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千古智圣第五章 茅庐卧龙

第五章 茅庐卧龙

        名声赫赫的庞德公极其欣赏诸葛亮的智慧,一天,他对朋友叹道:“荆襄地区人才如天上银河,其中有两颗最为闪烁,一是卧龙孔明,一是凤雏庞统……”

        在崇山峻岭中一座古刹的庭院里,诸葛亮正在和老道人们练功夫。

        弟弟诸葛均汗涔涔地跑了来,喊道:“哥哥,快回家吧,叔父快不行了。”

        “啊,叔父怎么啦?”

        “哥哥,叔父得了病,郎中说,熬不了几天啦,叔父要见你,念着你的名字。”

        “那我去跟道长辞行去。”

        “道长,我叔父病重,我准备回去了,特来向您辞行。”

        “啊,你叔父病了,那你快回去吧,你学得不错,我已经把武功的真谛传授给你了,回去要好好练,不能丢了。”

        “道长,以后我还会来向您求教的。”

        诸葛亮和弟弟诸葛均乘马车往荆州襄阳城的南阳家中驰去,到了家中,只见躺在病榻上的叔父已经奄奄一息。

        “叔父,叔父,您怎么啦,您可不能扔下我们啊!”诸葛亮跪在榻旁泣道。

        诸葛玄慢慢睁开了眼,他伸出手握住诸葛亮的手说:“亮儿,你从小就很有天赋……所以……所以,我和你父亲都拼命栽培你,指望你将来能成大器……”

        “咳咳咳……”诸葛玄喘息着咳了一阵,诸葛亮忙起来拿痰盂替叔父接痰。一见叔父咯了一大口血,诸葛亮大惊,就要去请郎中。

        诸葛玄摆了摆手说:“已经看过了,没用了。我不行了,只希望你要多努力。”

        “叔父放心,亮儿会努力的。”

        “亮儿……你一定要照顾好弟弟……你们的年龄都太小,只可惜,我不能再尽力了。”诸葛玄说着垂下泪来。

        “叔父,我一定会照顾好弟弟的。”

        诸葛亮问弟弟:“姐姐呢?”

        “姐姐生小孩,来不了。”

        诸葛玄又说:“我死后……你们兄弟俩就住到刘表府上去,他已答应抚养你们……”说完就闭上了眼。

        “叔父……”兄弟俩扑到叔父身上大哭。

        诸葛亮兄弟俩去刘表府上,向他辞别。

        一诸葛亮说:“刘伯父,这么多年来,谢谢您对叔父全家及对我们的照应,我们兄弟俩准备到隆中去定居,特来向您辞行。”

        “啊,你们俩别走,就住我府上,吃的住的我全包下来。再说你叔父曾经把你们俩托付与我,我也是答应了的。”

        诸葛亮说:“刘伯父,您的心意我领了,我兄弟俩真不知道该怎样感谢您。但我还是得走,因为我已经不小了,应该自食其力了。”

        刘表见诸葛亮这么有志气,便说:“你们执意要走,我也没办法。不过去隆中也好,那儿有你的姐姐和姐夫,又有庞德公先生和司马徽先生,对你们会有照应的,我多关照一下他们。那……这样吧,我在隆中有两间茅庐和两亩地,你们就暂到那儿安身吧。”

        “谢伯父。”

        “以后,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

        “是,多谢伯父。”

        安葬了叔父后,诸葛亮兄弟在坟头向叔父告别。

        诸葛亮燃了三炷香,磕了三个头,泣道:“叔父,我们兄弟俩来向您辞别,我们兄弟俩要到隆中去安家了,要去过昼耕夜读的生活,虽然清苦一些,但却是自食其力,请叔父在天之灵保佑我们。”

        诸葛均也泣道:“叔父,我就要跟哥哥去隆中了,请叔父保佑我们。”

        诸葛亮又说:“叔父请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好弟弟的。”

        诸葛亮兄弟俩来到隆中,那两间茅屋就在村边,离姐姐家很近。庞德公出门在外,庞山民便约了几个村民来帮他和泥、脱坯,把院墙砌好,又帮他俩盖了一间厨房,这样,兄弟俩便在这里安顿下来。

        这天兄弟俩从地里回来,正在烧火做饭,姐姐抱着孩子和庞山民过来了,她赶来了一头猪,说:“亮弟,姐给你们这头猪,好好地养,以后你们才有肉吃。”

        “谢姐姐。”

        晚上,庞德公从外面回来了,他进家后得知诸葛玄已死,诸葛亮兄弟俩已搬来隆中,忙过来看望。

        “葛亮,搬到这儿来了。”

        “是的,我叔父已病故,他把我们托付给刘表,我们想自食其力,就来到隆中了。”

        庞德公赞道:“好,有志气。以后有什么困难就到我府上来。”

