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晚,刘家口西侧山上,一小支燕军正缩着身子,衔枚前进。
走在最前面的是燕军大将张玉。张玉是此次绕关截击的策划者,且他熟悉地形,由他领头自是不二人选。紧跟在后面的便是张辅和薛六。张辅是张玉儿子,薛六则是朱棣亲自挑给张玉的副手。真定城下一战成名后,朱棣对薛六的勇武大为赞赏,此次绕关堵截,所选皆是精锐之士,薛六便也被挑了出来。
刘家口非常安静。这个小关隘既偏且狭,平日更没什么行人进出。如今曹国公屯兵德州,北平吃紧,南军更想不到燕军会打出塞的主意,因此防守算不上严密。天刚刚黑,守关的南军将士们吃完晚饭,便大都回营歇息。守在关上的几个卒子也都无精打采,一副例行公事的架势。他们做梦也没有料到,三万燕军已兵出永平,正向这里开来,而其别部竟就在一旁山上,正准备绕到后面包自己的饺子。
张玉不愧是北疆老将,对幽燕大地的地理了然于心。在他的带领下,这几十号燕军硬是在荒山野岭中找到了一条被野草覆盖的小路。经过两个时辰的努力,所有人均成功绕过了刘家口,埋伏在通往大宁的乱石小路旁。
子时初刻,刘家口方向一声炮响,紧接着传来排山倒海般的喊杀声。张玉等人随即绷紧了神经——燕王开始破关了。
刘家口附近过于险狭,素来不是大军进出的好选择,所以此地的守军并不多,只有一两百号人。因塞内已全是燕军地盘,守关南军畏惧燕军游骑,竟连侦骑都不敢往外放,故而燕军得以安全潜至关前。
当燕军漫山遍野地向关城涌来时,城里的南军惊得几乎呆了。直到燕军开始登城,他们方反应过来。因事出突然,刘家口连求援信使都来不及派了。此时只要不是傻子,谁都不会真凭这百人之力对抗数万燕师。南军将士的脑海中不约而同地闪出同一个字眼——逃。
不过逃也不是那么好逃的。这里离大宁好几百里地,要逃怎么着也得有匹马才行。关里马倒是够,可南军士兵大都在营中休息,急切间连衣服都找不齐,又哪来得及去马厩牵马?没多久,燕军破关而入,朱高煦一马当先,率领精骑冲入关内,见人便杀,大部分南军就这样糊里糊涂的成了燕军的刀下之鬼。只有守关的百户反应快,他一骨碌从床上爬起,连甲也来不及披,便直扑院外马厩,骑上马便往大宁方向奔去。七八个侥幸逃脱的南军残卒狼狈不堪地跟随其后。
方奔出三五里,忽然一阵乱箭飞出,一群燕军将士大声呼喊着从道路两旁杀出——南军进入了张玉的伏击圈。
南军猝不及防,纷纷落马毙命。刘家口百户见势不妙,拔出匕首狠刺马臀,马儿吃痛,一把将挡在面前的两名燕军踢翻在地,猛力向前驰去。
在前面挡路的是张辅,他见这个当头的军校冲过来,扬起长剑便欲拦阻。百户见状,怒吼一声,抽出佩剑便向前削来。张辅见敌势凶猛,不敢正面迎敌,忙侧身用剑去挡。两剑交击,百户剑锋借着马势,力大无比,张辅被震得虎口发麻,站立不住,向道旁连退几步,百户趁机冲了过去。
张玉看了心中大急。这百户看似不起眼,逃起命来到是下足了功夫。燕军翻山而来,没有带马,要是让他冲了过去,再要追可就难了!
