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大隋兴衰四十年2·饥饿盛世二、蜀王之废

二、蜀王之废

        开皇二十年(600)六月,杨俊病死,同年的十月,太子杨勇被废。按照道理,一年之中两个儿子遭遇不幸,隋文帝应该有所反思,格外珍惜剩下的三个儿子才是。但是非常遗憾,他并没有珍惜。很快,老四蜀王杨秀又倒霉了。

        蜀王杨秀比秦王杨俊小两岁,小时候的经历和秦王如出一辙。开皇元年(581),他还只有九岁的时候,就被封为蜀王,担任益州总管,去独当一面了。不过,虽然经历相似,但蜀王的性格和哥哥秦王可不一样,他并不软弱,反而相当有英雄气。

        根据史书记载,杨秀“有胆气,容貌瑰伟,美须髯,多武艺,甚为朝臣所惮”。杨秀这个人,胆子很大,个子长得也高,留了一口好胡须,还会武艺,政治上也很明白,所以大臣都害怕他。高大魁梧,精力充沛,热衷政治,这不是很像隋文帝吗?隋文帝应该会很喜欢他吧?事实却并非如此。

        因为杨秀太锋芒毕露了。杨坚其实是一个多疑的人,特别是到了晚年,更是疑神疑鬼,容不得别人表现突出。看到蜀王如此英气勃勃,他觉得很不放心,私下对独孤皇后说:“秀必以恶终。我在当无虑,至兄弟必反。”杨秀这个孩子,一定不得好死。我活着的时候,可能还没什么问题,到他兄弟掌握天下的时候,他一定会造反。

        话虽如此,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隋文帝也并没有把杨秀怎么样,相反,一直让他镇守蜀地,可见对他的能力还是认可的。就算是有疑心,也并不过分。但是,到了开皇二十年(600),情况就发生变化了。

        开皇二十年(600),隋文帝废长立幼,改立二儿子晋王杨广当太子。随之而来的是,他对杨秀的不放心程度大大加强了。为什么呢?

        首先,他知道,杨秀是在政治上有野心的人,如果杨勇当太子,那是嫡长子,也算是天意,他可能也就认了。可现在隋文帝居然打破这种天经地义的继承原则,让老二杨广当了太子,以他的性格,能完全认可吗?

        其次,杨秀镇守蜀地二十年,也是有实力的人物,如果他不认可,会不会引发什么变故?把这样两个因素放在一起考虑,隋文帝就不那么放心了。

        一个王子,让皇帝不放心,已经很糟糕了,更要命的是,当时对他不放心的还不只是皇帝。新太子杨广的忌惮之心比隋文帝还重。总的来说,杨广对杨秀的疑虑其实和隋文帝差不多,只不过,他的紧迫感比隋文帝可强多了。

        这个老四太能干,现在就威胁我的太子地位,即使以后我当了皇帝,也未必压得住他。与其到那时候找麻烦,还不如现在就把他解决掉了。

        怎么解决?杨广可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在这个问题上,隋文帝的立场和他一致。既然如此,不如借刀杀人,利用老爸把他干掉。

        具体怎么运作呢?杨广又找到了老搭档杨素,两个人一嘀咕,很快,杨素一纸奏疏,把蜀王杨秀给举报了。举报什么?杨素说蜀王杨秀在四川穷奢极欲,残害百姓,而且打造了一些只有皇帝才能用的器物供自己享用,有不臣之心。杨素这个检举可太好了,专挑隋文帝的软肋。

        第一个软肋是对奢侈腐化零容忍。只要发现有人涉嫌这个问题,他保证火冒三丈。

        第二个软肋是抓住权力不放手,就怕别人惦记他的皇位。

        现在,杨素就针对这两个软肋进行揭发,隋文帝当然非常重视。本来,自从废长立幼之后,隋文帝对蜀王杨秀就提高了警惕,再听到杨素这些举报,隋文帝更觉得,自己的想法被坐实了。

