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cctv13新闻频道高清直播第四章

第四章

        克劳福德·斯隆开着比威克·桑姆赛特牌轿车离开新闻总部的车库已是7点40分。

        起初,萦绕在他心头的是和英森的争论,随后他决定将此事搁到第二天再考虑。斯隆认为自己有能力对付英森,并有信心将他撵走。或许送他去当某一电视台副总裁,对此他不存在半点怀疑。副总裁名声好听,但在担任过CBA电视台执行制片人之后,实际明升暗降。斯隆压根儿没有想过事情可能向相反方向发展。如果别人向他暗示这种可能性,他无疑会笑掉大牙的。

        他想起了哈里·帕特里奇。

        斯隆承认,帕特里奇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把那则来自达拉斯的报导处理得那么出色,这对他那本来已经出色得交口称誉的专业生涯来说,无疑是锦上添花。斯隆已通过达拉斯—福特沃斯机场的电话传呼设备与帕特里奇通话以示祝贺,并请他向丽塔、明·范和奥哈拉等转达自己的祝贺。节目主持人应该作此姿态——这是一种光荣的义务——尽管每当事情涉及帕特里奇时,斯隆的祝贺往往显得颇为勉强,缺乏热情。这一微妙的感情使得他在对话中略为有点笨口拙舌,实际上他与帕特里奇说话时往往如此。帕特里奇刚才在电话里显得疲惫不堪,但是谈吐十分自然。

        轿车悄无声息地行进着。斯隆扪心自问:我对哈里·帕特里奇究竟怎么看?答案也毫不掩饰:他使我觉得地位不稳。

        此问题及其答案均可追溯到久远的岁月。

        他们两人相识已有20多年之久。他们在CBA电视台供职的时间也相差无几,几乎是同时受雇的。打一开始,两人在事业上都功成名就,可是两人的性格则迥然不同。

        斯隆精到、讲究,在穿着上一丝不苟。他喜欢显示自己的权威,但并不故作姿态。他的下属往往尊称他为“先生”,在途中相遇时给他让路,请他先走。对于不甚相知者,他总是显得矜持,难以接近,不过,在人际交往之巾,他那精明的头脑能够捕捉所有明言的或暗示的信息。

        与他相反,帕特里奇显得随和、轻松,却又不修边幅。他喜着旧的格呢甲克衫,很少穿西装。他性格温和,与之接触者感到他平等待人,不摆架子,容易接近。有时他还给人以一种对什么部不在乎的印象,这自然只是假象,他却装得很逼真。帕特里奇早年当报社记者时就懂得倘若他能藏起自己的威严神情,隐去聪明才智,他便能在采访中发掘更多材料。

        他们俩之出身、背景也相去甚远。

        克劳福德·斯隆出身于克利夫兰的中产阶级家庭,他的早期电视记者生涯就始于此城。而帕特里奇之从业电视则是在多伦多的加拿大广播联合公司开始的,在此之前他曾在加拿大西部的小电台和小电视台当过新闻兼气象广播员。他诞生在离加尔盖利不远的阿尔伯塔省一个叫德温尔顿的小村子里,父亲是个农民。

        斯隆得过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位。帕特里奇则连高中都没有毕业,但在新闻领域的实践中,他的文化教育程度得到了迅速提高。

        在相当长时间里,他俩在CBA电视台的业绩不相上下,结果被人看作一对竞争对手。斯隆确把帕特里奇当作劲敌,甚至认为他是自己日后升迁的威胁。帕特里奇是否也持同感,斯隆觉得没有把握。

        两人同时报导越战时,竞争最为激烈。他们在1967年被电视台派往越南合作共事。在某种意义上他们的确合作过。尽管斯隆将战争看作自己日后成名的黄金机会,即便早在那时,他已经把自己的眼睛盯着全国晚间新闻节目主持人那把交椅。

        斯隆深知,自己想往上爬,要紧的是设法尽可能经常出现在晚间新闻节目中。为此,他到达西贡之后不久就得出结论:千万不要远离“东方五角大楼”——美国援越军事司令部——倘若有事需要外出,他也设法尽快赶回。

        时至今日,他仍记得自己和帕特里奇的一席谈话。帕特里奇曾说:“克劳夫,你如果只是一味参加‘西贡胡话’和呆在‘克拉维里’不动的话,你永远无法真正了解这场战争的真谛。”

        “西贡胡话”系新闻媒介对军事行动发布会的戏称;“克拉维里”指各国新闻记者、高级军事人员和美国使馆人员经常光顾的一家旅馆。

        “你说的是种种危险的话,”斯隆傲慢地说,“我甘愿和你一样出入枪林弹雨。”

