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保卫黄河》 歌词一、易京倒了

一、易京倒了

        袁绍得到北部少数民族部族首领的支持,又有阎柔等汉人武装作呼应,对公孙瓒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

        为此,袁绍拉来了两股势力为自己助阵,一股是忠于刘虞的鲜于辅、阎柔等人,另一股是乌桓首领蹋顿。在他们的帮助下,袁绍才慢慢找到了感觉,在与公孙瓒的较量中逐渐占据上风。

        据《英雄记》说,袁绍的参谋们想出一招,一边正面佯攻,一边分出一部分人挖地道(分部攻者掘地为道),一直挖向公孙瓒住的超级堡垒易京的下面。这条隧道应该挖得很长,在没有任何先进仪器指引的情况下,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公孙瓒大败,赶紧退回堡垒中,依靠坚固的城防继续苦守。但即便到了如此危局,易京仍固若金汤,袁军居然奈何不了。

        只不过他为此付出的代价更沉重。

        这封信保存在《典略》一书中。公孙瓒在信里对儿子说:袁绍的进攻神出鬼没(似若神鬼),虽然有易京高大的堡垒作支撑,但也弄得我心惊肉跳(鼓角鸣于地中,梯冲舞吾楼上)。现在应该赶紧通知张燕,大军到后在北面燃起烽火(到者当起烽火于北),我看到烽火,就从里面杀出来。公孙瓒的儿子公孙续事迹不详,但公孙瓒对这个儿子显然还不够特别放心,因为在信里他还有这样几句话:现在必须奋力一搏了,不然的话,我死之后,天下虽大,你要想安身立命,恐怕也难以做到!

        袁绍把公孙瓒的人头送来,跟后来孙权杀关羽却把关羽的人头送给曹操有同样的算计:人是我杀的,却是奉你的命令行事,想给公孙瓒报仇的兄弟们,你们都找曹操去吧。

        袁绍的另一支援军是乌桓人。

        刘虞死后,他的旧部鲜于辅、齐周、鲜于银等人继续坚持反抗公孙瓒的敌后斗争。鲜于辅听说广阳郡人阎柔很有名气,就共同推举阎柔为乌桓司马,领导幽州西北部一带反抗公孙瓒的各路势力。

        《典略》说,袁绍有了几个州的地盘,用审配、逢纪统领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谋士,颜良、文丑为大将,手下有十几万军队,于是更加自高自大,也不怎么好好地向朝廷进贡了(自此绍贡御希慢)。

        张燕倒也不含糊,于这一年的三月集合所部,号称十万人,分三路来救公孙瓒。援兵快到时,公孙瓒做了一个梦,梦见昔日的大本营蓟县城门崩塌,这是一个大凶之兆。公孙瓒感到最后的时刻到了,必须绝地反击,他想趁援军到来之际,给袁绍来个内外夹击(欲内外击绍),于是写了封信给儿子公孙续,悄悄派人送出易京。

        易京防线是一条东西绵延数百里的立体防御网,巧妙地利用河流,以人工壕、人造土丘为依托,在强大的后援保障系统支持下,通过交叉配合,足以将任何来犯之敌消灭于城下。

        袁绍消灭公孙瓒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自此以后,北方的幽州、冀州全部以及并州、青州、司隶校尉部的一部分尽入袁绍的掌握中。

        公孙瓒的人头送到许县时,曹操应该已经回来了。据曹操后来跟鲜于辅的一次谈话记载,他曾亲自看了看公孙瓒的人头,这是曹操第一次看到公孙瓒的长相,在此之前他们并未见过面。

        吕布死了,公孙瓒死了,袁术死了,孙策也死了。在短短两年时间里,曾经叱咤风云的豪杰们纷纷谢幕,仿佛故意给留在舞台上的人们以更好的表演机会。曹操面前的对手越来越少,但也越来越强。

        要命是的,这封重要的信竟然落到了袁绍侦察兵(候者)的手里。袁绍看到信,让人如期在北边燃起烽火。公孙瓒以为救兵到了,于是从堡垒里杀出来,结果中了袁绍的埋伏。

        当然袁绍的用意不仅如此,他还为了炫耀和示威。曹操杀吕布威震中原,袁绍杀公孙瓒更足以威震华夏。

        唯一可能被公孙瓒引为外援的,是黑山军首领张燕。公孙瓒派人策动张燕,倒没费什么劲,张燕表示同意站在自己一边。

        阎柔、鲜于辅还联合刘虞的儿子刘和,利用刘虞的召号力不断打击公孙瓒。袁绍派人找到阎柔、鲜于辅,策应他们的斗争,并派麹义支援他们,双方联合作战,曾取得潞河之战的胜利,斩杀了公孙瓒的部将邹丹以下四千余人。

