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机构资金大举涌入蓝筹股而推动的“局部牛市”行情给市场做出的“示范效应”,使得“场外”资金持续流入“场内”,引发市场对资金入市及资金环境的话题进行关注。笔者以为,如果仅仅从市场运行角度来看,有关股市资金面的情况实际上是一直并不存在什么问题的。从股市所依托的宏面大局方面讲,2004年仍正处于高速成长之中的中国证券市场从来就是“只缺机会不缺钱”,这一点市场早有共识。从近阶段的市场来看,目前正在运行的这一轮涨升行情无论是在时间还是空间方面都仍处于“发韧”期,资金面完全能够支持行情进一步展开。
2003年由上述经济扩张与进出口的大幅增长对资金需求提供了增量的强劲需求推动货币供应量保持了较快的增长。由于包括一些基础原材料在内的部分产品的价格回升使央行对通膨产生警惕,使得央行在货币政策调控方面有了一些“提前行动”的措施出台,这主要表现在采取措施抑制过分增长的货币供应量上面,如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以期收缩银行系统创造货币的能力;小幅下调企业任意存款准备金率,放松对作为市场微观主体的企业的自主参与信贷行为的限制;采取具体措施对某些行业进行规范,等等。这些措施使得2003年的货币供应量呈现出增速逐月回落的态势,但从总量方面看,其货币供应同比依然有大幅的增长。来自央行的统计资料显示,11月末中国的广义货币M2余额为21.64万亿元,同比增长20.4%,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3.8%(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为8.08万亿元,同比增长18.9%,增幅比上年同期高0.4%(比上月低0.7个百分点),广义货币M2增幅高于今年前三个季度GDP增幅和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增长之和11.2个百分点。11月末,流通中现金M0的余额为1.84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2%(比上月下降1.2%)。1-11月份,现金累计净投放1162亿元,同比增加504亿元。这些数据显示了2003年度以来,中国的宏观货币供应在总量方面是相当充足的。
在股市二级市场方面,近期股指的上涨以及进一步涨升预期引领资金不断由“场外”向“场内”流入,使得市场资金潜流涌动。上述是资金供应总量方面的一些宏观方面的印象,实际上,股市的运行主要还需要由证券市场本身的资金流动进行推动,因此需要考察二级市场内部市场资金层面的一些情况。目前,市场投资主体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基金、QFII、社保基金、券商、私募基金等其他机构投资者以及个人投资资金等不同构成,以下的分析就按这一类别划分展开。
证券投资基金。近年来,尤其经历2002与2003年以来的“超常规”发展,证券投资基金这一市场的“阳光资金”,已经逐步成为市场中引领潮流的中坚力量之一。资料显示,截至2003年11月份,中国基金管理公司已达31家,管理证券投资基金86只,总基金规模达到1616亿份,超过深沪股市流通市值的12%。而目前来看,市场对这一投资品种的发行热情依旧高涨,行情的回暖预计将进一步促使这一热情升温,如果根据2002与2003年前11个月的发行规模都超过500亿元这一态势来看,预计2004年新增基金份额仍将不会低于500亿这一数额。
在基金持股方面,目前最新的基金持股情况尚未披露,但据估计,由于目前市场转暖,投资基金普遍持仓应在50%——60%左右,这一比例与法规对持股上限的要求仍有较大的空间。上述情况显示,在行情目前处于发韧时期,投资基金在总体规模方面的后备资金仍有着较大的潜力。
QFII资金。自2003年5月份首家QFII被批准入市以来,载至2003年11月底,已经有11家境外机构获得QFII资格,批准的投资额度合计为17亿美元,占深沪股市流通市值的1.23%。而据估计,2004年度QFII资金将会有60-80亿美元(500-650亿元人民币)的增加,这一规模基本与证券投资基金的增量规模相当。
社保基金。中国目前社保基金总量是1330多亿元。2003年6月份一个月内,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通过委托理财方式,曾将140亿资金授权委托给南方、博时、华夏、鹏华、长盛、嘉实6家基金管理公司进行投资,从而拉开社保基金委托理财的预幕。在社保直接入市方面,根据规定上限比例为40%,而从社保基金目前自身的持股情况看,其真正入市的比例还相当低(估计仅占5%左右),由此可见其入市的资金空间还相当大。而且,由于目前中国经济处于高增长时期,社保基金在今后若干年内将保持快速增长,每年的新增部分也将继续对证券市场有着强烈的投资需求。
