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北洋之军火商崛起第十三章 清帝退位了

第十三章 清帝退位了

        清室快300年了。能够300年不死,说明它还是有生命力的。现在,它老了,该死了。也是岁数尽了。不过死也不那么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何况一个庞然政权!

        清室将倾的局面,旗人也并不是没有看到。南北义和期间,奕勖和贝子溥伦也主张从速退位,以保皇室安全。隆裕太后问摄政王载沣“有何意见?”载沣心神不安地说:“事到如今,别无良策了。可是,肃亲王善耆、恭亲王溥伟和辅国公载泽一群,却坚决反对退位。他们说天下得之不易,“自我而失,对不起列祖列宗。,,不仅不同意退位,溥伟还伙同满族一群主战派组织了一个保全皇室的宗社党,要继续打下去。

        就在这时候,北京城发生了一件颇为震惊的血案:一天,袁世凯从宫中乘着一辆金漆朱轮的马车出来,经过丁家街三义茶馆门外时,竞被人扔出一颗炸弹炸翻了;马拖着车拼命奔跑,跑到祥宜坊酒楼门外又一颗炸弹飞来。袁世凯的卫队营管带袁金标以及一个排长、两个赶车夫和两匹马均被炸死,只有袁世凯逃脱幸免。事后,有人说是同盟会干的,也有人说是宗社党干的。抓了几个同盟会员,以后因为证据不足,也被保释出来。

        总之,南北形势都很紧张。袁世凯抓着段祺瑞紧紧不放,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徐树铮不愧是好文才,展纸提笔,边思边写,龙飞凤舞;段祺瑞坐在一旁,一字一句,仔细斟酌,袁世凯竟真的高枕无忧,躺在太师椅上,闭目养神起来——他累了,精神十分疲惫,大事压顶,悬而不定;两颗炸弹,人死马亡,惊魂未稳,怎么能安心休息?现在好了,总算有眉目了。“这一着再不行,我就可以兵谏了!”想到兵谏,他马上坐起来:“芝泉,你过来,我有话说。”

        段祺瑞放下手中稿子,走到袁身边。

        我想了一件事,必须着重说出来。”袁世凯说:“要说明我军之困境和难处,说明民心之所向。朝廷若不体恤官兵之难,官兵若有异动,我们这些作将者……”

        “我明白了。”段祺瑞说:“我们一定要让朝廷心惊!”“也是不得已时留的一个退步。”

        “要不要告诉溥伟他们,不行我们就要兵谏了!”

        袁世凯摇摇头。“何必明言。意思表出,足以够了。”

        经过字斟句酌,一个《为痛陈利害,恳请立定共和政体,以巩皇位而奠大局》的谏文即起草成功。段祺瑞交给袁世凯,袁世凯从头到尾细审了一遍,满意地点点头。“很好,很好。就这样定吧。”他把稿子交给段祺瑞时,又说:“下一步就是署名问题了。我看这样,声势大一点,上次那份通电是l8个将领,这次,要多。越多越好。”段祺瑞陡然多了一番心思:“上次18个将领是反对共和的,通电发出尚不到一个月。现在,180度大转弯,要立共和了,岂不自相矛盾吗?,,他问袁世凯:“这个通电上要不要对上次通电略作解释?”“解释什么?”袁世凯摇摇头。“当初是当初,今日是今日。这种事,说不清。越解释越糊涂。不解释!”

