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不容青史尽成灰明清卷第十一章 吴越争霸细解读

第十一章 吴越争霸细解读

        在向戎弭兵之后,作为春秋诸侯争霸“主旋律”的晋楚战争,已经基本停止了,大规模的争霸战争暂时停歇,但是局部战争却依然在继续。北边的晋国和齐国之间时有战争发生,南方的楚国和吴国也爆发了军事冲突。实际上,春秋诸侯的争霸,并没有真正偃旗息鼓,只是转移了主战场而已。而春秋晚期的争霸主角,也由早先的晋国、楚国、齐国、秦国,转化为这时期的吴越两国。

        说到吴越两国,后人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伍子胥攻破楚国国都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说陌生,是因为长期以来,许多历史资料中并没有讲明这两个国家的来龙去脉。对于不熟悉春秋历史的朋友来说,他们仿佛是突然冒出来的新势力。其实这两个春秋战国早期的小角色,却是历史悠久的诸侯。在弭兵之会后,晋国和楚国都已经无力再继续争霸战争,中原大地获得了暂时的平静,争霸战争的主战场,却转到了中国东部的江南地区——吴越争霸。这两个早期的小角色,却是晚期春秋争霸的主角。

        

        吴越霸业中第一个冒头的,是吴国。与一直压在他们头上的楚国相比,吴国虽然比较小,却是一个根正苗红的诸侯国。

        吴国的政治中心,就在今天的江苏苏州一带,吴国人的祖先,就是周文王的叔叔季历。当年在周王室的内部争权中,季历这一支宗族逃到了江苏南部,在当地扎根安家,和当地的“荆蛮”杂居,并在当地蛮族的拥戴下立国。到了吴国第五代君主周章在位的时期,西周王朝已经建立,西周开国国王周武王得知吴国立国之后,索性顺水推舟,册封他为当地的诸侯,此外周章的弟弟被封在虞国,成为虞国的国君。虽然是根正苗红的周王室宗族,但在中原诸侯眼里,吴国同样一度是“蛮夷”。当时的江南地区蛮族林立,生产力落后,吴国的经济实力和国土版图,都无法和中原诸侯国相比,春秋早期,吴国露脸的机会很少,大多数时候都是看热闹的角色,没有实力参加中原争霸。

        吴国开始冒头,是从春秋中期开始的。当时的吴国,经过几代君王的励精图治,已经是春秋列国中的“中等发达国家”。值得注意的是,吴国虽然一直被看作“蛮夷”,但历代国君执行的,都是“华夏化”的政策,努力学习中原先进的礼仪,文化制度,并积极学习中原的农业生产经验,吴国实力的壮大,起于他们积极在江南推广农耕文化,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到了春秋中期,吴国的礼仪、经济、文化,都基本与中原诸侯国无异,已经是一个华夏化的文明国家。春秋中期,吴国开始了第一次北上扩张,他们向北攻打中原小国朱国,并且顺势杀入到鲁国境内,一路势不可挡,后来在齐国的干涉下,才不得不退兵。当时鲁国的执政者季文子感叹:“中国不振作,以至蛮夷入侵。”此时在中原士大夫眼里,吴国虽然是周王室后代,却还是一个蛮夷国家。

        但此时的吴国,经济和军事实力,都已经相当发达。当时吴国的冶炼业独步春秋诸国,吴国青铜剑的锋利程度,也是远近闻名的。吴国本土也开垦了大量的荒地,值得一提的是,吴国还完成了春秋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刊沟。它连接了长江与淮河,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条著名的人工运河,后来隋炀帝开挖京杭大运河时,也首先选择了疏通这一条水道。这时期的吴国,已然成为一个经济繁荣,军事实力强大的新兴势力。在晋国楚国实力衰弱的局面下,吴国注定会有扮演主角的一天。

