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不容青史尽成灰读后感第十六章 吴起,最悲壮的改革者

第十六章 吴起,最悲壮的改革者

        说到战国早期策动了封建化进程的各路改革家,那是一个英杰荟萃的榜单。这些敢于向旧有奴隶制制度开刀的勇士们,以其大无畏的精神和精准的思路,把握住中国社会发展的脉搏,促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在中国走向封建社会的道路里,他们其实是发动机的角色。

        但是这些发动机的命运却是悲惨的,其中大多都是以悲剧结尾,即使是秦国这样发动自上而下改革的国家,从变法中尝到了巨大的甜头,导演了变法事业的商鞅,最终也难逃死亡的命运。他们用自己的死亡,成为一个新时代的托起者,和一个旧时代的殉道者,而如果说其中最慷慨悲壮的人物,或许就当属曾经参与过魏国变法,后来又导演了楚国变法的吴起。

        

        如果说到吴起,或许我们还可以加上另一个称呼:战国变法家的第一奇人。

        比起诸多的变法家来,吴起是个很奇怪的人,他的奇怪就在于他做什么都行,无论是文是武,都是当时英杰中的翘楚。

        但这个翘楚,开始的名声却不好。吴起是山东定陶人,公元前440年生人,定陶在当时属于战国中的卫国,是一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国。出生在这里的吴起,小时候的运气还不错,他家是当地的富户,史载“家累千金”,在当时也是一个新富阶层。关起门来安安稳稳过日子应该不错,但是吴起偏偏做了个奇怪的选择,他不喜欢平淡的生活,偏偏要建功立业,想建功立业,就要四处砸钱。吴起开始砸了,先砸到了鲁国首都曲阜,投身于儒家学派门下,拜了当时著名的儒家学问家曾参为师,后来又师从于当时的另一个著名学问家子夏。儒家学说的内容,大多都是倡导和平,反对战争,但吴起却是个很奇怪的学生,他这个人从来不喜欢消停,偏偏喜欢打仗,而且读儒家学问,反而读出了新觉悟,经常把儒家的学说,自己尝试着应用到战争里面去,还经常喜欢和人探讨。这时候的吴起,不是一个受人喜欢的人,他在投身儒家之前就有“前科”,吴起为了求得功名,四处撒钱送礼,不但毫无用处,反而将祖宗留下来的家产全败光了,这样的人,在当时人眼里,自然是远近闻名的败家子,风言风语立刻就起来了。如果是别人,也就听听算了,可吴起不是一个算了的人,立刻杀掉了说他坏话的乡邻30多人,人命官司犯了,老家便待不下去,吴起和母亲告别,发誓不混出个人样绝不回来,就这样,才来到了鲁国。

        在当时,吴起的名声很不好,而且他睚眦必报,最喜欢和别人较真,比如学堂里讨论问题,别人都是动动嘴皮子,他急了却能动手打人。这个不招大多数人喜欢的人,当时还是有人欣赏的。此时在齐国的大夫田居就是一个,大国的官员到底有眼光,当场看出吴起不是一般人,他对吴起说,你将来一定是出将入相的人物,我们家将来就靠你照顾了。然后,他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事实证明,田大夫的话,前半句准得离谱,后半句却错得离谱。

        这时候吴起的生活,到底是好起来了,田居是个好事做到底的人,不但给了他女儿,还给了他大笔嫁妆,足够他在鲁国安身。然而好景不长,吴起很快又得罪了教授他儒学的老师曾参。那时吴起的母亲死了,按照儒家的规矩,母亲去世,子女应该回家奔丧并且守孝,吴起这时候正一心忙着奔前程,哪里顾得了这个,干脆两脚一跺——不去!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了,儒家孝道,这是儒家弟子们生活的基本准则,谁要敢违反那就是大逆不道,结果曾参大怒,立刻把吴起逐出师门。吴起也不在乎,反正儒学里的思想,他也不感兴趣,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干脆钻研起了兵书战策。事实证明,他确实是一个聪明的人物。除了平时喜欢好勇斗狠外,他从来没有上过战场,对战争可以说是个门外汉,但凭借着几本兵书,外加自己对于儒家思想的理解,他将这些思想杂糅起来,竟然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的兵家学说。这时候的吴起,还经常在鲁国当地的学宫里参加各种辩论活动,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确切地说是越来越臭,一个不孝顺父母且性格嚣张跋扈的人,放在当时崇信儒家的齐国,是非常被人所不齿的,被人不齿,也就没有出头的机会,那时候的吴起,日常生活主要靠岳父家接济,不然早就要喝西北风了。

