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慈禧的谥号叫什么瀛台落日(13-1)

瀛台落日(13-1)

        贺寿的戏在未正就散了,这是从来未有过的事,许多人记得,光绪十八、十九两年太后万寿,每次都唱七天戏,辰时开锣,唱到“电气球”大放光明,总在二十刻左右。有一天甚至到亥时方散,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嵩祝五十徽班轮着唱,费时三十一刻之久。

        何以散得这么早?只为慈禧太后的肚子又吃坏了,坐不了多少时候,就要起身“更衣”,一去一来,奉旨入座听戏的王公大臣跪送跪接,不胜其烦,连慈禧太后自己都觉得好没意思,因而才传旨散戏。

        “这干什么呢?”慈禧太后却又闲得无聊,尤其是在福晋命妇辞宫以后,颇有曲终人散的凄凉。

        谁也无法回答她的话,万寿正日的下午,自然是听戏,谁也不曾想到该预备些可供她消遣的玩意,所以面面相觑,都是一脸的尴尬。

        最后是李莲英出了个主意,“老沸爷不是要照一幅‘行乐图’?”他说:“照相的伺候了好些日子了。”

        这倒提醒慈禧太后了。前几天庆王奕劻奏报,普陀峪“万年吉地”岁修完工,慈禧太后由普陀峪想到普陀山,那是观音得道之地,便说要扮做观音大士,照一幅行乐图。当时说过丢开,如今既有照相的在伺候,何妨就以此消遣?

        “既照相要阳光好,这会儿行吗?”

        “不相干!在屋子里照,有阳光没有阳光都一样。”

        “在屋子里照?”慈禧太后问道:“屋子里那来的紫竹林,那来的九品莲池?”

        “用砌末!全都预备好了。”

        “好吧!咱们照几张。怎么个照法?”慈禧太后紧接着说:

        “得要善才龙女,还要个护法的韦陀。”

        “都有了!”李莲英答说:“四格格扮龙女,奴才妹子扮善才,奴才托老佛爷的洪福,扮一尊韦陀,也沾点儿仙气。”‘那就扮吧!”慈禧太后向荣寿公主笑道:“刚才听别人唱戏,这会儿我可要扮戏给你们看了。”紧接着笑容一敛,“这可是一件极正经的事,打水来洗手。”

        于是,李莲英主外,传照相的来布置“紫竹林”,荣寿公主主内,伺候慈禧太后作僧家装束,身穿大红平金的袈裟,头戴垂着两条长飘带的毗卢幅。足踏土黄缎子的云头履。由于慈禧太后是张长隆脸,扮出来宝相庄严,荣寿公主不由得恭维:“活脱儿的观世音菩萨!”

        善才龙女也扮好了,一个捧净瓶,一个捧紫金盂,夹辅着“观世音”来到仪鸾殿以西的庆云堂,只见李莲英一身红靠,就象天寿戏中杨小楼在《挑滑车》中所扮演的高宠。

        包括慈禧太后自己在内、看他这副打扮,都忍不住想笑,然而毕竟忍住了。李莲英自己也有些忍俊不禁,赶紧低着头,双手合十,作个致敬的姿态,掩饰他脸上不甚庄重的神色。

        “都预备好了没有?”

        “预备好了!”

        “是他照吗?”慈禧指着跪在地上,一个穿蓝布夹袍,戴红缨帽的中年汉子问。

        “是!”李莲英答说:“他叫佟五,在后门开照相馆,是他们这一行的好手,以前也伺候差事的。”

        慈禧太后点点头,踏入殿内,只见桌椅已经移开,拿戏中的砌末,布置成“紫竹林”的样子:前面是个莲叶田,芙蕖出水的池塘,后面衬一大块景片,画的万竿青竹,竹叶上还悬一块云头花样的金漆木牌,上书“普陀山观音大士”七字。

        “老佛爷请这儿坐!”

