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蒙曼说唐·唐玄宗马嵬之变:禁军暴动,以杀死杨国忠、要求赐死杨贵妃泄恨

马嵬之变:禁军暴动,以杀死杨国忠、要求赐死杨贵妃泄恨

        玄宗逃跑的第一天就这么过去了,第二天接着走,到中午的时候,就走到兴平县的马嵬驿了。也就是在这时候,军队里出现问题了。什么问题呢?禁军将士们开始抱怨起来,而且声音愈来愈大,情绪也愈来愈激动。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也很好理解,经过一天半的折腾,禁军们这时候都已经又累又饿、疲惫不堪了。而且,这些禁军都是长安人,他们的父母妻子都留在长安,现在愈走愈远,前途渺茫,归期更渺茫,身体的困顿再加上精神的绝望,士兵之中的不满情绪也就愈来愈严重,眼看场面开始有点失控。怎么办呢?

        我们说过,禁军的首领是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这可是个老臣了。差不多半个世纪前,唐玄宗诛杀韦皇后,陈玄礼就是前敌指挥官。现在,陈玄礼听着战士们的抱怨,心里产生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什么感觉?政变。凭着多年的经验,他知道,这种愤怒情绪如果找不到出口的话,很可能引起军人哗变,局面不堪设想。可是,怎样才能疏导将士们的愤怒情绪呢?陈玄礼想到杨国忠。当时,杨国忠招乱基本已经是人们的共识,天下人说起杨国忠都是咬牙切齿,陈玄礼本人也恨不得杀了他。既然如此,何不让将士们杀了他泄愤?这样一来,既疏导将士的不满情绪,又为国除害,不是两全其美吗?

        可是,陈玄礼也知道,一位将军,如果背后没有高层支持,想要杀宰相,那不就等于谋反吗?陈玄礼可不想谋反。寻求谁的支持呢?唐玄宗?那是不可能的,杨国忠是他的宠儿,他不会同意。这时候,陈玄礼想到太子了。太子是朝廷里的二号人物,而且,陈玄礼也知道,太子和杨国忠素有矛盾,何不寻求太子的支持呢?于是,陈玄礼就找到太子的亲信宦官李辅国,托他把杀杨国忠的想法告诉太子。太子李亨对此是什么反应呢?李亨对杨国忠早就恨之入骨了。当年李林甫制造大案,打击太子,杨国忠就是马前卒。当上宰相之后,杨国忠还是处处打压李亨。最让李亨痛恨的是,安史之乱开始后,唐玄宗曾经想要让太子监国,这可是太子盼望已久的好事。但是,杨国忠害怕李亨上台对他不利,让贵妃衔土请命,以死相胁,迫使玄宗又取消这个计划。现在,跟着杨国忠到他的地盘上去,李亨更加绝望,真要是到了蜀地,他这个太子的位子可就更加难保了。

        所以,李亨当然巴不得陈玄礼杀了杨国忠。可是,怎么表态呢?李亨是个谨慎的人,他的表态也非常有水准,按照的记载,“太子未决”。未决是什么意思呢?未决的真实涵义不是决定不下来,而是不反对,不反对就是赞成了。有了太子这个态度,陈玄礼就踏实了。他把禁军的将领召集起来,说:“今天下崩离,万乘震荡,岂不由杨国忠割剥氓庶,朝野怨谘,以至此耶?若不诛之以谢天下,何以塞四海之怨愤!”这是战斗动员,将领们怎么表态呢?他们的满腔怒火果然被老将军激发起来,异口同声地说:“念之久已,事行身死,固所愿也。”这样一来,诛杀杨国忠的事情就算定下来了。火药桶已经准备好,现在,就缺少一个引子。正好,这时候,杨国忠从驿站外面巡视回来了。他一回来,马上就被二十多个吐蕃人围住,这些人是吐蕃派到唐朝的使者,刚到长安,正好赶上皇帝出逃,就跟着一起逃出来了。一路上,他们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看见杨国忠,就拦住他要吃的。杨国忠还没来得及回答呢,忽然,有一个禁军大喊了一声:“国忠与胡虏谋反!”紧接着,一支箭就朝着杨国忠射过来,一下子就扎在马鞍子上。杨国忠一看势头不好,赶紧翻身下马,跑进驿站的西门,想要寻求皇帝的保护。禁军哪能饶了他呀!追过来,手起刀落,一下子就把杨国忠的首级拿下来了。这还不算解气,他们还把杨国忠大卸八块,连他的肉都撕下来吃,再把他的脑袋用枪挑着,悬挂在驿站门外。旁边的士兵大声欢呼。听见外面人声嘈杂,御史大夫魏方进赶紧出来看怎么回事,一看是杨国忠的首级,魏方进吓了一跳,说:“汝曹何敢害宰相!”这时候士兵已经杀红眼,看见魏方进,二话不说,上来就是一刀,把魏方进也杀了。另一名宰相韦见素也跑出来看情况,乱兵上去就是一棍,打得韦见素血流满面。眼看着就要出第三条人命了,幸好有几个士兵认识他,喊了一句“勿伤韦相公。”这才幸免于难。到这个时候,士兵的情绪已经失控,把驿站团团围住,一时间杀声四起。