此时百户又斩了一名拦路勇士,眼看就要冲出伏击圈,眼下挡在他眼前的只剩下一人,只要再杀掉他,百户便可安全的返回大宁。
拦路之人便是薛六。此时他紧紧握着斩马刀,眼睛一眨不眨地瞪着向自己撞来的百户。百户连杀数人,血气大涨,哪把眼前之人放在眼里?只见他大声狂喝,将长剑舞得跟花似的,似要将薛六削成两半。
薛六心无旁骛。待马儿冲近,薛六忽然侧身向右,避开了百户右手上的宝剑。百户以为薛六怯了,心中大喜,也不想和他纠缠,便想着破围而去。谁知就在两人侧面而过的那一瞬间,薛六居然平地跃起,抓住那一刹那的机会,竟成功地扑了上去。百户猝不及防之下,被薛六扑倒在地,顿时晕厥了过去。
剩下的事儿就好办了。其他逃兵早被杀死,张玉等人追过来,将百户一刀枭首。做完这一切后,张玉将正坐在地上喘气的薛六一把拽起,亲切地拍了拍他肩膀道:“不错,不错,不愧是王爷看重的猛士,如此危险之事尔也敢为,胆子着实不小!”
薛六刚才那一扑其实十分危险,时机把握的稍有不对,很有可能就被马头撞上。凭着马当时的速度,薛六又无铠甲,恐怕一撞之下便会当场殒命。
薛六拿起葫芦樽猛灌了口水,擦擦嘴笑道:“将军说笑了,当时是一时心急,顾不得许多,如今俺想起来也十分后怕哩!”说完,他又是一阵憨憨地傻笑。众人见他鲁直,也都不禁莞尔。
大约过了半炷香时间,刘家口方向传来一阵马蹄声,没多久,朱棣便亲率一群亲卫飞驰而来。此时刘家口已告破,除了随百户北逃之人,其余非死即降。得知逃跑之人全数被歼,朱棣喜上眉梢——袭取大宁,终于开了一个好头。
刘家口一破,燕军也不歇息,连夜向大宁进发。尽管道不好走,但因行踪隐秘,一路北行倒也顺畅。十月六日,燕军抵达大宁。
当燕军身影出现在大宁城下,大宁都指挥使房宽顿时惊呆了。他一直把目光锁定在西南方向的松亭关,没想到燕军竟从东南面的刘家口奔了过来!房宽不敢迎战,忙命闭城死守。
可房宽要守,他手下的将士却未必都这么想。见燕军杀至,北平旧将和允中、毛整带着亲兵杀散南门门卒,打开了城门,丘福与高煦领着燕山铁骑一涌而入,大宁就此易主。
进入大宁城内,朱棣匆匆交待下属安抚城内军民,自己则带着高煦,直往城中宁王府奔去。
“大兄!”刚到宁王府端礼门前,宁王朱权便尖声一唤扑了过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亲王已被软禁了好几个月,此时燕军进城,他也终于重见天日。
“十七弟!”朱棣欣喜一唤,随即翻身下马,和朱权抱在一起。
“小弟盼星盼月,总算把大兄盼来了。若非大兄相救,小弟必将被奸人所害!”朱权甫脱樊篱,心中万分激动,说话的嗓音都有些颤抖。
“十七弟受苦了!”望着神形消瘦的朱权,朱棣一阵安慰。靖难之初,朱棣欲拉诸塞王入伙,结果其余各王多虚以为蛇,而朱权却响应得十分积极。虽说他行事不秘,被房宽先行制住,但有这份“情谊”在,朱棣对这位十七弟自然好感大增,此时兄弟相见,他言语间也颇有几分激动。
絮叨了一阵子,朱权的情绪终于平复下来。抹掉眼下的泪花,朱权一笑道:“小弟已在府内备下酒菜,为大兄与侄儿接风洗尘,兼谢此番相救之恩!”
朱棣亦微笑道:“此番你方脱牢笼,怎又操持这些琐事?你我兄弟情深,何必讲究这些虚礼?”