        最先体会到吴国实力的,就是楚国,这是吴国的老邻居。春秋早期楚国扩张时,吴国一度被打得很惨,甚至吴地的大部分地区都被楚国占有。但吴国人非常顽强,楚国虽然数次动兵,却不能将吴国彻底平灭,相反吴国却越战越强,成为楚国的大敌。在弭兵会议召开的时候,吴国已经开始转守为攻,不断骚扰楚国边境了。吴国的崛起,也引起了楚国的宿敌晋国的注意,吴王寿在位的时候,和晋国正式互通使节,建立了联盟关系,晋国大臣申巫臣还帮助吴国训练军队。尤其重要的是,在和晋国建交之前,吴国军队还是以步兵为主,这种部队组合方式应付山地战绰绰有余,却无法抵御中原诸侯的战车。申巫臣将战车作战的战法以及战车的制造方法都告知了吴国,这在吴国军事历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在晋国和吴国建交以前,吴国名义上还是楚国的附属国,虽然小有摩擦,但大多数时间还是听命于楚国,在晋国的策动下,吴国与楚国之间战争的规模日益扩大,获胜的次数日益增多,楚国之所以接受“弭兵”的要求,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到吴国的掣肘和攻击。

        虽然地位日益重要,但这时期的吴国,在春秋版图里还只是一个搅局者,并非主角,他成为主角,源于一个事件:公元前514年的公子光刺杀事件。

        这个事件说来话长,简单点说,就是楚国在位的楚平王听信谗言,废掉了原来的太子建,杀害了太子建的师傅伍奢,伍奢的儿子伍子胥亡命到了吴国,为报血海深仇,伍子胥决心借吴国之手来灭楚。但这时期的吴国,在位的国君是吴王僚,这不是一个胸怀大志的英主。吴国的国力也暂难与楚国抗衡,为了达到目的,伍子胥与吴国宗室公子光合谋,启用刺客专诸刺杀了吴王僚,拥戴公子光登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公子光刺杀事件”。之后公子光成为吴国国君,他就是吴王阖闾。

        吴王阖闾在位的时期,是吴国霸业达到顶点的时代。这时期的吴国,要想争霸,尤其是要想击败强大的邻居楚国,面临的困难还是很大的。一是地方狭小,战略空间有限;二是经济落后;三是军事力量差距太大。吴王阖闾的政策,首先在于稳定内政,他任命伍子胥为相国,发展生产,伍子胥在这时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兴修了江南地区的水利系统,江南地区“鱼米之乡”的地位,就是从这时期开始形成。与此同时,吴国大力奖励垦荒,拓展荒地。值得一提的还有另一个人——伯喜。此人也是楚国逃亡贵族,经过伍子胥的推荐被任命为大夫,一直以来,他都被看做一个奸诈小人。但此人能力极强,吴国发展经济的种种方略,大多由他参与执行,特别是后来吴国的历次用兵,他对保证物资供应,转运粮草等贡献颇多,是个称职的“后勤部长”。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阖闾也没有忘记对军队的整顿,大军事家孙武因伍子胥的推荐被任命为将军。孙武到任后,首先整肃军纪,杀掉了不服从军令的阖闾宠妃,树立了军中的绝对权威,继而制定了严格的军事条令,使原本涣散的吴军,渐成一支能征善战的劲旅。

        饶是如此,小小的吴国想战胜强大的楚国,依然是很困难的。楚国地广人多,可以募集百万军队,中原诸侯联合抗楚尚且困难,以吴国一国的实力又谈何容易?吴国的主要策略是剪除楚国的羽翼。在与楚国全面开战前,吴国已经北上灭掉了原本附属于楚国的许国,并迫使蔡国、唐国倒向吴国。此时势力衰弱的楚国,对这一切虽然郁闷,却无可奈何。到了公元前506年,楚平王去世后楚国内乱,讨伐楚国的时机成熟,吴军以孙武为大将,伍子胥为副将,沿着淮水流域西征,以6万大军向楚国的百万大军开战。在这场战争中,吴国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以大军事家孙武领军,一路牵着楚国鼻子走,五战五捷,相继重创楚国主力。特别是在柏举之战中,通过各个击破吃掉了楚军主力,大破楚国数倍于己的大军,一举攻克楚国首都郢都。春秋时代的超级大国楚国,就这样被吴国端了老窝。

        郢都之战,让吴国的威望达到了顶点,之后虽然楚国在秦国的帮助下成功复国,但元气大伤,暂时退出了春秋争霸的舞台。此时北方的诸侯国中,晋国苦于内乱,齐国势力衰微,秦国偏安西北,放眼望去,似乎已经无人能和吴国抗衡。但新的对手,却在吴国霸业达到顶点的时候悄然出现了。就在吴王阖闾驻兵楚国,享受着横扫天下的快意时,却不料后院起火,吴国南方的越国趁机偷袭吴国老窝,阖闾不得不回兵救援,彻底灭掉楚国的机会,就这样功亏一篑。

        不甘心的阖闾,决心解决越国这个麻烦。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亲率大军征讨越国。吴国开局顺利,节节胜利。但越国国君勾践也不是省油的灯,在浙江嘉兴南部设伏,一举击败吴军,吴王阖闾本人也在战斗中受伤,归国之后不久就去世了,结束了他短暂的霸王生涯。

        这个在吴王阖闾霸业顶点时期,给予他致命一击的越国,又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呢?