        有道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隋文帝立刻决定,征调杨秀回京师。而且,为了避免他抗旨不回,还同时任命了一个叫独孤楷的大臣接替他担任益州总管,即刻上任。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已经断了蜀王的后路了,你想回来也得回来,不想回来也得回来,因为在四川已经没有你的位置了。这其实是北周末年杨坚对付尉迟迥的手段。从这一件事就可以看出来,蜀王杨秀这次绝对是凶多吉少了。

        隋文帝让杨秀回京,杨秀是什么打算?他也在犹豫之。这时候,有的属下就劝他,你还是回吧,如果不回,陛下不就更怀疑你有不轨之心了吗?难道你还真想造反不成?杨秀想来想去,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还是奉旨回到了京师。

        一到京师,隋文帝马上就给他来了个下马威。根本不跟他说话,晾他一天,让他惶惶不安,这是打击气焰。第二天,更厉害了,连面也不见,直接派使者去严词责备他。

        经过这样两轮攻势,年轻气盛的杨秀已经被打击得没什么底气了,只能痛哭流涕地谢罪,说:“忝荷国恩,出临藩岳,不能奉法,罪当万死。”让我去镇守一方,结果我没干好,我真是罪该万死。主动承认错误,希望唤起隋文帝的同情。

        面对儿子的哀哀求饶,隋文帝怎么回答呢?他说:“顷者秦王糜费财物,我以父道训之。今秀蠹害生民,当以君道绳之。”杨俊只是浪费资财,而你居然残害百姓!这样看来,你这个错误的性质比秦王还严重,对于杨俊,我只是用父亲管儿子的那种方式来管教,而对你,我恐怕就要用皇帝对待大臣的方式来惩罚了!

        一听隋文帝这么说,朝堂上的大臣都觉得太过分了。隋文帝用父亲管儿子的方式管秦王,都已经把秦王管死了,现在又要对蜀王加重处罚,那不更是没有好结果吗?眼看着又一起悲剧正在酝酿,有一个叫庆整的官员挺身而出。他说:“庶人勇既废,秦王已薨,陛下儿子无多,何至如是?然蜀王性甚耿介,今被重责,恐不自全。”陛下,您一共五个儿子,现在,老大废了,老三死了,您剩下的儿子已经不多了,何苦这样严厉?再说了,蜀王是个骄傲自负的人,这样的人就像铁一样,虽然硬,但是容易断。您这样责备他,我怕他承受不了啊。

        这本来是一番好意,可隋文帝觉得是在揭他的短,勃然大怒,差一点把庆整的舌头割掉,不仅没有消气,反倒更加暴怒,当即对大臣说:应当把杨秀杀掉,来向天下百姓谢罪!随即把杨秀关了起来,让杨素等人审讯。

        让杨素来抓这个案子,就等于把杨秀放到太子杨广的手心里了。杨广正中下怀,马上就和杨素达成共识,务必让杨秀万劫不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杨广和杨素两个人分头行动。杨广负责制造证据,杨素负责发现证据。

        杨广都制造了什么证据?有以下两方面。

        第一个证据,他暗中制作了两个木偶人,捆住手脚,再用针刺穿木偶的心。然后一个写上隋文帝的名字,另一个写上他的第五个儿子——汉王杨谅的名字。写了名字之后,还在上面刻上一行小字:“请西岳慈父圣母神兵收杨坚、杨谅神魂,如此形状,勿令散荡。”请求西岳华山的男山神和女山神,把杨坚和杨谅的魂魄,都收到华山底下,千万别让他们跑出来,到处游荡。写好之后,就把两个小人埋在了华山脚下。

        熟悉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人都知道,这叫厌胜,是中国古代最经典的咒人方法了。

        杨广为什么单写隋文帝杨坚和汉王杨谅的名字,不写自己的名字?很简单,这是给自己脱清干系,省得有人怀疑是他干的。

        第二个证据,杨广伪造了一封檄文,上面写着“逆臣贼子,专弄威柄,陛下唯守虚器,一无所知”。说皇帝身边都是乱臣贼子,他们早已把皇帝蒙蔽住,而且架空了。

        既然如此,蜀王准备怎么办?檄文上写得清清楚楚,他要“陈甲兵之盛”并“指期问罪”,也就是说,他要从四川亲率大军,讨伐逆臣贼子,清君侧。这不就是叛乱吗!这篇檄文放在哪里呢?杨广把它塞到杨秀的文集之中了。