        吴起人生的第一次机会,出现在公元前410年。那一年齐国大举进攻鲁国,这时候的齐鲁两个国家,军事实力的差距已经空前悬殊了,一般只要齐国进攻,鲁国也就只有挨打的份。但鲁国不想挨打,想不挨打,就要抵抗,要抵抗就要有将领,要有将领,没人。

        这个时候,鲁国国君鲁穆公想到了吴起。虽然他没有打过仗,但是毕竟名声在外,地球人都知道他研究兵法,而且讲起来头头是道,再说国内确实没有其他合适的人选。可问题是,他老婆是齐国人,而且还是齐国掌权的田家的女孩,这层关系太微妙了,万一他把我的军队卖了……

        消息传到吴起的耳朵里,吴起的反应很简单。这有什么,不就是怕我反水,不相信我吗,我把老婆杀了,你总相信我了吧。一边是苦苦等待多年,建功立业的机会,一边是含辛茹苦、美丽温柔的老婆,吴起眼皮都不眨,手起刀落做出了选择:杀!血淋淋的人头告诉鲁穆公,我连老婆都杀了,该相信我了吧。

        这还有什么话说,虽然崇尚儒学的鲁穆公吓得直哆嗦,但行不行的就是他了,打吧!30岁的吴起,第一次得到了统兵打仗的权力。这时候的吴起,接过来的鲁国军队,是一个烂摊子。当时鲁国军队数次败给齐国,几乎被齐国人打怕了,心理上不发憷是不可能的,而且鲁国是小国,能动用的兵员有限,军队的数量根本不能和齐国相比。吴起有办法,他先是在军内大搞整顿,严明纪律,行军路上,吃住都和士兵们在一起,得到了他们的拥戴。而且他还有个本事就是能说,学了这么多年儒学,练就了一番好口才,讲起话来口若悬河,三言两语就能把部队激得嗷嗷叫,鲁国军队破天荒地嗷嗷叫了。吴起不但能说,更能耍诈。他故意假装要和齐国谈判。然后和齐国军队磨洋工,在齐国军队面前他也屡屡示弱,齐国人果然上当了,当时齐国的军队,真以为吴起就是来谈判的。吴起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瞅准了齐国人不设防的机会,吴起发动了反击,全军突袭,自己冲在最前面,本来大得不得了的士气这下子更大了,鲁国军队嗷嗷叫地杀红了眼,破天荒地把齐国人打得大败,在精研了多年兵法之后,吴起初出茅庐第一战就打得漂亮。

        仗打得漂亮,吴起的形象却变得更糟糕了。鲁国本身就是一个崇尚儒家道德礼法的国家,吴起原本就是杀人犯出身,还离经叛道,老娘过世都不回家,早就是出了名的混账人物,这次为了当将领,竟然杀了老婆来求官。这时候的鲁国人,全然不顾吴起击败齐国,拯救国家的大功,举国上下拧成一股绳,集体强烈声讨杀老婆求官的吴起,结果一场大战的胜利,反而让吴起在鲁国混不下去了,他在战后不久就被鲁穆公免除了职务。上天在给他关上鲁国这扇门的时候,又给他开了另一扇门——魏国。此时魏国在位的魏文侯,正在锐意变法图强,四处招揽人才,而且是什么样的人才都欢迎。吴起立刻感到人生有了新的希望,索性离开鲁国,投奔了魏国。

        对吴起,魏文侯早就有所耳闻,这时候的吴起,因为对齐国战争的胜利,已经是这时期战国战场上小有名气的人物。但对于吴起的为人,魏文侯还深感疑虑,他向丞相里克询问吴起是个什么样的人,里克的看法相当精准:“这个人又贪又好色,但要说打仗,恐怕是春秋时代的兵家司马穰苴也不是他的对手。”就这句话让魏文侯下了决心:用人用其长,用!