        荷池与竹林之间,有个两尺高的蒲团,李莲英引着慈禧太后坐下,安排善才龙女站在她右首。他自己在她左前站定,双手合掌作礼佛之状,随即有个小太监捧着“降魔杵”搁在他臂弯中间,越发象个韦陀了。

        于是佟五拿黑布盖着头,凑在照相机后面对光、上片,再弄个铜盘,倒上好些白色药粉让他的伙计捧着,方半跪着回奏:“奏上老佛爷,回头有一溜极亮的白光,规矩是要有这样一溜光才能照相。请老佛爷别害怕,也别眨眼。”

        “好了!别罗嗦了!”李莲英呵斥着:“老佛爷又不是头一回照相。”

        于是拿纸煤点燃药粉,一道白光过处,“普陀山观音大士”已摄入相机。佟五怕不保险,要求再照一张,慈禧太后也答应了。

        就这一番折腾,消磨了半个下午,慈禧太后回到寝宫,问李莲英:“什么时候可以看照片啊?”

        “今晚上就能看。不过,晚上送不进来。”

        “那,”慈禧太后说道:“今晚上你回家去吧!明儿一早就把照片带来。”

        “是!”李莲英退了出来,匆匆忙忙地赶着宫门下钥之前,离了西苑。

        这下,太监之中,便数崔玉贵为首。只要李莲英不在,他就格外显得卖力,几乎寸步不离慈禧太后左右。到得上了灯,照例是看奏折的时候,崔玉贵把伺候笔墨的小太监支使开,一个人在书桌旁照料。

        这天的奏折很多,到二更天才看完,崔玉贵换了茶,绞上一把热毛巾,慈禧太后擦了脸,觉得精神一振,有了胃口,便即问道:“有什么吃的?”

        “熬的香粳米粥,蒸的栗子面的小窝头,有锦州新进到的酱菜。”

        “好!摆吧!”

        于是一声招呼,很快地抬上两张食桌,小太监都知道崔玉贵喜欢一个人在慈禧面前当差,所以将食桌安排停当,不待吩咐,便都悄悄退了出去。

        “这两天外面可有什么新闻没有?”慈禧太后一面吃粥一面问。

        ‘有是有,奴才可不敢说。”

        慈禧太后想了想说:“必是议论皇上的病?”

        崔玉贵故意迟疑了一下,才轻轻答一声:“是!”

        “怎么说?”

        “都说皇上的病,怕是,怕是不好。万一有个……。”

        “万一怎么样?”

        “万一出了大事,又得老佛爷操心。”崔玉贵说:“这都是私下在谈的话。”

        “自然是私下谈,还能公然议论吗?”慈禧太后又问:“你还听见些什么?”

        “再就是胡猜。”崔玉贵嗫嚅着说。

        “胡猜?”慈禧太后把金镶的牙筷放了下来,很注意地问:

        “猜什么?是猜谁该当皇上?”

        崔玉贵面现惊惶,偷觑了觑,方始吃力地答一声:“是!”

        “怎么说呢?”慈禧太后又把筷子拿了起来,眼也不看他,而且是信口而问的声音。

        “奴才不敢说。”

        “不要紧!只当聊天。”

        “有人说,再立一位皇上,得要一上来就能办事的,免得老佛爷操心。说是什么‘国赖长君’。”

        “不错,有这话!”慈禧太后怕崔玉贵不敢惹是非,不肯再往下说,声音越发柔和了,“他们提了名字没有,谁是一上来就能办事的?”

        “有人说,伦贝子合适;有人说,小恭王不错;还有人说,振大爷也可以当皇上。”

        慈禧太后把这三个人的名字,紧记在心,随又问道:“还提了别人没有?”

        “奴才只听人提过这三个名字。”

        “是谁提的啊?”

        崔玉贵就怕问到这句话!他本是以意为之,借此作一试探,希望能从慈禧太后口中探知属意之人,趁早烧烧冷灶。那知试探没有结果,自己最害怕的事却出现了!只好跪了下来说:“圣明不过老佛爷,信口胡说的话,作不得准。”

        慈禧太后知道,逼急了,崔玉贵会胡攀,而且一定要追问来源,让人存了戒心,以后就不容易听到新闻了。因而付之一笑,说一声:“起来吧!你只听见什么,搁在肚子里就是。”

        同样地,慈禧太后也是将这些帝位谁属的揣测,放在心里,一个人默默地作打算。溥伟、溥伦都不足为忧,倒是拥立载振之说,她觉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如果自己要有所举动,这一点不可不防。

        事情是很明白的,如果拥立载振,必出于袁世凯的主谋,而袁世凯所恃者,无非北洋新军。驻扎在南苑的第六镇,可能会成心腹之患,首当下手。

        于是,慈禧太后特意召见陆部尚书兼第一镇统制铁良。第二天便由铁良下令,以演习行军为名,将第六镇与驻易州涞水的第一镇,对调驻防。接着,又有一个机会可以遣开庆王奕劻,理藩部尚书达寿,赍呈达赖喇嘛所送的一尊佛像,据说将这尊佛像供奉在普陀峪“万年吉地”的地宫,可以祓除不祥,益增圣寿。慈禧太后决定命奕劻去干这个差使。

        “普陀峪的工程要验收,这尊佛像也要送去安置。”慈禧太后说:“派别人去我不放心,你辛苦一趟吧!”

