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爱弥儿》内容摘抄二、童年,快乐比什么都重要

二、童年,快乐比什么都重要

        随着孩子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强壮,他就会发现哭泣是没有意义的。这时候,他已经有了满足自己愿望的能力,所以不用再经常求助于他人。体力增强后,他的智力也会得到发展,从而懂得怎样合理运用自己的体力。

        在人生的第二阶段,儿童有了独立的意识,开始了个人生活。由于有了记忆力,他的感觉能够延伸到他以后的生命之中。

        此时,孩子开始掌管自己的意识,成了一个独立的人。他能感受到快乐和痛苦,并且已经是一个具有精神的存在了。

        我们可以给人的生命设定一个最长的期限,并且每个人在每一个年龄段都有机会达到这个期限。但是,这个世界上最不确定的东西就是人的寿命了,能够达到那个期限的人少之又少。

        一个人的人生经历越少,那他生存的可能性也就越小,所以说,人在生命的初始阶段遭遇危险的可能性最大。初生婴儿的存活率非常低,大概只有一半的孩子能够安全长大成人,或许你的学生不包括在这一半之内。

        现在的教育强加给孩子各种各样的束缚,让他们终日生活在痛苦之中。为了我们强加给他们的那些不确定的未来,我们牺牲了他们的现在,真不知道我们在这样做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就算我们的目的是好的,可当我们看到那些孩子因不自由而郁郁寡欢的时候,我还是会忍不住感到愤怒。

        孩子们就像囚犯一样,在我们的奴役下从事着繁重的劳动,可想而知,这样的教育对他们能有什么好处。

        就这样,孩子们在永无止境的惩罚和哭泣声中度过了本该无忧无虑的童年。我们剥夺了他们的快乐,甚至葬送了他们的生命,却美其名曰全是为他们着想。

        想想看,有多少父亲和老师以爱的名义摧残着那些孩子?又有多少孩子牺牲在这种摧残之下?

        或许,这样悲惨的经历带给孩子们的唯一好处就是,当他们离开人世的时候不会对这个让他们饱受痛苦的世界有任何留恋。

        真正的对孩子的爱护是给他们足够的嬉戏和玩乐的空间,培养他们善良的品行。有谁不留恋那美好而恬静的童年呢?

        童年时光稍纵即逝,我们为什么非要剥夺他们享受这段天真烂漫的人生的权利呢?时间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只要失去了就永远不会再回来,我们为什么要让他们在悲伤和痛苦中度过呢?

        那些做父亲的,你们永远不知道上帝什么时候就把你的孩子的生命夺走了,所以让他们尽情去玩耍吧!只要他们能感受到快乐,就让他们痛快地去追求吧,就算哪一天他突然离世了,你也不会因没有让他享受到生命的乐趣而后悔莫及。

        我知道,肯定会有很多人站出来反对我的观点,我仿佛已经听到了那些自作聪明的人的叫嚣了。

        你们把孩子们塑造成你们想象中的样子,丝毫不顾及孩子自己的意愿,为了那虚无缥缈的未来,你们牺牲了孩子们的现在。你们不亦乐乎地为孩子们做着安排,可你们那不切实际的愿望根本就不可能实现。

        你们这样回应我,说童年时期是改变一个人的坏毛病的最佳时期,所以你们觉得就应该让孩子们多受点儿苦,这样他们将来就能少受点儿苦了。

        但是,谁赋予了你们这样的权力去随意安排孩子们的人生?谁又能肯定你们的良苦用心带给孩子们是幸福而不是伤害?谁又能保证你们强加给孩子们的痛苦会减少他们将来遇到的麻烦?

        既然你们无法证明现在多承受些痛苦将来就能够多享受些幸福,那为什么还要在他们本该无忧无虑的年纪让他们过水深火热的日子呢?还有,你们怎么知道孩子的坏毛病是孩子的天性使然,而不是你们一手培养起来的呢?

