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治理国家还是调养身心,再没有比厉行“俭啬”更好的了。
“俭啬”之道用于治理国家主要表现为:适动静之节,恤稼穑之艰,省奢靡之费,返淳朴之风。君主躁动则必然多事,多事则必然扰民,扰民则必然导致社会动荡;上层生活奢靡则造成国库空虚,国库空虚就会对人民横征暴敛,横征暴敛必定使得民不聊生,民不聊生就会铤而走险,百姓都铤而走险国家能不灭亡?作为领导人最重要的就是处静以修身,节俭以爱民;处静则不骚扰百姓,节俭则财用有余。统治者喜欢铺张奢侈,大兴土木营造高台深池,不惜人力搜罗珍奇宝玩,以致百官疲而财用乏,赋敛重而民力竭,这样下去必然动摇立国的根基。史载古代明君们往往住所茅茨不剪,身着粗麻之服,食用粗茶淡饭。正是他们身行“俭啬”才使得国运昌隆。
“俭啬”之道用于调养身心则表现为:保聪明之力,免思虑之劳,守淡泊之志,戒淫逸之欲。韩非子对此曾有过精彩的阐述,人们的听力和视力得自自然的赐予,而动静思虑则是人为的努力。我们依靠天生的视力去察看,凭借天生的听力去倾听,仰赖自己的智力去思考,因而视力用得过度就眼不明,听力用得过度则耳不聪,思虑用得过度则头脑昏乱。眼不明就分不清黑白之色,耳不聪就听不出清浊之声,头脑昏乱就辨不出是非成败。两眼分不清黑白之色和大小之形则为瞎,两耳听不清高低之音和清浊之调则为聋,头脑辨别不出是非成败就是迷乱。瞎子不知道避开眼前的险境,聋子不知道避开雷电的危害,心智迷乱的人不知道躲避已经临近的灾祸。
“俭啬”在调养身心中尤其强调节欲。每个人都难免有七情六欲,可以说情欲内在于个体生命存在本身,连儒者也承认“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孟子·告子上》),告子也认为“食色,性也”。不过,虽然情欲产生于生命本身,过分放纵情欲却有害于生命,这就像蠹虫虽然产生于树木本身,却绝对有害于树木一样。蠹虫太多树木就会枯朽,纵欲无度生命就会衰亡。耳目之于声色,鼻口之于香味,肌体之于安逸,每个人的感受和欲求大体相同,用之有节便有益于身心健康,肆情纵欲则会使人损命。乐之于内就能恬淡清虚,不羡于外就会清心寡欲。恬淡寡欲就能内守精神保养元气,个人身心因而也就精力弥满元气充溢。
保养元气积蓄力量就是谨守“俭啬”之德。以“俭啬”之德养生就无事而不成,治国就无往而不胜。无事成、无往不胜的人能力就不可估量。能力不可估量的人既能肩负治国的重任,又能兼顾个人的身心调养。
有些人取得天下很快又失去天下,有些人生就健壮体魄却死于盛年。享国日短就是不能保家卫国,享寿日蹙也不能说会保养身心。善保国者在于能安社稷,善养生者在于能享天年。
于国能安社稷,于己能享天年,关键就在于能守“俭啬”之道。这就像树木的生长一样,只有根扎得深柢生得牢才能枝繁叶茂。只有适动静而省思虑、甘淡泊而戒淫逸,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个人得享天年。
可见,治国养生之道在于“俭啬”,而“俭啬”的本质就是“无为”。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