        “好,谢德公。”

        他们的地就在村外小溪边,灌溉容易。兄弟俩还在院子里搭了一个鸡舍,喂起了小鸡,又在院墙边挖了一畦菜地,种点葱蒜小菜。在后院盖了一个猪圈,喂养起了姐姐牵来的小猪。又在墙周种上了几排竹子和果树。从此,兄弟俩便过起了日出而作,昼耕夜读的生活。

        这天,他俩从地里回来后,又一起烧火做饭。弟弟诸葛均十分勤快,心又善良,他总是抢着干活,让哥哥去看书。

        “哥,你去读书吧,做饭的事,就由弟弟来干吧。”

        “不,弟弟,做哥哥的哪能这样,现在我们兄弟俩相依为命,弟弟敬爱哥哥,哥哥就更应关心弟弟,我比你年长,饭就由我来做,你休息一下吧。”

        “好吧,那还是我们俩一起做吧。”

        饭烧好了,菜摆在小木桌上,是一碟腊肉、一碟豆腐和一碟酱豆腐,一盘泡菜加一碗青菜汤。

        诸葛亮一边吃饭,一边看书。

        诸葛均夹了一块腊肉放到哥哥碗里,说:“哥哥,多吃点肉。”

        诸葛亮说:“弟弟,这腊肉是姐姐送来的吧!”

        “是的,是姐姐昨天送来的。”

        “弟弟,姐姐家也是半耕半读,他们也不富裕,不能老靠姐姐家营济,说:‘君子以自强不息。’咱们明天把土豆挑到集上卖了,再买只小猪回来养,以后咱们的肉也自给自足,还可支援姐姐家,弟弟,你说好吗?”

        “哥哥所言甚好。”

        晚上,诸葛亮在灯下看书,他站起来打了个哈欠,才发现弟弟还未回来,心想,弟弟一定又是偷偷到地里干活去了,便穿上外衣走出了门。到了地里,远远她见月色下,弟弟果然一个人在挖土豆。

        诸葛亮忙奔了过去,责备道:“弟弟,你又一个人偷偷跑了来了,以后再这样我可要生气了。”

        “哥,人家都说哥哥将来很有出息,所以弟弟要支持你。”

        诸葛亮听了很感动,弟弟小小年纪就这么敬重兄长,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关心他,便说:“弟弟,我们的父母均已早逝,兄长如父,今后,你要听哥哥的话,哥哥要你好好读书,可千万别误了少年时光。”

        “好的,哥哥,以后我也要学着哥哥把书拿到地里来读,我边耕作,边请教哥哥。”

        诸葛亮笑道:“这样甚好。”

        日头当顶,天气炎热。田地边的几棵桑树底下,摆着一把水壶,诸葛亮两兄弟干了一阵农活就到树下坐着乘凉。

        诸葛亮照例把书打开看了起来。

        诸葛均见哥哥如此用功,便也把书拿出来读着。

        看了一阵书,诸葛亮把琴打开,边抚边吟:

        (意即:走出齐国都城临淄,遥望南边的荡阴地。那里有三座坟墓,外形几乎一个样。试问是哪家的坟墓?是春秋时代齐国三名将田开疆、古冶子及公孙接。三勇士力能排南山,文能截断维系大地的绳子。断地丘之绝。不幸三人遭到谗害,用两个桃子杀害了三勇士,是谁设此阴谋诡计?是齐国宰相晏子。)

        诸葛均问:“哥哥,什么是二桃杀三士?”

        诸葛亮停下弹琴,说:“噢,就是齐国的宰相晏子用计以两个桃子杀害了田开疆、古冶子、公孙接三勇士。”

        诸葛均瞪大了眼睛问:“啊,晏子不是一个贤相吗,那他为什么要害死这三个名将?”

        “因为他们的勇气太大了,功高震主,又骄狂无忌,所以晏子就设计除掉他们。”

        “噢,那是不是用两个有毒的桃子毒死了这三个勇土?”

        诸葛亮愤愤地说:“不是桃子里有毒而是计毒,晏子也够阴险的,他让国君齐景公宴请鲁昭公,鲁昭公赠送给齐景公几个桃子,齐景公把桃子分赠给几个权臣后,只剩下了两个桃子。

        “晏子便说:这两个桃子应该赏赐给最有功的勇将。

        “齐景公就下令:‘谁最有功,这份荣誉就归谁!’

        “于是公孙接第一个站了起来说:‘我陪主公打猎时,曾打死了老虎,救下了主公,立下了救主的大功,所以我应该得到桃子的赏。’

        “齐景公点头道:‘是有这事,你应该得到赏赐。’

        “于是公孙捷就拿了一个桃子吃了起来。

        “古冶子也站了起来说:‘我有一次陪主公渡黄河时,有妖龙作怪,是我斩杀了妖孽,救下了主公及全船的人,这样的功劳难道不该赏赐吗?’

