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大败局德隆案件新新观察 “造名运动”引出概念经济

新新观察 “造名运动”引出概念经济

        在中国企业界,标王似乎是一顶十分不吉祥的桂冠。从1994年的孔府宴酒开始,到1995年、1996年的秦池,再到1997年、1998年的爱多,五届三任标王竟无一例外地在加冕之后便迅速地走上了覆灭之路。通过秦池、爱多等案例,很多人声称“它们的失败标志着中国企业企图通过‘速成名牌’打天下的时代终结了”。这样的判断似是而非,实际上,造名是企业家永远的冲动,关键在于造名的方式和策略是否恰当,以及成名后企业的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策略是否调整到位。

        近年来,一批企业之所以能靠造名迅速取胜,首先是由于中国社会有几大特点:其一,中国人口众多。一种产品即使不那么好,只要名气造到足够大,哪怕每人只试用一次,厂家也可以发大财。其二,消费者的盲从性。某种东西名气一大,大家都盲目跟风。中国人口众多,一旦大家都盲从某个东西,足以把这个东西从地下捧到天上。其三,新闻媒体的权威性。中国的新闻媒体长期以来都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在人民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望,用媒体为产品做各种形式的广告,自然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中国社会的上述特殊背景,为企业造名取胜创造了极好的条件,但也不是所有企业、所有行业都能靠造名取胜的。靠造名取胜的主要是消费品而不是生产资料,而消费品中又主要是那些效用比较模糊、一般消费者很难判断其质量和实际价值的产品,如保健品、化妆品等。这些产品又具有三大特点:其一是效用的不可检验性,其二是效用的滞后性,其三是消费的奢侈性。

        消费者的盲从、人口的众多、媒体的权威性、产品的不可检验、效用的滞后和消费的奢侈性,这些都是企业靠造名取胜的有利条件。一些企业正是利用上述条件通过造名而暴富。部分企业造名暴富,就会诱使更多的企业加入到过度造名的行列中来,结果使中国过度造名的企业越来越多。

        所谓过度造名,是指这些企业不是致力于生产产品、不是致力于提高产品的质量,而是致力于创造和经营某种概念;消费者花掉巨额费用主要不是消费使用价值,而是消费概念。整个社会,相当大的一部分人力、物力、财力用于概念的创造。这种经济现象,我们称之为“概念经济”。

        过度造名,对消费者造成灾难,而对于许多企业则构成陷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成本意识、选择意识以及投入产出意识在逐步增强。某种产品一年花数亿元广告费,天天做广告,消费者自然会想到,掏100元买这种产品,其中可能有70元是用来支付广告费,只有30元才是买产品及其效用。于是,消费者就会感到产品的价格与价值差距太大,买这种产品等于挨宰。待消费者觉醒之时,也正是这种产品完蛋之时。

        企业要防止掉入造名陷阱,但也不是完全不要造名。在造名与造实的关系上,应把握以下准则:其一,既要造实,也要造名;其二,造实先于造名;其三,造实重于造名;其四,造名不能急于求成。

        产品的知名度可以通过广告迅速扩大,但以知名度、信任度和美誉度三者高度统一为基础的名牌,则不是靠广告在几天之内能造出来的,而是由产品质量和口碑的相互循环实现的。在这种循环中,产品的质量是关键。而产品的质量往往又是一个逐改进、逐步完善的过程。所以,世界知名品牌都不是一夜之间造出来的,而是伴随着产品的不断改进和质量的不断提高,经过一个漫长过程形成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