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仁玕是洪秀全亲人中最特别的一个人,洪秀全家族里太多不学无术的草包,洪仁玕是个例外。在太平天国的后期,政务主要靠这个人主持。
洪仁玕在香港待过一段时间,接受了西方的新思想。当他从香港来到天京时,随身携带着一本《资政新篇》。当洪秀全为天国的事情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忽然来了这么一个能干的弟弟,简直是喜出望外。他封洪仁玕为干王,把政务都交给他。
与此同时,洪秀全也封陈玉成为英王、李秀成为忠王,算是平衡一下局势。洪仁玕这个人是个典型的书生,说他有能力,是相对洪秀全其他的那些兄弟。洪仁玕来了以后,夸夸其谈,纵论世界大势,认为太平天国想强大,必须学习日本和俄罗斯。这些东西对于太平天国根本不适用,太平天国已经自身难保。但洪仁玕提的这些东西确实是先进的,如果真能付诸实践,他倒不失为一个先驱者。
很快,洪仁玕就露出了脚,对于打仗他一窍不通。天京的重要屏障安庆丢失后,洪秀全一气之下,不再重用洪仁玕。洪仁玕此后一直过着郁闷的生活,洪秀全临死的时候才想起找他托孤。太平天国失败后,洪仁玕挺有骨气,坚持不肯投降,以文天祥自居。
我们再来看看陈玉成的结局。金田起义时,陈玉成还是一个童子兵,他戎马十二年,从一个普通士兵变成大军的统帅,最后当上英王,升迁很快,但绝不是励志的好榜样。从小他就是一个被洗脑的孩子,长大之后以战场为生,虽然会打仗,但完全是一粒棋子。
清军的江南江北大营就是陈玉成和李秀成联手攻破的,陈玉成打得清军老将向荣最后羞愤自杀,还击毙了湘军四虎之一的李续宾,生擒了清朝巡抚李孟群,可谓是战功赫赫。
在太平天国后期,清军再度组织了江南大营,陈玉成领兵又一次击破江南大营,这一次他打得老将和春服毒自杀。
1860年秋,太平天国组织了第二次西征,统帅便是陈玉成、李秀成、杨辅清、李世贤等人。这次西征的目的是拿下武昌,陈玉成的兵锋很锐利,一路攻城略地,占领了黄州,距离汉口只有百里之遥。杨辅清和李世贤在安徽一带也进展顺利。
李秀成的部队出发得比较晚,但他的经历更具戏剧性,李秀成曾经一度离曾国藩的大营很近。李秀成也知道曾国藩在那里,他却没有去攻,因为他认为曾国藩的大营一定防守严密,兵力雄厚。事实上完全相反,曾国藩的湘军早已派往各地,大营里兵力空虚。如果李秀成这时候杀过去,即使不能俘杀曾国藩,至少也能击溃曾国藩所在的湘军,致使曾国藩流窜山林。这样一来,各地的湘军肯定会赶来营救,李秀成再把前来支援的湘军一一歼灭,极有可能会挽回整个战略形势。
李秀成这个人打仗求稳,这是他跟陈玉成最大的不同。李秀成绕过曾国藩,直取吉安和瑞金,然后率领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涌向武昌。到了武昌后,李秀成并没有攻城。跟三个月前陈玉成一样,都放弃了武昌,转而攻其他地方。这倒不是因为武昌攻不下来,是英国参赞巴夏礼搞的鬼。英国人在武昌有许多既得利益,扬言说如果威胁到他们的利益,他们不会善罢甘休的。
李秀成随后转入浙江,攻破杭州,然后学习石达开在这里经营。浙江虽然富庶,但军事地位远远没有安庆重要。曾国藩宁愿不要江南的富庶之地,也要不惜一切代价拿下安庆。陈玉成虽然赶去救援安庆,但被湘军阻挡住了,无法跟城内守军应和。
安庆就这么丢失了,两万将士阵亡。
安庆丢失后,洪秀全焦躁不安,下令将陈玉成和洪仁玕等人革职,重新任用他那些草包兄弟。不知是出于什么心理,洪秀全开始疯狂地封王,一口气封了两千七百多个王。
陈玉成一个人困守庐州,处境非常凄凉,洪秀全不信任他,李秀成也不来救他。血战之后,最终成为清廷的俘虏。不过陈玉成这个人很有骨气,誓死不投降。
正如陈玉成临死时说的:“太平天国去我一人,江山已毁一半。”
李秀成在杭州这边确实经营得不错,他一改太平天国过去的政策,重用人才,鼓励工商业。他任命了一大批地主出身的官僚,在他的治理下,杭州每年出口的丝绸比清廷还多。
天国的根基已失,李秀成根本无力回天,最后李秀成被左宗棠击败。
洪秀全死后,李秀成身负托孤重任,带着幼天王逃亡,在天京东南面的山上被湘军抓住。
狱中,李秀成曾希望曾国藩能免自己一死,可惜清廷还是没放过他,幼天王洪天贵福也殉难。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场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运动,以前大家都说凡是革命的东西都是好的,当我们真正了解这场革命后,我们看到的还有一幕人间惨剧。以暴易暴永远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
当时美国的驻华使者柔克义推测太平天国运动至少导致中国两千万人丧生,后来一个传教士说这场运动至少导致五千万人丧生。复旦大学葛剑雄通过系统的分析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期间,中国人口减少了约一亿一千万人。
这场运动犹如百年不遇的大地震,如果说它还带来了什么东西的话,那便是后来的洋务运动,不过这是间接原因。
灾难都应引起人的思考,如果不能或不许思考,一个民族就岌岌可危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