        “齐景公也点了点头,:‘确有此事,你还救下了全船人,当赏。’

        “于是古冶子便走上前来,拿了最后一个桃子吃了。

        “田开疆站了起来,说:‘我曾率部与徐国拼杀,打败了徐军,迫使徐国君投降,并促使郑国及莒国对我齐国称臣,奠定了我主成为盟主的地位,这样的功劳难道不该赏赐?’

        “齐景公为难地说:‘田将军的功劳最大,是该重赏,可是桃子已经赏光了,那就下次吧!’

        “田开疆听了愤怒地说:‘国君在齐鲁两大国君会晤的国宴上进行赏赐,有功的都被赏赐了,睢独没有我,我定会被天下耻笑。如此,我还有何面目立足于朝廷上。’言罢,拔剑刎颈而死。

        “全场大惊。

        “公孙接抱住田疆说:‘田开疆你死得太惨了,你这样大的功劳却没有吃到,都怪我太渺小,凭我一小点功劳就去争功邀赏,我无地自容。’说罢,也挥剑自杀,倒在田开疆身旁。

        “古冶子见状,奔上前去,抚尸痛哭,泣道:‘你们两个死得太惨烈了,我三人本来是发誓同生共死的勇士,现在没有死于战场,却为这等小事丧身,羞愧啊!’言罢也拔剑自刎。”

        诸葛均听了哭道:“这三位勇将太有气节了,难怪人们作《梁父吟》纪念他们,这晏子也太阴险、太狠毒了。”

        诸葛亮叹道:“晏子是个贤相,他曾经为齐国的强大立了大功,这件事,他的确做得太出格了,不过,我想他出此谋也是不得已而为。”言罢又弹吟了起来……

        这时,田边小路走过来两个年轻人,其中一个是名叫徐庶的青年义士,一个是他的同乡石韬,两人驻足倾听。徐庶想,荆州是当今乱世中的世外桃源,所以多隐士,尤其隆中是桃源中的桃源,所以更是隐士中的隐士聚集之地,他们大多躬耕夜读,因而在田边听到琴音并非鲜事,不过……这琴音如此激昂高亢,恐非出自等闲之辈,莫非有什么大侠在此舒展抱负?

        想着,徐庶禁不住往琴声处走去,见桑树下抚琴的是两个青年,身旁放着锄头,便走了过去,抱拳道:“二位仁兄,小弟元直有礼了。”

        “元直?是颍川徐庶兄吗?”诸葛亮惊问。

        “正是,莫非仁兄认识我?”

        “愚弟诸葛亮,字孔明。”

        “哦,听庞德公说过您的大名。”

        “噢,您就是诸葛孔明,如雷贯耳,我听说您是当今最有抱负的青年,难怪适才的诗吟如此高亢激昂。”

        诸葛亮笑道:“贤弟过奖了,我也听德公说过颍川徐元直是一位行侠仗义的有见识的贤士。”

        “哪里、哪里,介绍一下,这是我的同乡石韬兄弟。”

        “仁兄好。”

        “他是我的弟弟诸葛均。”

        “一位兄长好。”

        彼此寒暄后,诸葛亮说:“二位请到草舍一叙可否?”

        徐庶说:“也好。我和石韬兄弟一起从家乡南下,现客居荆州,今天本是来拜访庞德公的,那就先到你府上一叙。”

        到了诸葛亮家,诸葛亮烧水给两位客人沏了茶。诸葛均到院子里拔了些葱、辣椒,又捉了一只鸡杀了,就在厨房里忙开了。

        傍晚,小桌上摆上了一只白斩鸡,一大盘大葱炒腊肉,一碟油炸花生,一盘煎鸡蛋和一盆白菜萝卜汤。诸葛亮又拿出了最好的酒,于是四人便对饮起来。

        诸葛亮问:“二位仁兄怎么到了荆州?”

        徐庶叹道:“噢,如今天下大乱,军阀混战,我等南下也是寻一安身之地,听说荆州尚无战乱,故而到此。”

        诸葛亮点头叹道:“是啊,现在是奸臣当道,汉室倾危,英雄无用武之地,贤人难展抱负,只好或流离失所,或躬耕隐读。”

        诸葛亮说:“你们要去拜访庞德公,他家是我家的亲戚,明天我带你们去。”

        “谢谢。”

        在庞德公家的院子垦,隆中的几位名人贤士正在畅饮。

        庞德公做东,邀请了司马徽、徐庶、石韬饮酒,司马徽的两个弟子也来了,徐庶的另一好友崔州平也一起来了。庞德公的好友黄承彦应邀而来,侄子庞统和诸葛亮兄弟也都在场。

        桌子中央摆了一只烤小猪,两大盆炖狗肉和炸兔肉等下酒菜。

        庞山民拿出了一坛家里最好的陈酒招待大家,诸葛亮的姐姐诸葛玉在厨房忙出忙进。

        庞德公举杯说:“来来来,我们聚一聚,请诸位多喝一点。”

        大家举杯饮了几口,庞德公又说:“今天在座的都是有抱负的贤人,都是满腹经纶的人,我和司马老都不愿出仕,不过,你们年轻人可不能像我俩啊!”

