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思明春风得意,唐朝境内,两位节度使正在暗自叹息。
淮西节度使鲁炅是其中的一位,他的郁闷无以复加。
邺郡大战时,他被流箭射中,然后不打招呼便退出了战斗,他一退导致六十万大军惨败。更令他难堪的是,撤退路上,九大节度使麾下士兵都有烧杀抢掠的记录,相比而言,他的士兵最为严重。
鲁炅不断叹息,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就在鲁炅内疚万分时,他又听到了进一步的消息:郭子仪率军回到黄河北岸集结,李光弼率军全建制返回太原。
鲁炅内疚到了极点,唉,看看人家!
又气又恼的鲁炅最终没有迈过这道坎,一狠心,自己服毒自尽,享年五十六岁。鲁炅的离去,是因邺郡大战而去的第二位节度使,第一位是在军中病逝的李嗣业。鲁炅之后,又一位节度使因邺郡大战落马了,这个人居然是朔方节度使郭子仪。
他被人打了小报告。
打小报告的不是别人,正是死太监鱼朝恩。
鱼朝恩此前出任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就是因为他的阻拦,李光弼没能下成牵制史思明的活棋。现在邺郡大战失败,鱼朝恩想找一只替罪羊,选来选去,郭子仪最合适。
鱼朝恩选郭子仪可谓一箭多雕:第一,他本来就讨厌郭子仪,觉得郭子仪出风头太多;第二,郭子仪当替罪羊,就能推卸自己的责任;第三,也是最关键的,郭子仪功高震主。
久在李亨身边,鱼朝恩知道李亨的心思,虽然郭子仪是中兴名将,但李亨对郭子仪忌惮得很,不然,邺郡大战不会不设主帅,导致群龙无首。
小报告打到李亨那里,效果立现,李亨马上征调郭子仪从洛阳返回长安,另有任用。(注:史思明没有趁势攻打洛阳,郭子仪当时率军驻守洛阳。)
调令传到洛阳,郭子仪叹息一声,假的,什么都是假的。回想当年两京光复时,郭子仪率军返回长安,李亨握着郭子仪的手激动地说:“朕的家国,你有再造之功。”
声犹在耳,境遇却已天差地别。
叹息过后,郭子仪把失落深埋在心底,多年的历练早已让他养成凡事不动声色的本领,他从容应对,“欣然”领命。郭子仪淡定,手下士兵却不淡定,听说郭子仪要征调回京,将士们都哭了,他们拦住郭子仪和传旨宦官,强烈要求郭子仪留下。
郭子仪依然很从容,他对士兵说:“我只是给传旨的宦官送行,我并不走!”众人信以为真,便让开道路,郭子仪见状,提马冲了出去,头也不回,直奔长安而去。郭子仪走了,朔方节度使的位置空了出来,李亨转手把这个位置给了李光弼,同时任命李光弼为天下兵马元帅。
李光弼接受了前者,拒绝了后者。
太扎眼了,还是让一个亲王当元帅吧!
李亨同意了李光弼的提议,转而任命自己的儿子李系为天下兵马元帅,李光弼为天下兵马副元帅。这个任命是郭子仪、李光弼二人的分水岭,从此,郭子仪被迫退居二线,当起配角,李光弼则成为平叛的第一主角。
公元759年七月十七日,新任朔方节度使李光弼走马上任,他率领五百名河东骑兵进入洛阳,连夜闯入朔方兵团司令部接收兵权。
李光弼一上任,便体现出与郭子仪的不同,在他的要求下,朔方兵团面貌焕然一新。
李光弼和郭子仪虽然都是中兴名将,但治军理念却有很大不同,李光弼治军严整,郭子仪治军宽松,两人恰好针锋相对。
历史上身处同一时代而治军理念针锋相对的名将不少,比如汉朝的程不识与李广,程不识治军严格,李广则治军宽松,很难说两人谁高谁低,因为两人都是常胜将军。或许条条道路通胜利。
接手朔方兵团之前,李光弼已经做好思想准备,他预感会遭到强烈排斥,却没想到,朔方兵团的排斥会那么强烈,居然有将领想把他驱逐出境。
想把李光弼驱逐出境的是朔方左翼作战司令张用济,当时他正率军驻防河阳,李光弼命他到洛阳晋见。接到命令,张用济非常不悦,他已经听说了李光弼夜闯朔方兵团司令部夺权的事情,对此他非常不满。张用济说道:“朔方兵团不是叛军,李光弼却趁夜收权,对我们朔方兵何至于猜忌到这种程度。”
张用济越想越气,他忍不下这口窝囊气。张用济召来诸将商量,大家一致决定,率领精锐部队突入洛阳,驱逐李光弼,请回郭子仪。
说干就干,张用济下令开始准备。
千钧一发之际,朔方兵团总作战司令仆固怀恩来了,仆固怀恩劝阻道:“邺郡溃败时,郭公的部队先溃退(其实是鲁炅的部队先溃退),朝廷问责,收回兵权是正常的。如今你们想强行驱逐李光弼请回郭公,这是违抗军命,是谋反,你们自己觉得可行吗?”右翼攻击司令康元宝也提醒道:“你以将士的名义请郭公回来,朝廷必定怀疑是郭公指使你干的,你这是要让郭公家破人亡啊。郭家上百口老少有什么地方对不起你,你要陷他们于死地!”
两人的话提醒了张用济,张用济只能按下驱逐李光弼的念头,乖乖地去见李光弼。为了表示自己的顺服,张用济没有带随从,一人一马去见李光弼。
坏就坏在一人一马上。
李光弼当时正率领数千名骑兵在汜水视察,这时,张用济来了。
李光弼看了张用济一眼:“接到我的命令,为什么不立刻动身?”
张用济正想解释,李光弼说道:“推出去,斩!”
一人一马的张用济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旅程。
斩完张用济,仆固怀恩又来晋见,李光弼招呼仆固怀恩坐下,两人闲谈起来。不一会儿工夫,看门人在李光弼耳边低声说道:“门口来了一批浑部落骑兵,足足有五百人!”李光弼脸色大变,仆固怀恩想干什么!
仆固怀恩早知其中原委,连忙走到大门口,故作生气地对领头将领责怪道:“告诉你们不用来,怎么就不听命令呢!”李光弼倒打起了圆场:“士兵追随将领,何罪之有!”
两人打着哈哈回到屋内,酒宴不在话下。
张用济、仆固怀恩,同样是晋见李光弼,结果一个悲剧,一个喜剧:张用济的悲剧是因为他一人一马,仆固怀恩的喜剧在于他率领了五百名骑兵,因此便有了截然不同的效果。
张用济、仆固怀恩的不同境遇说明,到安史之乱时,唐朝军队内部已经非常不正常,士兵效忠的不是朝廷,而是具体的某位将军,安禄山的部队如此,史思明的部队如此,就连郭子仪的部队也有同样的情况。如果张用济也像仆固怀恩一样带上五百名骑兵,或许就有了完全不同的结局。
说白了,战乱年代最终还是靠刀把子、枪杆子说话!
一个月后,李亨又给李光弼加了官:幽州长史、河北节度使。
到此时,李光弼已经彻底超越郭子仪,成为大唐王朝最红的人。
又过了一个月,考验李光弼的时刻到了,他的老对手史思明打上门来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