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唐史并不如烟1·大唐开国痛下决心,黎阳起兵

痛下决心,黎阳起兵

        决心已下,杨玄感着手准备,首先,利用职务之便(当时他负责督运粮草)扣留东征军粮草,能不发就不发,能少发就少发,总之能饿死多少算多少;其次,派人召唤两位随皇帝杨广出征的老弟杨玄纵、杨万石回来一起造反,倒霉的杨万石走到半道就被河北的地方官抓获斩首,倒霉名字,万石,“完蛋”;再者,派遣家奴装扮成朝廷使者,从东到西大造舆论:大将来护儿谋反了,大家收拾好家当,准备参军平叛!(来护儿当时正准备从山东莱州出海攻击平壤。)

        六月三日,胸有成竹的杨玄感进入黎阳城,关闭城门,裹胁民夫,制造铠甲,设立官署,发布公告,宣布全面恢复隋文帝杨坚时的制度(等于宣告杨广非法)。为了达到忽悠的目的,杨玄感给众人讲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先皇杨坚临终时曾经交代家父,“好子孙为我辅弼之,恶子孙为我屏黜之”,后来家父又把这个神圣的任务交给了我,现在我就要上禀先旨,下顺民心,废此淫昏,更立明哲。

        讲故事的人绘声绘色,听故事的人云里雾里,遗诏这种东西太没谱了,死无对证,鬼知道到底有没有呢,既然你说有,那就算有吧。

        讲完故事,杨玄感开始任命官员,先后任命了三个州的州长,以东光县尉元务本为黎州刺史,赵怀义为卫州刺史,河内郡主簿唐祎为怀州刺史,这就算支起炉灶了。

        任命完官员,杨玄感开始给招募来的士兵训话。士兵的构成是这样的,运输民夫五千余人,水手三千余人,这些人有两个共同点:一、服劳役时间很长,所以早就怨声载道;二、痛恨东征,痛恨皇帝。

        有了这两个共同点,杨玄感的演讲就有了切入点:“主上无道,不以百姓为念,天下骚扰,死辽东者以万计。今与君等起兵,以救兆民之弊,何如?”众皆踊跃称:“万岁!”

        本就是干柴,再加上杨玄感的烈火,八千余人瞬间就完成了从黎民百姓到起义士兵的转变。然而这些人来得快,去得也快,杨玄感的起兵从这一刻其实败局已定,因为临时拼凑的士兵有一个共同特点:起兵时意气风发,失利时土崩瓦解。

        兴奋中的杨玄感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以为,皇帝远在辽东,国内防守空虚,两都由十岁娃娃镇守,天下平定,有这八千人足矣。(见过幼稚的,没见过这么幼稚的!)

        正当杨玄感筹划未来的时候,他的一个老友不期而至,这个人就是李密。

        李密是北周八柱国之一李弼的曾孙,深得杨素赏识,所以常在杨家出没,跟杨玄感友情好到能穿一条裤子的地步,一条裤子,一三五你穿,二四六我穿,星期天让裤子歇一天,咱哥俩一起裸奔。现在听说杨玄感在黎阳起兵,李密星夜兼程来投,在他心里,他等这一天也等了好多年。

        李密最初凭借祖上功绩荫为左亲卫府大都督、东宫千牛备身,额锐角方,瞳子黑白明澈。杨广见了他,感觉有些恐惧,对宇文述说:“左仗下黑色小儿为谁?”对曰:“蒲山公李宽之子李密。”杨广曰:“这小子眼珠滴溜溜地转,以后别让他来了。”(此儿顾盼不常,无入卫)他日,宇文述对李密说:“你们家世代都是显贵,你应该靠你的才学为朝廷服务,怎么能当大头兵呢?”(君世素贵,当以才学显,何事三卫间哉。)

        李密听了宇文述的话后大喜过望,赶紧谢过宇文述称病而去,不过在他心里还是有了芥蒂:皇帝分明是看我不顺眼,这不是以貌取人吗?

        心怀不平的李密开始发奋读书,跟随当世名士包恺读书,通读《汉书》,兵书读破了无数本,同门师兄弟都被他甩在了身后。李密以为自己出人头地的机会来了,结果问题又来了。

        在隋文帝杨坚末年,老人家宣布取消了全国所有的学校,从此读书无用了,李密只能自学成才,而且不知道学校哪一天重开;新皇帝杨广登基之后恢复了学校,然而皇帝用人的面非常窄,皇帝需要的是能给他编撰书籍的学士,而不是李密这种熟读兵法的人。

        杨广本身相当有才华,因此对知识分子反而不感冒,大业七年,杨广命令选部、门下、内史、御史四个单位跟随他在前往涿郡的船上办公。等待遴选的三千多名知识分子跟随随时待命,部分官迷心窍的人一路跟随龙舟走了三千多里,到了涿郡,大多数人才发现路白走了,什么官都没等到,只能掉头再走回去,费用还得全部自理。来回六千多里路走下来,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们由于天寒地冻、饥饿疲惫,死亡不断,最后一统计,死亡率为百分之十到二十,三千多人死了三百到六百人,可怜,可叹,可悲。

        满腹经纶无处可用,熟读兵法没有展示空间,李密的郁闷与日俱增。古代的读书人一般有三种出路,一种是当官,一种是归隐,最后一种就是造反了。李密当官没指望了(被皇帝杨广给辞了,当时又没有正规的科举),归隐又不甘心,算来算去就剩下造反一条路。

        明朝末年的李自成本来是朝廷驿站的一名驿卒,朝廷精简驿站让他下岗了,从此走上了造反的道路。同李密一样,也是因为工作没了着落给逼的。

        人都是被逼出来的!

        杨玄感起兵造反,李密总算等到了机会,在他心中早已有三套方案,分为上中下,现在他向杨玄感和盘托出。

        第一套方案:占领蓟县(今北京市),夺取临渝(今河北省抚宁县),切断皇帝的归路,届时高句丽攻击东征军背后,必定全军崩溃,皇帝手到擒来。

        第二套方案:横穿原野,直取大兴,占领关中,据守险要,天下可慢慢取得。

        第三套方案:集中精锐部队,袭击洛阳,然后号召四方起兵响应。

        按照李密的规划,上策夺取北京,阻挡皇帝退路;中策占领大兴,夺取根据地;下策进攻洛阳,以洛阳为起义中心。三条计策,以夺取北京最险,以攻打洛阳最稳。对于杨玄感来说,最现实的问题是全家一百多口都在洛阳,只有先拿下洛阳,这一百多口才能安全,所以在杨玄感看来,先打洛阳才是上策。

        人和人是有差距的,杨玄感和李密相比,就是鸡和鹰的区别。但凡起义,必定置之死地而后生,一切战略都要以军事利益为第一位,一旦造反,就没有退路,而杨玄感恰恰相反,先考虑的不是军事利益,而是全家老小的退路,所以他的起义注定走不远,就如同一只家养的鸡注定飞不过庭院的围墙。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