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爱的哲学牟凡歌词第四章 躁狂与升华-6

第四章 躁狂与升华-6

        丘比特的伪造——性爱的多样性

        爱情的实现方式是千差万别的。爱情对于每个钟情者来说都有其独特的形象。它说明个人生活的丰富或贫乏,强烈或脆弱,平衡或不稳定,说明各心理状态的综合特点。

        在爱情中,情绪的狂风和思想的平静之间、“疯狂”的火焰和理智的冷静之间的关系也受地理条件的影响。这虽然不是主要的因素,我们并不完全赞同社会地理学派的观点,但这个因素确实起着作用。观察资料表明,居住在北方的各民族更能用理智控制爱情,他们的爱情更晶莹透明,更明澈而宁静。在南方各国,爱情是情感的疯狂,是汹涌奔放的、使人燃烧的激情。上述情况可以在民间文学宝库中找到实例和文艺作品中的形象来印证。因为在爱情中,同样可能由于地理作用的原因,心理的、民族特点、意识的特性会有极大的不同,表现得最为突出。

        例如,有这样一个典型的北方(冰岛)童话,说的是一位叫赫尔佳的姑娘站在光秃秃的山崖上,忧心忡忡地眺望着远方。突然她发现一“英俊非凡的青年”。他“碧蓝的眼睛深情地望着她”。后来他们认识、交谈起来。赫尔佳向陌生人伸出手臂,那个陌生人原来是林中仙女的国王。赫尔佳爱上了他,他们就成了亲。接着过起了安闲恬适的家庭生活:“傍晚,赫尔佳躺在苔藓上,这时神奇的林间仙女国王在她身边坐下,他拿起七弦琴,奏起美妙动听的歌曲。”这是一种纯洁的、“北极地区的”爱情。

        易卜生说爱情是永远“生长在冰雪下面”的花朵。和谐和纯洁,音乐和憧憬,这就是爱情的本质。那么南方的童话又讲些什么呢?它们把爱情描绘成巨大的激情,疯狂得足可以使人毁灭。那里找不到恬静的爱情,找不到平稳发展的情感。激情犹如闪电行空。所有的人都在转瞬之间不顾一切地陷入情网。中的故事几乎都是这种结局。充满美妙的爱情幻想、充满南国激情,不受理智约束的炽烈情感是南方爱情的特点。

        在爱情的各种因素中,气候条件影响着人的气质。根据费雷罗的看法,南方民族产生亲昵情感的方式是和北方民族不相同的。他在《拉丁文明和日尔曼文明中的爱情》一书中说:“南方人的爱情主要是赞赏女人的形体美并希望品尝这种形体美。日尔曼式的爱情主要是满足于同所爱的人一起生活、劳动,以便给所爱的人带来……欢乐。”

        南方人“用情感去爱”,而北方人则用“头脑”去爱。南方人沦为“疯狂情感”的奴隶,北方人则用思想控制自己的感情。北方的爱情有更多的理智,南方的爱情中有更多的情感、更多的激情沸腾。

        费雷罗写道:“总的说来,一个南方人离开自己的心上人,哪怕只有短暂的时间,就会陷入绝望的境地,因为他的爱情不断地要求直接的感官享受,而一个德国人或英国人可以长期远离爱人……而并不感到有所失……他满足于想象所带来的快乐。”

        爱情是衡量文化修养的尺度。小市民的爱情粗鄙庸俗,缺乏想象力,不超出感官的享受。歌德给自己炽热的爱注入了精神美和强大的智慧。卡赞诺娃在她的回忆录中不厌其烦地谈论“女人的芳香”。普希金则用爱情创造了令人心旷神怡的仙境。

        爱情的多种形式还具体地表现在它的产生方式的不同寻常。屠格涅夫用富有诗意的笔触描写爱情的神出鬼没。通过罗亭的口说道:“爱情啊!它的一切都是神秘的:它如何产生,如何发展,又如何消失。它有时突如其来,是那么确定无疑,犹如白昼一样令人快乐;它有时又像灰烬下面的炭火在燃烧着,当一切都被烧毁时,它又在心中却燃起熊熊火焰;它有时却像蛇一样钻进心房,还有的时候又突然逃得无影无踪。”

        在距此许久以前,莎士比亚曾在中这样歌颂爱情:

        告诉我爱情生长在何方?