        黑山军视袁绍为敌人,于是跟公孙瓒结成了盟友。到建安四年(199年)初,也就是曹操下邳之战刚结束准备回师时,公孙瓒在易水河畔的堡垒也所剩不多了,他派儿子公孙续到张燕那里搬救兵。

        阎柔是个汉人,小的时候被乌桓、鲜卑人俘虏,在少数民族中长大,熟悉这些民族的语言和风俗,得到部族首领的信任。担任乌桓司马后,他率领反公孙瓒的武装,活跃于代郡、广阳郡、上谷郡、右北平郡等地,攻杀公孙瓒任命的官员。

        在袁绍的左翼绵亘着大片的山陵和高原,这就是并州。黄巾军的余部黑山军活跃在这些山谷之间,袁绍为了统一河北进而统一并州,与他们发生了军事冲突,由于地形的关系,袁绍打他们并不是很顺手,拖拖拉拉,一直处于你来我走、你走我扰的状态。

        乌桓在有的书上也写做乌丸,跟鲜卑族同是东胡部落的一支。公元前三世纪,匈奴崛起,攻破东胡,乌桓这一支迁到乌桓山,即今天的西拉木伦河两岸及归喇里河西南地区,该族遂以山名为号。

        在曹操大打出手一举灭掉吕布的同时,袁绍也没有闲着,他也一举灭掉了另一个大军阀:公孙瓒。

        在蹋顿之前,乌桓族没有形成统一的联盟,三个主要首领都称王,各自为战。蹋顿有勇有谋(有武略),很快统一了各部,成为北部边境一股重要的势力。

        公孙瓒的传统盟友,一个是袁术,远隔千山万水不说,而且已经自身难保,根本指望不上;一个是陶谦,已经身死众散;还有一个是自己的老同学刘备,但此时被吕布欺负得自顾不暇。在袁绍凌厉的攻势面前,公孙瓒只有龟缩到易水河畔那些高大的堡垒里不出来。

        袁绍试着攻了几回,收效甚微。袁绍无奈,只得放弃速胜论,改打持久战。袁绍采取迂回之策,从公孙瓒的背后和外围下手,一点点蚕食对方的势力,最终把公孙瓒压缩到易水河边。

        支撑的木头被烧坏,支架坍塌,不可一世的易京终于倒了。

        吕布、公孙瓒死了,但这只是个开头,在天王巨星级的割据群雄里,马上还有两位也要追随他们而去。

        在易京倒掉的同时,公孙瓒知道大势已去,杀死老婆孩子,然后自杀。袁军攻入易京,找到了公孙瓒的尸体,袁绍下令将其首级砍下,呈送许县。

        西汉与匈奴开战后,乌桓族站在汉朝廷一边,后来南迁到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等塞外之地,生活在今辽河下游、山西和河北的北部以及内蒙古河套一带。东汉末年,乌桓有三个主要首领,分别是丘力居、难楼、苏仆延。丘力居死后,他的儿子楼班年龄太小,由侄子蹋顿继位,这是乌桓历史上最有名的首领之一,他开启了乌桓族的新时代。

        早在兴平二年(195年),袁绍历时一年之久终于攻破了东武阳城,杀了臧洪。之后,袁绍的主力被吸引至公孙瓒精心构筑的易京防线一带,在这条超级防线面前,袁绍一筹莫展,打不下来,但也不敢放着不打。

        建安三年(198年)到四年(199年)的这段时间,注定成了英雄竞相谢幕的时刻。

        建安三年(198年)十二月,曹操在下邳杀了吕布。仅三个月后,袁绍在易京便杀了公孙瓒。虽不是巧合,却预示着群雄兼并步伐的加快。

        袁绍的工兵一面向前掘进,一面用木头支撑巷道,跟现在开挖平峒式小煤窑的工序差不多。经过测算,估计挖到易京的正下方时,他们停了下来,尽可能扩大掘进面,在公孙瓒的屁股底下掏出个大洞来,不断用木头加固,差不多以后,开始放火,人员撤离。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