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二十二年,郑克塽、刘国轩、冯锡范等人奉命来到京城。康熙授予郑克塽公爵头衔,刘国轩和冯锡范为伯爵,给他们分配上等住房。在统一台湾的过程中,刘国轩起了很大的作用,施琅特地保荐了他。施琅说台湾岛地势险恶,波涛汹涌,要想轻易夺取恐怕很困难,在这种情势下,刘国轩依然决定归顺朝廷,免致生灵涂炭,功劳实在不小。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提拔刘国轩为直隶天津总兵官,刘国轩临行前,康熙亲自召见他,对他说:“台湾那地方郑氏控制了六十多年,朕知道你一直心怀忠诚,前次施琅用兵征剿,你能顺应天命,让我很感动,所以特地提拔你为天津总兵官。天津这地方跟其他地方不同,应该多注意安抚工作,让兵民相安,百姓安居乐业,这就是我对你的期望。”
此后,康熙还赏赐刘国轩大量的土地,答应刘国轩三代可以继承他的爵位。
台湾已经属于清政府,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弃留的问题。这个问题在现在肯定不算问题,领土当然是越大越好,寸土必争。但是当时,人们更多的是考虑实用价值。譬如,当时就有很多朝廷大员和封疆大吏认为台湾孤悬海外,容易滋生盗贼,干脆不要了,直接守着澎湖列岛就行。还有人建议说,把台湾岛上的人民迁到内地,将台湾岛弃置不用。
康熙年间,人口大概有四五千万,面积却比现在还大,所以不用担心住房紧张耕地不足的问题。某些人主张放弃台湾岛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观点是缺乏远见和战略意识的。作为一个领导者,康熙一时之间也拿不定主意。
这时,施琅再一次发挥了作用,他对台湾实在太了解了,他告诉康熙台湾千万不能丢,如果不要台湾必然会酿成大祸,收下台湾却可以永镇边疆。这种见识是非常明智的,台湾就像大清国的一个海外基地,不沉的航空母舰,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有极高的战略意义。施琅还反复强调,台湾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荒岛,台湾是一个宝岛,物产丰富,土地肥沃,在这里生活的人民什么都不缺,日常用品应有尽有。如果将台湾人迁到内地,他们肯定是不乐意的,再说台湾人口密集,迁徙很不容易,而且要花费巨资;另外,台湾也是对付红毛怪(荷兰殖民者)的一个防守要地。
康熙并不是什么都懂,他英明的地方在于能够听取大家的意见,深思熟虑之后,康熙表示:“台湾这块地方关系重大,放弃不要的话肯定不行;如果迁徙当地人民,又担心人民流离失所,抱怨多;派人镇守的话,又担心形成地方割据;如果换人,三年一守,换来换去的话,对当地人也不太好。”
最后,康熙决定在台湾设立一府三县,派遣一个巡道负责,台湾隶属福建。这样一来就削弱了台湾的地位,防止镇守台湾的人养虎为患。康熙派遣的驻台士兵也不多,只有八千,这些士兵统一受福建总督节制。
不久,康熙就任命杨文魁为第一任台湾总兵官,临行前,康熙叮嘱他:“台湾远在海角,刚刚平定,人心可能不稳,而且那里土著人什么都有,你到了以后,一定要安抚有方,该立威的就应该慑之以威,该施恩的应该怀之以恩,总之要达到海外升平,一片和谐。”
在台湾问题上,康熙再一次展现了自己的“妙手政经”,这些经验对于今天仍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