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大败局全集“托普系”:生产“概念”的公司

“托普系”:生产“概念”的公司

        “西部软件园”的意外成功,让宋如华的商业生涯拐入了一个莫测的峡谷。

        在此之前,无论是做电脑显示屏还是推销计税软件系统,他一直走的是实业型的道路。在一次记者访谈中,他说:“企业不要去从事自己不熟悉或没有优势的行业。世界上很多知名企业都有这样一条经验,我们托普就绝不去搞证券、房地产,这在我们的公司典章里有明文规定。托普希望成为中国最大的软件商和工程中心。”

        可是,1997年之后的他已经彻底地改变了观点。收购川长征之后,他一度也想花精力把它搞活,在1年时间里,他曾经70多次去自贡现场办公。可是,要整治一家积重难返的老国有企业谈何容易?因为治理无度,工厂数度发生罢工事件。他被工人“绑架”批斗,有一次还差点出车祸丧生。这段经历让宋如华伤透了心,终而对搞实业丧失了信心。

        企业尽管重振无术,可是在资本市场上,重组效应却“立竿见影”。1998年,已经更名为托普软件的上市公司宣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1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实现利润增长近5467%,净利润增长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居高科技软件行业第1位。2000年5月,公司获得了增发资格。宋如华宣布将实施“软件国际化及倍增计划”,先后投入10个重大的高科技项目。借着这些令人浮想联翩的宣告,托普软件一举募资9.5亿元。在炒作行情的推动下,公司股价高涨至每股48元,成为深圳股市绩优高成长股票的代表,公司连年入选“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榜”。

        自此,囊中丰裕的宋如华更是痴迷于资本经营,对实业经营再无兴趣可言。他终于发现,要在产业实务上搞好一家企业是多么的困难,可是要在资本概念上“重组”它,却是多么的容易。

        随着软件园工程在全国的遍地开花,托普公司的名声如日中天。这一切都让宋如华感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他开始潜心构筑自己的“托普系”。头顶着高科技企业的光环,一些老牌的国有企业成了这位资本玩家手中的玩物,“始乱之,终弃之”。

        托普集团旗下的第二家上市公司便是又一则资本重组的绝妙案例。

        世纪之交,互联网热浪席卷全球,向来对新事物颇为好奇的宋如华自然不会旁观。就当他在软件园项目中屡有斩获的同时,他的一位名叫丁磊的晚辈校友却靠创办网易公司而获得了比他更大的财富和声誉。他曾不无酸意地对人说:“我在电子科技大学教书的时候,丁磊还可能听过我的课呢。”1999年初,宋如华在美国注册了一家公司,然后以12万美元的代价从一位朋友手中买到了.ese.的域名。

        很显然,这是一个tOP级的域名,谁都掂量得出其中潜藏着的商业价值。2000年7月,托普宣布投资6亿元建设面向全球华人的“炎黄在线”。宋如华决心狠砸广告,把名气一下子打响。一时间,全国的各类报纸上都刊出了“炎黄在线”的“红色风暴”,广告词只有很醒目的一句:“让我们一起搞大。”这一次,宋如华是实实在在地烧了钱。根据全球最大的传媒监测公司AC尼尔森的数据显示,“炎黄在线”在2000年共投放广告3691.6万元,也就是每天烧掉10万元,在中国互联网公司中,仅次于他的晚辈校友丁磊的网易公司。

        可是,投了那么多的钱,宋如华始终没有搞明白,“炎黄在线”到底该“搞大”什么。一开始,网站被定位于“横跨全世界五大洲的华人聚集社区”,不久后,宋如华意识到这是一个无法实现的目标。他迅速将之转型为“全球华人商业网站”。直觉告诉他,互联网将对传统商业模式进行全面的颠覆。他曾经描述说:“成都每年都搞全国糖酒交易会,那么多人坐飞机、坐火车赶到成都来,吃吃喝喝弄一天就走了,最多签了一些合同,如果在网上签,不知道会省下多少成本。”在当时国内,跟他说过同一番话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正在杭州用50万元积蓄苦苦创办阿里巴巴网站的马云。两人的区别是:一个手握上亿元资金的人只看到了方向,另一个“穷光蛋”却找到了方法。

        商业网站的路径找不到,宋如华又提出要进入资讯产品通路领域,把“炎黄在线”打造成一个“零售行业的解决方案专家”。几番折腾之后,网站始终没有起色。不过,尽管宋如华在互联网产业上毫无灵感,可是在资本市场上,长袖善舞的他却狠狠地赢回了一票。

        就在常州投资软件园的时候,他瞄上了当地的一个“壳资源”。2000年9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金狮股份发布公告,向托普集团转让26.83%的股权,后者成为第一大股东,股票随之更名为“炎黄在线”,成为中国股市上第一家以网站名称命名的上市公司。金狮股份是常州一家自行车制造工厂,上市两年后企业效益急剧滑坡。并购之前,宋如华一行到工厂考察,看到的是齐腰高的荒草,一派破败景象。随行人员开玩笑地说:“今后的金狮股份会有两高,一是股价高,一是茅草高。”果不其然,并购重组后的当年,“炎黄在线”声称成功开发了“网化通用物资采购招标管理系统”及“网络化办公自动化系统”,年底的财务报表更是让人惊喜: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18%,利润同比增长139.16%。股价由此持续攀升,从最初的不到10元一直涨至33.18元的高位。

        在互联网领域中失去的巨额广告费和商业自尊,宋如华从资本市场上一把抢回来了。

        如果不是通过这种抽丝剥茧似的描述,对中国商业潜规则缺乏了解的人们,自然很难识破那些被光环笼罩着的神话。在2000年前后的商界,托普成了一家最耀眼、也是最神秘的“高科技概念企业”。

        尽管年年凯歌高奏,可是没有人搞得清楚,托普到底是做什么的,在靠什么产业赢利。

        一位商业观察人士写道:“托普从1999年开始生产电脑,但至今在全国各大It市场鲜见其名;托普的手机,尽管在距离北京机场不远的高速公路上就可以看到其醒目的广告,但在市场上似乎也尊容难见;曾经热闹一时的炎黄在线,业务到底是在网上还是网下,就连成都本地的记者们都说不明白。”曾出任托普集团公共关系部总监的杨志宏在《托普检讨》一书中记录了一个“真实的笑话”: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某行长笑问:“市场上很少看到托普的产品,你们报表里的销售收入到底是哪里来的?”托普的经办人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我们有一个子公司,专门做走私的。”行长大笑作罢,不再深究。

        《成都商报》的一位记者在报道中描述了一个他目睹的细节:在一次企业家论坛上,华为公司的任正非问坐在旁边的宋如华:“托普到底是做什么的?”宋如华想了半天也答不上来。到后期,连宋如华自己也不得不有点无奈地承认:“说到托普软件,股民都知道,炒起来很有搞头,但托普软件到底是什么东西,哪些方面知名,很多人还不知道。要达到这个目标,还需要未来3至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任务还相当艰巨。”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