        

        吴起在魏国的时期,正是魏国大张旗鼓,采取李悝变法,开始了魏国封建化进程的时期。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里,魏国英才云集,既有当时最杰出的改革家李悝,也有此时战国时代最佳地方官西门豹,可谓是群星璀璨,能在这群群星里占有一席之地,主要原因,就是吴起此时的作用就一个——打仗。

        此时的魏国,正是变法图强的崛起时期,但面临的环境也非常险恶。西北的秦国此时虽然经济落后,但军队战斗力彪悍;南方的楚国,也是可以募集百万大军的大国;东方的齐国,是当时各国里最富庶的国家。当年晋国被瓜分前,以晋国一国的独大地位,与这三国交手尚且互有胜负,而今一个分裂出来的魏国,面临的局面是何其艰难。吴起到魏国的时间,是公元前409年,就在他被魏文侯启用仅2个月后,他就立刻给魏文侯送上了一份厚礼——西河。

        所谓西河,就是今天黄河以西的地区,包括陕西澄县等大片领土,在战国时代,这里是秦国和魏国之间的分界线,双方都只占有了一部分领土,长期东西相持。秦国如果得到整个西河,就意味着打开了东进的通道,他们就能够毫无阻拦地进入中原地区;而魏国如果得到西河,就可以控制对秦国战争的主动权,把秦国死死地摁在函谷关里。这场犬牙交错的战争,在三家分晋之前就发生了,魏恒子时候,就曾和秦国为了西河发生战争,到了魏文侯时期,这里更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多年以来双方互有攻守,都想多占一寸土地,但谁都寸步难行,形成了此时魏国西部战场上暂时的平衡,而这时候,打破平衡的人来了——吴起。

        吴起到任之后,经过短暂的准备,便发动了对秦国的东征。公元前409年,吴起先夺取了当时秦国西河的重镇大荔,然后铸城守卫。他再接再励,接连夺取了五座边城,他进攻很讲策略,基本上是循序渐进,打下一个城,就立刻重兵防御,待到站稳脚跟后,再继续进军下一个城池,就这样步步为营、滴水不漏,渐渐地推进到了整个西河地区。在这个过程里,秦国曾经多次组织反攻,皆被吴起打退,了公元前408年,吴起已经占领了秦国的合阳、华县等地区,整个西河都被吴起收入囊中。值得一提的是,在收复西河的战役中,魏文侯给予吴起的兵马,最多只有8万人,而对面秦国的兵马,一度曾经达到了20万,兵力差别如此悬殊下,却能连战连胜,确实不易。

        西河地区的获得,在战国早期的诸侯战争中有着重要意义,秦帝国东出的道路被完全堵死,之后的很多年里,他们不得不对魏国采取了消极防御政策,同时开始向魏国学习,积极地谋求变法。而对此时的魏文侯来说,魏国得到了西河,也就得到了当地的千里沃野、大量的人口、珍贵的战略要地,这样重要的地盘,当然也要可靠的人去把守,除了吴起,也就没有别人了。

        公元前408年,魏文侯设立西河郡,吴起被委任为西河郡守,这是他军事生涯里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从此开始,吴起开始以西河为基地,开始了他战场的表演。吴起的军事思想与其他军事思想最大的不同,就是吴起提出了军事建设的思想,在他的军事理念里,临阵指挥固然重要,但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却是准备情况与经济情况。所以在军队建设上,吴起采取了开发水利、储存军粮的措施,同时对于麾下的军队进行精简。他编选出了由精锐士兵组成的“武卒”,在战国早期,武卒是一支战斗力超级恐怖的步兵军团,凡是被选入武卒的魏国士兵,都是可以拉20石强弩,并且具有高耐力奔跑能力的精兵,凡是能够入选武卒的魏国士兵,不但免除全家的赋税,更给予优厚的国家补偿。所以在当时的魏国军队里,作为一个士兵能够入选武卒,不仅仅意味着这个家庭的生活状况可以从此大变样,更意味着一种无上的荣誉。从那时候起,魏国军队的士兵们开始苦练杀敌,上演士兵突击的励志故事,人人都为能够成为武卒而努力。与此同时,吴起非常重视边境的生产,多年以来他采取屯垦政策,命令士兵们战则为兵,归则为农,在当地积极发展生产。所以他到任没几年,西河当地就出现了仓储丰厚、经济富庶的局面。