        奕劻大感意外,也大感为难,很委婉地说:“如今皇太后、皇上都是圣躬违和,奴才似乎不宜离京。”

        “怕什么!这两天我不见得就会死!”话一出口,慈禧太后自觉过于负气,因而又放缓了声音说:“今天我觉得好多了!

        无论如何,你要照我的话办。”

        这还能说什么?奕劻只有答应一声:“是!”下一天,十月十四一早动身出京。

        慈禧太后估计奕劻此去东陵,一往一复,加上安置佛像,验收工程,总得十天工夫。有此十天,大事可定,但在诏告天下之前,应该想法子能让臣下见皇帝一面,亲眼看到皇帝奄奄一息的病容,觉得她早择继统之人,确是明智之举。

        可是,皇帝是不是真的奄奄一息呢?慈禧太后特为派人去探视,得到的回奏是:从十月十一开始,皇帝的病又添了几分,瘦得很厉害,气色极坏,已经七、八天没有大解,肝火极旺。

        是这副模样,不妨让臣下看一看。于是十月十六日一早,她告诉李莲英说:“你叫人传话给军机,今天在瀛台召见,我顺便看看皇上去。”

        等李莲英派人传了懿旨,军机大臣无不觉得事不寻常,纷纷揣测慈禧太后此举的用意。张之洞一向以调和两宫自任,凡事往好处去想,“没有别的!慈圣不放心皇上的病,亲临探视,顺便就在瀛台召见。”他说:“母慈子孝,但愿岁岁年年如今日!”

        袁世凯在心里冷笑,拿起这天召见的名单来看,第一个便是他的旧部,新任直隶提学使傅增湘,于是悄悄溜了出来,在走廊上招招手将贴身听差唤来,低声嘱咐:“快去请傅大人来!”

        这傅增湘字沅叔,四川江安人,戊戌那年点的翰林,未曾散馆,便逢庚子那场天翻地覆的祸乱,避地天津,入了北洋幕府,与严修一起为袁世凯办学务,在天津以兴办女学校闻名。这年九月间奉旨简授直隶提学使,开办京师女子师范学堂,决定亲自到浙江去招生,动身之前,奉旨陛见请训。此时正在勤政殿外待命,忽然得到消息,说在瀛台召见,不由得大起恐慌。原来殿廷大小广狭,宝座安设之处,各各不同,进殿以后,应该怎么走,到什么地方止步,朝那个方向跪下,事先都要打听明白,不然就会失仪。如今改了地方,对瀛台的格局布置,一无所悉,真不知该怎么应付了!

        因此,听说袁世凯相邀,请教有人,正中下怀,傅增湘随即疾步而去。

        到得军机直庐,袁世凯还守在走廊上,望影趋迎,脱略礼节,开门见山的低声说道:“沅叔!半个月了,除了请脉的医生以外,外廷臣子你是第一个能见皇上的人,圣躬如何,务必请你细心观察。”

        “宫保,”傅增湘皱着眉回答说:“只怕我自顾不暇。召见之地是怎么个样子,茫然不知,深惧失仪,顾不到宫保交代的话,如之奈何?”

        “瀛台我亦没有到过。不过,你不必过虑,我教你一个诀窍,一进殿先不忙举步,站定了看一看清楚,把心定下来,就不会出岔子了。”

        “是!”

        “请吧!只怕在叫起了。”

        果然,到得原处,正好苏拉来叫。于是由勤政殿前的朝房出德昌门,往南过桥,便到了三面临水的瀛台。这是一个总名,其实瀛台地方亦很大,楼阁参差,掩映于高槐大柳之间,傅增湘跟苏拉来到一处北向的敞厦,蓝地金字的匾额,大书“香扆殿”三字,又看到走廊上站着内务府大臣奎俊,知道是他带班,疾行两步请了一个安。

        “不忙!”奎俊向东面三间指一指,“皇太后在看皇上,还没有升殿。”

        听得这一说,傅增湘心便定了,低声问道:“皇上的病势怎么样?”

