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灿烂千阳在线免费阅读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一章

        2000年夏天,大旱进入了第三年,也是最糟糕的一年。

        赫尔曼德、扎布尔和坎大哈的农民变成了成群结队的游牧民族,四处迁徙,寻找水源,也为他们的牲口寻找草地。但他们两样都没找到,山羊、绵羊和耕牛纷纷死亡,于是他们便到喀布尔来。他们占据了阿里亚娜山,住在临时搭建的贫民窟中,每十五或者二十个人挤一间破屋。

        这个夏天也是《泰坦尼克号》的季节。这年夏天,玛丽雅姆和阿兹莎抱在一起翻来覆去,咯咯地笑个不停,阿兹莎坚持要当杰克。

        “安静点,亲爱的阿兹莎。”

        “杰克!你叫我的名字啊,玛丽雅姆阿姨。叫啊。杰克!”

        “你要是把你父亲吵醒,他会生气的。”

        “杰克!你是露丝吗?”

        玛丽雅姆最后会投降,趴在她的后背上,再次同意扮演露丝。“好啦,你是杰克,”她怜爱地说,“你年纪轻轻就去世了,我就能活到七老八十。”

        “对啊,但我是一个英雄,”阿兹莎说,“你呢,露丝,你会一直想着我,度过悲惨的一生。”然后,她会骑在玛丽雅姆的胸膛上,大声宣布:“我们要接吻了!”玛丽雅姆摇晃着脑袋,阿兹莎则因为自己的过火行为而兴高采烈,撅着嘴巴咯咯笑起来。

        有时候,察尔迈伊会走进房间,看着这场游戏。他能扮演什么啊,他问。

        “你可以当冰山,”阿兹莎说。

        那年夏天,一阵《泰坦尼克号》狂热席卷了喀布尔。人们从巴基斯坦走私盗版碟一有时候放在他们的贴身衣服里面。宵禁开始之后,每个人都把房门锁上,关掉电灯,降低音量,擦着眼泪,哀悼杰克、露丝和那艘倒霉的轮船上的乘客。如果有电的话,玛丽雅姆、莱拉和两个孩子也会看这部影片。她们在深夜把电视机挖出来,关掉电灯,用被子蒙住窗户,把这部电影看了十几遍。

        在喀布尔河,小贩把地摊摆到干裂的河床上。没隔多久,从被太阳烤焦的河道中,人们能够买到泰坦尼克地毯,泰坦尼克衣服,这些东西成捆地堆在独轮车上。那儿有泰坦尼克除臭剂,泰坦尼克牙膏,泰坦尼克香水,泰坦尼克炸蔬菜,甚至还有泰坦尼克布卡。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职业乞丐还开始自称“泰坦尼克乞丐”。

        一座“泰坦尼克城”横空出世。

        最吸引人的是主题曲,他们说。

        不,是大海。奢华。那艘船。

        是色情啦,他们低声说。

        列奥,阿兹莎羞怯地说,全都是因为列奥。

        “每个人都想要杰克,”莱拉对玛丽雅姆说,“这是电影这么流行的原因。每个人都希望杰克回来,拯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是没有杰克。杰克不会回来。杰克已经死了。”

        夏季将尽的时候,有个布匹商人睡着了,忘记掐灭他的香烟。大火没要去他的生命,但是吞噬了他的店铺。隔壁的布匹商店也未能免难,同样遭殃的还有一间旧衣店,一间很小的家具店和一家面包店。

        后来他们告诉拉希德,如果当时风朝东吹,而不是朝西吹,那么他那间街角的鞋店或许能幸存下来。

        他们变卖了一切家当。

        最先卖掉的是玛丽雅姆的东西,接着是莱拉的衣物。阿兹莎的婴儿服,还有几件莱拉当年吵闹拉希德去买给她的玩具。阿兹莎温顺地看着她的东西被处理掉。拉希德的手表、破旧的调频收音机、领带、皮鞋、结婚戒指也都卖掉了。沙发、桌子、地毯、椅子也出售了。拉希德卖掉电视机的时候,察尔迈伊气得直撒泼。