券商。券商资金在以往的市场中是一支“传统”的主导力量,与前些年呼风唤雨局面不可同日而语的是,近年由于其他投资机构(主要是上述提到的证券投资基金、QFII、社保基金以及私募基金等)的迅速崛起,加之自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券商资金对市场的作用被明显“弱化”。但它依旧是主流资金中的一员。当前市场对商券资金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其对自身问题的消化方面,一些遗留的问题如委托理财等从管理角度看也有待继续规范,预计在04年度,随着行情的转暖,一些老的券商日子会好过一些,其在消化历史问题的过程中也给市场提供着资金方面的支持;而与各类基金不同的是,由于券商作为公司化经营的市场主体存在,其在举债、资本金扩充等方面与基金相比有着自已的优势,其在行情向好的时候“创造”增量资金方面的能量也不可小视。
目前,券商资金增加的途径主要有增资扩股、集合性委托理财、发债、合资新设(含中外合资)等。这几种方式中,对增资扩股而言,因近年行情持续低迷、全社会及各成熟行业平均利润率的降低以及商券自身经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市场资本对商券增资扩股的热情不再象前几前行情火爆时那样高涨,券商扩股转而主要以私募方式进行,但又因为不断膨胀的社会财富与资本内在的投资需求以及金融业将长期处于朝阳产业地位等方面的原因,券商扩募将肯定仍会继续进行。预计在2004年内,券商增资扩股能够给市场带来新增资金将至少会有数十亿元。
在集合性委托理财方面,2003年12月18日发布的《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为券商开展集合性资产管理业务提供了合法依据。规范后的集合性受托理财将成为券商资产管理业务主要构成方面,从发展潜力来看,由于市场需要,集合理财的规模预计将超过券商资本金。据统计,目前符合办法规定的证券公司有40家左右,假设在2004年全部开展集合性委托理财业务,每家的规模在3-5亿元,则此项业务最多可增加资金供应120-200亿元。
此外,证监会于2003年10月8发布了《证券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从办法看,管理层为券商发债提供了充分的空间。除了向社会公开发行外,券商还可以采取向合格投资者定向发行的方式。这一发行方式大大拓宽了券商发债的主体范围。据计算,依据目前券商的资本规模,其理论上可通过发行债券融资454亿元。假设2004年有10家证券公司发债成功,平均每家证券公司发债规模10亿元,则年度将为市场新增资金供应100亿元左右。
新增各类证券公司。近年以来各类合资证券公司不断增多,目前中外合资公司就已有华欧国际与长江巴黎百富勤两家,可以预计,2004年度将会有更多新的合资证券公司成立,如果按其通常的注册资本在5-6亿元,将为市场新增资金供应数十亿元。
由上述计算,2004年券商方面资金供应将增加300-400亿元,巨额的新增资金,将为证券公司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甩掉包袱提供帮助,对市场而言,也同时提供了资金供给。
各类其他投资者,包括各类私募基金、中小机构资金以及包含个人投资者在内的个人资金等等。由于在资金来源、规模、运作方式及投资理念等各个方面存在着的差异,这类资金的特点是流动性与投资不确定性较大,行情好时可以提供源源不断、无可限量的资金(目前全国城乡居民各类储蓄存款余额截止到11底接近11万亿元,企业及居民储蓄存款合计达到87193.36亿元,这其中如果有极小比例的资金流入股市,都将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当市场缺乏投资机会时,这类资金也大多会销声匿迹,或者将至少会大幅收缩。该类资金潜在入市与否直接与行情走势高度相关,成为市场庞大而潜在的资金供给来源。
此外,股市资金还存在着3大变数。例如:
场资金是否回流?2002年以来,由于股票市场的低迷和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部分股票市场的资金逐渐转投房地产市场。目前全国房地产市场已有过热之嫌,政府有关部门2003年以来加强了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如果2004价格下调,部分投机房地产市场的资金必然会回流股票市场,增加股市的资金供给。
国有股减持是否全面实施?沉寂了近一年的国有股减持如今又开始受到市场的关注。由于国有股减持和流通涉及多方面的利益,而且对证券市场影响巨大。退一步说,即便2004年国有股减持不实施,市场上关于国有股减持和流通的讨论将通过影响市场行情间接影响市场资金的供应。