        “只会重,不会轻。”奎俊似乎不愿多谈,紧接着说:“你别分心!趁着这会儿多想一想,太后会问点什么?”说完,便挪动脚步,往东面走了过去。

        不一会,遥遥望见太监往来,作警戒之状,然后,奎俊走过来招招手,傅增湘便跟着他进了殿。照袁世凯的吩咐,先站定脚看,正中御案,两宫并坐,太后坐得很端正,皇帝是左手扶着桌沿,右臂靠在桌上,仿佛很吃力似的。

        傅增湘看清楚了位置,往前走了三四走,跪下来高声说道:“臣傅增湘恭请皇太后、皇上圣安!”

        接着便免冠碰头,行完礼戴上暖帽,起身往前走了几步,重复跪下,静候垂询。

        “你在北洋办女学堂!”慈禧太后音吐朗朗地问道:“听说成效很好。你办过多少女学堂?”

        “臣在天津办过三处女学,又办了女小学八处。”

        “办过女子师范学堂没有?”

        “办了一所北洋女子师范学堂。第一期是去年年底毕业的,一共七十八个学生,分发到各省担任女学教习。”

        “兴女学我也很赞成。不过女学生规矩顶要紧,务必要整齐严肃。”

        “是!”傅增湘答说:“臣办女学对这一层格外留心,内外界限很严,挑选的教习,都是老成端谨的饱学之士。”

        “这才是!”慈禧太后紧接着问:“京师办女子师范,有些什么功课?”

        “有教育、修身、家政、国文、史地、算术、理科、手工、图画、体操、音乐、唱歌、东文、英文等等,一共十四科。”

        “学科自然要以中国学问为重,洋文、算学不过稍求新知识,并未尝有什么大用处,体操、音乐虽说可以锻炼身体、陶冶性情,究竟不过聊备一格。功课的轻重本末,你一定要留心。”

        “是!”

        “学生是在那里招?”

        “各省都要招。不过,以江浙为主,江浙人文荟萃之区,识字有学问的女子比较多。”

        “预备招多大年纪的呢?”

        “女子师范毕业生,将来派任女学教员,程度要好,年龄不宜过轻,预备招考二十岁到三十岁,德性纯淑,文字清顺的女子。”

        “都是没有出阁的女孩子吗?”

        “是!”傅增湘说:“年轻居孀,没有子女之累的,亦拟酌量录取。”

        “在学堂得念几年?”

        “五年。”

        “二十岁上学,念五年毕业,就是二十五岁了!再教三、五年,不就成了老姑娘了?”慈禧太后接着说:“兴女学可也不能耽误人家的终身大事!这一层,你们该想到。”

        傅增湘在心里说声惭愧,办了好几年的女学,居然就不曾想到这一层!当时只好硬着头皮答说:“圣虑极是。招生章程,实有未妥,容臣回去筹思以后,另行奏闻请旨。”

        “我想有那已经出阁的,志切向学,翁姑丈夫也赞成,不妨也让她们来投考。”

        “是!”

        这时候皇帝已支持不住了,两只手扶在桌上,俯身向前说道:“你跪安吧!”

        就这样突出不意地结束了陛见。傅增湘出了西苑,方始想起袁世凯所托之事,赶紧趁记忆犹新之时,将所见的皇帝的容颜声音回想了一遍。进城休息了一会,去看袁世凯复命。

        “皇上的气色很坏,声音微弱,体力不充。”傅增湘说:

        “两颊发红,这是潮热,皇上的肺恐怕不大好。”

        “你是说,皇上有痨病?”

        “这可不敢说。”傅增湘急忙声明:“我不过胡猜而已。”

        “太后呢?问了你一些什么?”

        “太后精神很好,音吐朗然,问了很多话……。”傅增湘将慈禧太后对女子师范学堂的意见,细细说了一遍。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如今用不着了!这些秀出身的女学生,标梅期过,眼高于顶,照我看,将来都是一品夫人,不过,只能做人家的填房。”袁世凯忽然说道:“沅叔,你的学生之中,肯就私人西席的有没有?”