        

        越国同样是春秋早期的一个小角色,比起吴国的“根正苗红”来,他们的身份很不起眼。按照许多史料的说法,越国的宗族,是大禹的后代,被夏朝的少康封在了浙江会稽地区。也有说法是,越国的宗族是楚国王室的一支,所以在南方的版图范围里,吴国亲晋国,越国亲楚国。与吴国相比,越国,确实是春秋时代一个位置更加偏远的诸侯国。

        越国的强大,和吴国基本是同一时间段,也就是春秋的中期。但比起吴国的地理位置来,越国要想北进争霸,吴国却是他们必须要突破的一个障碍。就像吴国要突破楚国的障碍一样,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当吴国把战胜楚国作为战略重点的时候,越国也在吴国的背后,亮起了磨砺已久的刀锋。

        在吴国灭楚时期,越国在位的国君是允常,这同样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君王。在吴国倾举国之力西征楚国的时候,他们在最关键时刻给了吴国一刀,迫使吴国仓促退军。但短暂的甜头之后,就是吴国的打击报复,此后两国之间相互交战不断,允常去世后,其子勾践即位,对吴国的战争,也继续占据上风,甚至吴王阖闾本人也在与越国的战争中受伤,不久就去世了,这梁子结得大了。

        阖闾死后,深知“兔死狗烹”道理的孙武早已经隐居,吴国失去了当时最杰出的军事统帅,但军队依然强大。阖闾之后继任为王的就是夫差。早期的夫差,是个锐意进取的帝王,他继续任用伍子胥,开始了对越国的复仇之战。公元前494年,吴国发动了对越国的全面进攻。在会稽山之战中,越国被打得只剩下5000人,越王勾践眼看全军覆没在即,好在其臣子范蠡、文种两人献策,用重金贿赂吴王夫差的宠臣伯喜,经过伯喜劝说,夫差接受了勾践的投降,越国因此成为了吴国的属国。对于这段典故,通常的说法是,越国用投降以及财宝欺骗了夫差,伯喜的谗言,更使吴国上了当,接受了勾践的投降。但作为一个深谋远虑的英主,夫差对于此事的考虑远不止这些。这时期的夫差,最大的目标是北上争霸,压服中原诸侯,越国对于他,只不过是一个小麻烦而已。而且对于吴国的争霸来说,春秋时代的“历史经验”是:但凡是最后称霸的国家,对于周边威胁自己的邻国,往往采取迫使其投降的政策,并不灭其国。因为一旦决定灭其国,很可能会引发更剧烈的反抗,拖住争霸的后腿,因此只要最大限度地削弱对手,让其听命于自己,就算达到了目的。这样,接受越国投降,对于当时的吴国来说,也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而吴国的失策在于,他们错看了勾践本人,与所有成为霸主的英雄一样,勾践也具备成为春秋霸主的最重要品质——隐忍。之后,就是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夫差把勾践抓到自己的国家,让他给自己当佣人,忍!夫差不断地羞辱勾践,忍!夫差要勾践不断贡献美女财宝,继续忍,忍来忍去,夫差就这样对勾践放了心,大胆地放他归国。这一放,就是放虎归山。

