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波动网官网6

6

        关于肖凌这个话题,也许我说得太多了。

        当然,阅读,可说的、可以读解的绝不只肖凌这样一个人物。除了肖凌和杨讯,所设置的另外一些人物,老干部林东平,“穷叫花子”白华,以及肖凌的情敌、另一个官二代林媛媛;此外,林东平的同事兼死对头也是“扛枪杆子出身”的王德发,流氓工人“二踢脚”,“客厅里的花瓶”发发等人,也都在故事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尽管从写作角度看,这些人物写得不如肖凌和杨讯饱满,但是仍然能够让人有读解和批评的兴趣。

        在这些次要人物当中,林东平这个形象尤其耐人寻味。和一般伤痕小说不同,作为一个老干部,林东平没有被放置在如何被“打倒”,如何被迫害这样的经典图景中去描绘,相反,故事里的林东平是一个市“革委会”主任,也就是说,他是一个很早就被“解放”,并且在“文革”环境中继续掌权的当权者。不过,在的故事里,这个老干部引起我们兴趣的,主要不是他的政治生活,而是他深刻的内心纠结。或许由于林东平是一个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所以他总是在内省,当他发现自己和王德发这样的腐败分子做斗争,毫不妥协地进行“反腐”的同时,自己的一条腿也已经陷入腐败的泥淖的时候,他的无奈和尴尬是相当深刻的,甚至可以引起读者一定同情。但是,当他为了“保护”自己的私生子杨讯,一面毅然把肖凌从工厂里开除、赶走,用自己的权力无情地拆散两个年轻人的爱情,一面还在内心里为此纠结不已的时候,这个老干部的内省就显得十分虚伪,这种虚伪也是相当深刻的。

        我干了件什么蠢事啊,这个女孩被厂里开除了,今后的生活该怎么办?可我有什么责任呢?我只对我的儿子负责,这又有什么不对?再说,即使负责,也是厂方、小张、习惯势力的事情,我什么也没说,甚至连个眼色也没使。不,责任不在我。她往哪儿走,不会是寻死吧?也许应该追上她,安慰她。不,责任不在我。他们的心思真难以捉摸,这代人,他们在想些什么,他们要往哪儿走呢?

        读到林东平这段既虚伪又冷酷的内心独白,我们不由得钦佩肖凌这个女孩,爱情从没有迷住她的眼睛,她那常常显得过于敏感的警觉和警惕是多么的正确——阶级的鸿沟不易跨越,即使杨讯在爱情的鼓舞下试图去跨越,杨讯背后的林东平也不允许,何况除了林东平,他的背后还有更多的“保护人”—一个干部子弟的背后,必然会有一个由众多保护人形成的保护伞。因此,肖凌和杨讯、林东平的冲突,根本上是和他们背后的这个强大的保护伞的冲突,虽然肖凌对此不一定能看得很清楚。

        肖凌、杨讯和林东平之间的冲突,无疑是这个故事的骨架,肖、杨之间的冲突,不但由于林东平的进入而尖锐化,最终形成一个悲剧的结尾,而且两人冲突的深刻内涵也在三个人的关系里得到进一步的展示。这特别表现在当林东平介入的时候,肖凌和杨讯的反应截然不同:当林东平带着一种惭愧心情表示可以对肖凌作某种补救的时候,她的回答,是一句尖刻的“谢谢,我恰恰不想得到这种恩赐”,毫不犹豫地表示拒绝;而杨讯在和林东平的争吵中虽然也会不客气地说:“你们不配做一个模范官僚”,但他实际上还是接受了“模范官僚”的安排,带着一种和父亲类似的惭愧,离开了肖凌,让这份凄婉的爱情故事就此结束。不过,故事这样演绎,我想读者产生这样一个问题是很自然的:杨讯这人以后的命运会如何?作为一个干部子弟,他在“文革”结束之后会选择什么样的生活?这当然可以做很多的猜想,但是,参照“官二代”这个群体在今天中国的境遇,如果我们设想,杨讯依然会充分依靠那些站在“每个路口”的保护人,让自己无论在商场还是在官场,都幸运发展、春风得意,从而进入在改革中总是能获得最多机会和最多利益的社会集团,这总是靠谱的吧?

        读,还有一个人物也会引起读者很大的兴趣,那就是白华。这是一个介乎于流氓和小资之间的人物,我们从故事里不能清楚了解他的成长经历和背景,但是从他深深爱上了肖凌,并且还混到了林媛媛客厅里,参加一群干部子弟的聚会来看,他不可能是一个完全在流氓团伙中谋生的小痞子,设想他过去生活里曾经有某种小资产阶级背景,这应该是合理的。由此引起我们兴趣的是,一个已经专门依靠偷盗为生的流氓人物为什么会爱上肖凌?是因为在肖凌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过去吗?或者,这个多少显得奇怪的爱情,只不过是他的一种下意识,想通过这个爱情重新寻找一条伸向小资生活的通路?小说对此没有任何暗示,读者只能凭借想象去推演白华的未来。不过,如同肖凌可以作为一个小资的“前辈”形象,放在今天的环境里推敲这个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我觉得白华也有这样的资格。如果考虑到无论“文革”时代,还是今天,像白华这样生存于社会“下层”的青年绝不是少数,那么我们不免会有这样的好奇:今天的白华们又有什么未来?他们会继续逍遥法外,为了生存而进入当代的黑社会吗?或者,也许他们会凭仗自己毕竟有城市户口,开始寻觅机会努力变成城市中的打工族吗?如果是后者,那么我们可以肯定,他们多半会改变身份,进入所谓“蚁族”的社会群体—而这个群体,正是当代小资产阶级的后备军,这个后备军非常庞大,其数目或者比已经成为小资产阶级的人数更为众多,但是,“有房有车”的理想迫使这个人群不能不以今天小资的面貌提升自己,塑造自己,让自己尽早晋升为当代小资。这可以说是这个庞大人群的梦想。

        为什么今天小资的每一个发明,每一个呼唤,甚至是一个手机短信,一条微博消息,都能有呼风唤雨的社会效应?这不仅是因为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小资产阶级社会,还因为这个社会有一支庞大的小资产阶级预备军作支持。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