        为了让孩子获得明天的幸福,却以今天的快乐为代价,这是多么愚蠢的想法啊!自由快乐的孩子和娇生惯养的孩子是不一样的,可那些所谓的理论家却把两者混为一谈。现在我就来谈谈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

        在人的一生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就好像在自然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一样。

        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自己的才能,不能整齐划一地全部把他们培养成同一个样子。至于那些自然因素,是我们所不能控制的,如果我们过多地干涉,反而会适得其反。

        幸福和痛苦都是主观感受,我们每个人都很难感受到绝对的幸福和痛苦,更不可能从一件事情上同时体验到这两种感觉。人的感觉和身体一样,时时刻刻都处在变化之中。

        不同的人遭受的痛苦的程度是不同的,遭受的痛苦越少,人就会感觉越幸福。在我们的人生中,痛苦总是多于幸福,所以一个人幸福的程度是以他遭受的痛苦的多少来衡量的。

        痛苦源于想摆脱痛苦的欲望,幸福源于想获得幸福的欲望。欲望意味着缺乏,而缺乏会导致痛苦。

        所以,一个人若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那他就不会幸福,那些真正幸福的人一定是那些有能力满足自己的欲望的人。

        那么,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智慧呢?

        有人说,减少自己的欲望不就行了吗?错。人一旦没有了欲望,那他的能力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能力得不到发挥人就会感觉空虚。

        那提高自己的能力是不是就可以了呢?错。人的欲望会随着能力的增加而膨胀,结果只能导致更深的痛苦。

        最好的办法是达到欲望和能力之间的平衡,用拥有的能力去满足拥有的欲望。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欲望也得到了满足,这样人就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从而投入到有序的生活之中。

        最初,人的欲望是有限的,所以大自然只赐予人有限的能力,而把更大的能力隐藏在人的内心深处,等到需要的时候再爆发出来。

        只有在人生的最初阶段,我们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幸福,因为只有那个阶段我们的欲望和能力是平衡的。

        在我们的潜在能力中,有一种叫作想象力。一旦我们的潜在能力被激发出来,想象力就会超越其他能力而一路领先。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各种好的坏的关于未来的可能性全都呈现在我们面前。如此一来,一连串的欲望接踵而至,迅速霸占了我们大脑中的所有空间。

        于是,我们开始展开追求,可等我们终于实现自己的目标的时候却发现它早已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我们想要的依然离我们很远。

        我们看不到自己过去的努力有什么价值,而对前景的渴望却在不断增长。我们拼尽全力却看不到尽头,甚至觉得自己明明在享受生活,却没有任何幸福可言。

        人越是接近自然状态,能力和欲望之间的差距就越小,因而更容易获得幸福。我们拥有的东西越少,所感觉到的痛苦也就越少,因为让我们痛苦的不是缺乏什么,而是需要什么。

        现实世界是有限的,而想象的世界则没有边界,既然无法扩大现实,那我们只有抑制想象了,因为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导致了种种痛苦的产生。

        除了公认的幸福因素健康、体力、良知以外,每个人对人生幸福的理解都各不相同。事实上,除了身体上的不适和良心上受到的谴责,其他一切痛苦都源于个人的想象。

        有些人会说,这些道理他们都了解。我相信这种说法。不过,道理是一回事,真正实施起来却又是另一回事了。在这里,我想要说的是道理的实施问题。

        我们经常用“柔弱”来形容一个人,这里所说的“柔弱”其实指的是一种生存关系。只要能力足以满足需要,就算是一只昆虫,也可以说它是强大的;反之,如果需求总是大于能力,就算是大象或者狮子,甚至英雄或者天神,也是柔弱的。

        与那些按照自己的天性过着平凡而快乐的日子的凡人相比,不顾自己的天性而一味蛮干的天使是柔弱的。一个人如果总是做力所能及的事,那他就是强者,如果总是做力所不及的事,那他就会变成弱者。

        你的体力并不会随着官能的扩大而增加,如果你的骄傲之心膨胀快于体力的增长,那么你的体力反而会因此而减弱。

        我们要在属于自己的范围里活动,就像蜘蛛总是待在网的中间位置一样,这样我们就总能处于一种满足的状态中。我们不会抱怨自己的柔弱,因为我们没有感觉到柔弱。

        一切动物的能力都是与其自我保护的需要平衡的,只有人的能力会出现被闲置的状况。正是这高级之处把人类推进了痛苦的深渊之中,这是多么奇怪的一件事情!

