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因其特殊的身份和强大的话语权,在地产江湖上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风头竟然不让开发商。由于立场和观点的不同,他们与开发商之间就有了各自的恩恩怨怨,时不时地会碰撞出夺目的火花来。地产江湖也因此好戏连台,噱头不断。专家、学者在赢得一个阵营的鲜花和掌声的同时,难免招来另一个阵营的指责和唾骂。管它呢!有名有利就好。
1、董藩:赢得开发商的掌声
在一个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建设部专家委员会委员董藩霸气十足地说出一句:“房地产泡沫,我说没有就没有。”现场的开发商报以热烈的掌声。
2009年年初楼市回暖,董藩发表过这样一番言论,“在中国、世界都在经历严重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房地产业能够率先启动是中国的大幸,在世界仰仗中国的背景下,也是世界的大幸。全世界都羡慕我们,我们必须从更高的层面认识它。所有反对房地产复兴的想法都是危害国家利益,那些人给我的帽子是‘人民公敌’,但是我给他们的帽子是‘反人类’,任何人在经济危机面前都是渺小的,无能为力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规律、尊重房地产业。没有房地产业不能救中国,而且房地产业正在拯救中国”。
和任志强一样,董藩也属于“说真话、找挨骂”的类型。他偏激和情绪化的表达方式,总是刺激着公众因为高房价而绷紧的神经,“房地产业救中国”、“买房就是爱国”、“反对房地产复兴就是反人类”、“让房地产泡沫论见鬼去”、“房价要跌的说法祸国殃民”、“房地产决策不能听老百姓的”。 在2010年7月的博鳌房地产论坛上,他又抛出具有轰动效应的观点,“房地产市场就是不但让一些人买不起房子,还要让某些人在某种条件下失去房产,我们国家尽管对经济干预强点,但仍然做不到家家都有房”。正是因为这些言论,他被扣上了“人民公敌”、“房地产商的走狗”的帽子。
有一篇文章这样剖析董藩,“从‘学术骄子’到‘地产明星’的蜕变,董藩的学术研究与民生渐行渐远,与权势亦步亦趋,像娱乐圈名人做虚假广告一样为开发商和高房价代言,数量大大超过侯耀华,这不正是那种有着高深学识却没有道德修养、深谙世俗走火入魔的学人吗?否则怎么会从一个潜心学问的博士,沦为趋炎附势、游走江湖、高喊口号、挥舞大棒的斗士”。
其实,撇开他的表达方式不谈,仔细地分析一下董藩的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就拿“房地产决策不能听老百姓的”这个最“露骨”、最“反动”的观点来说,大多数人的看法往往是短视的,群众与群氓只有一步之遥。任志强说他很欣赏法国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所写的《乌合之众》一书,书中写道:“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就淹没了。群体的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而群体的行为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如果政府的决策真的完全要听老百姓的,那才是笑话。
潘石屹在参加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与“不买房运动”的发起人邹涛辩论时,有一段真情告白:“在探求真理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只能独行,任何盲从只能变成起哄,这不是探求真理的态度。在通往真理的道路上,最大的障碍是总认为自己的观点是对的。比这更可怕的是情绪失去控制,失去了理智。”肺腑之言,值得一听。
我们承认房地产泡沫的存在,也赞成对畸高的房价进行调控,遏制房价的过快上涨,让作为一种商品的住房的价格向价值回归,但我们反对全面否定房地产行业和开发商群体的武断结论,更不认同那种盼望房地产崩盘的鼠目寸光的看法。所以,面对开发商这个被妖魔化得很严重的群体,我们应该心平气和一些,分辨出他们言论中的真知灼见。
人们在谩骂董藩的同时,似乎并没有全面地了解他的观点,他同样说过:“要控制短期内房价上涨,应高度重视按揭贷款首付比例的调控作用”;“住房问题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不能完全交给市场去解决”……他所强调的不过是房地产在一个国家经济腾飞过程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反对的是房价下跌、房地产崩盘以及对国民经济的拖累。对于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他希望以前进的方式来解决,而不是倒退的方式。作为一个房地产领域的专家,他的观点比为了迎合听众而信口开河,凭借情绪化的表达方式博得一些喝彩的易宪容等人更有价值。