        司马徽说:“我看哪,你们这几个青年人中,恐怕要出几个能经纬国家的人才。”

        几个年轻人只是相视而笑,并不言语。

        庞德公笑道:“水镜先生所言甚是,其实,他们都是胸怀大志的人,只是现在英雄无用武之地罢了。谁又愿意去给军阀卖命呢!”

        司马徽点头道:“德公所言极是,适逢乱世,当今的这些军阀哪个来路是纯正的?曹操是靠消灭黄巾发迹的,袁绍是靠打夷民发家的,其余那些横空出世的更是来路不明。所以,当今的贤士纵有满腹才华也是报国无门啊!”

        诸葛亮听了,深深地叹了口气,脸色顿时暗了下来,庞德公看在眼里,忙说:“好啦好啦,不说不愉快的事了,我们还是喝酒吧。来来来,大家举杯,喝。”

        徐庶说:“孔明兄弹得一手好琴,请赋吟一首为大家助兴可否?”

        石韬也说:“好啊,就请孔明兄露一手吧!”

        众人都鼓起掌来,诸葛亮见众意难拂,只得说:“好吧,那就为大家开开心吧!”

        诸葛均忙把琴打开,诸葛亮就一边弹一边吟起了自己赋的一首诗:

        吟毕,四座震惊,都听出了诗中隐藏着的玄机暗志,司马徽说:“这正是的潜龙跃飞,我看哪,孔明在隆中天天日出而耕、日落而读,大有渊龙卧兮之势。”

        诸葛亮忙说:“哪里哪里,老师过奖了,弟子不过是略诵一首为师友们助助酒兴而已。”

        徐庶说:“庞统吟一首如何?孔明兄已吟了,该你啦?”

        “对,对,统儿,你就来和一首吧。”庞德公说。

        庞统向大家抱拳道:“我的才华哪及孔明,不过既是大家要乐,那我就献丑了。”于是吟道:

        大家又鼓掌称好。

        司马徽说:“我看庞统也是宏志在胸,每日攻读不止,大有凤雏之势。”

        司马徽又赞道:“卧龙、凤雏,都是韬中养晦,含藏不露,看来,隆中确是藏龙卧凤之地。”

        庞德公笑道:“好啊,隆中有个卧龙,现又有个凤雏。”

        司马徽点头道:“德公说得是,德公说得是,他们俩还真可是卧龙凤雏啊!”

        庞统说:“徐庶兄,你只让我们吟,你也来一首吧?”

        大家都说:“对对,元直来一首。”

        徐庶推托不掉,只得说:“好吧,我来一首,不过我可不如你等那么会写诗,我就来个顺口溜吧!”

        “行,你就别谦虚了。”

        徐庶想了一下,便吟道:

        庞德公说:“徐公的诗很有深意,那末句‘行舟要趁早’莫不是在告诫大家出山何须老,是不是徐公?”

        徐庶笑而不答。

        司马徽说:“这诗的确有深意,是在劝名士们早日出山。”

        诸葛亮说:“吟得好,请仁兄受敬一杯。”

        徐庶一饮而尽。

        黄承彦见诸葛亮身长八尺,面若冠玉,龙眉凤眼,又羽扇纶巾,风流潇洒,十分欣赏,便举盅走到他面前说:“这位仁兄,才华盖世,老夫十分钦佩,请受老夫一敬。”

        诸葛亮正不知怎样回敬,庞德公说:“噢,给大家介绍一下,他是黄承彦公,是我的老知己,他外出刚回到隆中家里,他也是一位闻名遐迩的老学究。”

        诸葛亮忙举盅敬道:“黄前辈,幸会、幸会。”言罢把酒喝了。

        诸葛玉和家人又往桌上添了些酒菜。

        他们又谈天说地起来,直到太阳落山才散。

        浩瀚的长江上,白浪滚滚,一队战船正向江东驶去,帅船上站着一个年轻的军官,他正踌躇满志地观望着两岸雄山大川,他就是孙坚的长子孙策。

        孙策的父亲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出生于瓜农家庭。年轻时相貌奇伟,武功过人,好打抱不平,江湖游侠之气颇浓。后靠镇压黄巾起义而发迹,曾任长沙太守。