        一个人靠自己的双手所生产出来的东西足够满足他的生存所需,如果他足够明智的话,他不会在意那些多余的东西,而是始终处于一种满足的状态中,因为他没有了其他的奢求。

        法沃兰曾经说过:“一个人的财富越多,他想要的东西也就越多。所以,要想获得自己所缺少的东西,最好的办法就是舍弃自己所拥有的东西。”

        所有的痛苦都源自对幸福永无止境的追求。一个人如果能在自己现有的物质基础上安排自己的生活,那他就会很快乐。同时,他也会是一个善良的人,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做坏事的必要。

        人类社会充斥着各种荒唐而矛盾的事情。我们越是失去生命的价值,越是留恋生命,所以老年人比年轻人更珍惜活着的每一分钟。

        我们年轻的时候,几乎都是在为以后的幸福生活做准备,残酷的是,很多人到了60岁就死去了,丝毫没有享受到人生的乐趣。

        人人都爱惜自己的生命,可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这种爱惜其实是由我们的境遇决定的。从天性来看,人只有在有能力保护自己的生命的情况下才会害怕死亡,一旦丧失了这种能力,内心就会变得很平静,当死亡降临的时候,则能够处之泰然。

        人总是在为未来做打算,可正是这种“打算”驱使我们去做那些超出我们的能力并且没有丝毫意义的事情,从而让自己沦陷在无边的痛苦之中。

        生命稍纵即逝,可我们却用全部心思去幻想那虚无缥缈的未来,而全然不顾触手可及的现在,这是多么愚蠢的行为!

        这种愚蠢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危害也会更大。看那些老年人,他们对什么都不确定,对什么都斤斤计较,用今天的节约来换取百年之后那已经失去意义的一切。

        我们绞尽脑汁去攫取属于我们的或者不属于我们的东西;我们不断完善自己,以获得更强的存在感,并试图拥有整个世界;我们被别人的态度左右着,别人对我们的一点点轻微的伤害就会让我们痛苦不已。

        有多少君王的悲痛来自失去了自己从未见过的土地?有多少身在巴黎的商人因不能插手印度而伤心?

        是大自然让人迷失本性的吗?是大自然使人通过观察别人的命运了解自己的命运,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才知道自己的命运轨迹,以避免过早地知道死亡的愉悦或悲哀吗?

        生活中有这样一个人,他身体很健康,每天都高高兴兴的。不论他走到哪里,都能给别人带来欢乐。从他充满笑意的脸上,可以看出他是个幸福的人。

        后来,他收到了一封信,他拆开后看了看,脸色顿时惨白,由于经受不住打击,他居然昏倒了。

        而在他醒来后,不仅没有恢复以往的神态,反而大声哭泣,大喊大叫,不停地撕扯着自己的头发,就像发了疯一样,又像得了痉挛症。

        这个原本幸福的人真是一个蠢人!这封信并没有折断他的手或脚,也没有使他犯下罪行。可是,这封信却让他的内心产生巨大变化,表现出一系列的疯狂言行。

        如果那封信因为地址错误没有到他手中,或者被一个好心人烧掉,那么这个人的命运也会变得很奇怪。有人说,这个人是真的痛苦,而他的幸福是想象的。是的,只是他以前没有察觉到而已。

        人啊!把你的欲望限制在你的能力之内吧,这样痛苦就会离你而去。大自然有它本身的秩序,安心地坚守在大自然所赋予你的位置上,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不要脱离了那里。

        不要试图与大自然的法则抗争,更不要因此耗尽自己的体力。大自然赋予你体力,不是让你用来延伸或者扩展自己的,而是让你按照它的指示并在只属于你的领域里去生存。

        只有天生的体力以及其带来的权利和自由是属于你的,超出这个领域之外的一切东西都是幻想、虚名或者奴役。

        当权力受到舆论的左右时,掌权的人就变成了奴隶,因为你的意见不得不随着你所控制的那些人的意见而改变。

        要想按照你的意愿去支配他们,你首先得按照他们的意愿行事。他们改变了想法,你就必须调整你的行为。

        一个人只要控制了你所控制的人或者你所爱的人的思想,只要控制了你的家人或者你自己的思想,那么不管他是个大臣、军人、僧人、仆人、爱说闲话的人、小孩子,他都能轻而易举地去驱使你,你就像一个孩子一样,丝毫没有反抗的能力。

        你可以随心所欲,可一定要把你的权力限制在你的能力之内。一旦你开始用他人的眼光观察事物,那你的意志很快也就变成了他人的意志了。

        “人民是我的臣属。”你骄傲地宣称着。可你自己呢?你受着那些大臣的支配。那些大臣又是怎样呢?他们受着他们的属员和情人的支配。人总是自己的仆人的仆人。

        你拥有无尽的财富和至高无上的权力,于是你开始大把地挥霍,你筑炮台、竖绞架、建监狱、铸锁链,你增加军队、密探、刽子手的数量,你颁布种种法令。

        你是一个多么可怜的人啊!这样做对你有什么好处呢?你既不能从中获利,又不能降低你遭他人抢劫、欺骗的概率,更不能因此获得更多的绝对权力。你经常把“我想这样做”挂在嘴边,实际上你做的都是他人想做的事情而已。