董藩是一个很有天份的学者。早在20世纪80年代,他在读大学的时候,就作出了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大学一年级的时候,他回老家做社会调查,发现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是一个盲区,写出了《长白山区农村人口增长原因及控制对策》的调查报告。学校办“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成果展时,这篇论文获得了唯一的一等奖。后来国家制订流动人口生育管理办法时,也参考了他的观点。
毕业前,他与人合作完成的长达4万字的论文《双向经济环流——西部开发战略新构想》,受到国家计委的高度重视,成为制订国家“八五”计划和十年远景规划的重要参考意见;《关于建立我省闲置设备租赁市场的探讨》则得到辽宁省领导的批示,在沈阳建起了面向国内外的全国最大的闲置设备市场。
1993年,董藩获得硕士学位后留在北师大任教,和几个老师一起创建了国内高校的第一个房地产专业。一次,一个同事在南方听到了“按揭”一词,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董藩查了英文原文,才明白是“抵押贷款”的意思。当时,由于宏观调控的影响,房地产陷入低谷,房改止步不前,董藩认为抵押贷款是一个突破口,可以让大家都买得起房。他设计了一种“工资收入权抵押贷款制度”,虽然没被政府采纳,但按揭的观念却在他和其他有识之士的推动下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促进了住房金融市场的发展,也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
人们对房地产行业的误解和敌视,让董藩很无奈,“中国房地产业被彻底政治化、道德化、暴力化、妖魔化、娱乐化、社会化了。20多年来,经过房地产业的努力,中国城市家庭由没有属于自己的房产到84%的家庭拥有了自己的房产,但房地产业本身却换得了这样一个结局,这是这个行业十分悲哀的事情。对这个问题没有察觉、反思,又是整个中国十分悲哀的事情。有时想到这个问题,直叫人泪流满面!”不但他委屈,开发商更委屈,富力的李思廉就抱怨:“现在房地产这个行业天天给人骂,没有什么人夸我们,虽然我们对社会做了不少公益事业。”
或许,我们都需要冷静的头脑和平和的心态,来重新审视这个行业的历史与未来。在高房价面前气势汹汹、怨声载道,只会干扰政府的决策,作出错误的判断。届时,受伤的绝不仅仅是房地产商。正如董藩所说的:“房价问题已经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的和谐,正在把中国推向高度紧张的、严峻的甚至危险的局面。一个产业的发展而导致如此混乱不堪、相互失信、相互指责的局面,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其他历史时期从未出现的——它已经严重恶化了社会秩序,使不和谐的程度明显加深。如果这个局面持续下去,其结果可能不可收拾。”
在几年前的一份“万言书”里,董藩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对中国这个人口数量庞大、民族众多、生产力落后的大国来说,我们特别需要‘富不傲穷、贫不妒富,政府体谅百姓、百姓理解政府’的社会。我想,开发商都有自己的市场定位,不能满足每一个消费者的愿望,但他们要尊重每一个消费者,尤其是弱者、穷人,因为正是大家的消费力才使开发商富有,我特别希望开发商学会‘衣锦夜行’;普通消费者也不该仇视开发商,他们可能‘唯利是图’,但大家应看到近些年来正是房地产业创造了无数的就业机会,使我们、我们的亲属或者亲属的亲属免于失业,也使大家的居住条件大大得到改观;某些政府官员不要再简单地指责开发商;学者们也要自律,不能误导舆论,更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故意危言耸听。”
忧国忧民、语重心长,实乃智者之言,不可不听。
2、易宪容:与开发商势不两立
