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阿道夫希特勒《我的奋斗》专职特务

专职特务

        这一节,我想单独说说郭嘉这个人。

        建安十二年春天,曹操阵营在评估是否远征乌丸时,刘备、刘表的威胁成为争议的主要焦点。

        当时曹营诸将如张辽等大多认为袁尚兄弟已经被打得穷途末路,乌丸又与这哥俩非亲非故,双方根本不可能有效合作,今日如果动员大军北伐,他日刘备和刘表必然会兴兵攻打许都,恐怕情况会变得不可收拾。

        正当曹操左右为难之际,有一个年轻的参谋跳了出来,力排众议,强力建议远征。

        此人分析道:“第一,乌丸自以为离我们遥远,轻于防备,我们发动突击,一定可以取胜。第二,袁绍在河北素有恩德,我方才刚取得四州土地,民心未定,倘若袁尚借乌丸之力南来,汉人胡人全都会响应,恐怕冀、青二州不保。第三,刘表与刘备方面,刘表是个只说不做的名嘴之流,他明白自己没有办法驾驭刘备,如果让刘备担任重要军职,恐怕最后会不受控制,如果随便给刘备安排个小职务,刘备又不会愿意,因此不会有北伐的危险。综合以上三点,主公大可全力远征,毋庸忧虑。”

        曹操听后大喜,决定远征乌丸。

        事后的结果证明,这一番分析完全切中要害,曹操后来的确以突袭击破乌丸,而刘表也没有接受刘备北伐的提议。

        做出这样既理性,又不乏创意的分析之人,名叫郭嘉。

        郭嘉,字奉孝,豫州颍川人,家世背景不详,年轻时曾一度前往袁绍帐下寻找机会,后来在荀彧的牵线下,转投入曹操帐下,担任曹操的司空军祭酒。那一年,郭嘉二十七岁。

        郭嘉在曹操帐下一共待了十一年,这十一年间,郭嘉从未担任过正式的中央或地方职务,也没有带过兵、打过仗,大部分时间他都以军祭酒这个非正规的身份待在曹操身旁,为曹操分析局势,提供意见。

        历史上,郭嘉为曹操提供的意见很多,但我认为最能代表郭嘉风格的,有以下三个。

        第一个是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备于徐州公开叛曹时,曹操面临是否东征的决策问题。郭嘉告诉曹操:“袁绍反应慢,个性多疑,不会那么快出兵。而刘备新叛,还未得民心,只要快攻,一定可以获胜。”

        曹操采纳了这个意见,他迅速击破刘备,并及时回军守住官渡,而这期间,袁绍并无大的作为。

        第二个带有明显郭嘉风格的决策,发生在官渡之战时。当时有传言说孙策将发兵攻许都,曹家诸将都颇为忧虑,郭嘉却认为:“孙策刚并吞江东,所杀的都是一些很得人心的士豪,但孙策对此却并没有警惕,如果遭到刺客伏击,他也不过就是一个凡人罢了,依我看,孙策早晚会死于匹夫之手。”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孙策便遭暗杀而死。

        郭嘉的第三个代表作,便是之前所述对于远征乌丸的分析。

        相信读完以上文字后,列位读者应该对所谓的“郭嘉风格”有了基本的了解,那就是:这些建议都十分大胆而主观,缺少客观因素的辅助,许多部分更违反经验法则,与其说是分析,更不如说是赌博。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聪明如曹操者,怎么会相信种胡扯乱猜,还愿意将身家性命全部押上呢?

        我们不得不相信,郭嘉的这些判断,一定有所依据,而且是很确切的依据。

        假设今天一位白宫军事参谋向奥巴马总统建议自韩国撤军,理由是朝鲜领导人性格“优柔寡断”,因此没有朝鲜入侵之虞,奥巴马大概会想个几秒钟,然后问那位参谋:“你和朝鲜领导人很熟吗?”