        靠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借他人之手来实现自己意志的人才是幸福的人。所以,对于人来说,自由比权力更加珍贵。

        一个自由的人只会对他能得到的东西怀有欲望,只会去做他乐意去做的事情。这就是我的第一个原理,并且很适用于儿童。所有的教育法则都源于这条原理。

        社会把人变得更加柔弱,不仅仅是因为社会剥夺了人使用自己的力量的权利,还在于社会让人不能凭借自己的力量满足自己的需要。这就是人的身体越是柔弱欲望就越强的原因,也是孩子比成人更加柔弱的原因。

        成人比孩子强,这种说法并不是说成人比孩子拥有更多的绝对力量,而是就自然状态来说的,成人比孩子更能满足自己的需要。

        所以说,成人有的是意志,而孩子有的是幻想,因为孩子想得到的并不是出于他真正的需要,而且这种需要必须在他人的帮助下才能实现。

        这种帮助主要来自父母,可父母的帮助不是过多就是过少甚至被误用。为了让孩子尽早适应文明社会的生活,父母总是迫不及待地激发或者赋予孩子各种需要,到头来不但没有让孩子变得更加强壮,反而加深了他的柔弱程度。

        除此之外,父母还强迫孩子去做那些连大自然都不允许的事情,比如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让他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变成了施爱者对弱者的奴役,或者弱者对施爱者的依赖。

        有足够理性的人知道保持自己的地位,可孩子却不知道怎样做,他甚至都意识不到地位的存在。离开自己现有地位的道路有千百条,所以仅凭孩子的看护者就想把孩子固定在原地,这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他不是动物,也不是成人,仅仅是个孩子而已。他应该意识到自己是柔弱的,但不能由此感觉到痛苦;他有依赖成年人的权利,但不需要受成年人的支配;他可以提出自己的要求,但不能下命令去指挥谁。

        除非是他确实有这种需要,并且别人比他自己更清楚什么东西对他有好处或者什么东西会伤害到他的时候,否则他不必听命于任何人,包括他的父亲,也没有权利要求他去做一些对他丝毫无益的事情。

        在人的天性还没有被人类社会的各种偏见和习俗败坏之前,成人和孩子都是自由而幸福的。由于过于柔弱,孩子的自由和因此而带来的幸福或多或少会受到限制。

        如果一个懂得知足的人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那他永远都是快乐的,生活在自然状态中的成年人就是这样的。

        如果一个人不能凭借自己的能力满足自己的需要,那他永远也快乐不起来,生活在自然状态中的孩子就是这样的。

        生活在自然状态中的孩子并不能享受绝对的自由,就好像成人的自由也会受到种种秩序和规范的约束一样。每一个人都必须依靠他人才能生存,就这一点来说,人类真是既柔弱又可怜。

        我们终于长大成人,并且以为自己是个成人了,可在法律和社会面前,我们仍然是孩子。

        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国王大臣,他们都是孩子。当看到别人为了减轻自己的痛苦而在自己面前大献殷勤的时候,他们就会生出一种幼稚的虚荣心。

        他们因别人的照料而感到自豪,可他们没有想到,如果别人把你当成人看的话,怎么会对你如此殷勤?

        社会制度所衍生的一切矛盾都可以用以上观点来解决。依赖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物的依赖,源于自然;一种是人的依赖,源于社会。

        物的依赖无所谓善恶,所以既不会限制自由也不会导致罪恶。人的依赖则无秩序可言,所以乱象丛生,主人和奴隶是一种相互败坏的关系。

        解决这种弊端的最好的方式是用法律,并且任何个人意志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法律的效力要像自然规律那样,一经确定,任何力量都不能将之更改。

        这样,人的依赖就会转化为物的依赖。我们就可以在国家中实现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的有机统一,从而把自由和道德结合起来,前者拯救人于罪恶,后者赋予人以节操。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遵循自然规律,从而让孩子远离人的依赖,只有物的依赖。如果他犯了错,你只需让他感觉到一些有形的障碍或者让他遭受其行为本身所带来的惩罚就可以了。他会随时记着这些惩罚,所以无须你费心思,他自然能学会不再调皮捣蛋。