        这样的局面自然让秦国眼红,西河的丢失,也是秦国人不甘心的,所以从吴起就任西河郡守之后,秦帝国就频繁地调集重兵,意图一举夺取西河。这时候的魏国,在西河地区很少采取主动出击的战略,当时魏国的重兵,大都集中在东线,用于对齐国和楚国的作战,所以吴起基本得不到中央支援。西河面临着极其巨大的战争压力,但是吴起不惧,他镇守西河的时间长达27年,在这27年中,他和西北的秦帝国经历了大小一共96次战斗,其中76场取得了胜利,剩下的20场是平手,可以说是真正意义的“不败将军”。这其中,秦帝国曾经几次不惜血本,发动举国兵力对西河地区进行东征,特别是在公元前389年,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阴晋之战。这一年秦国动用了举国50万大军,屯兵在山西阴晋,计划一举东进,拿下整个河西地区,当时魏文侯已经去世,即位的魏武侯非常惊慌,身为西河郡守的吴起却不慌。多年以来,他早就在当地采取了种种措施,比如设立军功奖励制度,激励士兵杀敌,而且每次战后,都要举行大规模的庆功活动,表彰战争中的死难者,所以每次有战争发生的时候,西河当地魏军,大都把打仗当成一种荣誉,甚至好多人连盔甲都来不及穿,就急急忙忙要求投身战场。所以秦国人虽然多,在求战欲望高涨的魏国人眼里,也不过是一盘肥肉而已。

        吴起知道,要啃下这块肥肉不容易,为了能够保证一战必胜,吴起做足了文章,首先抓住了秦军人数虽多,但是军队部署分散,容易各个击破的弱点,决定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其次就是这次参战的士兵,除了少数老兵之外,大多数都是从来没有立过军功的新兵,这些人虽然作战经验不足,但是立功心切,求战欲望极其强烈,吴起本人也以身作则,亲自带领军队冲在第一线。他甚至颁布命令,做骑兵的一定要看护好自己的马匹,做战车兵的一定要看护好自己的战车,如果战后发现骑兵丢了马,战车兵丢了车,就算是建立了战功也不予表彰。这样做是有道理的,秦军人多,而魏国士兵作战经验有限,所以必须要保证从军令上限制士兵们的无意义作战,集中兵力消灭敌人。战斗打响后,魏军各个以一当百,奋勇冲杀,结果秦军五十万大军全线崩溃,五万魏军一路掩杀,打得秦国军队尸横遍野。在战国的历史上,这是秦国军队遭到的最惨痛失败之一。

        吴起之所以能够百战百胜,从根子上说,是他的独特军事思想所致。吴起的军事思想,或者可以套用里的一句话“赔本的买卖咱不干”,他的军事思路中,最在乎的就是战争的意义,他认为如果一个国家迷信武力,长期依靠战争来扩大权力,那么最后的结果也就是玩火自焚。在吴起眼里,一个国家要发动战争,必须要保证在减少国家损失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给国家增加利益,所以在每一场战争开打前,国家都必须要弄清楚,这场战争对于国家有什么好处。而且吴起还认为,一个国家在军事上成败的关键,还是在于国力的支撑,而国力的支撑中,尤其又以边地的储备为重,一个国家如果想成为军事强国,就必须要发展边境经济,储备大量物资。吴起的这些思路,即使对于现代战争,也有重要意义。吴起不仅仅善于总结,更善于实践,每一次的军事行动,他都主动冲在最前面,麾下的士兵们,饮食起居他都非常关心,对士兵的抚恤非常高,所以在军中享有崇高的威望。而且更值得一提的是,吴起在当地士兵中收买人心的活动,吴起对士兵非常爱抚,甚至发生了他为生病的士兵吸吮毒疮的事情。当时士兵的母亲知道此事后竟然失声痛哭,因为她知道,感激吴起大恩的儿子,很可能会在接下来的战争里奋勇作战,那样牺牲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