        同样的问题也适用于郭嘉提出的建议。他判断袁绍不会出兵是因为袁绍“性迟而多疑”;判断孙策会被暗杀是因为孙策“轻而无备”;判断刘表不能用刘备是因为刘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

        话说郭嘉不过是个身体欠佳、大多数时间窝在兖州的标准宅男,他是从什么渠道得知袁绍、孙策、刘表的性格特征和内心想法的?《南方周末》?电视台的人物访谈?上述三人的微博?显然都不是。

        或许这就是郭嘉对于曹操来说所具有的最独特的价值:一张广大而深入的情报网。

        中国史书上对于“情报”一向不多着笔墨,好像秀才不出门,掐指一算,便真能知道天下事一般,但在那个没有天眼通、顺风耳、水晶球以及互联网的世界中,情报的来源仍须靠“人”的查探与传播,而如何结识、布置和选择这些提供情报的人,便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根据《傅子》记载,郭嘉年轻时相当神秘,他暗中结交许多“英隽”,而不与“俗人”来往,因此天下很少有人知道郭嘉的名号。

        或许这就是郭嘉之后长期从事地下工作的开端,他所结交的这些神秘的“英隽”们,便是其布下的线人,靠着庞大的情报网络,郭嘉能够清楚地掌握各地诸侯的动向,包括袁绍的小儿子病危,许贡的门客蠢蠢欲动,刘表对刘备已经起了戒心,诸如此类。

        这,或许也能解释郭嘉常遭到同僚弹劾以及他官位始终不高的原因。

        由于情报工作的特殊性,郭嘉言行显得特别地隐秘怪异,不知情的正直士大夫如陈群等人,便常向曹操打小报告,但曹操都一笑置之。也正因为情报头子的特殊身份,即使郭嘉对曹操贡献良多,也只有封侯但未曾升官,他必须紧跟在主子身旁,提供最机密的讯息和最精准的建议。

        当然,搜集情报只是郭嘉能力的一环,对情报的判断和分析能力,才是郭嘉出类拔萃的地方。

        举例来说,今天襄阳的情报员传来“刘表于十天内招待刘备饮宴三次”的消息,或许有人会解读为“刘表与刘备关系密切,因此刘表可能会命刘备出兵北伐”,也有人会解读为“刘表正努力牵制刘备军力,因此没有北伐的顾虑”,究竟怎样解读才是最正确的,这就是解读者能力的展现了。

        郭嘉能屡次对局势做出正确的判断,表示他不但情报来源充足,而且对于局势更有着过于常人的洞察力,无怪乎曹操对郭嘉信赖有加、言听计从。

        当然,郭嘉是曹魏方面的“情报头子”,这只是笔者的个人推测,没有真凭实据,仅供大家娱乐之用。

        其实,有关郭嘉的神算,历史上有许多反证。例如曹操东征徐州的刘备时,袁绍其实曾经对延津出兵,只是被于禁挡下了下来,可见郭嘉的预测也不是那么准确。关于孙策之死,裴松之也认为郭嘉的所谓预言,信口开河的成分居多,孙策只是刚好死在那个时间点上,要是孙策晚死个半年,那曹操就真的头大了。这只能说明郭嘉(其实是曹操)的运气不是一般地好。

        至于郭嘉建议对乌丸采取突袭的战法,则更能说明郭嘉是个“赌徒”。

        话说柳城一战,曹操打得是苦不堪言,简直连死的心都有了。战争胜利,班师许都后,曹操不但承认这场胜利只是侥幸,还重赏当初劝阻出兵者,这无异于赏了郭嘉一记大大的耳光。

        尽管如此,郭嘉对于曹魏阵营的贡献仍然毋庸置疑,再加上他年纪比曹操小上十五岁,曹操甚至说考虑把事业传给郭嘉。当然,他也只是过过嘴瘾、笼络人心,甚至以此来羞辱其他参谋而已,因为说出这话的时候,郭嘉已经死了。

        建安十二年八月,柳城远征结束后,郭嘉病逝,得年三十八岁。接任“司空军祭酒”这个位子的,是在曹操奉迎献帝过程中立有大功的董昭。然而也正是从那一年开始,即便曹操手下仍有众多天才智囊,对于局势的判断也明显反应迟钝了,紧接下来的赤壁之战便是最好的例证。

        而时机凑巧,就在郭嘉去世的同一年,一个名叫诸葛亮的二十七岁小伙子投入刘备的帐下,天下大势,就在这一来一往、一进一出间悄悄倾斜了。此乃后话,暂且不表。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