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阿道夫希特勒《我的奋斗》翻脸无情

翻脸无情

        过去这两年来,同样身为州从事的张肃,很清楚自己这位貌不惊人的老弟一直憋着坏,干的是卖主求荣的无耻勾当,他之所以保持沉默,无非是想搞点投机:张松帮刘备抢班夺权,自己身为功臣的兄弟,总会沾到点好处不是?

        然而,当那一天渐渐来临,张肃却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保持冷静了。

        话说那一天,城外忽然传来消息,说是刘备准备率军撤回荆州,张肃不由得心底一凉。他忙换了身便服,悄悄走过张松的书房,出家门后随手牵了匹马,直往刘璋的官邸驰去。

        在那一刹那,张肃权衡利弊,决定大义灭亲。

        至于张肃告发兄弟卖主求荣,当时是出于什么心态,史料上没有明确的记载,只是简单交代了一句“怕连累自己”,因此也无法揣度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但这毕竟是关乎到家族未来的重大之举,想来不会这么简单,总得经过利益的反复权衡之后,才作出如此决定。

        总之,建安十七年底,张肃向刘璋告发了张松通敌卖国的阴谋。有如此关键的人证,张松完全没有辩护的机会,便以叛国的罪名被处死。可怜这位阴谋家机关算尽,最终却落得被自家兄弟出卖的下场,想必是死不瞑目。

        张松的死毕竟只是小事一桩,可刘备该何去何从?

        其实不光是刘备,这件事令刘璋更加寝食难安。直到这一刻,他才大梦初醒,痛心地发觉,原来刘备是个外表很单纯、内心很邪恶的家伙,满口所谓的仁义道德,结果全都是骗人的鬼话,这使得他原本就脆弱的心灵备受打击。

        打击归打击,但这个烂摊子总得收拾。于是,他紧急采取行动,传令各处关隘,不得让刘备部队通过……仅此而已。

        都已经彻底翻脸了,还采取如此温和的手段,刘璋要不就是太过于自信,要不便是如笔者前面所评价的那样,是个缺心眼儿的人。很明显,刘璋对刘备还抱有某种幻想。

        然而刘备可就没那么客气了。

        当听到“内主”张松被杀的消息之后,刘备马上意识到,已经到了跟刘璋彻底决裂的时候了,必须快速行动。

        于是刘备开始大肆宣传刘璋的“恶行”,比如:提供的物资不足、克扣军饷、鱼肉百姓等等,借此来激怒荆州军团。同时,他又斩杀了倒霉的杨怀与高沛,将白水军将士的亲属虏为人质,裹挟白水军造反。

        比较二刘对待突发事件采取的应急措施,我们不难发现,刘璋的政治军事水平与刘备相比,简直像个学龄前儿童。

        建安十七年底,刘备正式和刘璋决裂,他命令黄忠、卓膺率领荆州兵团为前锋南下,他自己则亲自带着新收编的白水军殿后,只留下中郎将霍峻带少量士兵留守葭萌。

        刘备的反戈相击在成都小朝廷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什么“引狼入室”、“我早知会这样”、“听我的就没这回事”之类的言论铺天盖地,马后炮四处开花,唯一一个比较有建设性的意见,是由一位叫郑度的智囊所提出的。

        郑度建议刘璋:“刘备的军队不满万人,军资不足,只能就地取食。对付他们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巴西、梓潼的百姓撤到涪水西岸,烧毁一切作物粮仓,坚壁清野,不要和他们作战。这样不过百日,敌军撑不下去必将撤退,我们再趁机追击,必能擒获刘备。”

        这一“焦土战略”很快便传到了刘备的耳中(可见成都小朝廷内已布满刘备的耳目),刘备对这计狠招相当忧心,赶紧找法正商量,法正则冷笑着安慰刘备:“安啦!刘璋不可能采纳郑度的建议,不用担心。”

        果不其然,刘璋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严肃地告诉郑度:“我只听说拒敌以安民,没听说扰民以避敌的。”轻易地便否定了这项有机会反败为胜的建议。

        然而刘璋虽然不用郑度之计,他所安排下来的“诛备大阵”却也毫不含糊。简单来说,他在成都北方建立起了三道防线:

        第一道涪城防线,由中郎将吴懿以及精英将领刘、冷苞、张任、邓贤等防守;

        第二道绵竹防线,由干练的护军李严和参军费观督领各军;

        第三道雒城防线,由刘璋的儿子刘循亲自戍守。

        此外,刘璋又令巴郡太守赵笮与严颜固守江州,切断刘备和荆州老巢的联系。最后是一道釜底抽薪之计:由将领向存、扶禁率万余人沿阆水进军,直指防守薄弱的葭萌。

        刘璋随手一挥就能动员这么多支部队,证明蜀中人力资源充沛,也反映了他当权十余年所建立起的行政效率。

        然而,这一系列看似无懈可击的部署,也仅限于“看似”而已,刘璋完全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执行者的能力。