在踏入地产江湖的专家、学者中,易宪容和董藩分别代表了两个截然相反的阵营。2004年7月,一篇题为《谨防房地产业要挟整个中国经济》的千余字经济评论使易宪容名声鹊起,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在地产江湖上越走越远、越战越勇、越陷越深,固执地扮演着房地产行业的批判者和民意领袖的角色,为此不惜赤膊上阵,与开发商拼刺刀。在潜意识里,他或许以为自己是个行侠仗义、劫富济贫的好汉,但在清醒的旁观者看来,他更像是那个滑稽可笑的“堂吉诃德”。
混迹江湖、不务正业的结果是2007年年初,易宪容辞去了社科院金融发展与金融制度研究室主任一职。他所在的单位——中国社科院给出的解释是“易宪容作为一个社科院金融研究员,他发表的言论十分不科学、不严谨,没有对公众负责的态度。这是他辞任的原因之一”。
易宪容辞职的真正原因是在社科院当年的考核中,他没过关。按照社科院的有关人士的说法,考核包括两方面,一是对研究员自身的研究成果。考核的标准不是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而是到底有没有科学的研究,有没有对社会有用的成果,而不是一年发表600篇的文章,但是完全没有调查。第二是对自己所在的基层研究室有没有贡献。易宪容一直都只忙于自己的事情,完全没有为研究室作出应有的贡献。“一般的研究员,一年只发表二三十篇论文,而易宪容写600多篇论文,大部分都是涉及房地产的。房地产专业的研究非常复杂,不能随便发表看法去误导大众。”
不服气的易宪容在博客上贴出了他近几年来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并声称自己早在1986年就发表论文了,即他在华东师大毕业时发表的《价值与理想》,见于《上海社会科学》(1986年第11期)。单从题目上看,倒很符合他的风格,高调发言,不作实际的调查研究。
其实,早有人对易宪容的观点和学风提出质疑。在房地产“学院派”眼里,易宪容只是一个成天在媒体面前夸夸其谈、浅薄浮躁的“媒体学者”和“江湖郎中”,而“实验派”则认为他是没有经过仔细调研就胡说八道的学者和“空空先生”。
开发商对易宪容更是不感冒,一位房地产老总说:“我每天看到他在媒体胡说八道的样子,就不舒服,老百姓也傻,还真信了。”任志强这样评价易宪容:“别以为他是什么‘香饽饽’。国际惯例、基本标准是什么你都不知道,那你易宪容还讨论什么?水平太低了。”
这些看法也被其他渠道的消息所验证。由于易宪容的观点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时任建设部部长的汪光焘曾将他请去研讨。但双方只交谈了片刻,易宪容就被送走了。身边的人见客回来的汪部长一脸茫然,便上前问个究竟。汪部长无奈地说:“我还以为他手里掌握了什么数据,结果易宪容说,2004年的时候,他准备买房子,就开着车子绕着四环转,看到到处都是工地,灯火通明,所以断定房地产存在泡沫。”这个易宪容,该怎么说你啊?把个堂堂的部长都整无语了。
易宪容与任志强无疑是地产江湖上两张最硬的嘴,而且都是一副犟驴脾气,所以两个人之间的碰撞每次都是电光火石,最有看头。在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节目中,任志强放话:“公开房价成本有如公开自己老婆的胸部有多大!”易宪容则反驳:“信息公开透明,这是社会的基本法则,在这样一个原则下,房价信息任何时候都要公布,任何人没有权利阻挡。”易宪容自称是站在公共利益的角度,大骂开发商暴利,哄抬房价。任志强毫不客气地回应:“我们就是应该暴利,就是应该盖高档房。”
易宪容与潘石屹也没少吵过架。但潘石屹毕竟比任志强更加温和、理性,易宪容情绪激动、唾沫横飞——不知道溅没溅到小潘脸上,潘石屹则不温不火,时而插话,时而笑而不语。但潘石屹也不是省油的灯,在一次辩论中,潘石屹有些刻薄地讽刺易宪容,“我刚才看了一下易教授的经历,他的经历都很悲惨,到昌平买房套住了,到香港的时候他正好经历1997年的金融风暴,这两个痛苦的经历让他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严重伤害,所以他每次发表观点都是情绪比较激昂”。
尽管嘴上占了便宜,但潘石屹“中国房价还要涨”的观点却成了铁的事实,这是易宪容不得不承认的。潘石屹不饶人地质问他:“作为经济学家,你提供的意见是错误的,给很多人造成了损失。你应该出来向大家道歉。”易宪容只好心有不甘地承认“潘石屹是对的”,并检讨自己对这个行业缺乏了解,做行业研究的时间少。
易宪容的拥趸们渐渐也清醒过来,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了——因为易宪容的误导而错过了买房的时机,等到决定出手时,不得不付出更高的代价。甚至有人骂其与开发商狼狈为奸,让购房者拖延到房价的高点时买房,从而让开发商攫取更多的利润。对易宪容的欢呼被批评所取代,社会良知的标签换成了欺世盗名。
曾有人嘲笑易宪容是“穷苦孩子出身”,所以才造成他的仇富心理和偏激的观点。易宪容的反应很激烈,“谁说我是穷孩子出身?他们根本不了解情况,真正苦孩子出身的人,才不会站在穷苦人的一边呢。说实话,我在中国房地产还没开始的时候,就已经买了房子,衣食无忧”。
