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临危受命的医护人员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用青春和生命谱写了救死扶伤的壮丽篇章。
“这里危险,让我来。”这是广东省中医院护士叶欣在23年的医务工作中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03年3月,当她又一次重复这句话时,不幸感染“非典”,以身殉职。在迎战“非典”的日子里,叶欣每天只睡几个小时。直到她去世,大家也无法确定,她是在哪一天、哪一次救护中被感染的。每次有疑似或确诊病人送到科里,叶欣总是身先士卒,默默承担起危险而繁重的医护工作。
广大医务工作者不仅在面对病人时忘却自身的安危,在排查病原体方面,同样表现出了临危不惧、舍生忘死的崇高境界。
由于非典型肺炎是全国乃至全世界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如何防治没有任何经验可循。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成立了专家组,陈为宪教授挺身而出,大胆提出ABC设想,将病人分为3组分别实施3种不同的治疗方案,然后将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后再行确定。其中一组在用药第二天、第三天症状明显减轻,肺部病灶开始消散。新的治疗方案诞生了。随后,一个又一个治疗规范、管理制度相继出台。
在抗击“非典”的战役中,生死试验在一次又一次进行着。广东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传染科主任张天托,在接连抢救了数名“非典”重症患者之后,自己也感染了“非典”病毒。当时,尚无明确的临床治疗方案,他从容镇静,指挥医疗人员在自己身上试药:是“肺鼠疫”吗?用了“四环素”,不见效;是革兰氏阳性杆菌侵袭吗?注射了“左旋氧氟沙星”,不见效;是“禽流感”吗?于是又换上对付该病的“马斯平”……忍受着极大的痛苦,张天托幽默地称自己当了一回试药的“白老鼠”。正因他有多次试药的经验,所以当有关方面宣布病原是衣原体时,他坚决予以否定,为避免防治“非典”走弯路付出更大的代价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由于众多医务工作者的奋力攻关,中国医学专家及时提出了“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治原则,找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救治方法,一批批重症病人治愈出院,其中广东省的治愈率达到85%。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这样评价:中国在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摸索出一套控制疫情和救治病人的有效方法,对其他国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月2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出现在央视栏目,他那平实的语言和气定神闲中所蕴涵的一往无前的探索精神、不惧艰险的英雄气概和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成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激荡着人们的心灵。正是他,在疫情愈演愈烈、医务人员大量被感染的危急关头,主动向广东省卫生厅请缨,把最重的病人送到呼吸所来。他是最早了解“非典”强烈传染性的人,但对当时所有病人的口腔、咽部,他都进行了仔细的检查,是什么病原?是什么源头?怎么治?把这些问题搞清楚的迫切愿望,使他不惮于任何危险,也不屈于任何压力。对二三月份关于疫情已经得到控制的说法说“不”,对有关机构宣布衣原体为“非典”病原体的结论说“不”,对关于“非典”病死率为15%的估计说“不”。钟南山说,我们首先尊重事实,而不是尊重权威。
在那个不寻常的季节,“钟南山”这个名字成了一个符号,代表着一切热爱国家、热爱事业、坚持真理、造福社会的知识分子,代表着一切坚韧不拔、进取不止的社会力量。在钟南山们的感召下,民众增添了艰难中的信念,困顿中的勇气。
有一种背影不能看,一看就要落泪。
透过电视媒体的镜头,人们一次次看到,医护人员穿好厚厚的隔离衣,戴上口罩和防护镜,打一个代表胜利的“V”形手势,转身向病房走去。他们的背影因为厚重的防护服而显得有些臃肿,脚步却是那样坚定——他们知道,自己并非钢筋铁骨,并非百毒不侵,这一转身,也许就是生死两茫茫;他们也知道,身后有亲人牵挂的目光,有父母的担忧、爱人的焦虑和儿女的呼唤。但他们更知道,患者的生命和国家的需要高于一切,“为大家而舍小家”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因为有了无数白衣天使们的顽强抗战,病毒蔓延的势头得到遏制,无数的患者得以康复。一名已康复的“非典”患者写下这样一封感谢信:“我无法认清她的容貌,判断她的年龄,但我感觉到她的力量。是什么在支撑着她们赢弱的身躯?是职业精神,是爱心,是责任感!”
有一些背影永远离人们而去了。邓练贤、叶欣、陈洪光、梁世奎、丁秀兰、李晓红、王晶……他们甚至来不及给深爱他们、盼他们平安归来的亲人留下简短的遗言。
在叶欣的网上纪念馆,有人留言道:每当我们的国家遭受危难,总有人默默站出来,撑起民族的脊梁。无数的白衣战士就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严峻考验,党和人民没有畏惧退缩,而是众志成城,同这场灾难进行了惊心动魄、艰苦卓绝的斗争。仅用了7天,一座拥有千张病床、堪称世界传染病医院之最的小汤山医院平地而起。中央军委从全军抽调的1200多名医护人员也迅速地集结于此,与“非典”病魔展开了顽强的搏斗。5月9日,国务院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标志着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应急处理机制进一步完善。6月2日,北京疫情统计首次出现“三个零”:新收治直接确诊病例为零,疑似转确诊病例为零,死亡人数为零。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解除对北京的旅行警告,并将北京从“非典”疫区名单中删除。对北京的“双解除”,标志着中国抗击“非典”工作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中国将恢复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生活。
截止到2003年8月16日10时,中国内地累计报告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5327例,治愈出院4959例,死亡349例(另有19例死于其他疾病,未列入“非典”病例死亡人数中)。
8月16日上午,北京地坛医院最后一批“非典”康复患者出院,这也是北京市和中国内地在医院的最后一批“非典”患者。抗击“非典”的工作至此接近尾声。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