        火灾之后,拉希德几乎每天都在家。他打阿兹莎耳光。他踢玛丽雅姆。他砸东西。他看莱拉不顺眼:她的味道很臭,她的衣服很难看,她的头发梳得很凌乱,她的牙齿发黄。

        “你怎么回事?”他说,“我娶回来一个美人,现在却骑着一个老太婆。你变得越来越像玛丽雅姆了。”

        他在哈吉雅霍广场附近的烤肉店找到一份工作,但因为和顾客发生争吵而被炒了鱿鱼。那个顾客抱怨拉希德把面包丢在他的桌子上,一点礼貌都没有。他们对骂起来。拉希德说那个顾客是猴子脸的乌兹别克人。有人掏出一把手枪。有人挥舞着烤肉的铁叉。按照拉希德的说法,拿铁叉的人是他。玛丽雅姆对此很是怀疑。

        他被塔伊玛尼区一家餐馆解雇了,因为顾客抱怨等待的时间太久;拉希德说厨师动作很慢,为人又懒惰。

        “我看你被解雇,很可能是因为打盹吧。”莱拉说。

        “别惹他,亲爱的莱拉。”玛丽雅姆说。

        “我警告你,贱人。”他说。

        “不是在打盹,就是在吸烟。”

        “我以真主的名义发誓,我没有。”

        “你就是狗改不了吃屎。”

        然后他就对莱拉动粗,挥起老拳击打她的胸部、脑袋和腹部,拉扯她的头发,推她去撞墙。阿兹莎尖叫起来,拉着他的衬衣;察尔迈伊也哭喊了,试图让拉希德离开他母亲。拉希德推开两个孩子,把莱拉放倒在地,不停地踢她。玛丽雅姆扑在莱拉身上。这时他不停地踢着玛丽雅姆,嘴角唾沫横飞,双眼放出恶狠狠的光芒,一脚又一脚,直到他再也踢不动。

        “我敢保证,有一天你会逼得我杀了你,莱拉。”他喘息着说。然后他气鼓鼓地走出房间。

        钱花光了,他们的生活开始蒙上了饥饿的阴影。如何填饱肚子竟然很快成为他们生存的关键所在,这让玛丽雅姆措手不及。

        如今,别说肉菜,光是白米饭也成了罕有的盛宴。他们每天用餐的次数越来越少,吃进的食物少得令人担忧。有时候,拉希德会买回一罐沙丁鱼和一些吃起来像木屑的面包。有时候,他冒着被砍掉双手的危险,偷来一袋苹果。他在杂货店小心翼翼地把罐装的馄饨装进口袋,他们把馄饨分成五份,最大的一份给察尔迈伊。他们生吃撤了食盐的芜菁。晚饭则吃发烂的莴苣叶和变黑的香蕉。

        突然之间,饿死变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有些人选择了在饿死之前自尽。玛丽雅姆听说邻居有个寡妇捏碎了一些干面包,拌上老鼠药,给七个孩子全都喂了毒面包。她给自己留下了最大的一份。

        阿兹莎的肋骨开始从皮肤之下显露出来,脸颊上的肉也消失了。她的小腿变细了,皮肤变成淡茶色。当抱起她的时候,玛丽雅姆觉得她的屁股骨头好像要刺穿皮肤似的。察尔迈伊在房间里到处乱躺,无神的眼睛半开半闭;或者像一块破布那样趴在他父亲的膝盖上。他哭喊着说他要睡觉——当他有这个精力的时候——但是他睡得很浅,经常睡着、睡着就醒过来。玛丽雅姆无论在什么时候起床,总是有一些白点在眼前冒出来。她头昏脑涨,耳朵一直鸣个不停。她想起了当年每逢斋月开始的时候,法苏拉赫毛拉总是跟她提起的一句话:人们就算被毒蛇咬到也能入睡,但是饥饿的时候会睡不着。

        “我的孩子就要死了,”莱拉说,“就在我的眼前。”

        “他们不会死的,”玛丽雅姆说,“我不会让他们死的。一切会好起来的,亲爱的莱拉。我知道该怎么办。”

        那天极其炎热,玛丽雅姆把布卡穿上,和拉希德一起步行到洲际饭店。如今,公共汽车的车费也成了负担不起的奢侈,等到爬上那座陡峭山丘的峰顶,玛丽雅姆已经累得筋疲力尽。在爬坡的时候,她感觉到阵阵眩晕,有两次她不得不停下来,等待眩晕的感觉过去。