        段祺瑞点点头,不再说话。

        段祺瑞依照北洋“族谱”,把当前影响最大的将领,通通排入名单,然后一个一个通了通讯。他们包括尚书衔古北口提督姜桂题,护理两江总督张勋,察哈尔都统何宗莲、副都统段芝贵,河南帮办军务倪嗣冲,陆军统制王占元、曹锟、陈光远、吴鼎元、李纯、潘矩楹、孟恩远,河北镇总兵马金叙,南阳镇总兵谢宝胜,第二军总参议官靳云鹏、吴光新、曾毓隽、陶云鹤,总参谋官徐树铮,还有陆军统领官、巡防统领蒋廷梓、朱沣藻、王金镜、鲍贵卿、卢永祥、陈文运、李厚基、何丰林、袁乃宽、施从滨等。这些人都是袁世凯一手培养起来的,是段祺瑞亲密同伙,北洋系中的骨干。他们惟恐北洋散板,惟恐袁世凯倒台,平时,还想着法儿向袁、段请命,今日有事找到他们了,哪会有不答应的。于是,一个一个都在通电上署了大名。段祺瑞论资排辈地把名单排了一下,共计是42位。1912年1月26日,段祺瑞领衔的这份42将领的“请立共和政体”的通电便向天下发布出来。因为这是一份十分重要的历史文件,故而全文录后:窃维停战以来,议和两月,传闻宫廷俯鉴舆情,已定议立改共和政体,其皇室尊荣及满蒙回藏生计权限各条件:×日大清皇帝永传不废;日优定大清皇帝岁俸不得少于4百万两;日筹定八旗生计、蠲除满蒙回藏一切限制;日满蒙回藏与汉人一律平等;日王公世爵概仍其旧;日保护一切私产。民军代表伍廷芳承认列于正式公文,交万国平和会立案。云云。电驰报纸,海宇闻风,卒士臣民,罔不额手称庆,以为事机至顺,皇位从此永保,结果之良,轶越古今,真国家无疆之休也!想望懿旨,不遑朝夜。乃闻为辅国公载泽、恭亲王溥伟等一二亲贵所尼,事遂中沮,政体仍待国会公决。

        棋瑞自应力修战备,静候新政之成。惟念事变以来,累次懿旨,莫不轸念民依,惟国利民福是求,惟涂炭生灵是惧。既颁十九信条,誓之太庙,又允召集国会付之公决,又见民为国本,宫廷洞鉴,具征民视民听之所在,决不难降心相从。兹既一再停战,民军仍坚持不下,恐决难待国会之集。姑无论牵延数月,有兵溃民乱、盗贼蜂起之忧。寰宇糜烂,必无完土。瓜分惨祸,迫在目前。即此停战两月间,民军筹饷征兵,布满各境。我军皆无后援,力太单薄,而加以兼顾数路,势益孤危。彼则到处勾结土匪,勒捐助饷,四处煽扰,散布诱惑。且于山东之烟台,安徽之颖、寿境界,江北之徐州以南,河南之光州、商城、固始,湖北之宜城、襄樊、枣阳等处,均已分兵前逼。而我皆困守一隅,寸筹莫展。彼进一步,则我之东皖、豫即不自保。虽祺瑞等公贞自励,死生敢保无他,而饷源告匮,兵气动摇,大势所趋,将心不固,一旦决裂,何所恃以为战?深恐丧师之后,宗社随倾。彼时皇室尊荣,宗藩生计,必均难满志。即拟南北分立,勉强支持,而以人心论,则西北骚动,形既内溃;心地理论,则江海尽失,势成坐亡!祺瑞等治军无状,一无何惜,特捐躯自效,徒殉愚忠,而君国永沦,追悔何及?甚非所以报知遇之恩也。况召集国会之后,所公决者,尚不知为何项政体?而默察人心趋向,恐仍不免出于共和之一途,彼时万难反汗,是徒以数月水火之患,贻害民生,何如预行裁定,示天下以至公?使食毛践土之伦,歌舞圣明,零涕感激,咸谓唐虞至治,古今同揆,不亦伟哉!祺瑞受国厚恩,何敢不以大局为念,故敢比较利害,冒死陈言,恳请换汗大号,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以现在内阁及国务大臣等暂时代表政府担任条约、国债及交涉未完各事项,再行召集国会,组织共和政府。俾中外人民成与维新,以期妥奠群生,速复地方秩序,然后振刷民气,力图自强!中国前途,实维幸甚,不胜激切待命之至。

        一纸通电,满天惊雷,朝野无不震惊!

