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大决战三部曲第一部四、全速开进

四、全速开进

        曾克林和贝鲁罗索夫到延安本是不速之客,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东北局并立即前往沈阳这一决策也是根据突然发生的情况临时决定的,这个时候,毛泽东还在重庆与蒋介石谈判。

        中央书记处在延安的三位书记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在送走了彭真一行之后,当天立即向在重庆的毛泽东和周恩来汇报了有关情况,并正式提出了我党在全国战略部署中“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方针。毛泽东和周恩来也在当天就电复延安,表示完全同意有关决定。19日,毛泽东再次给延安发了电报,不仅同意“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方针,而且在刘少奇等人提出的新四军主力北上江北和调10万部队到东北的基础上,对高级干部的安排作出决定:原新四军领导人陈毅、饶漱石去山东,主持山东工作;原山东解放区领导人罗荣桓和萧华去东北,和东北局一道工作;已经长期未上战场的林彪去热河,准备去东北。

        根据毛泽东的决策,中共中央在9月19日立即发出了《关于目前任务和战略部署的指示》。指示说:“全国的战略方针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只要我们能控制东北及热、辽两省,并有全国各解放区及全国人民配合斗争,即能保障中国人民的胜利。”为此,中央决定:“山东主力及大部分干部迅速向冀东及东北出动”,“新四军调八万兵力到山东和冀东”,“成立冀热辽中央局,并扩大冀热辽军区,以李富春为书记,林彪为司令”,“罗荣桓到东北工作”,“陈毅、饶漱石到山东工作”。

        很明显,中央要山东部队的大部和新四军的一部急赴东北。

        军令如山,各部队闻风而动,向东北全速开进。

        山东解放区部队的主力,是在八路军一一五师的一部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抗日战争初期,中共中央为了开辟敌后根据地,于1938年9月,任命原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政治委员萧华在冀鲁边区的乐陵组建了东进支队准备进入山东,由萧华任司令员兼政委,许世友任副司令员。部队以一一五师的六八五团为主,加上一二九师的津浦支队,还有冀鲁边区的地方部队,共编为9个团。东进支队成立后,就开始向山东开进。

        11月,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奉命率一一五师师部及六八五团、六八六团等部队挺进山东,从此,山东的抗日武装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不久之后成立的中共中央山东分局领导下,根据地和武装力量不断发展,1943年9月,成立了统一的山东军区,罗荣桓任司令员兼政委,同时还任一五师代师长兼政委(师长一直由未到山东的林彪担任),萧华任山东军区和一一五师的政治部主任。山东军区之下又设6个军区、20个军分区,成为我党领导的主要革命根据地之一。

        这个时候,我山东军区的部队根据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在罗荣桓的指挥下一支一支地出发,开向东北,用当时的话说,简直就是在“大搬家”。

        山东部队去东北有的走海路,有的走陆路。打先锋的第一支队伍,是在9月2日被中央军委点名出征的由万毅率领的东北挺进纵队。

        万毅,辽宁金县人,满族。1926年入东北陆军军士教导队,1930年毕业于东北讲武堂。1938年,他以东北军旅长的身份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2年任东北军新编一一一师师长。不久他带领该师的两个团在山东起义,被编为八路军滨海支队,并担任滨海军区副司令员兼滨海支队支队长。因为他是东北人,又是东北军科班出身,对东北是人熟地熟情况熟,所以中央军委在考虑去东北的主干部时,第一批就点了他,山东军区去东北的开路先锋也选了他。他率部队从海路去了辽东半岛,东北挺进纵队在东北扩军后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七纵,以后又整编为一纵、东北野战军五纵,都由他任司令员。

        万毅打了前锋,其他各部陆续出发。从9月下旬到12月上旬,总共有萧华、吴克华、杨国夫、罗华生、梁兴初、罗舜初、田松等各率所部共6万多部队(包括了山东军区8个主力师中的6个)去了东北。而山东解放区则由新四军的二师、四师、七师和江南一纵由南向北开进接防。

        新四军到东北的主要部队,是黄克诚率领的第三师。

        这时的黄克诚是新四军主力之一第三师师长兼政委,他早在中央下达进军东北的命令之前,就从全局出发看清了东北的重要,曾于9月14日主动向中央提出报告,建议派大部队去东北“迅速创造总根据地,支援关内战争”,是我军高级将领主动向中央建议进军东北的第一人。所以当中央决定调动新四军的部队时,就点了他的将,让他率第三师开赴东北。于是他和副师长刘震、副师长兼参谋长洪学智、政治部主任吴法宪等就率领第三师的4个旅、3个特务团共3.5万人,于9月28日从苏北淮阴出发,星夜兼程,赶往东北。从独立建制的部队来说,新四军第三师是到东北的最大一支队伍。

        除了山东军区和新四军三师之外,从其他根据地抽调去东北的部队还有:

        由刘转连、晏福生率领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三五九旅第二梯队(三五九旅第一梯队已由王震率领南下,第二梯队已经整编为一个旅,原来也准备南下,现在改为进军东北),由黄永胜率领的教导二旅、一旅各一个团,由文年生率领的警备一旅。

        由沙克率领的晋察冀军区所属冀中军区第三十一团。

        由邓克明率领的冀鲁豫军区第二十一团。

        这样,山东军区的6万多人加上新四军的3.5万人,一共10.7万人的我军主力部队,按中共中央的要求,最晚的在1945年的12月上旬,全部开进东北,分布在南起安东(今丹东),北至牡丹江的东北大地上。

        在调动军队的同时,中央很清楚,为了发动群众,开辟和建设根据地,还需要大批干部。所以,中央先是派遣延安的干部,然后派遣其他根据地的干部。林枫和陶铸带去了第一批,李富春带去了第二批。按中央的要求,要在各地调派出100个团的干部架子。1945年11月1日,毛泽东在给彭真的电报中说:

        十月底止已到东北之干部,计有:山东二千,林枫一千九百,晋察冀五百,太行、太岳六百,冀鲁豫三百五十,黄永胜一千五百,万毅八十,共计六千九百三十。张启龙、倪志亮、伍晋南等批还不在内,是否均已到达?

        到1945年11月底,中央向东北调去的干部已有两万多人,其中包括20名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占总数的三分之一),4名中央政治局委员(彭真、高岗、陈云、张闻天)。如此规模地调动军队和干部,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既是空前的,迄今为止,也可谓是绝后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