        孙坚是个雄心勃勃的武士,董卓叛乱时,他北上趁杌杀了豫州太守王睿,后与袁术联合,夺取了豫州,然后向北方逼近洛阳想赶走董卓,而董卓却已挟帝西迁长安。袁术趁孙坚北上洛阳,就夺取了豫州,孙坚回师又夺回豫州,后又与袁术再次东征西伐。在打荆州时,击败了黄祖,后被其部下暗杀。

        孙策在父亲死后,继承了父职,不愿再受袁术的控制,遂与袁术分手,带回父亲原来的军队,下长江,回吴郡,准备开拓江东,凭据长江天险,成就霸业。

        孙策相貌极似父亲孙坚,仪表堂堂,武艺高强,不但胸怀壮志而且韬略睿智,性情豁达。他待人和气,既有大将风范又有王相之才,所以沿途人士纷纷闻风而来,投奔于他的麾下。

        跟孙策一起下江东的武将有父亲孙坚麾下的将军程普和黄盖,文官有辅臣张昭。

        张昭,字子布,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自幼博览群书,颇有谋略,是孙策的心腹谋臣兼辅臣。

        孙策到了江东后如鱼得水,励精图治,更重要的是来了一个臂膀之才周瑜。

        周瑜,字公瑾,庐江郡(今安徽庐江县)人,祖辈是武官家族。

        受家庭熏陶,从小就爱读兵书,喜欢韬略谋划。周瑜相貌英俊,风度潇洒,有大将风度又文武双全。周瑜与孙策同年出生,从小交好,现在率兵来协助孙策,使孙策犹如猛虎插翅。

        孙策见了周瑜,两故友相见,高兴得忘乎所以,竞手舞足蹈起采。孙策便在江边船上摆下宴席与部将们共迎故友。

        孙策举杯说:“我素知周郎文韬武略、运筹帷幄,今我们兄弟共济一堂,今后并肩讨伐豪强,同闯天下。来,周郎兄弟干了这一杯。”

        “干、干。”周郎高兴地举起酒盅一饮而尽。

        周瑜喝完,对孙策说:“策兄如果真要成就大业,那还需有高人相助,今瑜向您举荐鲁兄,他豪爽大方,因举散家财,资助贫穷而名闻遐迩。袁术以重金请他出山,他谢绝了,却来投奔于我。他智慧过人,善谋善断,吾兄若得他助,有如得左右臂,足以统天下。”

        孙策听了大喜。

        “愿早日得拜此兄。”

        正说着,周瑜手下来报:“将军,鲁肃一家乘船走了,说家中有要事。”

        “啊!”周瑜心想,家中有事不可能,他刚刚从老家奔丧回来,必是不愿效劳孙策,便放下筷子,说:

        “去看看。”

        周瑜乘了一只小船顺江追去,原来鲁肃被一个朋友相劝要去巢湖投靠故友,周瑜心急如焚,不断地催:“快划、快划!”后来,周瑜干脆自己划桨追鲁肃。周瑜直划得满头大汗,直追到太阳下山,才算见到了鲁肃的船。

        “子敬兄,等一等,我是公瑾!”周瑜高声喊着,这时他已是汗流浃背。

        站在船头上的鲁肃闻声转过头,见周瑜正划着一只船来追赶他,忙令调船头。

        周瑜终于追上了,他跃上鲁肃的船,气喘吁吁地说:“子敬兄,何故不辞而别,我已向孙策举荐了你,他们非常倾慕你,都知道你是一位行侠仗义,心有韬略的豪杰,正盼望着结识你呢!”鲁肃指着身边的两人说:“他们是我一个故友的人,他们从巢湖专程来邀我去定居,所以……”

        周瑜说:“子敬兄,还是随我一同去投奔孙策吧。孙策、孙权兄弟都是豪杰志士,将来必能成就大业。再说你我已是知交,我非常希望我们能生死与共,同图大业。”

        “这……”鲁肃说,“让我考虑一下,因为对孙策兄弟,我未曾交往过。”

        “他们都是当今豪杰,现居江东,最需要像你这样有侠肝义胆,心有韬略的人。子敬兄,你今天无论如何必须跟我走,你见了他们就知道了。”

        船上那两人说:“不行,我们是专程来接鲁公的,不去,我们回去怎么交待?”