        在酒店门口,拉希德和一个门卫打招呼、相互拥抱。那人穿着红色的西装,戴着大盖帽。他们聊起天来,看上去彼此很友好。说话的时候,拉希德的手放在门卫的手肘上。他指了玛丽雅姆一下,他们两人朝她匆匆看了一眼。玛丽雅姆隐隐约约记得这个门卫很面善。

        门卫走进酒店,玛丽雅姆和拉希德在外面等待。从这个高地,玛丽雅姆能见到理工学院的景色,再远处是古老的卡尔卡纳区和通往马扎的公路。朝南看,她看到久已废弃的塞罗面包厂,连年的战火在它那灰黄色的墙面炸开几个大洞。南边更远处,她能望见达鲁拉曼宫殿的空旷废墟;许多年前,拉希德曾带她去那儿野炊。有关那天的记忆是一段往昔的遗迹,只是看上去,她仿佛不曾度过那段日子。

        玛丽雅姆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些事情和显著的建筑物上。如果不让自己的思绪游荡开去,玛丽雅姆生怕自己会失去勇气。

        时不时有吉普车和出租车驶到酒店门口。门卫跑上来迎接那些乘客。他们都是些男人,带着兵器,留着大胡子,穿着长袍,他们下车的架势全都一样:顾盼自雄,耀武扬威。他们一边交谈,一边走进酒店大门,玛丽雅姆零零碎碎听到了一些话。她听到了普什图语和法尔西语,但也有乌尔都语和阿拉伯语。

        “这些人才是我们真正的主人,”拉希德压低嗓音说,“巴基斯坦人和阿拉伯的伊斯兰教徒。塔利班是他们的傀儡。这些人才是真正的棋手,阿富汗则是他们的棋盘。”

        拉希德说他听到一些传闻,据称塔利班允许这些人在全国各地设立秘密的营地,一些年轻人在那儿被训练成人体炸弹,为圣战组织卖命。

        “他怎么去了这么久?”玛丽雅姆说。

        拉希德呸的一声,踢起泥土盖住那口痰。

        一个小时之后,他们——玛丽雅姆和拉希德——跟在那个门卫后面,走进了酒店。他们穿过凉快的大堂,鞋跟一路嗒嗒地踩在铺了瓷砖的地板上。玛丽雅姆看见两个男人坐在皮椅上,中间摆着两把来复枪和一张咖啡桌,他们喝着红茶,吃着一盘涂着糖浆的饼干和撒着糖粉的面包圈。她想起爱吃饼干的阿兹莎,然后移开了目光。

        门卫领着他们走到外面的露台。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小的黑色无线电话,还有一张上面写着电话号码的纸片。他跟拉希德说那是他的领班的卫星电话。

        “你最多只能打五分钟,”他说,“不能再长了。”

        “谢谢你,”拉希德说,“我不会忘记你的恩情。”

        门卫点点头,走开了。拉希德拨了号码。他把电话交给玛丽雅姆。

        玛丽雅姆听着咔嚓、咔嚓的铃声,思绪翻飞。她想到了最后一次见到扎里勒的情景,十三年前的事情了,当时是l987年的春天。他站在她房子外面的街道上,拄着拐杖,身边是一辆赫拉特牌照的蓝色奔驰,一道白线从中间将车盖、车顶和车厢分成两半。他在那儿站了好几个小时,等着她,不时呼唤她的名字,就像她曾经在他的屋子外面呼唤他的名字一样。玛丽雅姆曾有一次把窗帘分开,只分开了一点点,朝他看了一眼。只是一眼,但足够看清他的头发变得蓬松而灰白,看清他已经有点驼背。他戴着眼镜,系着红领带,胸前的口袋依旧插着一条折成三角形的白色手帕。最令玛丽雅姆吃惊的是,比起她记忆中的他,扎里勒消瘦了,瘦了很多,暗棕色的西装上衣松松垮垮地搭在他的肩膀上,裤管在他脚踝堆积起来。

        扎里勒也看见她了,只不过是刹那间。隔着窗帘的缝隙,他们的目光相遇了;多年以前,他们的目光也曾隔着另一道窗帘的缝隙相遇。但当时玛丽雅姆匆匆把窗帘合上。她坐在床上,等待他离开。