        住在紫禁城里的隆裕皇太后,手捧着这件通电,尚未看完,便昏倒在龙座上——

        44岁的隆裕叶赫那拉氏,垂帘听政4年了,比起她的姑母慈禧叶赫那拉氏,她可是吃尽了苦头:小皇帝溥仪,屁事不懂;摄政王载沣,又是个拿不起、放不下的庸才;还有几位亲王,大都是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谁是她的顶梁大柱?她器重了袁世凯,她顶着重重压力把袁世凯又拉出来,给他高位,给他大权,她希望袁世凯能够为她稳住局面。可是,这个重新出山的袁世凯,没有消灭革命党,却和革命党议起和来了——议和了两个月,竟针对着清帝退位和建立共和政体两件事闹腾。而今,段祺瑞这一群武将竞逼起宫来!隆裕,一个女人,她束手无计了。她哪里有她姑母那样的“福份”呀!早几天,她已经在御前会议上哭了几场了。现在,段祺瑞扛着大刀杀到宫门来了,要立即逼她出去。“怎么办?”她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她想把袁世凯找来,问问他“究竟是怎么回事?”可是,他派人去了,袁世凯说:“前线紧急,无暇进宫。”

        她想找摄政王来,让他把八旗显贵找来,一起商量个对策。可是,摄政王却给她带来一个又是震惊的消息:满族亲贵听到那个通电,纷纷携着眷属朝天津、大连和青岛跑去了;没有跑出去的,都变着法儿朝袁世凯家中跑,请袁“派兵保护”。

        隆裕又哭了,她哭得悲悲切切,涕泪满面。“我怎么不跟着先帝和姑母一起死去呢,死了多好。这个烂摊子为什么会落到我肩上,那么多皇亲贵胄、英英武武,他们为什么不摊这样的事?”哭着、抱怨着,她又想起了段祺瑞:“段祺瑞是个什么东西,我咋记不清这个人了?他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能耐,一下子就勾结了几十个将领,难道他们都是孙中山、黄兴早就派进朝中来的奸细?”

        正是皇太后哭得昏天地黑的时候,有侍卫报:“袁世凯派人来问安!”

        隆裕精神一振,她觉得此时袁世凯派人来,也许是解她困的。忙说:“传见!”

        ——段祺瑞的通电发出之后,他就把他驻在廊房的三镇大兵主力调L-It:京,说是“保卫皇宫”,其实是监视皇宫。他和袁世凯都估计到:通电一发,朝廷便会大动:或依通电退位,或有坚决反对。但半天过去了,并不见有什么反映。袁世凯焦急了。他本来想让段祺瑞进宫去见隆裕,但又怕逼之太甚,适得其反。于是,便派民政部大臣赵秉钧、外务部大臣胡惟德和邮传部大臣梁士诒三人进宫,明着是问安,其实是打探宫中对段祺瑞通电的反映。

        赵秉钧等三人进得宫来,请安问好之后立在隆裕面前。

        隆裕泪痕满面,泣不成声地说:“赵秉钧呀,胡惟德呀,梁士诒呀!我们不行了,不行了!你们快去对段祺瑞说,让他拿刀来,把我们母子都杀了吧,杀了吧!”哭一阵,又说:“你们快去对袁世凯说,请他保全我们母子二人的性命!”

        赵秉钧等人一听隆裕太后话有分别,她只恨段祺瑞,却对袁世凯抱希望,便知道事情还有退步。于是,便说:“太后放心,臣等一定保驾!”说话的时候,他们也作戏般地抽抽噎噎流出几滴泪水。北京城中,风急雨骤!一个42将领通电可发出,一件大刺杀案又发生:宗社党骨干人物良弼被人行刺,命在垂危。

        良弼是贵族中反对清帝退位最坚决的一个,那个以保全皇位为宗旨的宗社党,虽是溥伟打了个头,其实是良弼左右的。何况,良弼历来就是袁世凯的政敌。如此,“通电”和“行刺”便不能不合二为一了。

        良弼在日本医院做了截肢手术,终因流血过多而死亡。

        良弼死了,朝廷中的主战派渐渐销声匿迹了。宫廷之中,到处啼声,北京城里,一派阴云!