        “这……,”傅增湘一时想不起,含混答说:“想来应该有的。”

        “那就托你物色一位。”袁世凯说:“有两个小妾,忽然想念书,大的两个小女又想上学堂,内人很古板,不愿年轻女子抛头露面。我想在令高足之中聘一位女师傅,主持舍间的家塾,不知可有适当的人选没有?”

        听说是袁家聘女西席,傅增湘格外重视,因为此人所予袁世凯的观感,足以代表自己这几年在北洋的成就。于是一面思索,一面问:“在宫保心目中,要怎么样的人,才算适当?”

        “第一,品德贤淑;第二,容貌举止要大方;第三,要能循循善诱。至于有多少学问,倒不关重要,两个小妾等于蒙童,两个小女,也不过高小毕业的程度,一定可以教得了的。”

        “是!”傅增湘突然想起一个人,欣然说道:“有个学生,倒还适合。姓周,叫周砥,字道如。她是优等第一名,学业不算太好……。”

        “怎么?”袁世凯打断他的话问:“优等第一名还不算太好?”

        “优等之上,还有最优等。”傅增湘笑道:“实在说,优等就是二等。”

        “二等第一名也不错。这个人怎么样?”

        “这个人就如宫保所说,性情贤淑,举止大方,教法很好,循循善诱。”

        “喔,是那里人?”

        “江苏宜兴。”

        “宜兴周家,想来是周延儒之后?”

        “是的。”傅增湘看袁世凯脸色有异,怕他嫌周砥是奸臣之后,便加了一句:“毕竟出身世家,那种林下风范,在她同学中无人可及。”

        “那好!”袁世凯问道:“人在那里?”

        “就在京里。照定章师范毕业,应该任小学教员三年,周砥愿意留京,如今在东城一所女子小学任教。等这一学年满了,就府上的馆就是。”

        “就这样,就这样!我先下聘书,”袁世凯想了一下说:

        “想送她两千两银子一年的束修,不为太菲吧?”

        “很优厚了!”傅增湘说:“不过相府馆穀,自然不同。”

        “倒是有件事,很费周章,请西席不可失礼,如今是女西席,照理说,应该内人亲自去致意,无奈内人拙于应酬,又没有人可以代她,这……?”

        见袁世凯如此尊师,傅增湘颇为感动,人家尊敬他的学生,他不能贬低学生的身价,以为招之即来,无须讲什么礼节。至于敦聘西席倒也不必分什么男女,如果袁世凯不便亲自去访晤周砥,很可以由子侄代替。

        这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袁世凯的次子克文,随即答说:“宫保若以为师道尊严,不妨交代豹岑去致送关书,倒很合适。”

        袁世凯想了一下,点点头说:“待以师礼,原不必分什么男女,准定照尊意办,请为先容,等说定了,我叫小儿去送关书。”

        傅增湘第二天就要赶回天津,同时觉得以老师的身分,可以命令周砥,无须先征求他的意见,因而这样答说:“事情我可以作主,如果宫保决定了,今天就可以把这件事办妥当。”

        “那好!”袁世凯吩咐听差,“看二爷在不在?”

        听差答应着去了。不多一会将袁克文带来,他穿一件蓝湖绉的衬绒袍子,里面是一条白纺绸的单裤,见了傅增湘,作个揖喊一声:“沅叔!”

        当下由袁世凯说知究竟,吩咐写一通关书,帐房里支两千银子,随着傅增湘去访周砥,当面致聘。

        “是!”袁克文转脸问道:“沅叔,是不是此刻就陪你走?”

        “我明天早车回天津,很想今天就把这件事料理开。”

        “好!我马上去预备。”

        这是叱嗟立办的事,袁世凯跟傅增湘谈载泽跟盛宣怀如何相结,还只说到一半,袁克文已经去而复返了。

        于是袁世凯中止了,匆匆结束了这个话题,拱拱手说:

        “偏劳了!请吧!”

        “理当效劳!”傅增湘转脸看袁克文,只是套上一件马褂,便即问道:“这会儿好象变天了,西风大起。豹岑,你穿一条纺绸,不会受凉吧?”

        “惯了!数九寒天,都是这样子。”

        “我真佩服你!”傅增湘笑道:“这也是时世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