        周瑜说:“当今天下时值乱世,军阀各霸一方,非但君主选择臣子,臣也挑选君主,子敬愿到何处,应该由他自己决定,你们俩回去告诉你们的主子,就说鲁大人不去了。子敬兄,上我的船,走,我亲自划桨。”

        鲁肃听了周瑜的肺腑之言,十分感动,便毅然决定投靠孙策,便对故友派来的人赔了礼,上了周瑜的船。

        大船便向江东驶去……

        鲁肃跟周瑜站在船头上,眺望着长江两岸。

        周瑜说:“子敬兄,自从那次我危难之际,军粮紧缺,去跟你借斗米,你却豪爽地把家里的囤粮分了一半支援我,从此我就看出了你是一个非凡的人。所以愿与你共事。”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自幼丧父,靠祖母抚养成人。他长得慈眉善目,性情宽仁,目光远大,年轻时就因仗义疏财,结交义友,而名闻遐迩。

        一次周瑜从鲁市的家乡路过,因军粮紧缺而求救于他,本来只想少要一点解决近急,未曾想鲁肃竞慷慨地把家中仅有的囤粮分了一半给周瑜,使周瑜十分感动,遂将他视为挚友。

        周瑜又说:“我不仅欣赏你的豪爽,更叹服你的韬略,所以,你应该成为当今孙策的萧何。”

        鲁肃笑道:“将军过奖了,我本才疏学浅,既蒙将军如此看重,那我鲁肃今生今世就与将军同心同德,共图大业。”

        “好。子敬兄,请受愚弟一拜。”周瑜虔诚地向鲁肃一揖到地。

        鲁肃也忙回拜下去。

        周瑜望着大江,踌躇满志地说:“子敬兄,你到了江东一定会大有作为的。”

        鲁肃望着滚滚江流,注视着两岸青山,说:“好,既然贤弟邀我共事一主,那我们就一定要干一番大事出来,长江自古就是天险,今后,我们除了隐居江东,还要向西部延伸,只有在整个江南站住脚,才能与江北的曹操抗衡。”

        周瑜道:“说得太好了,我俩可谓不谋而合。”

        周瑜追回鲁肃,孙策亲迎江边。

        鲁肃忙向孙策拱手施礼,说:“某愿辅助明君,忠心不贰。”

        “好,我太欢迎你了。”

        周瑜、鲁肃上了孙策的船。

        孙策在船中摆宴为鲁肃接风。

        席间,周瑜说:“主公,您听他讲鼎足江东的策略,真是高明至极。”

        孙策对鲁肃诚恳地说:“子敬兄请赐教。”

        鲁肃说道:“我想先听听主公的志向。”

        孙策便说:“如今汉朝已是风雨飘摇,四方豪杰并起,我继承了父辈的遗志,为不负父辈之望,我打算干一番大业。”

        鲁肃说:“主公想干什么大业?”

        “拟建齐桓、晋文之功,恳请先生辅佐。”孙策两眼放光地说。

        鲁肃则摇了摇头,说:“汉朝其实已亡,已不可能再建,如今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很难对付他,所以您没法当齐桓、晋文,当下,您只有先立足江东,再伺时机,图取长江一带,然后再建号以图天下。”

        孙策听了,正中下怀,非常钦佩鲁肃的宏观大计,赞道:“太具卓识了,你我真是相见恨晚呀!”

        鲁肃的鼎足江东韬略让孙策和周瑜激动不已……

        孙策问鲁肃:“我想继承父辈大业,想讨伐黄祖替父报仇,还想讨袁、曹扶我汉室,但不知何策最高,恭请先生指教。”

        鲁肃回道:“将军乃胸有壮志之人,但复兴汉室和消灭曹操现在都不是时候,当前将军应趁曹操和袁绍争斗之机,立足江东,暗中发展势力,待时机成熟,大江蛟龙自可翻腾起跃,出江人海,到那时,将军遂国贼可除,又何愁一报父仇?”

        孙策暗服,说道:“兄的意思是要我先潜伏于江波之下,后再飞腾于无垠之空。”

        鲁肃说:“正是。的乾卦,以龙的潜、在、跃、飞、亢、悔为人生奋斗的六个阶段,就是说,是真龙就要善于乘时而变,要善于驾御时机。如此方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孙策听了叹服道:“先生高见矣,我之所以回江东来,就是为了甩开袁、曹,在此积蓄力量,再择时杀黄祖,攻荆州……”

        鲁肃接着说道:“到那时,将军便翻江倒海,叱咤长空,集江南为一霸而与江北抗衡。”

        忽然有人鼓掌道:“好,说得太好了。”

        鲁肃回头一看是一个十七八岁的翩翩公子在鼓掌,便询问地看着孙策。

        孙策说:“噢,他是我的弟弟孙权。”

        孙权年方十八,已长得体格魁梧,气宇轩昂,颐方口大,目光如炬。他能文善武,其非凡见识已久负盛名。此时他想鲁肃这人能综观全局,高瞻远瞩,以后谋划大略要多听他的。

        孙权端起两盅酒,走到周瑜及鲁肃面前说道:“这两盅酒敬二位英杰,二位到来,我兄如鱼得水,东吴从此可以图强跃起了。”