        事实证明,蜀军无论是战斗力还是战斗意志,都远逊于刘备军团,整个“诛备大阵”在刘备军团的面前,完全不堪一击。

        刘备自葭萌起兵后便采用闪电战术,绕过由王连驻守的梓潼,竟赶在成都援军到达之前,先攻占了涪城,反而形成以逸待劳的局面。

        涪城蜀军的统帅应该是吴懿,他是陈留人,当年随刘焉入蜀,妹妹又嫁给刘璋的哥哥刘瑁为妻,官拜中郎将。世交加姻亲再加位高权重(刘璋帐下只有两位中郎将,一个是征东中郎将赵韪,另一个便是吴懿),吴懿可以说是蜀中数一数二的大人物。

        刘璋将第一线的任务交给他,自然是期待颇深。然而天晓得吴懿那天吃错了什么药,面对抢先一步的刘备,他竟然不战而降,拱手将精锐部队送上,这使得其他在涪城附近负责阻截刘备的部队顿失统帅,包括刘、冷苞、张任、邓贤等军,一一被刘备击溃。

        在短短一两个月内,涪城以北的半个蜀地尽入刘备之手,眼下他的兵锋距成都已不到一百五十公里,这等于是宣告刘璋已经失败了一大半。

        向来败多胜少的刘备,经过这一系列的胜利,打出了自信,打出了气势,打出了精气神,同时也滋生出了自满的情绪。

        他攻陷涪城之后,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庆功宴,在席间,半醉的刘备不无得意地对庞统说:“今天这场宴会,真是太爽了!”

        向来清醒的庞统则摇了摇头,冷冷道:“以攻打人家的国家为乐,不是仁者之兵。”

        刘备正在兴头上,兜头一盆冷水下来,不禁大怒:“以往武王伐纣,还不是前歌后舞?这难道不是仁者之兵吗?你简直太不像话了,给我滚出去!”

        庞统知道主子醉了,说什么都没用,便离了席。

        过了一会儿,刘备感到后悔,又把庞统请了回来,庞统就当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自顾自吃喝,刘备倒是耐不住,问庞统:“刚才我们那样子,是谁的错?”

        庞统道:“两个都有错。”

        刘备大笑,一切不快烟消云散。

        《三国志》中纳入这段记录,显然是要向后人呈现庞统的能谏,以及刘备知错能改、大肚能容的美德。过,以之前刘备拖拖拉拉,似乎有点不情不愿的举动来看,他对于谋蜀一事应该始终背负着很大的精神压力,直到取得涪城,坐拥半个蜀中之后,才算是松了口气,因此在身心放松的情况下冒出一些“惊人之语”,也算是人之常情。

        不过,令刘备“更爽”的还在后头。

        向存、扶禁二将率一万多人攻打葭萌,霍峻手上只有数百人,但两军竟相持了将近一年,不分胜败。最后霍峻趁敌军戒备松弛,主动开城迎战,结果蜀军大败,再也无力威胁到刘备的后方。

        刘备在涪城稍事休息后,随即挥兵南下,进军绵竹。当时的绵竹令是益州犍为郡人费诗,军队则由李严与费观共同执掌。李严在之后的刘备政权中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需要简单介绍一下。

        李严出身荆州南阳,原本在刘表麾下担任储备干部,历任各郡县官职,建安十三年曹操下荆州时,李严刚好身处与益州交界的秭归。他不愿投降曹操,于是西入益州,得到刘璋的重用,出任成都令,以才干著称。

        刘璋在这一紧要关头任用李严主抓绵竹防务,无非是想倚靠他的能力,但他却忘了事先调阅一下李严的背景档案。李严这种荆州反曹派人物,当年原本就该站在刘备一边,只是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才来到益州。如今隔了五年再相见,李严二话不说便向刘备倒戈,费诗跟费观也相继投降,刘备兵不血刃再下一城,连着中了两注五百万。

        刘备的部队一路高歌猛进,来到位于成都北方最后一个据点雒城,在这里,刘备总算遇到了一点像样的抵抗。

        雒城是广汉郡的首府,由刘循负责,张任、刘等部队在涪城战败后也纷纷撤退到雒城,整个据点约有万余人。不管战力如何,至少这些士兵是有心抵抗外敌的。

        刘备几番攻城都不顺利,他审度局势,决定采取长期消耗战。他留下部分军队围攻雒城,其他支队则分别平抚周边郡县,同时他又传令荆州,命荆州的后备队入蜀支援,以牵制巴郡的地方部队。

        当时,大约是建安十八年夏天。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