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前无古人,孔子的功德,正如司马迁引所言:
孔子无愧于中华文化之父,如果中国没有孔子,万代如长夜……
孔子的三千弟子为恩师举行了空前隆重的葬礼,悼念这位前无古人的伟人。
灵堂就设在正堂,孔子的棺椁按老师遗嘱放在正厅的两柱之间,灵桌上焚着灵香,灵堂里摆满了三千弟子从各地采来的鲜花,孔府门前白幡、白灯笼高挂。
弟子们全部披麻戴孝轮流守灵,长香不灭。孔子棺椁两旁两排守灵人不断,次日来吊唁的有各国使节、卿相大臣,有王公贵族,也有平民百姓。各方各界络绎不绝一“国君驾到。”主持吊唁葬礼的公西赤报道。
只见两排官仪后面,放下了一乘龙辇,鲁哀公由官侍搀扶着,下辇后趋步走来,站立在孔府门外的冉求、冉雍等弟子赶快迎了上去。
鲁哀公被迎进了灵堂,他向孔子灵柩施了三叩九拜大礼后,宣道:
旻天不吊,(上天啊,你太不仁善了,)
不怒遗一老,(竟不肯留下一位老人啊,)
俾屏余一人以在位,(剩下我一人在位而无所依仗。)
茕茕余在疚,(孤零零的,我心痛啊,)
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唉,尼父啊,你彻底摆脱了,无忧无虑了。)
念毕,跪伏在地的子贡愤然问道:“老师生前你不重用他,死后才来悔恨,你太非礼了。”
鲁哀公感到内疚,没有责怪子贡。
出殡这天,盛况空前,有孔子的三千弟子,亲朋好友,街坊邻里,还有外国使节,包括燕国来观礼的,王公大臣、平民百姓……祭鼓声声、哀乐阵阵,大家都素衣孝服跟在孔子灵柩后面,送葬队伍前后逶迤几十里,大家都低头垂泪而行,即使再隆重的诸侯、国君葬礼也没有如此感人的场面。
天灰沉沉的,下起了毛毛细雨,不一会儿,又飘起了鹅毛大雪,大家都没有带伞,只好淋着。幸好到了墓地,天放了晴,大家踏着雪水上了山。
孔子的慕地在泗水北面的山丘上,旁边是亓官夫人的坟。孔子的灵柩准备葬在亓官夫人的左侧。
下葬前,西公赤念了祭文:
然后,三千弟子,各自从自己的家乡带来了一坏黄土堆起了孔子的坟。
葬礼毕,孔子的弟子们哭着不忍离去。
子贡说:“我准备在这儿搭个棚子给老师守墓,谁愿意就留下。”
“我愿留下。”
“我愿留下。”
“亦愿留下。”
于是在中国历史上悲壮的场面开始了:没想到弟子们都争着要守墓,于是大家便回城去拿了日常生活用品,然后在孔子墓周围搭起了成百上千座小棚子,三千弟子在这里开始了为时三年的守墓。
闵损、曾皙、颜路、冉求、冉雍等年纪大的都坚决要留下来,子贡劝道:“师兄们年事已高,就请回吧,这里有我带领即是。”但曾皙、颜路都摇了摇头,说:“我们是孔子最早的学生,更应该留下。”
年轻的弟子见老的师兄都坚决要留下,更不肯走,于是大家自发地、自觉地在孔子墓周围过起了极艰苦的生活。
无论天寒地冻,刮风下雨,彼此都心甘情愿地挤在这些草棚里,三年都穿着素衣孝服吃粗茶淡饭,他们白天读书学习,晚上在一起讨论交流,整理老师的语录。孔子的墓地已自发地变成了学堂。
弟子们从九州八邦采来了各地的松柏树苗,在孔子墓周围种下了成千上万棵松柏。二千五百年后,古树郁苍,万木掩映,成为了今天著名的孔林。
星移斗转,日月如梭。
三千弟子守墓已满三年。这天,又举行了一次祭师仪式,所有弟子都穿着素衣,哭泣着,祭毕,便拆除棚屋,在原棚屋地面上又种了成千上万棵树苗后才挥泪告别离去。
只有子贡没有走,他打算再守墓三年,弟子们又帮他的棚屋加上了几层茅草,才含泪而别。
子贡弃官来守墓时,每日和弟子们含泪清杂草,扶树苗,也许是因为子贡及弟子们的真诚感动了先师,于是孔林里出现了一些千年不解之谜。
也许是因为树苗是成百上千的弟子们的热泪浇灌而成的,所以不但树木长得茂盛,百年不枯,苍劲挺拔,象征孔子思想不朽,而且墓地竟不长杂草,奇怪的是,具有灵性的灵芝及占卜用的蓍草也只墓林内有,外即无。后来,更奇怪的是,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前后,在子贡挥泪种的稀有珍木楷树前,康熙皇帝为他立的一块石碑竟湿漉漉地渗满了水滴,犹如泪流满面之状而且擦拭不干,昼夜不止……
百年之后,孔墓周围的树苗已长成了参天古树,形成了一片茂密的苍林。孔子的一些弟子们因怀念老师,于是干脆举家搬到孔墓周围盖屋居住。后来已有百十家弟子在那里居住,于是孔林成了孔里。
孔子的家,也经后世的修建成了现在举世闻名的孔府。
河图出书,凤凰来仪;尼山诞圣,泰山北斗。
惟阙里孔子,坎坷一生,辛劳一世,其三岁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凄凄苦苦兮一介寒士。
夫不怨天、不尤人,发愤忘食兮乐以忘忧;自强不息乎终成大器。
自幼慈母垂教,及长,寻师问难,昼夜苦读。嗟呼!
学而不厌兮诲人不倦,十年奋学,博古通经,终至夫子贤圣。
哦吁!布衣孔子,三十而立,首办私学,济世救时;设立杏坛,倡有教无类,开全民教育之先河,名垂青史;创平等教育之壮举,彪炳于世。
夫躬行履践,“山不厌高令,水不厌深”;学问渊博,“仰之弥高兮钻之愈坚。”
叹孔子一生,倡举仁政,以德育民,主张仁爱,无愧于至圣先师。感孔子一世,忧国忧民,抱负不改,此所以万世师表是也。惜生于春秋乱世,礼崩乐坏而壮志难酬。
十四年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几遭不测。曾郁愤于国界而悲唱:
倦鸟知返,晚年归里,奋而“删诗书,定礼乐,修春秋,序易经”。嗟呼!开经学、易学之先河,创儒学之先声,不愧承前启后之文化巨擘。从此,中华文化之烛光,千古不灭。正是:
夫杏坛育人,桃李满园,传弟子三千,得贤者七十有二。铸造中华人物,功盖千秋。承启中华文化,名垂万世。
哦吁!大哉孔子,中华文化之父。
承中华思想,美中华品德,影响万代,流芳千载。
孔子一生,报国无门,心中忧愤。死前扶门,一曲悲歌,催人泪下:
七天之后,一代圣人抱琴含悲而终,时日公元前479年,享年七十有三。
嗟呼!生前布衣,凄凄惨惨;死后圣人,至高、无上。
历代帝王,推崇备至,亲临拜望。康熙皇帝,三跪九叩,题“万世师表”,此乃帝王之孔子。
孔府大成殿,龙雕石柱,艺术宝藏,叹为观止,虽故官贴金大柱也无以相比,以至乾隆皇帝,震撼不已,此乃臣民之孔子。
孔子府墓,瞻仰者,日日成千上万,岁岁不减盛况,遍及九州八邦,广至天涯四方。仰敬之势,几千年来,依然盖世,此乃天下之孔子。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