        在吴起镇守西河的27年,是魏文侯改革后魏国的黄金27年,这27年的魏国,西边死死地摁住了秦国,南边痛打楚国,东方扫荡七国,同样属于三晋国家的赵国和韩国,也拜服在魏国的脚下。而镇守西河的吴起,也成了这个强大的吴国的西北屏障,但吴起是不满足做屏障的,他更想高升一步,特别是在魏武侯即位后,当时魏文侯改革时期的杰出人物,许多都已经去世了,而吴起本人也很卖力表现,除了屡次击败秦国之外,还曾经多次大胆进谏。作为一个名将,却不主张轻率发动战争,甚至有一次魏武侯视察西河,赞叹魏国的大好河山时,他不但不应和,反而说出了一句很经典的话:“国家的安危,在德不在险。”也就是说,在发动战争上,国家一定要慎重,国家的强大,靠的是“德”而不是险,从这些思想上可以发现,虽然已经是此时战国最杰出的武将,建功无数的吴起,从根子上学说还是一个儒生。

        魏国的政治,一直有“出将入相”的传统,外加当年吴起的“前岳父”田居也曾预言吴起将出将入相,现在出将实现了,吴起也就开始憧憬“入相”了。这时候机会也来了,当年曾经向魏文侯举荐吴起的丞相西客去世了,魏国的相国之位一下子出现了真空,按照吴起的想法,自己镇守西河27年,功劳苦劳一大把,就是排也该排到自己了,但是魏武侯却不是这么想的,最后继承相国职位的,却是在吴起眼里远不如自己的商文。这个商文是当时的魏国贵族,在吴起看来,他不过是靠了裙带关系才当上丞相的,直到两人发生了一次对话。吴起在回京的时候,气势汹汹地质问商文,先问带兵打仗你比我强吗?又问治理地方你比我强吗?让士兵拥戴,并且誓死效力,你比我强吗?三声发问,商文都是好脾气,连着都说“我不如你”,吴起得了理,立刻嚷嚷起来,那你凭什么当相国?商文只回答了一句话:现在大王年轻,老百姓人心惶惶,你说是你当相国合适还是我合适,就这一句话,让杀气腾腾的吴起立刻哑巴了,想了半天说,还是你合适。这就注定了吴起不可能在魏国当相国,不是因为他没这个能力,相反恰恰是因为他太优秀了,作为国君,根本就不敢驾驭这样优秀的人。所以老成厚道的商文,也就成了魏武侯的首选。

        丞相做不成,吴起任劳任怨,准备继续给魏国守边疆,但这时候边疆却也守不下去了。不几年商文去世了,这时候继任丞相的是公叔座,这个人性格猜忌偏狭,非常忌惮吴起的战功。这个人背景也不简单,是魏国的驸马爷,他的妻子就是魏国的尚公主。当了丞相后,他就绞尽脑汁,非要赶走对他丞相职位有威胁的吴起,一个门客给他出了主意,可以搞一个非常麻烦的连环计。先假装给魏武侯说,吴起可能有反心,建议魏武侯试探他一下,可以假装说要把公主许配给他,如果吴起没有反心,那他很可能高兴的接受这个婚事,如果他有反心,就肯定会推辞这个婚事。与此同时,公叔座拉着自己的老婆,当着吴起的面演双簧,让老婆拼命地暴打他,性格刚硬的吴起,必然不会接受这样的悍妇,只要他一推辞,谋反的罪就砸瓷实了。吴起万万没有想到,耍了一辈子兵家诡道的他,竟然就这么被人耍了,事情的整个过程,都在公叔座的计划中,吴起果然很“配合”,眼见了公叔座娶了公主后的“悲惨”情景,铁了心说什么也不娶公主。这下可伤了魏武侯的自尊,他当场气得拂袖而去,而政治嗅觉还算灵敏的吴起二话不说,跑路。

        就这样,在魏国立下赫赫战功的吴起,就这么不干了,当然以吴起的性格,如果如次退出江湖,那就不是吴起了,这时候的他已经名满天下,不愁没有饭碗。公元前383年,他找到了新饭碗——楚国。

        

