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唐史并不如烟5·安史之乱刀兵相见

刀兵相见

        时间走到公元762年,李亨和李隆基双双接近生命终点,这时张皇后再次活跃了起来,因为她看到噩梦正在向自己逼来。以自己与李豫往日的恩怨,一旦李豫登基,绝不会放过自己,历朝历代,这种事情时有发生。

        三国时,曹魏皇帝曹睿就曾经逼死皇太后郭氏,理由很简单,郭氏曾经逼死曹睿的生母甄氏(传说曹植笔下的原型)。

        张皇后不想经历噩梦,她要行动起来,拯救自己的命运。

        这时,张皇后才发现,自己其实两手空空,早年自己还有政治同盟李辅国,现在连李辅国也没有了。

        李辅国离张皇后而去,有两个原因。

        第一,他们两个在争权夺利的过程中产生了矛盾,谁也不买谁的账,于是曾经的政治同盟分道扬镳;

        第二,嗅觉灵敏的李辅国早就知道张皇后与太子李豫的矛盾,两相对比,太子明显比张皇后潜力大,一旦老皇帝归天,必定是新皇帝的天下。

        基于这两点原因,李辅国毅然离张皇后而去,转而坚定地投入太子李豫阵营。

        双方各取所需,瞬间融合。

        公元762年四月五日,大唐王朝的标志性皇帝之一、久经考验的浪漫皇帝、太上皇李隆基在神龙殿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我们不知道,在弥留之际,李隆基想到了什么,是想到了开元天宝盛世,还是想到了石破天惊的安史之乱;是想到了进入蜀郡路上令人伤感的《雨霖铃》,还是想到了那曲风华绝代的《霓裳羽衣》。

        李隆基没有给我们答案。

        回望李隆基的一生:

        他的前半生是个英雄,人到晚年却是个狗熊;

        他的前半生活得伟大,人到晚年却活得憋屈;

        他的前半生唱《霓裳羽衣》,人到晚年却只有。

        这就是真实的李隆基,一个将大唐带到巅峰,又亲手将大唐推到低谷的皇帝。

        如果给李隆基一个总结人生的机会,或许他会仿效弘一法师写下四个大字:

        悲喜交加。

        李隆基驾崩后,李亨只能卧在自己的寝殿里哭泣,由于身体原因,他已经无法亲手送父亲最后一程了。

        四月七日,李亨病情加重,于是下诏令太子李豫监国。

        四月十五日,李亨再次下诏,改年号为宝应元年。

        在病危期间下诏改元,其实是皇帝想要冲喜的信,一方面可以自我安慰说,我又挺过了一年,另一方面还可以给自己强烈的心理暗示:新年新气象。然而无论如何改元,李亨接近生命终点的事实已经不可改变,只是他没有想到,身为皇帝,生命的最后时刻竟然会那么凄凉。

        就在李亨即将撒手人寰的同时,张皇后开始着手行动,她居然想拉太子李豫当自己的同盟军!

        没有搞错吧!

        一方面我对接下来的描述持有怀疑,一方面又觉得有部分可信,那就一起来看看这段令人生疑的记载:

        张皇后对太子李豫说:“李辅国掌管禁军多年,皇帝的敕令都从他那里发出,他甚至强迫太上皇搬家,罪孽深重,他所忌惮的也只有你我二人。如今圣上进入弥留之际,李辅国和程元振图谋作乱,不可不诛。”

        李豫泪流满面地说:“现在圣上已经病危,这两个人都是圣上的有功之臣,不禀告圣上就将他们诛杀,恐怕会引起混乱,局面无法收拾。”

        张皇后迟疑了一下,说:“太子先回去吧,容我再考虑考虑!”

        这段记载令人生疑,因为张皇后和李豫本来是敌对双方,怎么会突然有了联手的欲望?张皇后难道不知道李辅国已经站到李豫一边了吗?

        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这也可能是张皇后布了一个“螳螂捕蝉”的局,先游说李豫跟自己一起联手除掉李辅国,然后再找机会除掉李豫,立自己的儿子为帝。

        如此一来,是不是把李豫的智商想得太低了?

        问题是,张皇后的智商高吗?

        可能也不高!

        总而言之,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在利益面前,曾经的死敌暂时联手也是有可能的,没有什么不可能。

        接下来,张皇后进入了正题,她找到了另外一个皇子——李亨的次子、越王李系。

        张皇后对李系说:“太子仁慈懦弱,不能够诛杀乱臣贼子,你敢吗?”

