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历史的惊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实第七章 誓将天堑变通途——形形色色的桥

第七章 誓将天堑变通途——形形色色的桥

        

峭壁飞桥



        大渡河西岸,一支排列整齐的红军部队飞速向北奔去。队伍越走越快,嗖嗖地穿过一座又一座的山。

        太阳已过正午了,这支部队还在前进……突然,前面的队伍停下了。

        “怎么不走了?”红四团团长王开湘大声问道。

        “报告团长,前面有条河。”“桥呢?”团长问,地图上标明这里是有桥的。

        “老乡说,桥离这里还有几十里。”“什么?!”王开湘心急如焚。早上接到军团长的命令,要红四团明晨6点到达沪定桥,现在已过中午了,还有160里的路程。怎么办?绕道找桥吧,一去一回要绕大圈子,多走冤枉路不说,更重要的是浪费掉宝贵的时间,不能按时到达目的地。

        王开湘与政委杨成武交换了一下眼神,果断地下令:“架桥!”前卫连立即砍伐树木,为架桥作准备。随红四团行动的军委工兵连跑步来到河边。工兵连连长王耀南到河边一看,大吃一惊!只见河两岸是刀劈一样的陡壁悬崖,峭壁上端高入云霄,下端直插河底。河并不宽,不足10米。

        河水呼啸着奔腾而下,吐着白浪,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巨大的响声。工兵连自成立以来,架过各种各样的桥,但在这样的地方架桥,还没有碰到过。

        “怎么,有困难吗?”王开湘见王耀南吃惊的样子,焦急地问。

        “峭壁架桥我们还是头一回,过去从来没有听说过。”杨成武政委笑着说:“没关系!大家一起想办法嘛,三个臭皮匠能合成一个诸葛亮。世界上的事情都是从无到有,有了一就有二、三、四,我们红军就是要创造前人未有的事业,你们说,对不对呀?”一席话说得工兵连的同志心里热乎乎的。献计献策会议就在河边进行了。

        “我认为,架这座桥最关键的是将人送到对岸去,然后……”一个同志说。

        “河壁这么陡,河水这么急,谁能游过去?”另一个人问。

        “水中过不去,就从空中过去嘛!”不知谁插了一句。

        “空中过去?跳过去,谁有这个本领?”有人问。

        大家沉默了。

        过了一会,一个年轻小伙子举了举手说:“我有个主意……可采用‘攀插架桥法’。”“攀插架桥法?”大家迷惑不解。

        “杨玉宝同志,你就大胆地谈谈你的想法。”连长热情地鼓励他。

        这个战士红着脸,慢慢地说:

        “首先是‘插’,就是在河这边打两排大木桩,前后相距2米,每排由两根木桩组成,木桩与木桩之间相距1米。在两对木桩的上下各固定一根结实的横木,成‘井’字形,前‘井’高于后‘井’。在后排木桩上固定一根10多米长的竹竿,在长竹竿的半腰拴上根长绳,分别朝左、右、后三个方向拉出。这样,竹竿就算‘插’好了。”“那么‘攀’呢?”“然后是‘攀’,一个人攀上竹竿顶,竹竿就开始弯向河对面,拉绳子的同志乘势缓缓放松绳子,利用竹竿的弯度和弹力,将人巧送到对岸。”“好办法!”大家恍然大悟。

        “用这个办法,还可以把树干运过去,是不是?”“对!”杨玉宝点了点头。

        “那么,前一个‘井’字架有什么用呢?”“噢,是这样,”杨玉宝解释:“在竹竿向前倾倒时,前排的‘井’字木架,就成了竹竿弯曲时的安全支撑点。”“原来如此!妙!”“就用这个办法!”王耀南决定了。接着他问大家:“谁愿做攀竿的飞人?”“我去!”大家呼地一声,全部举起了手。

        王耀南摇了摇头:“这又不是冲锋拚刺刀,做‘飞人’是个技巧活,要体轻如燕,机智敏捷。”“杨玉宝!”有人提议。

        杨玉宝身体瘦小,动作麻利灵活,而且水性好。

        王耀南与指导员交换了一下意见,问杨玉宝:“怎么样?你当‘飞人’。”“保证完成任务!”杨玉宝胸脯挺得高高的。

        紧接着,王连长命令:“一排打木桩,二排砍竹子!”二排长吴文海转身就要走,杨玉宝恳求连长:“让我也去吧!我对竹子的习性比较熟悉。”“去吧!”连长点了点头。

        在不远的地方,他们找到了竹林,一个战士拿起刀就要砍。

        “慢!”杨玉宝连忙劝阻他,对大家说:“竹子与牛羊狗兔一样,也有公、母,大家不要砍公竹!”“哈哈哈,竹子怎么会有公母呢?”大家一阵大笑。

        杨玉宝不以为然,耐心地向大家解释:“母竹拉力大,弹性强,不易爆裂;公竹粗壮,但拉力小,容易折断。你们看,这根是公竹,它虽又粗又长,但不结实。这是根母竹……用来做撑竿的竹子必须是母竹。”大家一琢磨,认为小杨说得确有道理。

