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8月,我去甘肃访问临夏回族自治州,7月专程去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从县名上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在一个县境里居住这么不同的民族,在全国是少有的,就因为这个特点吸引了我的调查兴趣。其实在甘肃和青海的接境地区,人数不多的小民族还不只上述三个。他们的北面还有土族和裕固族。由于这两个民族不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我这次没有去访问。
这几个人数较小的少数民族按1983年人口数字排列是:东乡族237858人,土族12567人,裕固族10227人,保安族8325人,撒拉族5116人。从地理位置上说都在祁连山东北麓,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接壤地带。从民族分布来说,杂处于藏族和汉族之间的回族聚居区里。土族和裕固族和藏族一样信喇嘛教,在临夏境内的其他三个民族都和回族一样信伊斯兰教。
我访问的积石山自治县正处在甘肃和青海的交界上。黄河从青海绕了几个大曲,向东直下青藏高原,被南北走向的积石山挡住去路,只留一个峡口可以通过。过了积石山就是有名的刘家峡水库,坡陡水急,落差巨大,是西北的电源。我们在巍峨的积石山高处,俯视黄河滚滚东来,入峡后流进一片起伏的滩谷,正是历史上著名的河州。时值秋收,禾堆密密地行排列在坡田谷地上,点缀出丰年的气象。形如棋局的耕地中间显而易见的有三个为重重绿树所包围的村庄。这些是保安族聚居的地方,称“保安三庄”。
保安族的族名来自他们早年聚居的地名。据传说,他们的先人是蒙古军人,元明时代驻扎在青海同仁县一带垦牧,信奉了伊斯兰教。明朝万历年间,在他们的住地修筑了保安城,他们就被称为保安人。清朝同治年间因受当地喇嘛教势力的欺压,被迫东迁,进入甘肃,定居在积石山山坡和靠山的谷地上。他们和回族一样现在已通用汉语。
不到一万人的保安人还保持着他们的民族特点,主要表现在他们能工巧匠的锻造技术。他们几乎家家户户制造的“保安刀”是一种牧民用来割切牛羊肉的日常用具,有如汉族每餐用的筷子,畅销藏族和蒙古族地区。我在他们村子里家访时,看到他们锻造的设备十分简陋,全部是手工,但制成的刀却锋利耐用,精致美观,特别是两把刀插在一个鞘子里的“双垒刀”,刀把上还用黄铜、紫铜、牛骨加以装饰,图案美丽。中外游客,都以民族艺术品来收购。
晚宿自治县首镇吹麻滩,乘兴写了一首纪事诗: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