        李系干脆地回应道:“敢!”

        张皇后马上开始行动,选出了二百多个勇武有力的宦官,她把他们埋伏在长生殿后,然后发放了武器铠甲。

        这段记载表明,张皇后矛头对准的是李辅国,她要跟李系一起诛杀这个背叛自己的狗奴才。

        事实上,这段记载欲盖弥彰,真实的史实是,张皇后与越王李系达成了交易,他们要一起对付李豫和李辅国,事成之后,可能是张皇后扶助李系登基称帝。

        四月十六日,“李亨”的一纸诏书传到了东宫,宣太子李豫进殿。

        所谓“李亨”的诏书,其实是张皇后伪造的,目的是把李豫骗进宫,只要李豫进入埋伏圈,二百个武装宦官将让他有来无回。

        张皇后设想得很完美,可惜是纸上谈兵。

        李辅国的同党程元振得知了张皇后的阴谋,他火速通知了李辅国,李辅国立刻行动,调集禁军在凌霄门外埋伏,只等一声令下,开始动手。

        李豫抵达凌霄门,李辅国拦住了李豫,一下子抖出了张皇后的阴谋。

        李豫说:“肯定没有这回事,如今圣上病危,急着见我,我哪能因为怕死就不去见父皇呢?”

        程元振说:“社稷安危关系重大,太子不能进去!”

        说完,程元振派兵将李豫护送到皇家飞龙马厩。

        以上这段在凌霄门的对话我认为也是编的,很可能是李豫登基之后授意史官填补的,如此一填补就造成一个假象:李豫的所作所为都是被逼的,他是正当防卫。

        就像当年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一样。

        拨开历史的伪装,事实很简单:

        李亨进入弥留之际,张皇后和李豫都想动手,张皇后依靠的是武装宦官,李豫依靠的是李辅国手中的禁军,双方彻底撕破脸皮,进入决战!

        一切就这么简单。

        当晚,李辅国、程元振带兵直闯麟德殿,逮捕越王李系以及朱光辉等一百余名宦官。李辅国对此的解释是,奉太子之命帮你们搬家。

        接下来,李辅国的目标是张皇后。

        张皇后此刻正在长生殿,陪伴在李亨身边。

        看李辅国杀气腾腾地进来,张皇后紧张地看着李亨,她以为李亨还会是自己的护身符。

        令张皇后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就在李亨的病榻前,李辅国指挥士兵将她抓了起来,然后不顾她的喊叫,强行拖出了大殿。与张皇后一起被抓的还有她的贴身宦官和宫女总计数十人,他们一起被囚禁到后宫。

        李辅国大摇大摆地走了,对李亨他甚至没有多看一眼。

        长生殿中剩下的宦官和宫女都吓呆了,他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过了一会儿,不知谁带了头,所有宦官和宫女都逃出了长生殿,把李亨一个人孤零零地扔在里面。弥留之际的李亨只能孤苦伶仃地躺在那里,他曾经富有四海,如今却成为彻彻底底的孤家寡人。

        同样的悲剧也曾经在齐桓公身上上演,在南北朝梁武帝萧衍身上重复,他们都曾经雄霸天下,到生命最后,不过是一个没人理睬的糟老头子。

        成天“称孤道寡”,到最后,真成了孤家寡人。

        两天后,唐朝皇帝李亨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路,享年五十一岁。

        李亨是一个苦命的人,当太子时是苦命太子,连续上演“断臂求生”,当天子时是苦命天子,整个天子生涯充满内忧外患。如果没有安史之乱,他的天子生涯不知何时开启;然而当他趁着安史之乱自行登基后,却在有生之年没能看到安史之乱的平息。

        相比于父亲李隆基,李亨差距明显,李隆基青年得志,开创唐朝盛世,一生多数是甜少数是苦,而李亨呢?他的一生,无处不是黄连。

        如果李隆基再硬挺几天,或许就能创造一个奇迹,太上皇还在,皇帝却死了,太上皇把皇帝熬死了的案例在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李隆基差点儿创造奇迹。(明英宗朱祁镇勉强算是以太上皇身份把皇帝熬死了,不过他们是兄弟,不是父子。)

        如果奇迹出现,李隆基还会多一个头衔——太太上皇(或者叫太上太皇、无上皇)。

        可惜,这个头衔最终没有出现。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