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百家讲坛老子的智慧第四十七章 求知

第四十七章 求知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万物万事皆有总原理;天下虽大,若能知天下之所以为天下的道理,不需出户,就可以知天下;天道虽广,若能知天道之所以为天道的道理,不看窗外,就可以知道自然的法则。

        如果一定要出户,外看以求知求见,反而会离道愈远,所知愈少。所以明白道体的圣人,不待远求,天下的事理就可知道;不观察外界,就可说出自然的法则;不造作施为,就可使万物自化而有成。

        在老子的作品里,有些被近代道家取来研究法术和招魂术的词句,在庄子的著作中出现得尤其多。这个思想的形成,乃是起因于心灵胜过实体的观念。本章和第五十、第五十九章的部分论说都针对此点,提供了某些暗示。

        老子稍微提到的“避死和不朽术”,竟成了近代道家稗史的主体。因此,某些超自然的信仰者,更在庄子和列子的作品中,找到了不少证明他们信仰的学说。以下描述的,就是早期的瑜伽术。

        

孔子论“心斋”



        之《人间世》

        颜回说:“我家贫穷,几乎有好几个月不曾喝过酒,不曾吃过荤,这样算不算是斋戒?”

        孔子答道:“这是祭祀的斋戒,不是心的斋戒。”

        颜回问:“请问什么叫做‘心的’斋戒?”

        孔子说:“就是集中精神、专心一致的意思。记着,用耳去听用心去听,不如以气去听。耳朵听的是没有意义的声音,心意领会的是无常的现象,唯有气才是空虚而能容纳的一切。所谓的真道也就存在于这虚空的境界中。这个‘虚空’便是所谓的‘心斋’。”

        颜回又问:“我之所以没有运用此法,是因为感觉到自己是存在的,如果接受了这个方法,就不会有这种自我存在的感觉,那么,这算得上是‘虚’吗?”

        孔子说:“这就是心斋的妙处。我告诉你它的原因何在……且看那空虚的地方:为室内虚空,所以才有光明;因为心神静止,所以吉祥才会聚集。如果心神不能静止,则虽身体静坐,精神仍是奔驰于外的。你还是摒弃心智,让耳目向内集中吧!”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