        吴起到楚国时,正好是楚悼王在位的时候,这时的楚国,也正好处于一个很微妙的时期。

        楚国虽然常年处于大国地位,但是战国早期的楚国,却一度国力不振,特别是在中原国家纷纷进行封建化改革的时候,楚国的进展却缓慢得很,主要原因还是楚国的整体经济水平与中原差距遥远。楚国国内,其地主派势力和新贵族势力也凤毛麟角,根本没有能力对抗奴隶主贵族的卿大夫阶层。韩赵魏三国建立后,成了楚国的大敌,特别是强大起来的魏国,多次发动了对楚国的战争,连续多次战败楚国。这样的局面下,一心想有所作为的楚悼王,也必须要效法中原王朝,变法图强。所以此时到来的吴起,可以说是当时楚国最需要的紧缺型人才。

        吴起到来之后,楚悼王首先让他去担任楚国北方苑守,干的还是老本行打仗。吴起到任后一如既往,他继续推行安边持重的战略方针,这时候他的主要对手,却成了“老东家”魏国。在吴起的指挥下,先前多次被魏国打败的楚军这次扬眉吐气了,他们多次击败魏国和韩国、赵国的联军,暂时遏制了魏国的南下势头。但是楚悼王知道,这样做是治标不治本的,强大起来的魏国,会把楚国当做一个重要的吞并对象,不变法,就很有可能被这个时代所淘汰。

        这里要说说吴起的这个老板楚悼王,在当时,这也是一个出了名的英主。他本是在政变中被拥立上台的,之后励精图治,扭转了自春秋末期开始,楚国国君权力衰弱的局面,楚国的国力蒸蒸日上。但是在向北发展中,楚国却遭遇到了魏国的阻隔,楚国多次发动对魏国的战争,却皆被魏国击败,严酷的现实,也让他决定走魏国的强国之路,而曾经参加过李悝变法,并且战功卓著的吴起,就成了他实行变法的首选。

        和其他国家一样,楚国也有抵抗变法的守旧势力,不一样的是,楚国变法,是战国时期所有变法中最难的。比如,商鞅变法时期,虽然秦国的旧贵族同样强大,但是秦国本身的机构就非常简单,自上而下的威权,可以很容易的推动,楚国这个时候的情况,却是旧贵族的势力盘根错节,且画地为牢,楚王很多时候都说了不算。当变法的“风”放出来以后,立刻引起了旧贵族的反对,尤其是楚国旧贵族中实力强大的屈氏以及黄氏,他们认为楚悼王如果轻易变法,那就是对不起祖宗,就是叛逆,而吴起更被他们称做“祸人”。中原国家变法后,传统贵族阶层的悲惨命运,楚国贵族们就是没见过,听也听够了,怎么能够允许这一幕在楚国重演。

        但吴起从小就是个不知道害怕的人,当年在魏国打仗的时候,5万打50万他都不怕,何况现在对付几个小小的拦路虎。和用兵一样,吴起是一个从来不打无准备之战的人,他深知搞变法,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生搬硬套是不可能的,经过一番筹谋,吴起拿出了他的变法议案,一份和中原国家变法大不相同的方案。

        吴起的变法方案,主要包括如下的条文:一是取消世袭的贵族制度,凡是贵族传承了三代以上的,一律取消世袭,从此之后,子孙不能再继承爵位;王室的家族稍微宽松一些,传承了五辈的,一律都取消特权和俸禄,而且要迁移到边远的州县去,给予土地自食其力,他们原先的土地一律都要由国家没收。二是整顿政治机构,也就是机构精简,整个机构要裁撤冗赘官员,精选干吏,提高行政效率。三是要统一言论,整个国家不能有任何反对变法的言论,否则就要治重罪。第四条是对楚国影响最深远的,吸取自己在魏国创办武卒的经验,吴起在楚国也创办了独特的军事部队——厉甲兵,和当年在魏国一样的政策,厉甲兵也是精选出来并由国家直接掌控的国家精锐部队,有了这样的虎师,楚国的实力也就大大增强了。