“酒菜也都是现成的。房宽这厮虽囚我于府,一应供应还是不缺的,今大兄前来救我,小弟自当聊表谢意,又何来操持一说!”朱权边说边把身子一侧,做出一个请让之势。
见朱权这般诚恳,朱棣便也不再推辞,遂挽着朱权之手,兄弟俩高高兴兴地进府畅饮。
席间兄弟二人叙谈的十分畅快。酒过三巡,朱棣见时机差不多了,便对朱权道:“十七弟,此番四哥前来,一来是为救你出苦海;二来,哥哥也是有一事求你相助!”
朱权的眼角蓦的一跳,旋马上又面露微笑道:“大兄与小弟说话,又何用一个求字,但请直言!”
“是这样!”朱棣轻轻叹了口气道,“十七弟这段时间被圈禁于高墙内,外界之事或有所不知。为兄奉天靖难已有一段日子,上月在真定大破耿炳文,斩获甚多。然皇上受奸臣蒙蔽,不仅不就此罢手,反而变本加厉,又派李九江率兵来战。为兄此番北上,便是想请十七弟相助,率大宁兵马南下北平,与为兄一起破敌!”
朱棣娓娓道来,朱权一直面带微笑,洗耳恭听。待朱棣道闭,朱权思索一番,慷慨笑道:“大兄奉天靖难,乃吊民伐罪之义举,小弟虽不才,亦愿与大兄一道讨伐奸佞,匡扶我大明社稷!”
见朱权如此痛快,朱棣当即大喜。他正欲出言赞赏,不料朱权话锋一转,满脸忧虑道:“只是小弟受皇考之封,国于大宁。大宁孤悬塞外,无依无凭,若小弟就此南下,恐藩国被鞑子所侵。非弟眷恋藩土,实因大宁亦乃祖宗之地,若被鞑子趁虚夺去,弟又有何面目见皇考于九泉之下?弟方才思忖再三,却实在不能放心离开。故还请大兄体谅小弟一片苦心,容我为大兄暂守这一片疆土!待大兄靖难成功,四海平定,小弟必第一个赴京,贺大兄建此擎天护国大功!”
朱权说完,朱棣犹如被当头泼下一盆冷水,心中寒凉一片。半晌,他方挤出一丝笑容道:“权弟誓全祖宗之地,其志可嘉!然事有缓急,今九江兵临北平城下,为兄之燕藩危在旦夕。不怕十七弟笑话,若无大宁军马相助,为兄此役恐无必胜把握。若为兄万一战败,靖难大业便将付诸流水,皇考辛苦肇建之基业,恐就此落入奸人之手,其间轻重,还望十七弟三思!”
朱权眼珠一转,长叹一声道:“大兄所说在理。但大宁乃祖宗之地,弟终不敢轻弃之!”说到这里,朱权眼角一瞄,见朱棣已是满脸冰霜,他忙又满脸堆笑道:“然弟亦不能坐视大兄落败,任由奸臣窃我大明江山!不如这般,今房宽已被擒,大宁境内已无与大兄作对之人。弟可修书一封送至松亭关,将营州三护卫调回大宁城,并劝陈亨、刘真二人归附大兄。此外,大宁城中和允中、毛整二部皆为大兄旧属,此番便也交由大兄带回北平。如此一来,燕藩可平添四万大军。以大兄之英明天纵,得此四万人马,亦足以大破九江!臣弟在大宁,亦自殚精竭虑,率所剩兵马尽力抵御鞑靼,为大兄之边塞屏障。如此安排,可谓两全其美,不知大兄意下如何?”
朱棣神色几变,过了好一阵,方皮笑肉不笑地道:“十七弟忠心谋国,倒真让我这做兄长的汗颜了!”