        这两个证据伪造好,接下来就是杨素的工作了。杨素的任务是发现证据,他经过一番搜查,很快就从杨秀的文集里发现了这封所谓的造反檄文,接着,又根据文集中的其他一些线索,来到华山下,几下就把搞厌胜的两个小木偶刨了出来。

        这两个关键性证据一出来,杨秀的罪可就大了,又是想发动兵变,又是搞厌胜,诅咒自己的爸爸和弟弟,简直是天理难容。隋文帝本来对杨秀就心存疑虑,再一看杨素拿来的这些所谓证据,气得浑身发抖,怒吼道:天底下怎么会有你这样的不孝子?

        事已至此,隋文帝马上宣布,罢免杨秀的蜀王王爵,废为庶人,而且把他放在内侍省,让宦官把他软禁起来,从此一直到死,再也没有恢复自由。就这样,杨广的借刀杀人之计算是圆满完成,又一个政治对手被彻底打倒。

        当然,对于隋文帝而言,则是又一个儿子从眼前消失了。隋文帝曾经跟大臣夸耀自己五子同母,家庭和睦,现在,五个儿子中的三个已经被他自己除掉了,这当然是莫大的人伦悲剧。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评价这两起家庭悲剧呢?有三个问题值得注意。

        第一,在王子教育上,隋文帝存在很大失误。隋文帝最初对王子都寄托了极大的期望,为什么后来又把他们都废掉了?抛开有人恶意栽赃陷害的成分不说,不可否认的是,秦王杨俊也好,蜀王杨秀也好,乃至太子杨勇也好,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那就是骄纵奢侈。而他们的这个毛病,恰恰是隋文帝教育出来的。

        隋文帝让儿子从小就出镇一方,赋予了他们很大的权力,这难免会刺激小王子的骄傲之心。虽然他也给儿子们选派了辅佐大臣,希望他们能够教育儿子,但是,他又害怕大臣们不尊重王子,给大臣们订立了种种规矩,务必让儿子凌驾于大臣之上。这样一来,小王子们自然是有恃无恐,再好的大臣也没有办法管教了。

        人都是有弱点的,一个小孩子在权力巨大,而又缺乏必要约束的环境下长大,骄横奢侈就在情理之中了。蜀王杨秀在被废之后曾经上表说,自己“九岁荣贵,唯知富乐,未尝忧惧”,这才导致了最后,这个总结非常诚实,也非常沉痛。

        第二,在处理王子问题上,隋文帝同样存在很大失误。他的处理方法过于简单粗暴,过于冷血残酷。隋文帝自己的教育失误导致了王子的人格偏差,一旦王子出现问题,隋文帝却丝毫不去反思自己的问题,而是非常轻易地把他们废黜,甚至逼死。

        他这种做法,貌似公正无私,法不容情,但其实违反了中国最基本的人情和人伦规范。家国一体,儒法互补本来就是中国传统政治的精髓。如果只讲铁血统治,丝毫不考虑忠恕之道,那最后出现的可能就是暴政。

        现在隋文帝在父子关系上已经表现出了这个倾向,可想而知,以后在君臣关系,乃至君民关系上,他也有可能犯同样的错误。

        第三,在处理王子的问题上,其实隋文帝是被新太子杨广和宰相杨素利用了。无论是废黜太子杨勇,还是废黜蜀王杨秀,其实,都是杨广在借刀杀人,而杨素则是他最重要的帮手。这两个人都为了个人私利,置亲情于不顾,也置国家利益于不顾。这反映出他们在政治道德方面的严重缺陷。

        固然,杨广和杨素都很有才能,也正因如此,他们缺乏政治道德才显得尤为可怕。因为一旦他们的才能运用不当,就有可能给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

        这样看来,骨肉相残,既是家庭悲剧,又不完全是家庭悲剧。事实上,它更像是隋文帝晚年政治上一系列严重失误中的一个环节。

        那么,在治理国家方面,隋文帝还会暴露出怎样的问题?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