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文库亢龙的叹息

亢龙的叹息

        德福和亢龙两人是表兄弟,都是五十年代生人,“两小无猜”地一起长大。

        德福没赶上好时光,高中毕业那年,正值红卫兵到处串联,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因为他是村里惟一具有高中学历的知识分子,村里便送他出去学了技术开手扶拖拉机,后来进了政府大院开小车。九十年代初,被单位精简,在家待业。

        亢龙运气稍好些,高中毕业正赶上恢复高考,考入了全国某著名大学。

        上大学那天,德福开着拖拉机将亢龙送到火车站。亢龙毕业后留校任教,三十出头,因出了几本颇有影响的理论专著,被破格晋升为教授。不到四十,他的一本专著被选为博士点的主干教材,遂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两人情谊深厚,互相牵挂着,几天不联系,心里就不踏实。其实他们在一起并没有多少共同语言,毕竟不是一个精神层面的人。但几十年的心灵默契早已根深蒂固,连朝夕相处的老伴,也无法理解德福和亢龙之间的特殊感情。

        德福被清退不久,亢龙就把他“活动”到了自己身边——在亢龙所在的大学里当收发员。这是一种整天与上百种报刊杂志打交道的职业,有看不完的报纸,读不完的杂志。

        亢龙是学者,笔头子特别好使,每月都有千余元稿费收入。德福很羡慕,说自己要是能有一点稿费收入该多好。亢龙笑着说,写,你是不在行的了,但是剪报应该没有问题,把优秀的文章剪下来,转投给其他的刊物,也有稿费收入。德福眼睛顿时一亮,高兴得两个通宵没有睡着。

        为了避免德福误投误撞,亢龙还对德福作了长时间的全面指导:邮箱的收集,文章的类别,刊物的风格,编辑老师的审美倾向……德福很快有了稿费收入。从几元,几十元,几百元,一千元……随着剪报水平的逐步提高,德福的稿费还在一路看涨。

        后来,德福的剪报收入就超过了亢龙,亢龙微微摇头。

        德福便对亢龙说,你的笔快,但我的剪刀更快。你写一篇,我能剪几十篇。你写一个月,最多能挣一两千元。这个月,我已经挣了你的两倍。干脆,你也搞剪报算了。

        亢龙笑着叹口气说,我还是写算了,都来剪文章,谁来写文章呢?

        岁月如梭,亢龙继续写,德福继续剪。可是,收入悬殊却越来越大。德福便经常给亢龙带点礼品,或者随手给亢龙一个红包,说给在美国留学的侄女儿的。

        亢龙开始是拒绝的,后来,亢龙见德福的经济实力确确实实已远远超过了自己,加上女儿在美国留学开销也大,也就笑纳了。亢龙根本没想到,这一年下来,德福给的所谓的“辅导费”竟然是一个很客观的数字,显然,德福的剪报收入不低。

        亢龙是搞学术研究的,每年总要出两本理论专著。这一次,出版社又提着几万块钱来买亢龙的书稿,德福如醍醐灌顶,一个金点子浮上脑海。

        德福蠢蠢欲动地想出几本书。把意思说与亢龙:搞剪辑好些年了,手头有很多质量很高的文章,想出几个选本,请亢龙帮忙联系,办理有关事宜。还想请亢龙出任顾问。亢龙说,其它事都很简单,我只担心,你那几个养老的钱,万一赔了怎么办?你整天拿剪刀,手都磨起茧子了,才挣了那么一点,不怕一头栽下去爬不起来么?你出书,出版社要钱,买书号要钱,做广告要钱,印刷要钱,还有原作者的稿费,还要操心劳神……唉,难啦!

        德福说,钱不够,我找亲戚朋友借,再用老家的房子做抵押贷款,亏不亏,你就别管了,算我求你了,还不行吗?

        话说到这份上,亢龙也不好再说什么。在亢龙的记忆里,德福还从没求过什么。所以,亢龙只能点头同意。名人就是名人,没用多久,亢龙几个电话就把方方面面的事务联系得妥妥当当的,只需要德福跑跑路就行了。

        亢龙整日忐忑不安,可木已成舟,亢龙只能出任丛书的顾问,并作了一篇序,洋洋洒洒的,大肆宣传。

        一个月后,德福主编的系列丛书隆重上市:《中国当代大手笔散文卷》、《中国当代大手笔诗歌卷》、《中国当代大手笔小说卷》、《中国当代大手笔评论卷》,共四卷本,全是名家和新锐的力作,加上亢龙的序言推荐,丛书竟一路畅销。应广大读者的强烈要求,系列丛书一连再版了好几次,出版社赚了个满堂红。当然,德福的回报也是个天文数字。

        德福将所赚的钱分成两份,有一份是送给亢龙的。亢龙很高兴,在长长地叹了口气之后,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

        此后,传媒界悄然多出一位水平极高的剪报人。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牛牛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966xs.com


同类推荐: 刻在树上的记号肯肯舞恐惧之外跨栏高手快乐快乐时光阿政艾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