        如今她想起了扎里勒临走时留在她门口的信。那封信她保留了几天,放在枕头底下,时不时把它拿出来,两只手轮流拿着它。最后,她没有把信拆开,而是撕成碎片。

        这么多年过去了,如今她来到这儿,给他打电话。

        现在,玛丽雅姆为她年轻时那愚蠢的骄傲而后悔不已。她希望当时她请他进屋。请他进去,陪他坐下,让他说出他想说的话,这样有什么害处呢?他是她的父亲。他曾经不是一个好父亲,这没错,但是时至今日,和拉希德的恶毒比起来,或者和她已经见识过那些男人之间彼此冲突的残暴比起来,他那些错误显得那么平常、那么值得原谅。

        她希望她当初没有毁掉他的信。

        有个浑厚的男声在她耳边响起,通知她说已经接通了赫拉特市长办公室的电话。

        玛丽雅姆清了清喉咙。“您好,大哥,我在找一个生活在赫拉特的人。他以前住过赫拉特,很多年前。他的名字是扎里勒汗。他住在沙里诺区,拥有那家电影院。您知道他现在住哪儿吗?”

        那个男声中的愤怒清晰可闻。“这就是你打电话到市长办公室的原因?”

        玛丽雅姆说她不知道还能打给谁。“原谅我,大哥。我知道您有重要的事情要处理,但这是生死攸关的大事,这通电话关系到一些人的生死。”

        “我不认识他。电影院很多年前已经关闭了。”

        “或许您那边会有人认识他,有人??”

        “这里没有其他人。”

        玛丽雅姆闭上眼睛。“求求你,大哥。事关几个孩子的生命。很小的孩子。”

        一声长长的叹息。

        “也许那边有人??”

        “这边有个大院管理员。我想他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

        “好啊,求求你问问他。”

        “明天打过来。”

        玛丽雅姆说不行。“这个电话我只能打五分钟,我不??”

        电话那端喀哒一声,玛丽雅姆以为他挂掉了。但她能听到脚步声,说话声,遥远的汽车喇叭声,还有一些不时被嘀嗒的声音打断的机器嗡嗡声,也许是电风扇。她换了一只耳朵听电话,合上了眼睛。

        她想像扎里勒对着她微笑,把手伸进他的口袋。

        啊。对了。嗯。给你。不用再惦记啦……

        一件树叶形状的挂坠,上面有几个被雕刻成月亮和星星的硬币。

        戴上它看看,亲爱的玛丽雅姆。

        你觉得怎样啊?

        我觉得你像个女王。

        几分钟过去了。然后是脚步声,吱吱声,还有咔嗒声。“他认识他。”

        “真的?”

        “他是这么说的。”

        “他在哪儿?”玛丽雅姆说,“这个人知道扎里勒汗在哪儿吗?”

        那人沉默了一会。“他说他很多年前就去世了,1987年。”

        玛丽雅姆的心沉了下去。当然,她原本也考虑到有这种可能。扎里勒如果还活着,应该是七十几将近八十岁了,但??

        1987。

        他当时快死了,从赫拉特一路开车过来道别。

        她走到露台的边缘。在这儿,她能看见酒店那个曾经远近闻名的游泳池,如今变得干涸而污秽,满是弹孔和剥落的瓷砖,显得伤痕累累。那儿还有荒芜的网球场,破旧的球网无精打采地挂在球场中央,如同毒蛇蜕下的死皮。

        “我要挂电话了。”电话那端的声音说。

        “很抱歉打扰到您了。”玛丽雅姆说,她对着电话,眼泪无声地流下来。她看见扎里勒向她挥手,跳过一块又一块的石头,穿过山溪,鼓鼓的口袋中装满了礼物。她曾为他屏住呼吸,祈求真主赐予她更多与他相处的时间。“谢谢你。”玛丽雅姆说,但另外一端的男人已经挂掉了电话。

        拉希德正在看着她。玛丽雅姆摇了摇头。

        “真没用,”他说,—把将电话从她手中抢过去,“有其女必有其父。”

        走出大堂的路上,拉希德匆匆走到已经空无一人的咖啡桌旁边,把最后一块饼干装进口袋。他把它带回家,拿给了察尔迈伊。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