        “是不是只要是长的母竹都可以。”有一人问道。

        “不,同样的母竹,又以靠水沟生长两年左右的竹子最好。”大家听了小杨的话,沿着水边寻去。很快,找到了长10多米的理想竹竿。

        “井”字架栽好了,撑竿做好了,飞越深渊的战斗开始了。“上!”随着连长的命令,杨玉宝朝手心上吐了吐唾沫,身子向上一跃,抓住撑竿,噌噌噌几下就攀到了顶端,竹竿立刻就弯得像一张弓。

        “放绳子!”后面原来紧拉着的绳子慢慢放松,左右两侧的绳子掌握着方向。

        竹竿渐渐向河对面倾斜,小杨的身体随着竹竿的反弹,上下跳动着。

        河这边的人紧张地注视着杨玉宝的一举一动。

        杨玉宝从容不迫,全神贯注地体会竹竿弹跳的节奏。突然他借上竹竿的弹力,机智地向空中一跳,像撑竿跳高运动员一样,飞到了河对岸。

        “好!”大家热烈鼓掌。

        王开湘团长、杨成武政委都松了一口气。

        接着,大家用同样的办法,在河对岸小杨的配合下,把两根细杉木送了过去。待两边都绑结实后,又送粗杉木……

        很快,6根杉木横搭在峭壁两岸。工兵连又在上面横铺上树枝,盖上土。

        一座横跨深涧的峭壁飞桥诞生了。

        王开湘团长一看时间,只用了2个小时。他把手一挥,大声命令:“过桥!”红四团的指战员精神抖擞地过了河,直奔沪定桥而去。

        

水下竹桥



        中央红军渡过大渡河后,一举击溃了四川军阀杨森部队的堵截,穷追猛打,一直追到青衣江边。

        敌军在青衣江上造了一座浮桥。守桥的敌军看见红军冲过来,惊慌失措。

        一个军官大声喊着:“炸桥!快炸桥!”说时迟,那时快,红一团的战士一个猛冲,已经来到敌军面前。

        “缴枪不杀!举起手来!”红军战士齐声大吼。

        敌军乖乖地举起了手,船上安装的炸药都没有来得及点火,浮桥就被红军占领了。

        工兵连高兴地踏上了浮桥,七嘴八舌议论开了。

        “太好了!敌人给我们造了一座桥。”“蒋介石看我们工兵连太辛苦,就把浮桥送给我们了。”工兵连的干部更是喜气洋洋,连长王耀南轻松地指挥大家拆除安装在船上和渡口的炸药,安排战士加固浮桥,等待红军大队人马的通过。

        正当大家愉快地忙碌时,天空中出现了6架飞机。飞机在云层的掩护下,扑向了渡口。

        “敌机!”一个战士大叫了一声。

        在浮桥上工作的战士想要撤离,已经来不及了。

        敌机投下了几十枚炸弹。顿时渡口响起一阵阵剧烈的爆炸声,弹片横飞,烈焰冲天,火光闪闪,水柱升空。

        几分钟后,烟雾渐渐消去。江中漂满了破船板、棕绳,浮桥已不见踪影。

        工兵连10多个战士在敌机的轰炸下牺牲。

        “可恶的飞机!”大家愤愤地咒骂着。

        王耀南和同志们怀着极端的悲痛,掩埋了战友的尸体,又赶紧抢建浮桥。

        上级见工兵连伤亡惨重,立即从各部队抽掉了30多名水性好和会篾工的战士补充工兵连。

        大家纷纷跳入水中,抢回漂在江中的船板、绳索等,还派人沿河搜寻船只……

        “重新架桥!”王耀南看到材料准备得差不多了,发出命令。

        工兵连刚开始忙碌,6架敌机又从东面飞来,一会儿就传来“嗡嗡”的声音。

        “大家散开!隐蔽起来!”敌机又一阵狂轰滥炸。

        这次由于发现得早,人员伤亡不大,但材料却损失惨重。以后,每隔一段时间,敌机就来扫射、轰炸一次。

        “怎么办呢?”王耀南焦急万分。红军大部队已经到了,岸边聚集的人马越来越多了,大家都等着过江。而敌机频繁轰炸,没办法架桥啊!