        周瑜举杯谢道:“公子过奖了,公子小小年纪就如此见识过人,日后必为江东英杰。”

        鲁肃也举杯说道:“公子年轻有为,将来必为王相之才。”

        孙权忙说:“哪里、哪里,小辈不知天高地厚,今后还要多仰仗二位高人。”

        孙策哈哈笑道:“好啦,都是自己人了,以后就不分彼此,共图大业了。”

        “我主圣明。”孙策父亲的老将黄盖举杯说。

        “祝贺东吴新得豪杰。”老将程普也举樽祝贺。

        从此,鲁肃就成为了孙策的心腹谋士,为吴国的崛起一展睿智才华……

        孙策初定江东后,便按照鲁肃的建议开始收买人心,招募士卒,壮大自己。

        孙策在江东暗中发展了四年,终于迎来了出山的机会。

        孙策在攻入皖城后,骑着马,在城外视察,看着一队队战俘皆低着头,被兵士们押着往前走去,心里很是得意。

        忽然下属来报:“将军,有个女俘虏夺了我们的剑要自杀,被我们拦住了。她的脖颈上已经受了伤。”

        “噢,还挺有骨气呢,带过来。”

        那个女俘虏被带过来了。

        孙策向那女子望去,顿时,他惊呆了,简直是貌若天仙,从来还没有见过如此国色天香……

        孙策见她的脖子上割了一个血口,鲜血从伤口涌出,忙扯下自己的一块内袍帮她扎伤口,又吩咐唤郞中。

        那女子忽然晕了过去,孙权忙把她抱住。

        郎中来了,忙给她扎银针,不一会儿才醒了过来。

        孙策问:“你是哪里人,这么年轻,为何要自杀?”

        姑娘回道:“我姓乔,名大乔,是北方人,因避战乱而南逃,我和老父及妹妹小乔走散了,故而想死。”

        孙策道:“姑娘不必着急,你且跟我走,我会让人去帮你寻找的。”

        孙策把姑娘抱上马,往回走去。

        周瑜骑着马也在一条道上巡视,忽然听见悠扬的琴声,见是一老者和一少女在树下坐着,那少女在弹琴。

        周瑜走了过去,说:“姑娘,你的琴弹得很好,但曲错了一处。”

        姑娘吃惊地抬起头来,见是一英俊的将军,便说:“谢将军指点。”然后又低头弹琴。

        周瑜被姑娘的美貌惊呆了,但他还是骑马走了。不想那琴声又错了一处,周瑜便回头笑道:

        “姑娘,曲又错了一处。”

        姑娘听了,抬起头来,妩媚地看了他一眼,又低下头弹了起来,周瑜走了一段,听见琴声又错了,便拨转马头,走回姑娘的面前,问道:

        “姑娘,你为什么在这儿弹琴,你是从哪儿来的,要到哪儿去?”

        那姑娘身旁的老者回道:“谢将军关心,我姓乔,从北方逃难而下,因与她姐姐走失散了,故而用琴声寻找。”

        “哦,原来是这样,那就请跟我回营去吧,我会让我的士兵帮助你们团聚的。”

        “多谢将军。”父女俩一齐向周瑜跪了下去。

        周瑜带着父女俩回到营地,才知孙策带来了姑娘的姐姐。

        “姐姐……”

        “父亲、妹妹……”

        父女三人抱头痛哭。

        于是大乔嫁给了孙策,小乔做了周瑜的新娘,江东举行了盛大的婚礼。两姐妹都成了三国时期有名的二乔夫人。

        曹操是个求贤如渴的人,这天,荀彧又对他说:“将军如果要一统天下,还真要多拢集人才。那个司马懿不错,听说司马徽十分欣赏他,说他是神骏,看来还得想办法把他召来。”

        “我也听说了我们这儿有个神骏。”

        荀彧点头道:“大臣崔琰也夸他聪亮明见,刚断英毅。可就是不知道他那风瘫病是真是假。”

        曹操说:“这个我有办法,等着吧。走,我们出去遛马去。”

        曹操和荀彧骑马往许都郊外驰去,卫士们跟在后面,看着远处葱郁的山峦,曹操踌躇满志地说:

        “这大汉的江山,何时能从军阀手中夺回来!”

        荀彧说:“是啊!北边还有袁绍这支劲旅,所以将军还须多召士能人。”

        “我有你这个大谋士还不够吗?”

