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创世纪》创作背景十万大军闹神州

十万大军闹神州

        90年代某一天,新华社国内部众记者聚会北京,言谈间,话题便扯到了温州,来自浙江的记者滔滔不绝地讲了两个小时,昕得大家津津有昧。未了,众记者给浙江同事出难题,要他用一句话讲清楚温州到底是个怎样的地方。

        那位能言善辩的浙江记者一时间竟卡在了那儿,看着他的为难样,众人大笑而散。

        第二天清晨,一夜未眠的浙江记者终于找到说法了。

        他红肿着眼睛大声说,温州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在那里每一个角落都有铜板在跳动。

        其实,这位新华社记者是化用了温州人的一句“自诩之辞”。那句话由温州人自己发明,并流传得很广;全中国,有铜板跳动的地方,就有温州人。

        现在,让我们再换一种说法,那就是:温州人可能是全中国第一批随着铜板而跳动的人。

        温州人的“铜钱舞”跳得最早,那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最缺铜钱。

        1985年,在温州已经名满天下之际,《人民日报》记者、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吴象专赴温州探寻市场之谜,他在报道中写道:

        在鱼米之乡的浙江省,温州算得上是一块贫困地带。全市人均只有四分地,比人多地少的珠江三角洲还少一半。自古以来,当地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外出谋生,因而经商气氛特别浓烈,明清时代,温州便以“其货纤靡,其人商贾”而闻名。

        建国以来,温州的工业基础极其薄弱,全市人均固定资产只相当于浙江省平均数的28%。因而,在当地政府的默许之下,家庭工业的火苗一直没有熄灭,1978年之后,这一经济形式更是蓬勃兴起,到1982年,温州已有家庭工业10万余户,从业人员40万人。

        吴象还总结了温州家庭工业的四大特点;一是补城市大工业之不足,满足人民生活多方面的需要,使它得以站稳脚跟;二是容易学,容易做,容易在农民中普及,使它得以不断扩大;三是投资少,成本低,竞争力强,使它得以薄利多销,占领市场;四是变“小而全”为“小而专”,使产品专业化、系列化,而且很快形成“拳头产品”、“王牌产品”。

        事实上,在吴象的“四大特点”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特点在支撑着整个温州家庭工业的繁荣,那就是温州的十万购销大军。

        对此,1983年至1988年出任温州市市长的卢声亮更有体会。这位自称是“温产干部”的老领导如是说:

        温州人被外界所了解,所议论,首先就是因为它那些满天飞的农民购销员。有人说他们是“蝗虫”,有人说他们是“地鼠”,有人说他们是“当代英雄”,好听难听由它去,总之,是这十万人七手八脚乱哄哄地把温州推进了市场经济。

        这些人天南地北全国跑,把温州的产品卖出去,又把原材料采购进来。后来很流行的“四千精神”就是由他们总结出来的,那就是:历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跑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

        那么多的农民闯荡天下,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他们又把全国各地的需求信息,带回了温州,再通过千家万户的家庭工厂加以消化,就这样,温州连接全国大市场的一条条红线也就若隐若现地牵上了。

        到1980年前后,温州农村便出现了一些富有专业特色的商品产销区。由于产品新颖,价格极低,便渐渐地名声日隆,开始有全国各地的人闻讯赶到那里去采购。

        再然后,那些规模较大的地方,就被好事者通称为“温州十大专业市场”。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