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穿越晚清之铁血狂潮与时间竞赛

与时间竞赛

        约束军纪,表面上看只要下个命令就行,但主将的示范作用其实相当重要,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垮下来。

        僧格林沁出身贫寒,年少时因生活艰难放过羊,以此养成了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即便后来发达,成了“僧王”,仍不改初衷。驻节天津期间,他帐中的高级幕僚一个月只能拿到十四两薪俸,与其他地方的幕僚相比,显得异常寒酸。这些幕僚肯继续待下去的理由,一是慕名而来,冲的是僧格林沁的声望,并没想从中发大财,二是僧格林沁自奉更薄,他一个月才领十二两薪俸。

        不打仗时,僧格林沁只穿一身青布马褂,完全看不出是什么皇室贵胄,碰到部下士卒有“过奢”的举动,他也一定要加以劝止。

        所谓“过奢”,依照的仍是僧格林沁自己的标准。有人买了一件青呢马褂,上前一问,要花去两千四百个铜钱,僧格林沁连连咂嘴,说一件衣服要用去相当于十天的口粮,太浪费了,不过是一件衣服嘛,你看我也就是穿件青布马褂,以后绝不能这个样子。

        某次僧格林沁查看军营,在一座帐外看到了丢弃的白菜叶。他立即把当事人叫出来,让其捡起洗净:“我告诉你,白菜叶用盐腌一下,味道好得很,丢掉是暴殄天物。”

        严格并不等于一天到晚要对部下板着冷面孔。和所有优秀将领一样,僧格林沁与官兵相处不分彼此,即便进行责备,也都面带笑容。他巡营很少骑马,都是步行,而且看到什么讲什么,就像一个见多识广的老兵。跟着他的大小官员,从将军都统开始,见僧王如此,也都只好跟着走来走去,没一个敢摆官威。

        僧格林沁在吃的方面并不讲究,一日三餐就是两个小菜,再佐以馒头和小米粥,平时连吃大米都觉得过于奢侈。只有到一个新的地方扎营时,他才会特地让伙夫蒸一只小猪,然后坐在帐外,一个人边喝酒边吃肉。

        所部的骑兵步兵闻到香味,都跑过来要尝一尝鲜,僧格林沁便用刀将猪肉一片片割下来给他们。往往是这一群刚走,另一群又来,转眼之间,一只蒸熟的小猪就被分光了,僧格林沁本人倒没吃着多少,但他只是笑笑,从不介意。

        仅仅半年之内,僧格林沁的训练和治军就收到效果。1859年3月底,大沽炮台接连三次进行实弹演习,最后一次光打中旗杆的就有六炮之多,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

        这支短时间编练的部队,人数达到一万,其中有四千驻于炮台,而且官兵从精神面貌到战术水平都焕然一新,足以称得上精锐之师。

        在火力防御方面,僧格林沁也不敢掉以轻心。他在大沽重建了六座炮台,并再铸大型铜铁炮,这次一铸就是八千斤以上级别的炮,最大的甚至超过了万斤。

        通过南方战场的实践,大家都掌握了购买洋炮这一门径。可是由于广州失守,已经不可能再从海外购进了。这时正好有一个福建商人,知道僧格林沁在寻觅好炮,就主动把先前买来用于护船的洋炮捐了出来,加上从其他渠道或购或捐的,大沽炮台一下子拥有了二十多门洋炮,形成了土洋炮相结合的火力体系。

        重建大沽口炮台期间,僧格林沁就住在附近村子的兵房里,一大早就赶去炮台督工,很晚才能休息。此时正值冬季,大雪纷飞,海风凛冽,冻得人上牙齿碰下牙齿,咯咯作响,苦寒之状,连一些年轻士兵都受不了,更何况僧格林沁已是年近五十之人。幕僚和部下都劝他不用如此辛苦,事事亲力亲为,僧格林沁则忧心忡忡地望着远处的海面:“眼看就快要解冻了,又不知道夷船什么时候来,不能不抓紧啊。”

        在这场与时间角逐的竞赛中,僧格林沁终于跑到了前面。至1859年4月,大沽防御体系基本完成,僧格林沁自己也松了口气,在给咸丰的奏折中,他如释重负地报告说:“大沽海口布置均已周密。”

        两个月后,也就是1859年6月17日,英国海军司令何伯率舰队到达大沽口外,这时他发现海河内有很多障碍物。落潮之后,他用望远镜仔细观察,辨别出障碍物原来是复杂的拦河设施。

        阻塞河道的常用工具是铁链和木筏(木排),比如,湘军和太平军在长江上斗法,翻来覆去离不开这两样东西。僧格林沁开始用的也是木筏,后来他觉得木筏对英舰威胁不大,就设计了铁戗。

        铁戗由三根铁脚所组成,其顶端削尖,可浮于水面,对舰艇底部有明显的破坏作用。僧格林沁用两根大铁链和一根缆绳将它们绑起来,在海河上每隔六米就排成一行,看上去颇有一种让人心惊肉跳的感觉。

        何伯立即做出结论,不摧毁或拆除这些拦河设施,就连浅水炮艇也无法顺利登岸。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