        红军首长也十分着急,要求工兵连赶快拿出办法来。

        方案一个又一个地提了出来。

        有的人提出:“白天敌机轰炸,咱们就夜间架桥。”许多人站起来反对:“敌人已经知道我们的意图了,即使夜间造好了桥,白天也会被敌机炸毁。”又有人提出:“这个渡口已经处在敌人的严密监视下了,我们应该另外选择架桥点。”不少人摇头:“敌人已摸清我军渡江的企图,整条青衣江都已成了他们空中监视的重点,其他渡口怎能不被敌机发现?”方案一个个被否定,大家被难住了,感到束手无策。

        “难道我们工兵连就真的拿不出办法来?”王耀南大声喊着。

        下面一片寂静。过了好久,沉默才被打破。

        “桥造在水面上,敌机总会发现,如果我们把桥造到水下去,敌机还能发现吗?”一个战士说。

        此言一出,空气马上活跃了起来。

        “真是个大胆的设想!”“好主意!让敌机成为睁眼瞎子。”也有人担心:“自古以来桥都是架在水面上的,哪有架在水下的?在水下怎么架桥?”这种怀疑立即遭到反驳:“古人没有试过,我们红军就不能试一试?我们工兵连就是专门造别人没造过的桥,创古人没有创造过的业绩。”王耀南也连连说:“好!好!造水下桥是防止敌机侦察的唯一办法。”过了一会,他又说:“到底怎样造水下桥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出谋献策……

        王耀南召集干部开了会,分了工。

        副连长冯志湘把手一挥,说:“一排跟我走,继续在原渡口造浮桥。”“什么?还要造浮桥?这不是送靶子给敌机炸嘛……”一排战士在下面嘀嘀咕咕,满脸不高兴。

        副连长听了哈哈大笑:“原渡口修桥有什么不好?我们一造浮桥,敌人就以为我们还要在那里渡江,就不会注意别的地方,这样可以麻痹敌人,掩盖我们架设水下桥的意图,这就叫‘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原来是这样,哈哈哈。”一排战士恍然大悟。

        “不过,大家要动动脑子,假戏要真唱。大家有什么好点子吗?”大家七嘴八舌,提了许多点子。

        王耀南和指导员带领二排和三排到上游选择架桥点,设法用竹排架设水下桥。

        新的架桥点很快就选好了,它距原渡口约6里地,周围树木丛生,山上有好几片竹林。

        三排走后,王耀南开始考虑架桥的事。他想:架设水下桥的关键是让作桥面的竹排既不露出水面,又不能沉到河底,而且上面还要能承载一定重量。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只有通过试验才能心中有数。

        他和二排长赖如波等商议了一下,指挥大家扎了一个竹排,编了10多个竹篓。然后把竹排拖进水里,把装满石头的竹篓沉入河底。再把竹篓上的篾绳拴在竹排上,把竹排拉到水面下1尺深的地方。

        经过反复试验,王耀南发现,每个竹排下系6个竹篓、每个竹篓装100斤石头时,效果最好。这时竹排能固定在原处,不会左右移动,而且浮力大。

        晚上,架水下桥开始了。

        二排长赖如波带着几个水性好的战士拉着篾绳,跳入水中,奋力向对岸游去。游到对岸后,这边的人把竹排拴在二排长他们拉着的篾绳上,竹排中载着二三只装满石头的竹篓。准备妥当后,一声口哨,河这边的人使劲地推竹排,河那边的人拚命拉竹排。拉过去一只竹排就把它对齐摆正,把装满石头的竹篓沉入河中,使竹排沉到水面下1尺深的地方。

        这天夜里没有月光,岸上、江面上漆黑一团。为了不暴露目标,连里规定不准点灯,大家只好摸着黑干活。

        天黑问题还不大,最使人难熬的是江水太冷。江水是由山上流下来的雪水汇聚而成的,冰凉刺骨。大家在水里作业,冻得手脚麻木,浑身直打哆嗦。

        但没有一个战士叫苦。

        工兵连从夜幕降临,一直工作到东方欲晓。第二天晚上,他们又跳入水中继续作业。

        在二排三排夜里悄悄地架水下桥的时候,一排白天正在大张旗鼓地佯作造浮桥。他们扎了许多草人,给他们穿上衣服,把他们立在江中,从远处望去,真像有人在河中修桥。敌机飞来时,一排故意暴露目标,引诱敌机轰炸,……

        3天后,一座水下竹桥造好了。整个桥用了20多个竹排,两个相邻的竹排之间又搭上一排竹子,用篾绳扎紧,连成一体。从稍远处看,江面上碧波万顷,没有一点桥的痕迹;走到近处低头往水中看,水下竹桥朦朦胧胧,忽隐忽现,如一条水下蛟龙。

        红军大部队开始过江了,他们乘着夜色,挽起裤腿,踩着水,悄悄地登上了水下竹桥,一个接一个地迅速通过青衣江。为了使部队夜间能安全过桥,工兵连在桥的两侧每隔一段就插上一根竹子,竹子稍稍露出水面,每个竹子的顶端插上几根点燃的香。香火的光很微弱,敌军在远处看不见,而在桥上通过的红军战士却能看得见。

