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打过胎能瞒住吗考试瘾比网瘾更可怕

考试瘾比网瘾更可怕

        好的心理机能,是趋利避害。糟糕的心理机能,是趋害避利。譬如,闻到大便是臭的,然后避而远之,这是正常的心理机能。相反,闻到大便是香的,于是欣然接近它,这就是变态的心理机能。从这一点上看,在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下,比起网络成瘾来,考试成瘾更加可怕,更需要警惕。

        《重庆晚报》报道说,西安某中学一高二女生患了“嗜考症”,症状是迷恋考试,如果有几天不考试就觉得“烦躁、空虚”,并且只要不能得第一就认为是失败,而考高分的目的,是赢得老师的夸奖和同学的羡慕。

        考试上瘾,是好事还是坏事?对此,心理咨询师于东辉说:“毫无疑问,这是坏事。”

        “目前的应试教育使得孩子们的考试压力极大,对此产生厌倦情绪,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于东辉说,“相反,如果迷恋上考试,把考试当作生活中最大的快乐来源,这是非常可怕的心理状态。”

        “考试上瘾的孩子会有一个收获——取得比较优秀的成绩,但是,他们会付出非常昂贵的代价,”于东辉说,“我所知道的几个嗜考症的案例,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干预,最后这样的孩子要么发展成偏执型人格障碍,要么发展成精神分裂症。”

        于东辉认为,遇到不好的事情,有消极抵触的情绪产生,这是正常的。遇到不好的事情,反而产生积极快乐的情绪,这是不正常的。目前的应试教育让学生们产生消极抵触情绪,甚至染上网瘾,虽然看似不合理,但实际上很容易理解,干预起来也比较容易。相反,如果考试上瘾,几天没考试就非常难受,这是不正常的心态,干预起来也比较困难。

        

考试上瘾,源于不正常的奖罚方法



        考试上瘾的情况,一般源于家长对孩子不正常的奖罚方法,如果考好了,孩子会得到极大的奖励,在其他方面,无论他做得多么好,都得不到这种奖励,甚至根本就得不到奖励。相反,如果考砸了,孩子会受到很严厉的惩罚。这种完全以考试成绩为标准的单一奖罚办法,很容易催生孩子的考试瘾。

        人的大脑中有一个快乐中枢,如果快乐中枢频繁受到单一来源的刺激,那么我们就会“爱”上这个刺激方法,不管这个刺激多么危险,仍然会乐此不疲。这个时候,我们趋利避害的心理机能就会受到严重伤害。

        心理学家做过试验,用较轻的电击刺激小白鼠的快乐中枢,然后让小白鼠学会控制这个电击的方法。之后,小白鼠什么都不会做,只是一遍又一遍地电击自己,至死方休。

        家长们所用的完全以成绩为取向的奖罚办法,和心理学家对小白鼠的电击有异曲同工之处。

        前一段时间,于东辉治疗过一个“嗜考症”的男孩小丁。他在广州一家省级重点高中读高二,当时每天晚上学习到凌晨两三点,早上五六点就起床,妈妈劝他注意休息,但怎么劝都没用,因为他太爱学习了,不这样做就非常焦虑。

        上初中的时候,小丁经常考全班第一名,但他对此很不满意,经常发誓一定要考全年级第一、全市第一。初三学习紧张是应该的,所以小丁的妈妈没有太在意孩子的这一做法,但上了高一后,小丁仍然如此拼命,甚至在暑假期间,小丁仍然一如既往地努力学习,他准备“快鸟先飞”,先把高一的知识学好,以保证自己在新学校取得好成绩。他妈妈当时就动了念头,想带小丁去看心理医生,但小丁的爸爸反对,他认为孩子爱学习没有什么不好。

        但后来,看着孩子日渐瘦弱的身体,以及过于亢奋的神情,小丁妈妈越来越担心孩子会垮掉,于是不顾丈夫的反对,带儿子来找心理医生了。

        

过度奖励让人考试成瘾



        于东辉说,小丁染上“嗜考症”并不难理解。原来,在家里,小丁什么事情都不用做,他唯一的“任务”就是取得好成绩。有了好成绩,爸爸妈妈会给他各种各样的奖励。

        不仅如此,小丁的好成绩还是维持这个家的最重要支柱。他的爸爸妈妈关系不好,经常吵架,也闹过离婚,但只要小丁的成绩出现进步,他们就会变得非常开心,起码会有一段时间不吵架。相反,如果小丁的成绩一直原地踏步,甚至出现倒退,爸爸妈妈的关系也会随之恶化。

        这是双重的压力,小丁不仅要为自己而好好学习,他还要为维持父母的关系而好好学习。因此,他的忧患意识很重。只是,他的成绩已够出色了,在全班名列前茅已使尽了浑身解数,再提升一步谈何容易。所以,他只能用时间去比拼。

        不过,于东辉强调,只凭高度的压力,一个孩子是很难考试上瘾的,只有快乐才会把他们带到这里。对小丁来说,取得好成绩就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地得到他想要的一切,并且好成绩还让他当上了家庭的“救世主”,这都是对他的过度奖励。

        

