙会,穿红戴绿,还带着鸡蛋、红枣、核桃、军鞋……主席台上挂着灯笼、标语和锦旗,台前陈列着慰劳品,旁边还摆着各式各样的武器,都是战利品。有山炮、迫击炮、高射机枪、捷克式机枪、马克沁机枪、司登式冲锋枪。
当王震宣布开会,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致完开幕词后,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走上主席台:
“乡亲们,同志们,自从延安放弃后,我们中共中央,我们的毛主席,一直留在陕北与边区军民在共同战斗。”
会场上立刻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和狂热的欢呼。
毛主席还在陕北,这消息是震天动地的,是振奋人心的。撤离延安后,一直传说共产党不在陕北了,毛泽东扔下养育过他的陕北人民过了黄河。这么说,这都不是真的。那么,只要共产党的中央、毛泽东主席还在陕北,这就是主心骨,就是靠山,就是对蒋介石的沉重打击。
祝捷会后,“蘑菇”在继续开花……。
毛泽东指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在蒋介石胸膛插上一刀西北战场的一连串胜利,对于毛泽东来说意义是越来越重大了。
418日,毛泽东在评胡军一三五旅被西北解放军全歼的新华社社论中,亲笔增加了如下两段话:
“可以预计,从四月开始两三个月内,蒋军将由攻势转变为守势,人民解放军将由守势转变成为攻势。”“历史事变的发展,表现得如此出人意外,蒋介石占领延安,将标志着蒋介石的灭亡,人民解放军的放弃延安,将标志着中国人民的胜利。”
蒋介石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左右开弓,陕北战场,胡宗南被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牢牢地拖住了。
山东战场,毛泽东也倾注了大量心血。当陕北战场形势好转之后,他就把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这里。为及时掌握敌情,毛泽东电令陈毅、粟裕每天或每两天将敌情变动电告一次,特别是敌第一线各军的每日变动要以急电报告中央军委。在毛泽东的指导下,山东战场上,陈毅、粟裕也没有让蒋介石占到便宜,孟良崮战役,蒋介石的五大主力之一的“王牌师”——整编七十四师全部及八十三师一部共32万被歼灭,蒋的“得意门生”——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也被击毙。
1947年4月,全国各战场形势已发生很大变化。毛泽东打着手势对当时的情形作了形象的比喻。
“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指中原)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毛泽东的这一刀就是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中原腹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中国历史上,谁要得到中国,谁就要夺取中原,即所谓“中原逐鹿”。如今,鹿死谁手,决定着战争的命运。
1946年6月,蒋介石要发动内战,首先要消灭的就是共产党的中原解放区。人民解放军中原突围后,毛泽东曾致电郑位三、李先念,提出中原解放军之任务,第一阶段是“在外线牵制反动派大量军队,帮助我内线作战部队取得胜利”!第二阶段是“我内线部队渡淮向南,与中原军会合,夺取信阳、大别山、安庆之线”。
由此可见,刘邓向中原进军早已是毛泽东战略部署的中心一环。
延安撤离前后,毛泽东抓住蒋介石的“两个拳头”,朝他的胸膛刺上一刀的构想进一步清晰。毛泽东一直在等待时机。与刘邓、陈粟的往来电报从1月讨论到6月,都是在酝酿给蒋介石这狠狠的一击。
几个月的讨论、酝酿,时机终于成熟了,毛泽东没有错过这一历史性的机缘。1947年6月日夜,刘邓大军7个纵队13万余人,乘120余只木船,开始强渡黄河。
负责河防的是国民党整编五十六师和六十八师,面对解放军的勇猛强渡,只虚张声势顽抗一下,掉头就跑,来不及逃跑的悉数被歼。蒋介石吹嘘的黄河天险等于100万大军的神话就此破灭了。
黄河南岸敌人逃走后,刘邓大军乘胜攻打郓城和鲁西南的定陶,一一得手。
刘邓大军南渡胜利的消息传入蒋介石官邸时,蒋介石正在举行宴会欢送美国大使司徒雷登。
他听到这消息,面色惨白,话也说不出来。
司徒雷登则惊叫着说:“这简直是吓人的事件,不亚于当年法国马其诺防线的被攻破!”
此时司徒雷登还不知道更让他惊恐的事还在后头:
刘邓大军的目的是进军大别山,经略中原!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