“愧不敢当,愧不敢当!”见朱棣并未反对,朱权心下稍安,赶紧举起案上酒杯道,“小弟所言,皆是为保全我大明社稷。大兄能加体谅,弟敬佩万分。小弟便再敬大兄一杯,提前祝贺大兄旗开得胜,一举击破李九江!”说完,朱权也不待朱棣作答,当即脖子一仰,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朱棣胸中犹如一团熊熊烈火在燃烧,几乎就要迸发出来。不过他终于忍住,只是淡淡一笑,默默将酒吞下肚去。
当天夜晚,朱棣在宁王府内留宿。谢绝了朱权将自己寝宫腾出来供其使用的建议,朱棣带着一干亲卫在靠近宁府广智门的一座小宫室内落脚。进屋坐下后不久,金忠便悄悄地溜了进来。
一见金忠,朱棣便将席间与朱权的交谈内容说了,末了气不打一处来地道:“这十七弟朝三暮四的好没道理。当年他应允起兵靖难时倒十分痛快,如今被房宽囚了一次,按理与朝廷的怨仇应该更大了才对,却不想转眼间却又变得推三阻四起来,真让人莫名其妙!”
金忠静静地听朱棣发完牢骚,又思忖一番,方淡淡笑道:“其实宁王如此,不仅不是莫名其妙,反而大有深意!”
“此话怎讲?”朱棣眼角一跳,追问道。
金忠先端起茶杯啜了口茶,后不紧不慢地道:“之前宁王愿响应王爷,是因为大宁尚在其掌握中。有大宁兵马为凭,宁王声势上不仅不输殿下您,或许还稍胜几分。到时候靖难成了,宁王实力强大,功勋卓著,自然会和王爷您一起入朝摄政,效周、召二公共辅天子之旧例;而若靖难失败,那宁王亦可将责任推给殿下,只言自己是受燕藩蛊惑,才有此逆举;反正王爷您才是靖难主谋,朝廷的主要敌人亦是您。宁王若能‘幡然悔悟’,凭着他‘带甲八万、革车六千’的实力,再加上有燕藩被逼靖难这个前车之鉴在,想来朝廷也不会太过降罪,到时候他仍不失一方诸侯。甚至,若见局势不妙,宁王大可以反戈一击,摇身一变成为朝廷的平燕功臣!”
金忠语调平和,朱棣听来却犹如晴天霹雳。看着朱棣目瞪口呆的样子,金忠冷冷一笑,又道:“然如今形势不同。宁王被囚于王府之内达数月之久,大宁兵权早已失去。今虽得脱,但来大宁救他的却是您这位大宁军的旧主。王爷既来,自然要将大宁纳入靖难大业之中;而经此连续数事,宁王对大宁兵马的掌控却大不如前。若宁王此时再行靖难,其实力、地位却远逊当初,进而从与王爷并驾齐驱沦落为王爷的附庸。到时候靖难功成,宁王亦不过一普通亲王,与之前并无不同;若败,宁王则会为王爷陪葬。此等有赔无赚的买卖,以宁王之精明又岂愿为之?”
朱棣终于恍然大悟。愣怔半晌,他方冷笑一声道:“不想这十七弟年纪轻轻,倒是一肚子鬼机灵。本王之前小看他了!”
