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大风歌》刘邦完整版一、袁氏兄弟相攻破

一、袁氏兄弟相攻破

        建安七年(202年)五月,一代风云人物袁绍因病去世,他留下了未竟的事业,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也留下了一个烂摊子。

        倒不是说他留下的家业不够大,实力不够强。相反,虽然经过官渡之战的惨败,但他一手缔造的袁氏集团仍然保持了强大的实力,只是直到临死前他都没有解决好本集团内部的纷争问题,尤其是继承人问题,随着他的死去,这个集团开始了严重的内讧。

        袁绍的原配夫人姓氏不详,他续配的妻子姓刘,是一个厉害的女人,在很多方面都能当袁绍的家。在袁绍的三个儿子中,刘氏喜欢小儿子袁尚,经常在袁绍面前说他的好话(数称于绍),而对老大袁谭抱有成见。在刘氏的影响下,袁绍也逐渐倾向于袁尚。

        家和万事兴,家里不合则外人欺。袁绍迟迟不明确继承人的问题,官渡之战前夕又分别委派三个儿子和外甥高干为四个州的刺史,无异于向世人宣告他们家庭内部出现了分歧。

        沮授、田丰这样有责任感的人看到后会向袁绍苦谏,而逢纪、审配、辛评、郭图这些投机分子则看到了机会。于是,逢纪、审配依附于袁尚,辛评、郭图依附于袁谭,形成了两大派。

        据《英雄记》说,逢纪和审配原来并不和,但官渡之战后二人关系发生了戏剧性改变。袁绍官渡之败审配应该负重大责任,后来有人向袁绍说审配的坏话,袁绍问于逢纪,逢纪使劲帮审配打圆场,弄得袁绍很奇怪,放在以前,这正是逢纪求之不得的落井下石的好机会。

        袁绍于是问逢纪原因,逢纪这小子居然冠冕堂皇地说:“以前我们闹矛盾是私人恩怨,现在可是国家大事。”

        其实他们眼里的私人恩怨从来都是重于国家大事的,过去如此,现在依然如此。逢纪之所以护着审配,是因为郭图、辛评已经团结在一起,他没有别的人选可联络,只能团结审配。为了共同的目标,这一对曾经互为眼中钉的对走到了一起。

        袁绍大概没想到他会死得那么早,一直到闭眼的那一刻还没有给大家一个明确的政治交待。袁绍死后,大多数人认为袁谭是老大,应该推举他做接班人。但此时袁谭在外地,逢纪、审配等人在刘氏的帮助下掌握了先机,伪造袁绍的遗嘱,抢先让袁尚接班。

        据《典论》记载,袁绍的后妻刘氏生性嫉妒,为人凶残,袁绍刚死还未来得及入殡,她就把袁绍生前宠爱的五个小老婆全部杀死。刘氏很迷信,她怕这几个人到阴间见到袁绍告她的状,于是把她们的头发剃了,用墨涂黑她们的脸(髡头墨面),把她们全部毁容。她心爱的小儿子袁尚倒也挺孝顺,帮助老妈把她们的家人全部杀光。

        史书对袁谭的评价较袁尚好,认为袁谭颇为仁爱聪慧,而袁尚仅仅是长得英俊而已。袁谭此前担任青州刺史,虽然说不上有什么特别建树,倒也基本称职,在实践中锻炼了才干。

        袁绍吐血而死的时候袁谭估计在青州,他听到消息赶到邺县时,袁尚已经宣布继位,大势已去,于是袁谭在辛评、郭图等人跟随下移驻黄河边上的战略要地黎阳,自称车骑将军。

        开始袁氏兄弟还没完全翻脸。据《三国志袁绍传》记载,逢纪、审配拥戴袁尚是“代绍位”,即接替袁绍的职位。袁绍死前是大将军,袁尚继承的应该是这个职位,虽然这个职位应该由朝廷任命,但现在的实际情况已经不可能,袁尚比较方便的做法就是把朝廷颁给他老爹的印绶拿过来自己用就行了,反正那上面也没刻名字。袁谭自称车骑将军,这是大将军的副手,说明他名义上仍服从袁尚的领导。

        黎阳是与曹军对峙的前线,袁谭替兄弟袁尚看大门,可袁尚却不给支援(少与之兵),还把逢纪派过去监视他的行动。袁谭请求增兵,审配鼓动袁尚不答应,袁谭忍无可忍,把逢纪杀了,兄弟俩正式翻脸。

        曹操得到报告后认为这是个机会,于是在这年九月渡过黄河,进攻黎阳的袁谭。袁谭告急,再次向袁尚求援。

        有一句话叫“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说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一有外面人来欺负便能立刻团结起来对付敌人。这句话出自,用到现在最合适不过了。袁尚再笨,也知道哪是敌我矛盾,哪是内部矛盾,在曹军的进攻面前,他决定亲自率兵支援大哥。