他甚至通过展示自己的藏书来反驳“穷苦出身”的揣测,他的藏书有25柜,“总共有好几万册”,在他昌平寓所,除一楼是吃饭的地方外,二、三楼基本上全是书。他曾告诉来采访的记者:“这本书112美金一本,这个是港币五百多,这本是四百多英镑”,以此来证明自己并非穷人。这种做法多少让人觉得有点小家子气了,缺乏一个学者应有的心胸和风范。
3、乱成一锅粥的地产江湖
开发商与专家、学者和民意领袖的争论早已脱离了理性的轨道,更被媒体利用作为一档娱乐大众的节目。一次,任志强参加中央电视台《商务时间》节目的录制,到场的嘉宾分成了两个阵营:一边是房地产商,另一边则是购房者或者反对高房价者。讨论的话题是“开发商只给富人盖房子”的对与错,场面可以想见,乱成了一锅粥。气愤至极的任志强最终拂袖而去,收回并撕碎了他先前签署的同意节目播出的文件。
后来,任志强写了《一场未拍完的闹剧》一文,说明了此事原委,认为自己在访谈话题和访谈嘉宾问题上被欺骗了,而节目则“试着将嘉宾的话题引入到他们预先准备好的圈套之中,成为他们调戏广大观众的工具”,“《一虎一席谈》就被骗了一把,遭到了许多人责骂,看来是活该,这次不能再上当了”。
直脾气的老任吃过亏之后,终于学乖了。在《一虎一席谈》节目中,他撂下“公开房价成本有如公开自己老婆的胸部有多大”的惊人语,节目主持人在博文中紧接着就发表观点,“房产成本亟待扒掉内裤,公开胸部!”,并把任志强参加这档节目称之为“一位地产大亨的‘胸部’保卫战”。
这场争论已经到了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的地步,例如有些人提出的“取消开发商”的主张。财经评论人时寒冰提出,“在我国房价上涨过程中,真正受益的并非老百姓,也非政府(房地产开发是偷税最严重的行业)。而是开发商这一空手套白狼的食利阶层和由暴发户构成的投机者。”瞧这语气,跟开发商有深仇大恨啊!
时寒冰认为,在房地产的整个产业链条上,规划由规划单位做,设计由设计单位负责,工程施工由建筑单位做,开发商扮演的只是“中间人”角色。而且,从资金来源上来看,许多开发商的自有资金寥寥无几,主要通过让建筑企业垫资(向建筑企业转嫁风险和成本)、预售房(向购房者转嫁风险和成本)、直接贷款或假按揭(向银行转嫁风险和成本)等方式来维持经营。而这个几乎什么都不干的开发商群体,却攫取了整个房地产链条中高达90%的利润,而且几乎不用承担任何风险。所以,他主张取缔开发商,让建筑企业直接参与房产开发,减少中间环节。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曹建海“英雄所见略同”—— “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商是中国最大的倒卖商、皮包商和中间商,房地产开发经营则是一种没有任何社会价值的企业模式”,所以应该取消。曹建海打了个比方,如果我们创造了“汽车开发商”这样一个商业模式,他们只要设法融到一笔资金,就可以以外包的方式委托汽车设计商设计、汽车制造商制造,并成为消费者得到汽车的唯一提供商。“这将是多么荒唐的事情!”
只咬开发商还嫌不过瘾,攻击的目标向自己的同类扩展。再看看曹建海这位学者在分析财经评论员叶檀(女)时是怎么说的:“如果说任志强属于大资产阶级富豪阶层,叶檀则属于小资产阶级的一员。小资产阶级当中包括许多小商人,小官员,但他们一般不能直接受贿,只有靠自己直接经商理财谋取劳动报酬外的利益。叶檀理财经商的手段是炒房子,实际上就是做开发商的下家,做房屋囤积商和零售商。这样开发商和炒楼者叶檀实际上是批发、零售的产业链上下游关系。那么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叶檀不愿意说开发商的坏话了。因为让下游渠道商说上游批发商的坏话,想靠道义打破他们之间的利益联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曹建海把小资产阶级分为三类:一类是甘当大资产阶级的走狗,为其摇旗呐喊,从中获得演讲费、咨询费等“口水”钱;第二类人是时刻希望脱去“小资产阶级”中的“小”字,而让自己步入“资产阶级”富豪行列的人。所谓的一些知名“股评家”、叶檀等,就属于这类人;第三类是超越了自己小资产阶级阶层,利用自己已有的特殊位置,为广大的工农群众利益呼吁而奋不顾身的,时寒冰、邹涛(“不买房运动”的发起人)就属于这一类人。当然,他自己也属于这一类,是正义的化身。
“作为一名不受腐败官员和房地产开发商欢迎的人,尽管不能得到机会参加由开发商主导的博鳌论坛之类的‘盛会’,不能利用这个机会展示自己,似乎是被主流阶层冷落了。但是在我看来,这恰恰可能正是第三类小资产阶级的成功之处!因为一旦获得现有的贪官和房地产开发商们的赞赏,他们将因此感受到永远的无地自容!”