        “不够,还得把司马懿召来。”

        “又是司马懿,好吧,我会想办法的。我一定要把天下的杰才都弄到我的帐下,组成天下最强的智囊团,帮助我夺取天下。哈哈……”

        曹操一扬鞭,骏马便飞奔了起来。

        跑了一阵,荀彧又说:“将军,您要是骑上司马懿这匹骏马那可就能飞起来了。”

        “好,我一定要得到司马懿。”

        已入夜,司马懿翻来覆去的,总是睡不着,他在烦恼,到底去不去曹操府上任职,因为哥哥司马朗从兖州差人送来了信,催他去上任。

        这个曹操,杀人如麻,凶残无比,又挟天子在许都,为他出谋划策,他今后若是个英雄倒也罢了,若是个国贼,是个奸佞,岂不辱我一生名节……唉,哥哥一再提醒我,曹操多疑,不轻易相信人,若再装病下去,一旦被他识破,只怕性命难保……

        妻子在身旁呼呼地睡着,司马懿却辗转厦侧……

        好不容易刚刚迷糊了过去,忽听嚓地一下,似乎有什么东西从房梁上掉了下来,啊,不好,有贼,司马懿睁开眼果然见一提刀蒙面人跃了下来。那人把刀逼在了自己的脖子上,司马懿大惊,刚想跃起,但忽然想到自己是患风瘫的人,若跳起来,岂不被贼发现自己是装病,那么不但是自己一家人,包括哥哥都要被杀。危急之时,他转念一想,莫非是曹操派来探虚实的?心想反正不管是真贼还是假贼,都不能动手只能动口,才能不被人识破,便大声喊道:

        “抓贼啊……抓贼啊!”

        那人一听,见司马懿只是喊叫,并不起来与他格斗,又怕他身旁的妻子醒了,便跃上房顶逃走了。

        府里的家人听到叫喊声都应声而来。

        见贼已逃走,便又追了出去。

        那蒙面人跑回去禀告,曹操停下练剑,接过侍者的毛巾擦了擦汗,问:“那司马懿果真没有起来?”

        “是的,他只是大喊,并未起来。”

        曹操听了,心想,这个司马懿还真是患了瘫病,否则,在刺客面前,他能不动吗?就向刺客摆了摆手,说:“就这样,你去领赏钱吧!”

        自从梁上来过蒙面人后,司马懿全家都很紧张,妻子说:“夫君,幸亏你那天晚上没有跃起来,否则被曹操派来的人识破了,那我们全家都会被杀掉。”

        “唉!”司马懿叹道,“总得想个办法才行,我在床上也实在躺不住了。”

        “这样吧,过两天我回娘家去跟我老父亲说说,请他找个名医来给你看看,服几帖药就慢慢好了,可以起来走动了,如此便没有罪了。”

        “甚好,还是我的夫人厉害。”

        这天,天气晴朗。吃过中午饭,夫人和婢女小兰在院子外的小溪边洗被单,司马懿趁家里无外人,忙起床到院子里练拳脚。练了一会儿,就回床上躺下。刚睡着,忽然劈劈啪啪下起了大雨,不好,我的《孙子兵法》《老子》都在院子里晒着呢,趁没有人,赶快把书收进屋里,司马懿一跃而起,奔到院子里就去收他的书,不料被跑回来收被单的小兰撞了个正着……

        “大人……您的病好……好了。”

        司马懿惊呆了。

        司马懿的夫人跟着跑了进来,见状,刹那间,面色变得惨白……

        “夫君……你……你……”妻子瞪着眼问他。

        司马懿见事已泄露,无法挽回,叹了口气,回到床上躺下。

        “小兰,你……”

        “啊,我什么也没看见。”小兰跑了出去。

        司马懿的妻子司马氏进屋里对司马懿说:

        “这下完了,被小兰撞见了,曹操知道你欺骗他,那怎么办?全家都完了。”

        司马懿叹了口气说:“把小兰叫来。”

        司马氏说:“我去跟她说吧。”

        晚上,司马氏把小兰叫来,哭着说:

        “小兰,我对你好不好?”

        小兰说:“夫人待我如再生父母。”

        “那你今天看到的就绝不能跟任何人说。否则我们全家的性命都难保。”司马氏严肃地说。

        小兰吓得脸色煞白,她跪了下去说:

        “兰儿从小死了父母,夫人、老夫人待我如亲人,兰儿报恩尚且不及,哪里会去做坑害夫人家的事。”

        司马氏说:“好,我相信你。”

        小兰哭着说:“请夫人放心,兰儿就是一死,也不会害您和大人的。”

        “好,别哭了,去吧。”

        第二天,天刚亮,就听见老冢人喊:“小兰跳井了,小兰跳井了。”

        司马氏听了忙穿衣奔了出去,小兰已被捞了上来,司马夫人哭道:

        “小兰,你怎么就去死了啊!”

        司马懿吩咐:“厚葬。”

        司马懿说:“这孩子是以她的死来换给我们全家安全……她太了不起了,我司马懿对不起她……唉,狗曹贼,你要害死多少人,我就是不去侍候你。”

        司马懿发誓坚决不去曹府任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