        柔弱的体力和较少的经验对他来说是无可改变的事实。你可以满足他的需要,但这并不是说他要什么就给什么,而是看这些东西是不是他真正需要的。

        当他在为别人做事的时候,不要教他服从别人;当别人在为他做事的时候,不要教他役使别人。你要让他在自己的行为和你的行为中感觉到自由的存在。

        大自然自有它的办法去增强孩子的体力,促进他们的成长,我们绝不能去干涉它。当孩子想活动的时候,我们就不要让他们静止,当孩子想休息的时候,我们就不要让他们活动。只要我们不用自己的错误行为去损害孩子的意志,孩子就不会向往那些无用之物。

        孩子可以随意地玩耍、吵闹,这一切行为都有利于他们体力的增长。可由于受年龄所限,很多事情都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或者只有在别人的帮助下才能完成,所以要尽量避免。在孩子所有的欲求中,我们要分辨出哪些是他真正的需要,哪些仅仅是他们的幻想。

        前面已经提到,当孩子哭着闹着非要得到某个东西的时候,父母应该怎样做。需要补充的是:如果他已经学会了说话,却放着自己的语言能力不用,仍然采取哭喊的方式来索求想要的东西的时候,不管他出于什么原因,想尽快得到那个东西也好,威胁别人也罢,你最好的回应方式就是别去理睬他。

        如果他确实需要,自己就会讲出来。你在弄清楚他要的是什么之后,只要按照他的说法去做就行。如果他一哭你立即就满足他,那他不但不领情,反而会觉得强求的效果要比温和地索取好得多。

        如果他觉得你不友好,那他对你的态度立即就会变坏;如果他觉得你软弱,那他立即就会变得盛气凌人。

        所以,当他向你要某个东西的时候,如果你没打算拒绝他,就立刻给他,如果你拒绝了他,就不要轻易转变你的态度。

        你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孩子学会虚伪的客套话,因为这种话有时相当于咒语,可以让周围的人服从他的意志,使他的欲望立刻得到满足。

        在一些富裕的家庭对孩子进行了礼仪教育,以使孩子的言行举止变得文雅。有些家庭甚至为孩子准备了一套说辞,使他人无法反驳。

        这些话既没有请求别人应有的语气,也没有一丝诚恳的态度。在这些孩子口中,请求也变得像命令一样傲慢,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孩子客气地对别人说“如果你愿意的话”时,别人的理解却是“我要你这样做”;当说出“我请求你”时,在别人听来却是“我命令你”。

        原本很客气的话在这些孩子口中却变成了命令。所以,我在教育爱弥儿时,他可以说话粗鲁,但绝不可以傲慢。

        我宁愿听到他用“我请你去做”5个字请求别人的帮助,也不希望他用命令的口气说:“你去做”。我不重视措辞的文雅,只重视其中的含义。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避免过于放任或过于关心。过于放任,有可能损害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生命安全;过于关心,则会让他们丧失抵抗痛苦的能力,即便长大也会是一个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的人。

        就算没有你的关心,孩子迟早也会取得成人的地位。你为了保护他们,好让他们免于大自然所带来的轻微的伤害,结果却制造了很多远比大自然的伤害更严重的灾难。

        你可能会这样说我,我曾经指责那些父亲,为了实现自己给孩子安排的那不切实际的未来,却牺牲了孩子本该天真烂漫的现在,可我自己也成了这样的父亲中的一员。

        实际情况远非如此。的确,我让我的学生遭受了些许痛苦,但我让他享受到的自由足以作为弥补。

        我看见几个淘气的孩子在雪地上玩耍,他们的脸都冻紫了,手指也冻麻木了。他们本可以跑进屋子去暖和暖和,可他们就是不愿意。如果我强迫他们进屋,这要比在外面受冻还要让他们难受。

        你有什么可抱怨的呢?我给你的孩子带来轻微的痛苦,而且他们自己也愿意而且能够忍受,这难道就可以说我把他们弄得很惨吗?

        我给他们自由,让他们去做一些对自己有益的事情;我让他们锻炼,让他们学会如何面对痛苦,以便在将来面对更大的灾难的时候可以应付自如。

        如果让他做出选择,是做你的学生还是做我的学生?我想,他不会有丝毫犹豫吧?