        当时,唐玄宗正在驿亭里休息,也被惊动了,派左右去看到底发生什么事。左右出去看了回来报告说:杨国忠谋反,被禁军给杀了。唐玄宗一听吃了一惊,说:“国忠遂反耶?”唐玄宗为什么吃了一惊呢?因为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这时候谁都可能谋反,唯独杨国忠不可能。唐玄宗也知道,杨国忠的人缘真是不怎么样,当时不光是叛军声称要杀杨国忠,就是唐朝方面,自己人也都恨杨国忠。所以,杨国忠要想保命,只能紧紧依靠皇帝,他怎么可能谋反?说杨国忠有别的问题可以,但是,要说谋反,可绝对是冤枉啊!可是,既然禁军都把杨国忠给杀了,唐玄宗哪敢再辩什么呀,只好拄着拐杖,走出驿站大门,慰劳包围驿站的将士。玄宗说:我早就想杀他了,只是还没找到机会,现在你们杀了他,正好。谢谢你们。现在杨国忠已经死了,你们各自归队吧!可是,话说完了,士兵们一动不动,虎视眈眈地盯着唐玄宗。这一下,唐玄宗可慌了,莫非他们还想杀我?派高力士问问吧!高力士走过去一问,士兵们说话了:“贼本尚在。”什么叫“贼本尚在”呀?陈玄礼解释得很明白:“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一听这句话,唐玄宗顿时觉得像挨了当头一棒。他愣了一下,说了一句:“朕当自处之。”转身就回到驿站门里了。进入驿站,唐玄宗顿时觉得天旋地转,站都站不住了。他倚靠在拐杖上,垂着头,待在那里不动了。这一、两天来,发生的事情太多,他简直无法想像,事情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他不是盛世天子吗,怎么忽然连首都长安都保不住,来到这个地方了呢?他和贵妃不是神仙眷属吗?怎么忽然要让他处死贵妃?普通老百姓夫妇尚且能够互相扶持、白头偕老,自己堂堂一个皇帝,怎么居然连爱妃都保护不了了。看着皇帝久久不说话,韦见素的儿子韦谔急了,他上前说道:“今众怒难犯,安危在晷刻,愿陛下速决。”说罢,连着给玄宗磕了几个头,血流满面。玄宗看了看他,呆呆地说:“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这时候,高力士在旁边说话了。他说:“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这话说得太透彻了,如果不杀贵妃,将士们恐怕就要连你一起杀掉了。

        这一句话把唐玄宗点醒了。唐玄宗终究是个政治家,不是情圣。他是爱杨贵妃,是可以做到“三千宠爱在一身”,但是,他做不到不爱江山爱美人,更做不到“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把自己的生命、政治前途与杨贵妃放在天平上一起秤量,唐玄宗觉得,还是自己更重要些吧!怎么办呢?万般无奈之下,唐玄宗让高力士把杨贵妃领到佛堂里,和贵妃诀别。杨贵妃说:“愿大家好住。妾诚负国恩,死无所恨。”唐玄宗也含着眼泪说:“愿妃子善地受生。”礼佛之后,高力士就把杨贵妃勒死在佛堂之中。这就是白居易所说的“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这一年,杨贵妃三十八岁。她二十二岁来到唐玄宗身边,陪伴唐玄宗度过十六年最快乐的日子,最后,又以自己的生命换来唐玄宗的平安。绝代佳人,就这样死于非命。对于这场悲剧,清人袁枚慨然写道:“到底君王负前盟,江山情重美人轻,玉环领略夫妻味,从此人间不再生。”

        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命人将她的尸体抬到驿站的庭院中,请陈玄礼等几位主要将军进来验尸。陈玄礼他们看过之后,这才脱去甲胄,向玄宗叩头谢罪。陈玄礼说:“杨国忠祸国殃民,以致生灵涂炭,陛下迁播。臣等为了社稷,矫诏杀死他,真是罪该万死。”很显然,陈玄礼知道玄宗是明白人,也就不再提杨国忠谋反的事,直接把自己杀他的理由提出来。那么,唐玄宗是怎么回答他的呢?玄宗说,是我没有识人之明,用人失当,近来我自己也慢慢觉悟了。本来准备到四川之后再杀他,现在你们提前了却我的夙愿,我还准备赏你们,怎么能说有罪呢?陈玄礼听玄宗这样说,赶紧率领将士们高呼万岁,这下,士兵才终于散去,整顿队伍,重新出发。马嵬之变至此也就算基本结束了。

        今天,只要一提起马嵬之变,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就是杀杨贵妃。那么,马嵬之变开始的时候,真的是以杀杨贵妃为主要目标的吗?如果不是,那么,为什么在人们的历史记忆之中,杨贵妃会逐渐变成事变的主角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