保险资金能否直接入市?2003年以来,关于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呼声越来越高。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规模在初期会受到限制,保险资金直接进入股票市场,对资金供给的心理影响大于实质影响。
据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的有关研究报告显示,2004年金融市场的资金面将较为宽松,而股市资金供给将有望改变在2003年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格局,预计全年股市资金的流入将大于流出。报告预测2004年中国宏观经济仍将维持投资主导型的增长格局,与投资的继续高增长相适应,金融机构的信贷增长率将达到20%,人民币信贷投入规模估计为3.7万亿元左右,M2增长率将达到18%至19%,但要比2003年有所降低。同时,货币政策调控将延续适度紧缩的基调。因此,今年社会总量资金供应的扩张速度将比去年略有下降。即便如此,报告认为,与1998年至2001年阶段相比,2004年的宏观金融资金面仍将显得较为宽松。预计,2004年股票市场资金供给可达到1400亿元。而个人投资者有望成为股市一个重要资金来源,约占6成左右。个人投资者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居民的增量金融资产,预计2004年居民增量金融资产规模达到1.6万亿元至1.8万亿元之间,如果按照6%计,并扣除20%的农村居民增量金融资产,则2004年居民增量金融资产中有800亿元左右可以投入到股市中,由此将改变2003年以机构存量资金维系的局面。
在机构投资者方面,2004年新增的资金可能在600亿元左右。其中,保险公司将成为主力。因为,按保险资金可以购买证券投资基金的资金比例计,目前,至少还有近400亿元的资产尚未使用。此外,QFII、社保、券商的融资规模合计为200亿元。
2004年扩容资金需求大约为900亿元,此外维持市场扩容部分的活跃资金则在200亿元左右,合计资金需求量大约在1100亿元。因此,从资金流入和流出的预测情况看,2004年市场资金面总体将“盈余”300亿元左右。
报告同时认为,2004年股市的资金供求还将受到5个方面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房地产市场的资金流向、QDII、国有股减持、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券商融资渠道的拓宽和集合理财产品的推出等。
国泰君安证券在其最新推出的研究报告则表明,2004年股市资金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点在1300亿元左右。据分析,2003年开放式基金新增规模约在500亿元左右,投入股市的资金约在6到8成,2004年的开放式基金新增规模也大约在500亿元左右,其中进入股市的资金有望达到400亿元左右;人民币升值预期将吸引外资进入,预计今年QFII规模将达到80亿美元,增量在500亿元人民币左右,进入股市的资金则在200亿―300亿元人民币左右;另外保险资金新增入市规模估计在几百亿元左右,企业年金和社保基金估计新增入市资金100亿元左右;考虑到港股涨幅已高,外汇局查处券商代理境外股市投资等因素,预计将有不少于200亿元人民币回流A股市场;此外券商集合理财和发债预计可增加入市资金200亿元左右。而在2004年市场环境好于2003年的预期下,居民储蓄入市资金应大于2003年,预计约有200亿元左右。
由上述分析,我们已经对市场中各类资金的来源、构成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增加情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结论是:就当前市场而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社会财富持续快速积聚,对股市向好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展望2004年股票市场的资金供给和资金需求,我们认为2004年股票市场资金供求总体平衡,并且资金供给大于资金需求,2004年股票市场资金供求形势相对乐观。根据我们的统计,与2000年以来的资金流动相比,2003年是市场资金流入最少的一年。展望2004年股票市场,资金供应将稳中有升,作为具有较强资金推动型特征的中国股市,2004年相对充裕的资金供应将强有力地支持股市走出一波上扬行情。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