        要想体验到什么是真正的幸福,首先得体验痛苦是什么感觉。人的天性就是如此。身体太过安逸,精神就会崩溃。

        没有体验过痛苦的人就不知道人性中还有温情的一面。这样的人必然是一个没有同情心的人,而且不愿意与他人交往,就好像一个孤僻的怪胎一样。

        你知道哪种行为最容易让孩子遭受痛苦吗?那就是一味地顺从他。他想要什么就给他什么,如此一来,他的欲望就会无限膨胀,直到你的能力无法满足他的那一天。到时候,他就会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你的拒绝会让他比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更加难受。

        起初,他想要你的手杖,你给了他;接着,他要你的手表,你又给了他;后来,他要天上的飞鸟,你还是给了他。于是,他开始要天上的星星,除非你是万能的上帝,否则你不可能实现他的每个欲求。

        把凡是看到的东西就据为己有,这是人的天性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霍布斯的原理有其合理的成分:如果我们满足欲望的能力能随欲望的膨胀而增长,那人人就都可以主宰万物了。

        所以,一个孩子如果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长此以往,他就会觉得自己是别人的主人。所有人在他眼里都是自己的奴隶,等到有一天你无力再满足他的时候,他就会把你的拒绝当成是对他的反叛。

        由于他还太小,没有判断是非的能力,所以你所有的解释对他来说都是借口,你越是解释他就越觉得你对他怀有恶意。

        他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对任何人都心存怀疑。他不懂得感激帮助他的人,却对违抗他的人心存敌意,就这样,他的天性一点点地被破坏掉了。

        这样一个动不动就发脾气、整日大喊大叫的孩子怎么会快乐呢?快乐?他才不会!他就是一个最残忍的暴君、最卑贱的奴隶,更是造物主最不堪的作品。

        我曾经见过几个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长大的孩子,他们想让别人用肩膀把房子撞倒;让别人把钟楼上的风向标拿给他们;让别人阻止正在行进的军队,仅仅是为了多听一会儿乐队的鼓声。无论他们提出多么过分的要求,一旦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哇哇大叫、号啕大哭。

        我们终归白忙一场,因为总有不能满足他们的时候。我们越是轻易满足他们的欲望,他们的欲望膨胀得就会越快,并且变得越来越固执倔强。

        他们遭遇越来越多的抵抗、困难和障碍,他们变得越来越易怒、暴躁和狂妄;他们终日在抱怨、哭泣和牢骚中生活。这样的人能有什么幸福可言!他们的身体是如此柔弱,可支配人的欲望又是如此强烈,这样的矛盾必然滋生出无尽的痛苦。

        这样火爆的脾气注定他们不会有一个快乐的童年,那么等到成年之后,他们的人际圈开始扩大时,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被别人侍奉,所以当他们踏入社会之后,感觉身边到处都充满了敌意。没有人再听他们的差遣,他们发现,原来这个世界根本就不受自己支配。

        他们的态度是那样傲慢,心理是那样虚荣,可他们面对的却是各种嘲笑和侮辱,再多的苦水也只能往肚子里咽。

        残酷的现实让他们明白,原来自己远非自己想象的那样强大,以前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可现在却一无所能。有太多的障碍在前方等着他们,有太多的人在身旁耻笑着他们。

        于是,他们变得垂头丧气、畏缩不前。当时他们把自己想象得有多高尚,现在他们就把自己想象得有多卑贱。

        让我们回过头来再谈一谈原始法则。大自然之所以造就儿童,就是为了让他们得到爱护和帮助。看看那些孩子,他们简直就是世界上最柔弱、最可怜、最容易受到周遭的摆布,同时也是最需要关心、怜惜和呵护的生物。

        他们的面孔是那样可爱,神情是那样动人,所有一切接近他们的人都会生出一种想要保护他们的冲动。

        因此,还有什么比一个桀骜不驯、盛气凌人的孩子毫不客气地指挥那些一不管他就必死无疑的人做这做那更加让人气愤,也更加违背常理的事情呢?

        但是,从我们自身来说,那些本来就由于身体的柔弱而遭受种种折磨的孩子,他们已经够痛苦的了,可我们还要把自己种种不切实际的愿望强加到他们身上,连他们本来就不多的自由都剥夺,这种做法难道不野蛮吗?

        一旦到了拥有理性的年纪,孩子们就开始遭受社会的奴役,可在这之前,我们为什么还要把家庭的奴役强加给他们呢?

        生命应该有一个时段不受这些非自然因素的束缚,所以还自由给孩子们吧,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权利。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