        红军连续走了3个晚上,全部过了青衣江。当工兵连最后告别青衣江时,敌机仍在原渡口狂轰滥炸哩。

        

草地铁丝桥



        工兵连在草地上行军已经4天。昨天他们就断粮了,大家到处找野菜吃,草地上部队很多,野菜也挖不到,他们只好饿着肚子,拖着沉重的步子,披着满身的露水,踏着泥泞前进。

        突然前面出现一条河,挡住了部队的去路。

        “工兵连,上!搭个便桥!”军团首长命令。

        王耀南来到河边一看,河并不宽,只有八九米,但流速很快。在这样的河上架桥,若是平时,对工兵连来讲,简直是太容易了。可是这里是茫茫无际的草地,除了烂草、烂泥外,找不到一户人家,寻不着一块木板。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大家已饿了2天了,如果去找材料,就会材料没找到,人已先饿死。再说,大部队能等待那么多天吗?

        想到这里,王耀南眉头皱了起来。

        战士们一听要在草地上架桥,都惊呆了,一个个张大眼望着王耀南,那意思是在说:路都走不动了,怎么还能架桥?

        王耀南的心情更加沉重。一没有力气,二没有架桥材料,怎么架桥呢?

        但转过来一想:没有桥,红军就过不了河、走不出草地,就不能北上抗日……

        桥,太重要了!一定要解决桥的问题,即使豁出命来,也要为部队开通道路。

        他一握拳头,展开了动员:“架桥是我们工兵连的神圣职责!现在严峻的考验来了!谁是好汉,谁是孬种,就要拿出来比量比量!谁愿意架桥的,现在就站出来!”大家稍微犹豫了一会,就有五六个人站了出来。

        “我是共产党员,我愿意!”他们异口同声。

        “我是团员,我也愿意!”又站出了10多个战士。

        ……

        一会儿,全连人员都站了出来。

        “连长,怎么干呀?”战士们问。

        王耀南想了一会说:“先要摸摸情况,这河有多深,水底怎么样,流速有多大。”一听说要试水,战士们争着要去。

        王耀南看了大家一眼,说:“不用争了。小马,你个子高,你先下。”小马一声没吭,脱了衣服,慢慢下到水里。水渐渐没到他的腰部、胸……

        河水猛烈地冲撞在他的身上,他身体左右摇晃。一股激流向他冲去——岸上的人大喊:“站稳!”喊声还没有落地,小马一个踉跄,倒在水中。大家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还好,小马不愧为连里有名的“浪里白条”,他顺水势一个翻身,又站了起来。可是好景不常,他刚挪动一步,又栽倒在水里。小马挣扎了一会,又抬起头。

        小马一连被冲倒五六次,终于走到了对岸。他一下子就躺倒在草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气。

        “小马都很难徒涉过河,看来非得在河面上架一座桥了。”“是啊,应该架一座桥,可是木头、竹子呢?”忽然后面传来声音:“对,桥是应该架的,但是,不是架木桥、竹桥,而是架铁丝桥。”大家回头一看,原来是三排长赖忠清。

        王耀南一听十分高兴,忙说:“赖排长,快把你的意见说给大家听听。”三排长清了一下嗓子,慢条斯理地说:“刚才小马过河时,我发现河水并不深,最深处也不过淹到脖子。最主要的问题是河水太急,人站立不住,要被冲倒。如果我们在河面上拉几根铁丝,给过河的人当扶手,就不会被河水冲走了,每个人都可以安全过河了。”王耀南一拍大腿:“啊呀,你这个排长,怎么不早说呢?”赖忠清红着脸说:“我也是刚才想出来的。”“好吧,我们就开始架铁丝桥吧!”工兵连随身带着铁丝、细绳、螺杆等器材。连长一声令下,铁丝抬到了河边。

        “小赵、小李,你们两人把铁丝拉过去!”连长命令。

        他俩迅速跳入水中,手拉着铁丝向对岸趟去。

        快到河中心了,一股急流对准他们的胸膛撞来,他俩打了个趔趄,险些被水冲走。要是平时,他俩早就把铁丝稳稳当当拉过去了。可是现在不行,他俩已两天粒米未进,浑身上下没有一点力气。

        终于,铁丝被拉过去了。

        数根铁丝笔直地横在河面上,草地铁丝桥就这样架好了。

        王耀南用他那布满老茧的手拉着它,从河里走了过去,又拉着它走了回来。

        “没问题,可以验收了。”他高兴地说,然后就向首长报告。

        首长走到河边一看,连声赞叹:“奇迹啊奇迹!几根铁丝就解决了过河问题。看来什么困难也难不倒工兵连啊!”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