        勾践归国后,开始了励精图治的复仇之路,这时期他的政策有很多,但是比较特殊的,却是他采取的奖励生育的政策。当时越国的法律规定,越国境内的青年男女,男人在20岁之前,女人在17岁之前,都必须要婚配,婚配后生两个孩子的,国家出钱养1个,生3个孩子的,国家出钱养两个。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对外政策上,越国奉行的是四面结好的政策。对西边亲近楚国,对北面联合晋国,总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对付吴国的力量,对吴国实行表面恭顺,实质上分化瓦解的政策。而这时期吴国的情况,通常的说法是,志得意满的吴王夫差,开始贪图享受,不理朝政,国家逐渐走下坡路。特别是他逼杀了对吴国崛起立有大功的伍子胥,更是一大败笔。但吴国这时期最大的败笔,不是不思进取,而是太过进取。击败越国后,夫差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北进上,这时期吴国北上称霸的主要对手,已经换成了中原诸侯中的齐国。齐国在经过齐景公励精图治后,实力大为增强,当时的势头,已经压过了传统的两大强国晋国和楚国。在夫差即位后的第12年,吴国发动了对齐国的进攻,一举击败齐国。但在伍子胥的坚持下,吴国不得不在胜利后撤兵,此事也为伍子胥之死埋下了伏笔。后来伯喜接受勾践贿赂,诬陷伍子胥的诸多罪状里,其中的一条就是“勾结齐国”。偏偏伍子胥个人的行为也很配合,他预感到灾难临头,趁着出使齐国的机会,将自己的子女托付给了齐国的宗族鲍氏,这件事也成了他被害的导火索。出使归来后不久,伍子胥被吴王夫差赐死。

        公元前482年,摆脱伍子胥掣肘的夫差,再次发动了对齐国的进攻,一直打到今天山东的莱芜地区,将齐国的主力部队歼灭,这场大兵团远程攻击的杰作,也成了吴国霸业时期的最后一次胜利。战胜之后,吴王夫差在黄池参加会盟,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压服中原诸侯,成为当时的诸侯霸主。在这次会议上,吴国兵威之盛,让中原诸侯瞠目结舌。当时的吴国,数万大军按照红、黑不同颜色排成队伍,气魄之宏大,为中原历次会盟所未见,“如火如荼”的成语正是由此而来。然而就在同时,越国复仇的利剑,已经狠狠地刺来。

        就在吴王夫差黄池会盟的同时,越王勾践趁机率领大军,重演了当年越国趁吴国灭楚时突袭的一幕。越国大军一举攻入到吴国的境内,夫差连忙回师救援,但劳师袭远的吴军,又怎是以逸待劳的越军的对手?几次交战都被打得大败,这时期的吴国实力尤在,以越国的力量尚不可能彻底击败他,于是在夫差主动求和后,越国随即见好就收,和吴国订立盟约后撤退。

        勾践再次对吴国采取军事行动,是9年以后的公元前472年。这是吴国走向衰落的10年。早先被吴国击败的齐国,趁机南下攻击,占领了吴国的北方领土,西面的楚国也顺势东进,蚕食吴国的西部地盘。正好应了“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这句话。到了公元前472年勾践进军时,吴国已经四面楚歌,就差最后一口气了。终结吴国的是勾践,是年夏天,吴王夫差率领残部,被包围在苏州旁边的姑苏山上,夫差企图效仿当年勾践的做法,向勾践求和,但老谋深算的勾践,怎会重复夫差所犯的错误?求和理所当然地被拒绝,随后越军发起总攻,强大一时的吴国,就这样被灭国了。

        灭掉吴国的勾践,在公元前472年,已经拥有了包括今天江淮,钱塘江的领土。随后勾践北上,和齐国、鲁国等国在徐州会盟,成为诸侯共尊的霸主,也是春秋最后一个霸主。之后的他开始了“兔死狗烹”的清洗行动。帮助他得国的谋臣文种被他杀害,一直作为他内应的伯喜被他赐死,惟独幸免的,是抢先一步逃走的范蠡,但这已经无碍于越国的霸业。为了巩固霸业成果,勾践将国都从会稽迁移到了山东琅琊,企图以中原诸侯国的身份号令群雄。一直到了战国时期,越国都依然是诸侯国中强大的一支。

        

        勾践死后,其子孙又传承了6代,到了战国早期,这时候的越国国君,是王无疆,他在位的时期,是越国又一个争霸的高峰期。王无疆登基初期,主要和齐国争锋,此时齐国在位的国君是战国时期“一鸣惊人”的齐威王。面对越国的威胁,齐威王采取了“祸水西引”的政策,派使者以利益引诱,劝说王无疆攻打楚国,王无疆果然上当,结果被楚国打得大败,其江淮地区的领土被楚国兼并,而其原本在山东地区的领土,也被齐国吞掉。强大一时的越国一下子就分崩离析了。之后越国陷入了诸王子争位的内战中,到了公元前312年左右,越国被楚国平灭,楚国的势力也就因此达到了今天的江南地区。越国故土,从此成为了楚国的江东郡,后来楚汉战争中项羽的“八千江东子弟”,即是来自于这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