        段祺瑞通电发出的第三天,即1月29日,隆裕太后再开御前会议,她的王公亲贵便寥寥无几了。

        30日,直隶总督张镇芳又领衔以北方各省督抚的名义发通电,促请隆裕太后“即日宣布共和”。

        业经精疲力竭的隆裕皇太后,山穷水尽了,她不得不在“皇冠…和“一陛命”之间择其后者了。她立即召见载沣和奕勖,仰在绣着凤凰的黄绫宝座上眼也不睁地说:“我们没有路可走了,没有路可走了!我已经决定,立即让皇帝退位。该怎么办理,你们去看着办吧。”2月1日,隆裕太后下懿旨,命袁世凯与南方代表磋商优待清室条件。

        2月12日,一个值得永记的日子。无论这一天是怎样到来的,但在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中,这一天却是明媚的!缓缓流动着几-千年的封建历史长河,到这一天,总算终止了!这一天以后,“皇帝”这个词,将成为历史,成为过去。中国,开始向民主、共和迈进!

        这一天,清室以宣统皇帝的名义奉隆裕太后懿旨,下诏书宣布退位。

        中国,再没有皇帝了!

        一个阴沉沉地声音向中国亿万黎民宣布,向世界五大洲宣布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遗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睽隔,彼此相待,商辍于途,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各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归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之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一统之方,即由袁世凯组织临时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内必安,仍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

        半月之内,国情巨变。第一个高兴的,要算袁世凯。袁世凯在隆裕太后发布退位诏书的同时,即给孙中山打了电报,通告清帝退位消息,说什么“大清皇帝既明诏辞位,业经世凯署名,则宣布之日,为帝政之终局,暨民国之始基。从此努力进行,务会达到圆满地位,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

        无疑,袁世凯这个电报是向孙中山要大总统位置的。南北议和代表有言在先,清帝退位后,袁世凯表示拥护共和,孙中山即将大总统地位让给他。

        其实,袁世凯早就做了手脚,他不怕孙中山不给他大总统,他有办法——隆裕太后的退位诏书让他过目的时候,本来是没有“袁世凯前经……与民国协商统一办法”这段话的,那是他袁世凯硬要加上去的。这么一加,他不光不怕孙中山不肯让总统,果然那样,他便可以按照诏书自己组织临时政府,照当大总统!同时,他也向国人作了一笔交待,表明他不是从大清皇帝手中夺权,是帝后要他组织临时政府的。

        无论是什么手段、什么办法,袁世凯当了共和国大总统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了。2月13日孙中山提出辞去临时大总统职,2月15 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3月8日,袁世凯发表就职誓词……一个红彤彤的共和政府在中华大地上出现!

        中国成为共和国度了,共和政体是由42将领一个通电促成的,段祺瑞是42将领之首、领衔人,他自然成为缔造共和政府的英雄!于是,举国上下,朝野内外,一派颂扬声,几乎像欢呼实现共和政体一样,来称颂段祺瑞:颂电雪片飞来,颂词令人昏昏!袁世凯这边宣誓就职,那边便任命段祺瑞为陆军部总长,让他掌管全国军队;不几日,又发布命令,授他和黎元洪、黄兴同一级别的陆军上将衔;不久,又授他和唐绍仪、黄兴、冯国璋等同一级别的勋位——勋一位!这些,都是段祺瑞不曾想到的,48岁的段祺瑞,一年之中头上添加了那么多光环,不光是他走出大陶岗村时没有想到,就连他跪倒袁世凯膝下称“泰山”时也不曾想到!他更没有想到一纸通电会有如此金贵的价值。

        通电给段祺瑞带来了崇高的声誉和地位,他没有忘了那是徐树铮的功劳。陆军部总长一上任,他就提拔徐树铮为军学处的处长,不久,又让徐树铮署军马司司长兼管总务厅事。他对徐树铮说:“又铮,以后无论如何,我身边都不能少了你,少了你,我就没有魂了!咱们一同干吧!”从此之后,徐树铮又多了一个雅号——“合肥(段祺瑞当了陆军部总长之后,人们便以籍贯呼之,有“段合肥”之称)魂”!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