        袁尚之所以亲自来,不是出于对敌情的重视,而是害怕派别人来镇不住大哥,让袁谭趁机把他的人给夺去了(恐谭遂夺其众)。袁尚让审配守邺县,自己率部到达黎阳。

        事实证明,袁绍即使死了,他留下来的军队仍然具有很强的战斗力,从这一年的九月一直到次年的二月,曹操亲自指挥围攻黎阳,居然没能打下来。

        后来,袁谭、袁尚估计实在守不住了,突然率部趁夜逃出黎阳,退还邺县。曹操率军追击,袁尚终于找着了露脸的机会,在路上打了曹军一个埋伏,曹军败退。之后,曹军竟然放弃追击,直接退回黄河南岸了。

        曹操此举让人不解,但这是明智的,或许曹操也想到了里的那句话,对于随时会反目成仇的袁氏兄弟来说,加强进攻只能让他们更团结,而一旦外界压力减轻他们就会陷入内斗。

        事实果然如此。

        曹军撤退后,袁谭对袁尚说:“我部铠甲不精,所以前面让曹操打败了。现在曹操退兵,将士都盼着回家,等他们还没有渡过黄河时,突然发起进攻,可以让他们大败,这个好机会千万不能错过呀!”

        袁谭自愿为前部,请求更换将士铠甲并派兵进行支援。

        对于袁谭的建议袁尚犹豫不决,既不增兵,也不给袁谭换装备。袁谭大怒,郭图、辛评趁机对袁谭说:“当初挑拨你们父子兄弟关系的是审配,都是这小子进的谗言(皆是审配之所构也)。”袁谭相信,于是率兵攻打袁尚,双方交战于邺县城外。此战袁谭失利,退到了渤海郡的南皮(今河北南皮)。

        袁氏兄弟互相动了手,曹操看了心里自然高兴,但有个人看了却揪心,他就是刘表。

        《魏氏春秋》记载,刘表看到袁谭和袁尚不和,十分担忧,他派人分别给这兄弟俩送信劝和。他给袁谭的信中写道,你弟弟虽然做得有些不对,但事已至此,争斗也是徒劳无益,仁义之士应该忍辱负重。刘氏虽然不喜欢你,但还没有到春秋时期的郑庄公与姜氏那样的程度,你们兄弟俩之间的关系也没有舜与象那样尖锐,郑庄公尚且能筑地道与母亲团聚,舜也能把象分封到有鼻这个地方,你们更应该和好。

        郑庄公和舜的典故说的都是一家人之间如何抛弃旧仇重新和好,刘表为了劝袁谭着实查了不少资料,下了不少功夫。

        刘表写给袁尚的信也一样,引用大量典故,劝他以事业为重,先与兄长合作把曹操消灭了再来论谁是谁非。刘表说,如果兄弟能和好,袁家和汉室就都有指望了,如果不是那样,同盟也就永远完了(若其泰也,则袁族其与汉升降乎;如其否也,则同盟永无望矣)!

        刘表对袁氏兄弟的事这么上心,是因为他慢慢看清了形势,袁绍集团的灭亡对他来说不是什么好事,陶谦、吕布、刘备、公孙瓒、袁术在短短几年时间纷纷凋落,曹操要打击的下一个目标不就轮到自己了吗?刘表的危机感越来越重。

        但此君向来是个只喜欢动嘴不喜欢动手的人,有想法却没有行动。当初袁曹在官渡相峙,他要么支持袁绍,坚定不移、结结实实地在曹操背后捅上一刀,帮助袁绍打天下,事后当个窦融那样的开国功臣;要么像张绣那样归顺曹操,受到朝廷的嘉奖。这两种道路都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可他却犹豫观望,只想坐山观虎斗,没有任何动作。

        现在看着袁氏兄弟闹分裂,明显是便宜了曹操,他更着急,但也仅限于心里着急,实际行动也仅限于引经据典的两封信,一再错过了时机。

        对于机遇,有一句话叫“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遇对大家是公平的,前面给你留了机会你没能抓住,后面再想要的时候就没有了。当摆在刘表面前的机会被他自己浪费完的时候,也就是他彻底失败的时候。

        现在,当刘表饱含深情、下了很多功夫写成的这两封长信分别送到袁谭和袁尚手中时,这两个人看都没怎么看一下,因为他们已经杀红了眼,只想接着打。

        论实力,袁谭处于下风。袁尚被立为继承人后,袁绍的大部分政治遗产和军队都让袁尚得去了,袁熙和高干在他们的争斗中虽然还没有明确表态支持袁尚,但他们都想观望,更不会表态支持袁谭。

        袁谭退到南皮后,处境更加不利。袁尚亲自率军来攻,袁谭再次大败,退到婴城,袁尚又围攻婴城,袁谭逃往青州刺史部的平原郡。

        这时,有人给袁谭出了个主意:干脆投降曹操吧。

        袁谭吓了一跳,以为听错了,但他又想了想,发现自己除此之外竟然已经无路可走。

        于是,袁谭做出决定,派人向曹操求援。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