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皇弟来协理朝政,涉及危及皇权这一敏感的话题,所以在清代极少先例,在军机处设立后,也鲜有亲王能入值军机。咸丰不惜逾越常规,既是时势所迫,同时也是出于对奕訢的高度信任。
皇兄信任是好事,但如果你不知轻重,妄自尊大,就叫“给脸不要脸”了。奕訢不是那种没有觉悟的人,加上他资历浅,所以刚进军机处时始终小心翼翼,夹着尾巴做人。
彭蕴章在咸丰面前叨咕曾国藩时,奕訢已在军机处,尽管他比祁寯藻、彭蕴章等人要务实得多,也清楚地知道曾国藩和湘军的分量,却还不便插嘴。不过这种情形到一年后就得到了改变。
奕訢一开始没有显山露水,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对军机要务尚不熟悉,等到立住脚后,他那别人无法比拟的特殊光环就不是祁老爷子所能罩得住的了。于是祁寯藻只好称病求退,咸丰连慰留这样的面子活都没高兴做,当即予以批准。
奕訢代替祁寯藻成为首辅,替皇帝哥哥打理各种政务军务,而以他为主的军机处对湘军也少了流言,多了支持,胡林翼正好赶上这趟便车。
不过对于胡林翼来说,这个湖北巡抚的职务又来得实在太迟了一些,在太平军反攻进入武昌后,它的实际职权范围和按察使、布政使差不多,几乎就是一张空白委任状。
在金口,胡林翼的“号令不出三十里”,命令最多在三十里范围内有效,出了这三十里,对不起,就是人家太平军的地盘了。
胡林翼能做的只有赶紧夺回武昌,并把太平军逐出湖北,如此才能真正履行他作为巡抚的职责,也才能重新获得一个稳定的后方基地。
他所能实际指挥和调用的军队,仍是湘军,其中包括由湖南赶来的水陆援兵,与原来相比,总计增兵六千多人。打仗当然是人越多越好,然而人多了,所需粮饷和军火也就相应多了。
这时朝廷已经发不出粮饷,前线打仗完全靠自筹,或者各省之间相互调拨。胡林翼在湖北“号令不出三十里”,自然是什么都弄不到,只能寄望于湖南。可是湖南由于久历兵祸,同样清汤寡水,根本拿不出来。胡林翼又请求从川陕等地解运粮饷,但兵荒马乱的,运个粮饷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这样一来,不要说军火,就是必需的口粮都常常出现缺口。如果大家伙都待在营地里不打仗,或许还可以将三顿减为两顿,吃饭改为喝粥,打仗就不行了,卖力气的活,少吃几顿饭,当兵的连刀枪都拿不动。为了让兵勇们不饿肚子,胡林翼不得不四处求援,恨不得上天入地,最后把老家的口粮都运到金口来救急了。
时间对胡林翼来说显得越来越重要,早一日进入武昌,他就能早一日卸掉粮饷不继这个大包袱。
从数量上看,防守武昌的太平军是湘军的好几倍,起先也都是太平军占于上风,但是胡林翼凭借高超的军事指挥能力,很快就扭转了战局。比如,他的陆师吃了败仗,水师却发动登陆战,从太平军的身后冒了出来,结果两相夹击,反而把太平军给杀得大败。又如,他会将陆师也分兵几路,纵使一路吃亏,另一路也会以奇兵的形式,从侧后发动突然袭击,使太平军防不胜防。
胡林翼通常还留有足量的预备队,随时投入作战,这都是即使在现代战争中也不过时的战术原则。几个回合一过,太平军遭到很大损失,守卫武汉的主将韦俊也着实尝到了胡林翼这位平乱专家的厉害。
韦俊是北王韦昌辉的亲弟弟,因为北王的关系,颇受太平天国看重,但他又不是纯粹靠裙带关系上位的人,很有些真材实料。自随兄长参加金田起义后,太平军三次攻克武昌城,韦俊都在前线效力,所以湖北当地有“韦俊三打武昌城”的说法。
曾国藩当初能在短时间内一举攻破武昌,除了投入本钱比较大以外,不得不说,很大程度上还有赖于作为守将的石凤魁、黄再兴的“帮忙”。韦俊可不是这样的笨伯,他深晓用兵之道,在失利后,即马上进行收缩,并且不再轻易出战。
胡林翼不怕与太平军作战,怕的就是太平军不跟他战,因为太平军耗得起,他耗不起,没有粮饷啊。韦俊也看穿了这一点,不管胡林翼在城下如何讨敌骂阵,大白天就是不出来。反正城墙坚固,胡部要硬攻,他就拿火炮招呼,到了晚上再大股出城,迂回到胡部后面实施袭击。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