严重考试成瘾需要心理干预



        于东辉说,最严重的考试上瘾的案例表现为当事人的心理机能已被严重破坏,就仿佛是“一个恶魔控制了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完全做不到“趋利避害”。相反,网络成瘾的孩子,起码在心理机能上,基本上是正常的。“很多有网瘾的孩子,要么是家里没有温暖,要么是父母给的压力太大,家从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他们的监狱。所谓的网瘾,不过是他们从一个糟糕的监狱逃到另一个糟糕程度较轻的监狱而已。”他说。

        国内知名的心理学家、武汉中德医院的前院长曾奇峰也极力反对用“网络成瘾”这种词语去形容孩子。他认为,这个词语是一种“妖魔化”,并且忽视了网络对孩子起到的一定的保护作用。就记者所了解,在心理学界,这是大多数专家的共同观点。

        

嗜考症危害更严重



        教育学界也有不少专家持有这一观点。西安市教育学会前会长许建国说:“嗜考症的危害不亚于迷恋网吧。”

        过于迷恋网络,需要心理干预。考试严重成瘾,更需要心理干预。

        小丁在于东辉那里做了一段时间的心理治疗后,起码可以做到不再每天都学习到凌晨两三时,而是减少到12时。但在小丁爸爸的激烈反对之下,这次治疗被中断了。“非常可惜,我也非常担心他的未来,”于东辉说,“我预料,如果孩子这样发展下去,他最后一定会患上偏执型人格障碍。成绩将成为他生活中的唯一支柱,这个支柱一旦坍塌,他就有可能会患上精神分裂症。”

        对这一点,我有更直接的了解。在北京大学上本科时,我楼下住的是数学系,其中一个同学,因一门考试不及格得了精神分裂症。他发病时是深夜,当时光着身子绕着宿舍楼跑,边跑边喊:“我是北大的!我是北大的!”

        他之所以发疯,是因为他最大的精神支柱——得到好成绩然后被认可——坍塌了。

        

区分学习上瘾与考试上瘾



        于东辉还强调,必须区分学习上瘾和考试上瘾。

        学习上瘾的孩子,享受的是知识带来的快乐,这是天然的快乐,是好奇心得到满足的快乐,是对这个世界更多一些了解后的快乐。这种快乐,决不会是单一性质的快乐,所以这快乐无论有多大,都不会让一个人像前面提到的小白鼠那样,歇斯底里地去追求电击带来的快乐,至死方休。这是一种内部评价体系,学习上瘾的孩子,他们非常独立,知道是自己在掌控自己的局面,不会轻易为别人所动。长大以后,这样的孩子会更独立、更有创造力。

        相反,考试上瘾的孩子,他们的快乐其实掌握在别人的手中。他们所追求的,不是知识带来的天然快乐,而是家长、老师等外人的奖励和认可。文章一开始提到的那个西安的高二女生,只是为了得到老师的夸奖和同学的羡慕,她的学习动力,全来自比较,即“我一定要比别人得到的更多”。如果有别人比自己考得更好,她就认为自己是失败者。有一次,她数学考试得了第三名,家人觉得还不错,鼓励她继续努力,可她竟然两天没吃饭,说这是对自己考得这么差的“惩罚”。

        

让孩子多点爱好



        于东辉说,要防止孩子染上“嗜考症”,他有以下几条建议:

        一、不要只根据成绩好坏奖罚孩子。孩子取得了好成绩,可以和他一起分享快乐,但不必非得给予他很高的奖励。“因为,外部奖励太频繁,会夺走孩子内在的喜悦,”他说,“对孩子而言,考试成绩好本身就是一种奖励,如果他很爱学习知识,那么这就是对他学习知识的认可,这会带给他内在的喜悦,这种内在的喜悦是最好的学习动力。但是,如果频繁给予物质奖励,这种内在喜悦就会被外在的奖励所取代,孩子的学习动机会因此变得不单纯。”

        二、孩子考砸时,要给予理解而不是责骂。多数“嗜考症”的孩子,其父母对孩子的学习要求相当苛刻,考好了,“一俊遮百丑”,其他什么问题都可以不追究;考砸了,“一丑遮百俊”,其他方面做得再好也得不到认可。甚至,孩子考了全班第一,父母会说:“有什么好得意的,这点成绩就翘尾巴了?你考了全校第一才算有本事!”

        三、让孩子适度参与家务。很多家庭,学习成了孩子唯一的任务,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孩子最后只把成绩当作唯一精神支柱,就不难理解了。

        四、鼓励孩子有其他爱好。但不要把爱好当成任务,当成必须完成且必须做好的任务,那样一来,爱好也失去其意义,变成压力了。总之,就是不要让孩子像前面提到的小白鼠那样,只有考试这一种快乐。好的人生,应该有各种各样的快乐。

        

内部评价系统与外部评价系统



        有真自我的人,他会形成内部评价系统,即,他行动的动力来自于自己的内在。

        有假自我的人,他会形成外部评价系统,即,他行动的动力来自于外部的他人。

        放在学习上,有内部评价系统的学生,他之所以热爱学习,是因为他喜欢学习,学习本身带给他很大的快乐。相反,有外部评价系统的学生,他努力学习是为了追求外部的奖励,也即家长和老师的奖励。

        外部评价系统的悲哀之处在于,一个人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而失去了自己。

        没有纯粹的内部评价系统,也没有纯粹的外部评价系统。关键是,你的动力系统中,哪个占主导。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