        还是在脑海?还是在心房?

        它怎样发生?它怎样成长?

        回答我,回答我。

        爱情的火在眼晴里点亮,

        凝视是爱情生活的滋养,

        它的摇篮便是它的坟茔。①(① 《莎士比亚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第3卷,第54页。)

        有没有可以测定爱情发生具体时间的科学方法呢?在这方面,科学面临的是一个心理学难题。无法把人的目光、情感的变化装进试管里拿到化验室去化验。

        爱情多半是靠直感。它轻轻地拨动人的最微妙的心弦。人怎样才能知道爱情是否来到他的心田呢?爱情的开端通常是伴有许许多多令人奇怪、惊愕的情感和复杂的心绪。在这诸多情感、心绪中有一种是起主导作用的。爱情产生的第一个表现是迷醉。它那明净的光辉甚至会照进梦境。

        一个人如果没有体验到由于迷醉而产生的战栗,他就不会坠入情网,达夫尼斯和赫洛亚就是这样开始恋爱的。起初,两个年轻的牧人居住在雷斯博斯岛,不过是两个朋友。有一天赫洛亚忽然开始用另一种目光看达夫尼斯。她惊奇地突然发现他很美。她感到迷醉。朗戈斯的小说中写道:正是这种迷醉“成为爱情的开端”。

        医生们常说,疾病是不存在的,只有病人。性爱学家也可以说:爱情本身也是不存在的,只有恋人。恋爱方式因人而异,每个人的反应各不相同。有的燃起强大的希望,有的愁肠满腹,有的引吭高歌,有的萎靡不振,有的欣喜若狂,不思茶饭的更是大有人在。大多数坠入情网的人都常常长嘘短叹。古罗马作家阿普列尤斯在他的小说《金驴记》中一句充满睿智的说:“你步履蹒跚,常常踟躇不前,你全身苍白,唉声叹息,更主要的是你哭得两眼红肿,这就是说你害相思病不浅。”

        歌德认为,女人的心情无须加以理论分析,单凭感觉就能猜出来。陷于苦闷的维特给绿蒂的信中说:“噢,我知道你爱我,从你满含深情投来的第一个目光中,从第一次握手,我就知道了……”

        罗曼·罗兰的中的人物雅葛丽纳和奥里维由于爱情而感到头昏目眩;他们抱在一起,边哭泣,“边听音乐”。雅葛丽纳“久久地坐在那里……全身蜷缩着,屏住气息,一动也不敢动,生怕动一动就会把幸福吓跑。”爱情悄然而来,悄然而去。

        爱情有时使人感到一种难以捉摸的怡然自得,进入一种净化的、无忧无虑的境界。人的能动性突然停滞不前了。人简直不知道他想要什么,不知如何是好。例如达夫尼斯和赫洛亚就是如此。“他们见面时快活,分手后忧伤;他们盼望着,可又不知道盼望什么……”

        这种捉摸不透的、若有所盼的状态正是初恋的特点,它具有不同的色彩。罗曼·罗兰笔下的人物雅葛丽纳春情萌发时看到爱情“像一个深渊,展现在她脚下”。她失魂落魄地问自己:“为什么? 为什么我会爱他?这是怎么回事?我真是爱他吗?“她不知道……她只知道一点;爱占有了她,充满了她。”

        一个人对某个异性着了迷时,他就是在恋爱。情人眼里看到的是心上人的秀丽、完美、无与伦比的人品和德行。爱情承诺就是他的是幸福和欢乐。

        那么爱情自然发展的是什么呢?果真凡是恋爱都有令人羡慕的美妙结尾吗?

