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蒙古帝国3·煌煌盛世

        阳春三月,大都城一片葱绿。杂花生树,百鸟穿林。百花深处,野鹤成群,天鹅翱翔于太液池,把暮春的景致点缀得鲜亮而诱人。

        这是农历三月十七日(4月27日)的傍晚。晚霞将余晖挥洒,给大都城内的建筑物、树木、花草披上了一层耀眼的金黄。天空中没有一片云,显得异常洁净。绚烂的牡丹花、芍药花争奇斗艳……

        皇城内,太液池把皇城分割成东西两部分。池东有周长九里的宫城,是帝后居住的大内。池西的兴圣宫和隆福宫,各为皇太后和皇太子的住所。楼阁亭台、泉树花石星罗棋布,宫殿建筑与园林景色的巧妙融合,构成了一幅巧夺天工的旖旎画卷。

        太液池和宫殿的外围是环城二十里的萧墙,士兵环列守卫。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时宫城空寂。原来忽必烈皇帝已于十数日前偕后宫妃嫔北赴上都巡幸。

        皇城南面的正门灵星门,同外城的丽正门在同一中轴线上,相距两里半。灵星门又叫红门,因此从灵星门到丽正门这条道又称红门路。路西是著名的宫廷广场,两侧的千步廊饰金点翠,生机盎然。路东数十步有一条小河,与皇城东墙的通惠河相接,河上建桥,绕桥有高柳数万株,气氛森严。桥的对面,即是誉满中外的中书省。

        伴着晚霞,阿合马独游中书省园圃。

        “禀丞相,都水监郭守敬、大都城筑城总管张弘略奉命求见。”

        “让他们进来!”

        不多时,郭守敬、张弘略入园拜见阿合马。阿合马头也不回,问道:“张总管,你是从北中书省过来的吗?”

        “是的,卑职处理完外城兴建所需材料账目,即奉命前来。”

        “怎么迟了两刻钟?”

        “回禀丞相,在过鼓楼万宁寺时,遇大都路总管府官员拦路奏事,故而耽搁。”

        “什么事?”

        “是关于修筑外城垣预算银两账簿和材料运输、民工、伙食开支等明细。”

        “大都城垣全部完工需何时?”

        “如果能保证足额的银两,还有每年一万名侍卫投入城垣建设,加上三十万民伕,需八年时间。”

        “怎么这么久?”

        “资金困难,民伕多有怠工。”

        “把带头的抓起来砍头示众!看谁还敢怠工!”

        “这……”

        阿合马心里其实最清楚,拨付兴建大都的经费原本足额到位,只不过他把其中的大部分放了“脱斡”(高利贷),使一些色目商人大发横财,筑城民伕却食不果腹。

        “我要你三年内必须如期完工,否则,按律处置!”

        张弘略犹豫了一下,未置可否。

        阿合马不再理他,将话锋转向郭守敬。

        “作为主管水利工作的都水监,若思先生,本相必须提醒你注意,时下《授时历》修成,你也该将精力用于京杭大运河的修浚。”

        至元八年(1271年),郭守敬升任都水监,五年后,都水监与工部合并,郭守敬任工部郎中。后来,忽必烈根据于至元十一年去世的刘秉忠生前的建议,决心改革历法,编修更为先进和准确的新历,下令设立太史局,并以郭守敬为同知太史院事。

        “丞相,《授时历》历时四年有余终告完成,但是,主持或参与修历工作的张文谦、张易,太史令王恂,理学家许衡、杨恭懿等人相继去世或告老,数以千万计的历法推算、仪器观测和天文观测数据还需要认真地加以核对整理。”

        郭守敬从袖管中取出一卷宣纸,双手呈给阿合马。

        “这是整理和总结新历资料的详细目录,请丞相过目。这项工程浩大细致,需费时几年。”

        阿合马接过书札,只见上面林林总总罗列着编纂《修时历》的资料目录:

        《推步》:历法计算的步骤与方法,七卷

        《立成》:各种天文计算表,二卷

        《历议》:评议历代历法的各种得失及新历的优点,三卷

        《转神选择》二卷

        《上中下三历注式》十二卷

        《时候笺注》二卷

        《授时历修改源流》一卷

        《仪象法式》二卷

        《二至晷景考》二十卷

        《五行细行考》五十卷

        《古今交食考》一卷

        《月离考》一卷

        《新测二十八宿杂坐诸星入宿去极》一卷

        《新测无名诸星》一卷

        “这里的《时候笺注》和《二至晷景考》讲些什么内容?”

        “《时候笺注》研究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物候观象和人们届时应从事的政治和社会活动;《二至晷景考》研究历代用圭表测影定冬至、夏至时刻。”

        “若思先生,你想必知道,大都每年要从南方调运二三百万石粮食,才够维持城市一百一十万人口的食用。粮食从水路运抵通州(通县),要起岸转陆路运到城内,运费极巨。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丞相,我在修筑京西观星台时,已经考虑了大都城的水路运输问题。”郭守敬大致向阿合马谈了谈自己的设想,“我觉得比较实际的方案是:导昌平白浮泉汇入瓮山泊,经高梁河通至大都城内的积水潭,然后穿城而出,沿闸河旧道,在通州张家湾注入白河。”

        “不过,大都地势高出通州二十米,河水上不去,怎么办?”

        “沿河设闸坝和斗门来调节水位。”

        “设闸坝和斗门?”阿合马的脸上露出感兴趣的神情,“这个想法很有创意,你能不能说具体点?”

        “据记载,宋代在江南曾用过此法。当时,宋代工程师于楚扬运河上置‘斗门水闸’达七十九座。在江南运河河段,置有望亭(苏州西北)、五泻(无锡北)、吕城(江苏丹阳)、奔牛(常州西北)和镇江等处河闸。这些旧闸都可利用。”

        “沿河需设多少闸坝和斗门?”

        “通惠河设闸十八处,金水河四处,会通河三十一处。”郭守敬指了指阿合马的手上,“运河疏浚计划附在后面。”

        “噢!”阿合马飞快地翻阅浏览着最后几页,之后,目光重又停留在题目上:《京杭大运河修浚开凿计划》。

        “照若思先生的构想,为节制诸水汇入济州,汶、泗河段上也置有河闸六处,通惠河上源设置‘看闸提领’,大运河的河闸总数当在一百五十余座。”

        “是。河闸与堰、坝的作用在于调节水量,通行运舟。有的河段,可设复式船闸,在河湾侧建造‘归水澳’,以备蓄水。”

        “唔……考虑得很全面。”阿合马在计划上签了字,“遣使急递铺速报上都中书令真金太子审批!”

        “是。”一侍卫飞马离去。

        阿合马看了看郭守敬和张弘略。

        “好了,没你们什么事了。本相也该回去了。”

        阿府轿辇早已候在园圃之外。在千余名侍卫的簇拥下,阿合马步入轿辇。

        “起轿回府!众人回避!”

        随着阿府总管的一声吆喝,张弘略和郭守敬四目相对,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