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0月4日,苏联把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58年6月,中国科学院召开大跃进动员大会,科学家们积极主张研制人造卫星。7月,中国科学院向聂荣臻报告,卫星规划分三步走:第一步发射探空火箭,第二步发射小卫星,第三步发射大卫星。任务的分工是:火箭以五院为主,探空头和卫星及观测工作以中国科学院为主,相互配合。要求苦战三年,实现中国第一颗卫星上天。当时的中国科学院党组把卫星研制列为中国科学院1958年第一项重大任务,为了保密,代号叫“581”任务。中国科学院成立了“581”组,专门研究卫星问题,组长是钱学森。但是,由于三年经济困难,卫星研制工作不得不延期。
1964年,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当年12月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赵九章上书周总理,认为抓卫星工作是时候了。
1965年1月,周总理批示科学院提出具休方案,因此,就在“581”的基础上,将“651”定为卫星任务的代号。
1965年4月29日,国防科委向中央专委提出1970年至1971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报告,建议卫星工程总休及卫星本体由中国科学院负责,运载火箭由七机部负责,地面观测、跟踪、遥控系统以四机部为主,科学院配合。
5月6日,中央专委批准了该报告,并指示:以中国科学院为主,负责发射人造卫星的总休设计和技术抓总,由四机部、七机部及总后勤部军事医学院等部门协作。从此,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任务正式启动。
7月1日,中国科学院向中共中央上报了《关于发展我国人造卫星工作规划方案的建议》的报告。这个建议就发射人造卫星的主要目的,10年奋斗和发展步骤,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可供选择的3个方案,卫星轨道选择和地面观测网的建立,重要建议和措施等问题作了论述。报告还有3个附件:国外空间活动及人造卫星发展概况,6种主要人造卫星的本体设计方案,人造卫星轨道设计方案。
8月2日,中央专委召开会议,讨论并原则批准了以上报告。会议还对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提出了具体要求: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必须考虑政治影响,要比美国、苏联的第一颗卫星先进,技术要新,重量要重,发射机的功率大,工作寿命长,能听得见声音。这次会议确定中国发展人造卫星的方针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从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逐步发展。同时,还对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进行了具体分工:整个卫星工程由国防科委组织协调,卫星主体与地面控制系统由中国科学院负责,运载火箭由七机部负责,卫星发射场建设由国防科委试验基地负责。自此,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开始进入具体的工程研制建设阶段。
1970年4月底,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研制成功,安全秘密地运到酒泉卫星发射基地。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东方红一号”卫星在轰鸣声中被火箭挺举着升上天空。18秒钟后,火箭按程序转弯,朝东偏南方向飞去,瞬间消失在浩瀚的苍穹之中。15分钟后,指挥所接到卫星传来的信号,卫星与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4月25日晚18时,新华社受权对外宣布: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439公里,最远点2384公里,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68.5度,绕地球1周114分钟。卫星重173公斤,用20.009兆周的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