        俄国心理学家谢切诺夫指出,完整的爱情的发展有“三个自然阶段”。最初,男女青年为自己创造一个完美的形象。实际上是个人爱情的必要前提,是在幻想王国里忍受折磨。男青年仿佛在梦中看见“公主”的身影在天空闪耀,对自己频频召唤;女青年则日夜盼着自己如意的白马王子。

        朝思暮想的时刻终于来到了。小伙子突然遇到一个女人,完全符合他全套的标准。谢切诺夫在描述这个幸福青年的情感变化时说:“在我们看来,他是把自己的热情理想同现实中的形象联系在一起。这就是所谓柏拉图式的爱情。在这种爱情中,性方面的特征还很微弱,因为和鲜活的、同时是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感受并存的只是模糊不清的、还显得很隐隐约约的性欲望。”

        谢切诺夫肯定了爱情在第一个必然阶段存在 “性的欲望”。这种欲望十分胆怯,还没有充分表现出来,还深深地“隐藏着”。

        第二个阶段是激情和热恋阶段。谢切诺夫是这样描述的:“男人从此就开始占有理想的情人。他的激情四射,燃烧得更加旺盛,更加明亮,因为隐约模糊的性的欲望如今被鲜明的、令人忐忑不安的爱情感受所彻底代替,况且女方也显露出前所未见的光彩。”时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流逝。甚至在男女双方相得益彰的“幸福美满”的情况下,汹涌的、炽烈的激情也会丧失先前的力量。这时爱情发展到第三个阶段。感情却变得比较平静了。谢切诺夫写道:“原因就在于这样一个规律:激情的强度只能靠热恋的形象不断变化来维持。年复一年的雷同和熟悉,双方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早已悉数以尽,强烈的激情也慢慢消失。但爱情并没有毁灭……女方的形象可以说同男方内心的全部活动结合在一起,因而她实际上已成了他本人的另一半。这就是习惯成自然的爱情,即友谊。”他还断言,一个人如果在经历了“完整爱情的所有自然阶段”,“他就很难再次热恋”。如果产生新的“情欲”,就说明以前的“情欲”没有得到满足。

        为什么爱情之花会凋谢?为什么爱情之火怎么会突然熄灭?为什么节日般的欢乐会变成生活的平淡无奇?是哪个恶魔遮住了人的眼睛,悄然无声地熄灭了幸福的星光呢?难道爱情果真是转瞬即逝,好命不长吗?

        阿申·兹拉塔罗夫写道:“爱情是那么的娇嫩,有时温存也会使它难免受到伤害。寂寞逐渐腐蚀着爱情的光芒,逐渐黯淡。这时就会产生淡漠,接踵而来的是失望。爱情的金色透明的光焰会像童话里讲的那样,迅速地停息下来。美好的兴奋心情将不知不觉地被烦恼的沉重阴云所取代。”

        那么怎样才能防止毁灭一切的寂寞呢?惟一的解药就是像初次相见那样去善于观察一切,重新发现已知,不断寻找新的激情。不断重温同一事物的美好,永远感到情感的“饥渴”,在接触到美时感到无限的令人陶醉的快乐。

        爱情既要求所爱的人品质恒久不变,同时更要求这种品质具有可塑性、不断翻新。它崇敬美好的传统、习俗,但又充满理想的美,渴望生活的完美,渴望双方关系永久的延续。

        永不衰败的爱情,其秘诀是什么呢?在很大程度上讲是根源于于个性生机勃勃、不断发展的个性魅力。幸福会被停滞毁掉,把清澈透明的活水变成一潭死水,把欢乐和迷恋变成烦恼和忧愁。爱情的蓬勃生机会由于生活的单调乏味而遭到虐杀,憧憬的金色图案荡然无存。

        缺少刻骨铭心的情感内容和精神实质,会使爱情贬值。法国作家都德在《小弟弗罗蒙与长兄黎斯雷》这部小说中就描述了这种荒唐而虚伪的假爱情。他写道:“黎斯雷用一种荒唐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情;他像玩布娃娃似地戏弄自己的妻子,一会儿拧拧她的脸蛋或是摸摸下巴,一会儿‘汪、汪’地叫着在她身边兜圈子,要不就是像一只忠实而温驯的看家狗似是的瞪着两只乞怜的大眼睛望着她。这种愚蠢的爱情方式让她感到羞耻,因为这种爱情把她变成了一个陶瓷玩艺儿。”只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才能防止亲昵情感的退化。否则爱情将踏上令人难以预料的迷茫之中。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