        吴起变法的内容,确实条条都触动了此时楚国的要害。楚国这时期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奴隶制度太过强大,尤其是贯穿楚国始终的百越之战。这些战争的结果,就是楚国每次都会收获大量的奴隶,成为奴隶主贵族的私产,在这样的情况下,土地封建化也就大大不如中原地区。从吴起的具体改革措施上看,这时候吴起的措施,主要还是以剥夺旧贵族势力为主,而且手段极其酷烈,不但有取消世袭特权的内容,还有要强制拆迁的内容,原先养尊处优的贵族们,这下都要给送到边远的地方干活。这样做的结果,不但收回了大量的土地,释放了大批奴隶,更增加了社会的劳动力,更让贵族们的实力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整顿政治机构,名义上说改善统治效率,实际上,还是为了加强国君的威权,而统一国家言论,为的是要给变法扫清舆论的障碍。这几条的实施,除了说明了吴起深沉的心机之外,却也暴露了他变法上的漏洞。

        吴起变法的实行,在当时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公元前381年,经历过变法图强运动的楚国再次挥师北上,和当时北方最强大国家魏国再次大打出手。这次的楚国军队,拿出了他们的新式武器——厉甲兵,结果,新组建的楚国王牌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将魏国打得大败。楚国军队紧紧追杀,竟然直打到了黄河边上,魏军重演了春秋战国时期全军崩溃的局面,大批士兵溺死在水中。战后,楚国人饮马黄河,北方诸国大惊,春秋时期曾经把长江以南打得天翻地覆的楚人——回来了!

        在对魏国进行战争的同时,吴起还主持了楚国历史上最声势浩大的南征,这次楚国不但吞并了位于江苏、浙江地区的百越之地,更一路南下,其军队前锋,竟然深入到了广西的苍梧地带,楚国的版图得以继续扩大。这也为后来统一后的秦汉帝国,相继实行在南方的统治政策,开了一个好头。

        这时候的吴起变法,可以说非常成功,但是吴起变法的问题,也在这个时期越来越扩大了。

        说起吴起变法的问题,我们不难看到,在这场变法中,吴起既有自己的发明创造,也有师承别人的一面。但最要命的一件事情是,吴起的改革措施,大多都是着眼于中央威权和富国强兵,对于楚国旧奴隶主贵族所生存的奴隶制经济制度,却没有做任何的触及。所以,这也就注定了改革不会得到普通老百姓们的支持。甚至连实力虽然弱小但已经兴起的地主阶层,得到的好处也很有限。比起更为成功的商鞅变法,我们不难看到,吴起所采取的堵塞言路,裁撤冗赘人员等内容,大都是在商鞅变法中所用过的,但后来商鞅颁布的时候,是在变法的第二阶段,即变法已经获得了全国百姓空前的拥护支持的时候,而吴起此时这么做,却已经操之过急了。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吴起变法的着眼点,还在于“富国强兵”上,给予楚国普通老百姓的好处太少,这一点,就决定了吴起的变法,更成了一个悲剧。

        公元前381年,一直支持吴起的楚悼王去世了,他的去世,就意味着吴起的命运不可避免走向终结。就在楚国召开追悼会的那一天,反对变法的旧贵族发生了叛乱,这是吴起变法的另一个失策,他虽然建立了中央直接掌握的军队,却没有收回旧贵族阶层对私人武装的控制权,一旦发生变化,就会出现严重的后果。这次的严重后果被吴起自己承担了,反对派们的士兵疯狂地追杀吴起,吴起东躲西藏,最后躲进了楚悼王的灵堂里,杀红了眼的顽固派哪里管这个,一股脑地闯了进去。吴起见叛军们弯弓搭箭,密密麻麻的弓弩射向他,干脆用力一扑,扑到了已经过世的楚悼王身上,这位战国时期引导楚国走向强大的帝王,就这么被射成了刺猬,大家射得带劲,后果却很严重。因为按照楚国的法律,射杀国君的,就是叛乱,射杀国君的尸体也不行,这样一来,70多家奴隶主贵族尽数遭到楚肃王的诛杀。用自己的生命做代价,吴起让楚国的守旧力量,遭到了一次沉重的打击。而战国时代楚国的崛起,也就从此开始了,此后楚国经过楚肃王、楚宣王,国力开始重新振作,在后来魏国衰弱,强秦东出函谷关的时代,楚国一度和齐国一样,成为关东诸侯中仅有可以抵抗秦国的力量。这一切的底子,却是以生命为代价的吴起换来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