对于曹建海的这番宏论,作者想说3句话,第一,阶级斗争的思维方式已经落伍了,请曹先生与时俱进。你是正义的化身,别人也不是什么妖魔鬼怪;第二,叶檀再怎么说也是位女士,请手下留情,有点绅士风度;第三,参加不了博鳌论坛也没什么,不要“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了!
4、想起了一个荒诞的赌局
2007年7月11日,经济学家、北大教授徐滇庆在深圳发表演讲,提出房价上涨利大于弊,是好事。财经评论人牛刀发表博文——《徐滇庆,最后一名经济学家的末路裸奔》,“相信于徐滇庆之后,再也不会有比他更荒唐的经济学家,对深圳乃至中国的房地产说出这么一堆无用的废话”。
徐教授咽不下这口气,在2007年7月30日的《中国房地产报》发表文章,如果明年7月11日深圳房价比现在低一分钱,一定在《南方都市报》上用整版篇幅向深圳市民道歉。牛刀当即回应,赌局成立。徐滇庆说:“我有200%的自信”,牛刀说:“徐滇庆200%会输!”
1年后,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和房地产行业宏观调控的影响,深圳房价果然大幅下跌,但徐滇庆拒绝道歉。牛刀在博文《与徐滇庆教授谈谈深圳房价赌局》中说:“这场赌局不是你的失败,也不是我的成功。但是,你十分强硬地说‘我不道歉’就不妥当了。我如果输了,我一定会在《深圳晚报》以整版篇幅,向深圳市民和广大网友郑重道歉。你如果输了,按照你所承诺的,应该有个交代。这不仅仅是尊重深圳市民,也是尊重全国的网友,更是尊重自己的人格。”徐教授没了退路,只好在《南方都市报》的深圳新闻版刊登了小全版的道歉广告。
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严肃课题竟然蜕变成一个赌局,既荒唐又可悲。徐教授在《房价与泡沫经济》一书中写道:“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多元博弈,情况非常复杂,不确定性很强。贸然预测房价走势,起码说明这个人没有学好对策论”;“在研究房地产市场的时候,许多学者和我一样,都有一个相同的困惑,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为什么经济学界的学风会如此浮躁?如何才能在整治房地产市场竞争秩序的同时也整治一下经济学界的学风?”而他的行为完全背离了他的观点。
徐滇庆道歉后,深圳街头又出现了娱乐化的一幕。一身着粉红色衣服、戴太阳镜、穿黑色网状丝袜的摩登女郎现身广场,脱掉上衣,只留下黑色内衣,手举“徐滇庆再道歉,因赌房价教授徐滇庆仅在某报刊登半版道歉广告引起部分市民不满,身为徐老粉丝,本人献玉体做版,为其追补道歉,以求对其谅解”的牌子,事后证实,妙龄女郎竟然是男扮女装。这算是对这场荒诞赌局的一个讽刺。
但徐滇庆毕竟道歉了,而且作了中肯的反省——“简单地预测房价,很容易被人搞成娱乐性新闻,助长浮躁的学风。”相反,一些人不但预测错了房价走势,还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早在2005年夏天,易宪容就预测“上海的房价应该下跌50%,北京房价也应该下降30%”。可怜的购房者等来的是房价的暴涨,他们只好付出更大的代价来解决自己的“刚需”。
还有更早的经济学家谢国忠,2004年10月,他在一份《有史以来最大的地产泡沫将在近期破裂》的报告中提出,全球经济正处于有史以来最大的房地产泡沫之上,而这一泡沫是由中国和美国创造的;上海则是这次经济泡沫的地震中心,情景有如1997年的香港和1990年的东京。结果,泡沫并没有破裂,上海也没有地震,房价一飞冲天。
还有更更早的清华大学教授魏杰,在2001年年底就预言楼市要崩盘,“如果楼市不崩盘,我就去跳楼”。10年过去了,楼市依然如火如荼,丝毫看不出要崩盘的迹象,魏教授也没有去跳楼,仍旧生龙活虎地奔波于全国各地,忙着演讲和拿出场费。
面对质疑,易宪容的说法是“谁误导公众了?不能说是知识分子误导了他们!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言论不是政策,公众应该具备判断对错的能力。如果觉得某个专家的言论不合理可以不予理睬,主动权在每一个人自己手中……现在有很多人偷懒,不爱自己判断和思考,总是依附在别人的思想之上,失掉了自己的判断力”。
易宪容的说法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看清这些所谓的专家、学者的真面目,自己多动动脑子吧!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