“世人皆称‘燕王善战、宁王善谋’。宁王就藩不过数载,便能与王爷您齐名,自然绝非俗品!”说到这里,金忠又嘿嘿一笑道,“宁王确实厉害,筵席之上,他金口一开,便将大宁半数兵马送给王爷,自也是明白王爷既来,绝不可能空手而回。眼下他拼得大出血本,就是要将您这尊大佛安安稳稳地送出大宁,以保得自己安宁!短短时间内,便能想通前因后果,并做出这断臂之举,他也果真当得起这‘善谋’二字。”
“事到如今,松亭关二将又岂会听他吩咐?至于和允中和毛整,更非他指派的了的。此番他看似大方,也不过是做空手人情罢了!”朱棣咬牙一阵冷笑。
愠怒过后,朱棣冷静了下来。眼下他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顺顺当当地把这位十七弟带回北平。
朱权必须去北平,这是朱棣一早就想好的。一来,虽说朱棣曾经统领过大宁军,但毕竟已隔了好几年。洪武末年以来,大宁兵马的统帅一直是宁王朱权。此番要征召大宁军,若朱权不一起南下,那必然造成军心浮动。不管怎么样,宁王在大宁军中还是颇有些影响力的,最起码在松亭关的营州三护卫就未必肯弃宁附燕。只有燕宁合流,将宁王带到北平,才能在最大程度上稳住大宁军心,让他们为自己的靖难大业浴血奋战。二来,除了安抚军心,朱棣欲拉朱权入伙,还别有一番用意。自靖难以来,朱棣传檄各地,邀诸王一同起兵,但到现在为止,却连一个响应的没有。这样的结果,在舆论上将燕藩推到了一个十分不利的位置。你说因为朝廷虐待藩王,才不得已起兵靖难,可这么久过去了,怎么就没别的藩王来响应你?这种状况让朱棣觉得十分难堪。所以,哪怕只是为了和朝廷打嘴皮子仗时嗓门更大,朱棣也都要让朱权去北平给自己撑场面。
“对十七弟,世忠可有应付之法?”朱棣询问金忠道。
金忠镇定自若地一笑道:“宁王固然智谋过人,可如今大宁已在我燕军手中,只要王爷坚持让他南下,他手中无兵无将,纵有天大本事又能奈何?只不过我等需小心筹划,尽量不要露出破绽,使外人以为宁王受王爷胁迫!”
“恩,世忠言之有理!”朱棣微微颔首道,“那尔可有妙策,让十七弟乖乖就范?”
金忠微微一笑,将嘴巴凑近朱棣耳边低语一番,朱棣听着,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接下来的几日里,朱棣兴致大发,整日在宁王府中与朱权饮酒作乐,大叙亲情。席间,朱棣特地提出,只带走大宁都司辖下兵马,并征召辖境内的朵颜三卫。至于作为宁王亲军的营州三护卫,则仍由朱权掌握,连他本人都可以继续留在大宁。朱权暗中思忖,朱棣的要求虽远超自己的原先设想,但至少没有强把自己绑上他的靖难战车。营州三护卫共近两万人,是大宁最精锐的军队。现在北面的鞑靼正处内乱,境内的朵颜三卫胡部也被燕藩征发,大宁并无大的内忧外患。以两万人马虽不足以控制大宁全境,但守住大宁城还是没问题的。朱权也明白,自己与朱棣讨价还价的本钱不多,能得到这些已属不易。甚至他不无安慰地想到,正因为朱棣此番狮子大开口,才更显其放自己一马乃真心实意;若他二话不说就答应自己之前的提议,那自己还真得考虑下这位大兄是否是别有用心了。局势发展到今天,朱权已无当初争夺国柄的念头,能安安稳稳地做个太平王爷,已是他眼下最好的结果。权衡利弊之下,朱权终于答应了朱棣的提议。不过,在协助燕军收编大宁军时,朱权也耍了一个小滑头,他只口谕大宁都司诸将归顺燕藩,至于手令则是坚决不发。他绝不能留下私通燕藩的把柄。好在朱棣似乎对此并不在意。如此一来,兄弟二人各得其所,彼此间顿时显出一副兄弟情深之态。
有了宁王的支持,再加上燕王本身的威信,收编大宁军马并未遇到大的困难。为了让这些归附将士更加死心塌地的跟随自己,朱棣更是放出风声,称只要随己靖难,事成之后大宁将士皆可回迁内地。大宁将士多是燕赵人士,长年背井离乡在塞外屯垦戍边,思乡之情十分浓郁。此番见有返乡希望,大家自然欢欣鼓舞。在这种皆大欢喜的氛围下,除松亭关诸部暂无动静外,其余各卫所相继归入燕王麾下。
就在朱棣为燕军的不断壮大而开心不已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使他的春风得意顷刻间化为乌有,并由此陷入深深的痛苦和屈辱当中。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