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规则”,是相对于“显规则”、“元规则”而言的,语出自吴思先生的一书。在这本书中,吴思先生提供了解读中国社会的一个新视角和新工具。自此书问世后,“潜规则”成了一个惯用语,用来指那些看不见的、明文没有规定的、约定俗成的,但又是获得广泛认同的、实际起作用的、人们必须“遵循”的一种规则。
交际中,“潜规则”也是不可不知不可不奉行的“规则”。为什么这样说?且举几个例子来看。
首先,各行各业有自己的潜规则。比如,买卖双方贵在信息对等。作为买方的你如果知道行业交易的潜规则,那么,跟卖方交涉时,你就不会给卖方造成“外行”的感觉,从而卖方自然不会对你耍花招。如此,你才能在交易中保证自己的利益。如果卖方知道你不在行,很可能会对你进行欺骗。在某些交易场所,你与人讲价,用嘴巴问人家:“多少钱?”这时,你就错了。让人一看,你就是个外行。有些高手过招时,是用一块布将买卖双方的手罩住,然后用“手语”互相议价的。如果你不懂这个潜规则,你因一句问话,就给卖方带来圈你入套的大好良机。由这一件常见的议价之事,便可以对行业潜规则窥见一斑了。你与不同行业的人打交道,不懂“行规”怎么能与人公平交易?
接下来再说说另外一种潜规则——“拜山头”。如果你想在某地开拓事业,你除了按有关规定办好诸如工商、卫生等方面的执照外,还要按潜规则,对当地的行会、对当地的某些或明或暗的有势力的组织、对主管部门等的各个山头上的大小头领们“打招呼”。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你的事业顺利发展。不然,对哪个山头招待不周,很可能它会给你制造麻烦。
人们常说的拉关系其实也是潜规则之一。在商业社会中,人们交际往来中的本质核心是利益问题,而与利益相关的各个环节都会有相关人等在把持着,因此,若想盘活自己的一本万利,就要对相关人等“拉关系”。这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手腕,也是众所周知的“规矩”。很难想象一个连“拉关系”这点规矩都不懂的人,会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能成就多大的事业。
再比如,逢年过节,给上面的主管部门和下面的员工发“红包”的问题。有的老板只知敬上要讲究潜规则,却认为给员工发红包不值得,结果不给员工发红包。你不发有人发啊。员工看别的企业的老板给员工发了红包,而自己却没得到自己的老板的红包,他难免会产生不平衡心理。这种心理得不到安慰和化解的话,他就不会好好工作,者他干脆辞职,去给红包的老板那里工作。少了员工的支持,你的企业还会玩得转吗?
上面讲的是开拓事业上要注意的潜规则。下面讲讲工作中的潜规则。如果你在机关工作,你就要注意科层制中自己的位置,不要轻易破坏潜规则。哪怕是乘电梯这样的小事情,也能暴露出你是否不小心触到了“潜规则”的红线。与领导同乘电梯,你让领导为你开关电梯,要出电梯时,你不让领导先行,而自己先走为快,这无疑是“目无领导”的表现。你的这种做法无疑与顺口溜中说的“领导夹菜你转桌”是一样“没眼力见”的表现。
生活中的潜规则也无处不在。婚丧嫁娶、迎来送往之际都有潜规则。比如,你给的份子钱多少代表着你与对方的关系亲疏,等等。你要给甲和乙随份子,你与甲和你与乙的关系一样近,你给甲随份子是两百元,给乙却随了三百元,结果甲自会觉得你对他不如你对乙亲近。这里面,就是潜规则在起作用。没有法律规定你随份子必须以什么条件、随多少。但无形中,这个条件是有的,就是约定俗成的种种礼尚往来的“潜规则”。
由以上可知,潜规则在生活中、工作中和事业中无所不在。其实,对于一个有心人来说,这些潜规则也不难发现,也不难理解,难就难在操作上,要做到不显山露水,不触动有关法律、法规等“显规则”的“红线”,不突破道德底线。
能在潜规则的规定中,做到游刃有余,能够打动对方达到交际目的,是一件很值得费心思的事情,需要头脑灵光、思路灵活、注重实效。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