        “和危险没有任何关系。反正我们个个都在冒险,我指的是报导的深度。我希望深入这个国家,理解这个国家。有些时候我真想从战事报导中脱出身来,不把自己的注意力局限于战争,不只报导人们要我们写的战斗现场的炮火声,那样做事易如反掌。如果要我报导战况,我就要深入前沿阵地,以便核实美国新闻处的宣传机构所发布的消息。”

        “那样的话,”斯隆指出,“你一次便需要离开基地几天,甚至几个星期。”

        帕特里奇仿佛饶有兴味地说:“我早就知道你会理解我的意思的。我深知你已盘算过,只要我按自己的计划行事,你便可以让自己的尊容几乎每晚都出现在电视屏幕上。”

        斯隆让别人轻而易举地猜出自己的心思,觉得周身不自在,尽管最后事实果真如此。

        谁都不能说斯隆在越南供职期间干得不卖力,他干得很欢,也冒了风险。有几次他奉命在战斗现场进行报导。在情况恶劣时,他不止一次地怀着常人的恐惧想,我能否活着回去?每一回他都活着回来了,但很少超过一天一夜。每次他都无一例外地带回出色的战斗场面的图像和有关战争中美国青年充满人情味的故事,这两样都是纽约总部孜孜以求的。

        斯隆严格遵循自己的计划,没有作过多的冒险、探奇。他始终设法呆在西贡,参加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消息发布会,当时这些发布会很有新闻价值。事隔多年之后,人们才认识到斯隆的报导异常表面化,才认识到惊心动魄的画面对电视新闻有多么重要,才认识到对他来说真知灼见的分析以及事实真相的深入报导又显得多么匾乏。当这一切都真相大白之时,对于克劳福德·斯隆来说已经时过境迁。无关大局了。

        斯隆的全盘计划已经奏效。他向来擅长于摄取好镜头,在越战期间尤其如此。他成了纽约总部“马蹄”制作者的红人,频频出现在晚间新闻之中,有时几乎达到每周三四次之多。上镜头显然是一名记者赢得观众、取得CBA电视台总部高级决策者好感的途径。

        哈里·帕特里奇则依照自己的计划,一走到底。他追求深层的报导,这类报导大都要作较长时间的调查,而且需要他和摄影师深入越南的远乡僻土。他开始对比美国和越共的战术,寻找这些战术有时失败的原因。他还研究部队的布防,在前沿阵地收集地面和空中打击的效能、伤亡数字和后勤工作。

        帕特里奇深入战火纷飞的区域采访,不时离开西贡,短则三五天,长则超过一周,有一回他秘密潜入柬埔寨境内只身进行地下采访,与外界失去联系达一个月之久。

        每一回,他都带回扣人心弦的报导,由于他的分析入木三分,有些新闻直至战后还一再为人们所称颂。没有任何人,包括克劳福德·斯隆在内,会对帕特里奇是位非凡的记者这一事实表示怀疑。

        不幸的是,由于他的报导数量较少,因而上镜头不及斯隆频繁,所以也较少引起注意。

        在他们驻越南期问,另一因素影响了这两位男子的前程。

        那便是杰西卡·卡斯蒂洛。

        杰西卡……

        克劳福德·斯隆几乎机械地行驶在他每天上班两次经过的公路上。他的家位于长岛海湾的拉奇蒙特。此时他离家只有半小时车程了。

        在他身后,一部蓝色的福特速度牌车也加快了速度。斯隆此时心情轻松,每天这个时候他均如此。他的思绪又回到了杰西卡身上……。杰西卡在西贡时原是哈里·帕特里奇的女友……可是她最后却与克劳福德·斯隆结为伉俪。

        在越南那阵子,杰西卡26岁,身材细巧,披着一头棕色的长发,思想活跃,说起话来偶尔言词很尖刻。当时她在美国新闻处担任低级官员,对新闻记者及其工作毫不含糊。

        杰西卡对于他们对自己所表示的兴趣颇觉有趣,漫不经心地与他们周旋着。尽管克劳福德·斯隆认识她最早,但如果说杰西卡对什么男人真有柔情蜜意的话,那便是哈里·帕特里奇。

        斯隆这时暗自思忖:时至今日,他对杰西卡和哈里两人之间的早期关系依然有些不甚明了。对此他从未问过杰西卡,现在自然就更无从谈起了。然而,有一件事,即杰西卡和哈里之间早在20年前就关闭上、至今不曾开启的心灵门户很使斯隆纳闷。这从来没有……也始终无法使斯隆停止对他俩的早期关系及亲切交往加以探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